阅读与赞扬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文章浩如烟海,世上书籍汗牛充栋,但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怎样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最好的文字呢?我的“窍门”是:选择作者。通常是名家,也有非名家,但其共同点是:学识渊博,人品高尚,思想先进,见解超卓。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作者,其文其书就放心去读去买了。比如去年我网购《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一书,其实就是冲着作者邵燕祥先生的人品、文品去的,读后确实感到很值。后来听说,这本并不时尚的书,一个月竟销了一万多册,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用这个方法我“盲目”地买了许多好书,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蓝英年的《那么远,那么近》、杨奎松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吴稼祥的《公天下》、雷颐的《孤寂百年》等等,读后甚感“不虚此买”。我读博客,只读我“圈定”的那些作者。我读微信,只读我认可的那些人转发的东西。其他人的很少看,甚至都不打开。因为我知道,“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那些未“圈定”的作者的大作我也打开过,有的是泛泛而论,有的价值取向发馊、发霉、发臭,读后令人徒增懊恼。这个“窍门”可能对一些无名作者不公,但没办法呀,一把年纪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随意“试错”了。
  鄙人没有读多少书,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显摆”呀。其实,还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由此我悟出的另一个道理:我们怎样看待别人的赞扬。或者说,哪种赞扬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为不管什么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那么,方法同上面一样,要选择“作者”。
  不能选择“清客”。以荣国府里的“清客”为例,他们多是些依赖“主子”混饭吃的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财产,因而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他们是一群附在“贾府”皮上的毛,是“贾府”豢养的一帮廉价的“吹鼓手”。“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尔等只会“哄然叫妙”,然而,这正是“清客”的职业,也是其本性使然。若信这些人的赞扬为真,那母猪真的就会爬树了。
  也不能选择“利益相关者”。大家都熟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之妻、妾及客人何以会高度赞扬他相貌出众?邹忌后来也明白了,关键是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可见利益相关,其赞扬会严重失真,乃至把稻草说成金条,把老鼠吹成大象,即便把美丑颠倒,也不是不可能。
  更不能选择那些信誉破产的。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也罢,最忌讳受到这些人的赞扬,最忌讳让这些人去做“形象大使”,它所产生的“联想效应”,恐怕只能用“高級黑”来形容。再说一句,那些“资质”低的人的赞扬也不能当真,若一位写诗的很受薛蟠的吹捧,人们怎样看也就可想而知了。
  选择谁呢?毫无疑问,要选择那些人品、文品俱佳的人。因为他们人格高尚,坚守良知,不溢美,不掩恶。他们公信力高,影响力大,又有专业水准,故普通大众多都信服。所言传播速度快,波及面也广。眼下,各地都想对外推销自己,因此,“选择”云云,窃以为很有借鉴意义。让谁去推销,由谁去讲,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当然,我更欣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他文献
对我们这代人而言,既有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之说,又是满脑子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东西,再来谈旧是很不易的。老实说,我们脑子里没有多少称得上旧的东西,正如新的东西也并不多。  我得知北大东门有万圣书园这家书肆,是在1993年深秋,一位寓居北大的诗人告知我的。一天,我按照友人指点,骑车前去索购书籍,路上风沙迷眼,一瞬之间,仿佛是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老北平。万圣书园在一条极普通的胡同里,租的是民居,正式
期刊
儿子,你以国内一流名校优秀毕业生的成绩出国留学,留学期间不仅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而且得到数家国际大公司的实习机会;在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就已经得到跨国公司的工作机会,这一切都在继续证明你的优秀。然而,与此同时,你说你明显感觉到来自白人对华人的歧视;通过对与你处于同一环境中的爸爸的同学的咨询,证实你的感觉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这种歧视。  简单地说,歧视是一种不平等的看法和视角。从人际关系
期刊
读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常有一事似不可解。就是无论他的研究对象是“殊族之文,塞外之史”,还是隋唐政治制度文化渊源的考证,抑或是对钱柳因缘诗的释证,即不管研讨之具体领域如何陌生偏僻,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吸引你不知不觉地进入他的文本之中,而与之共振共鸣,不敢稍有懈怠。所以如是,原因很多,比如考证的详博、文笔的婉妙,并因而产生知识的魅力等等;但最主要的,我以为还在于他的“古典”和“今典”并用的治学特点,释证“
期刊
何谓自拍?家喻户晓。看那厢,那个小女孩尚属一年级“小豆包”吧,却娴熟地拿起手机,45度角(乃自拍靓照绝招),“咔嚓——”,完成。时下遍地“低头族”,手机都有拍照功能且相素大多已超百萬,也不乏千万,自拍变得更方便、更大众,随时随地都能拍张美美的照片,不美也不要紧,修图嘛。模样彼此相似?可以拍宠物,拍餐点,拍各种变形贴出来。  景致不错、天气也不错固然要拍一张,心情好了拍一张,换个发型拍一张,不高兴时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师范毕业分配在粤北山区两省交界的一所小学任教。小学在大庾岭腹地,翻过几座大山即是江西的一个墟镇,当地村民赶集常常是去该镇,而不去山下的本省墟市,盖因近也。  从我家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全是小路,大约走十多里地一个多钟头村间小路便开始上山,再走二三个钟头山路可到学校;第二条也要走一个多钟头村间土路,到了一个小镇,有一条简易土公路顺着山势盘旋而上,直达学校,也要走二三个钟头
期刊
宋朝著名散文家苏辙在《祖逖》中云:“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意思是恩德信义,人们以此相互对待,就不会专用欺诈手段。《韩非子·说林上》云:“巧诈不如拙诚。”意即:“智巧而诈伪,不如笨拙而诚实。”  日前从媒体上看到两篇异曲同工“恩信接人”、笃行“拙誠”的报道,颇有感触。  其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六旬老人徐兰芳,怀揣15年前发黄的账本,在春节的鞭炮声中挨家挨户敲开村民的大门还钱,以此方式
期刊
人类的阅读,才应该是真正的“天保九如”: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  2017年2月18日晚,央视节目《朗读者》首播,让电视的“文化之火”又火上一把。这是主持人董卿首次担任节目制作人的文化综艺节目,得到了观众、网友的大赞。曾几何时,电视普遍被认为是“缺少文化”
期刊
春节期间,与几位老友品茶聊天,当谈到人生这个话题时,有人感叹:“时光最无情,人生最短暂!”有人哀怨:“人生如演戏,转眼就谢幕啰!”有人借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阐发一己之见……  的确,人的一辈子,实在很短很短。不要说与亘古不变的名山大川比较,就是与千岁兰、万年柏等花草树木比较起来,也要短得多。美国摄影师Beth Moon,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拍摄了一系列年代久远的参天大树,其中
期刊
无可置疑,垃圾应当往垃圾桶扔,但应当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据我观察,垃圾的扔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有的垃圾扔在楼道里。一些人家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一出门“脸就变”,槟榔嚼完后,吐在楼道里;烟抽完了,扔在楼道里;餐巾纸擦完了嘴巴,丢在楼道里;甚至连塑料袋装的垃圾,也堆放在楼道里。  有的垃圾扔在人行道上。尽管人行道两边隔几十米就有垃圾桶,但一些人视而不见,习惯于“随手扔”。人行道上“丰
期刊
有人说评弹这种曲艺形式只适用于表演传统书目,演现代剧目可能有点吃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窃以为现代书目如果创作加工得当,演员自身艺术功底扎实,那么还是蛮有听头的。  评弹在解放以后曾经创作过不少优秀的现代书目,譬如像《海上英雄》《江南春潮》《人强马壮》《罗汉钱》《小二黑结婚》《芦苇青青》《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听书。可惜这样的好书目与传统书目相比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当然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