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文明的交响

来源 :今日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建镇是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是进入巍山的北大门。这里是云南省的著名侨乡,有侨属侨眷3000多人,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最大的回族聚居乡镇,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8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749人,有汉、回、彝、白、苗、傈僳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905人,占总人口的51.3%。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经是毒品违法犯罪重灾区,1999年,被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列为全国17个毒品违法犯罪集中整治地区之一。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将“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选在这样的地方,让记者感到敬佩之余有几分惊奇。示范点的建设为永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了永建镇。拜访过学校、村委会、清真寺,倘佯于村头寨尾、小街小巷,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片祥和友好,眼前的永建和想象的永建没有半点的重叠。
  
  永瑞小学
  
  永瑞小学在2003年被巍山县定为县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这是永建镇“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建设的一部分。
  在永瑞小学的会议室里,我们采访了马赛育校长。马校长介绍,学校现在有360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9名,主要是回族,有70名之多。
  自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建设以来,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民族知识,宣传民族团结。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民族团结。在院子里的墙壁上,“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学校活动,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两行大字格外醒目。学校还把民族团结知识开设到学生的社会课中,此外,还定期不定期地举行民族知识竞赛,提倡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各民族不分彼此,团结互助。
  在搞好日常宣传教育的同时,学校还与山区的永安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学校,让回、汉、彝、苗等少数民族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永安小学的学生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寄宿的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困难。永瑞小学的学生们主动捐出学习用具、米、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最为感动的是一个学生把妈妈织给她的新毛衣送给了永安小学的学生。
  马校长说:“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就是要建立一个民族团结的示范窗口,抓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对孩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孩子回家去就能影响家长。这几年通过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的建设,各民族间互相走访、互相之间谦让和团结,亲如一家。不仅孩子们知道民族团结,连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增强,还出现了先富起来的群众自发地为各族贫困学生送物、送钱,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事例。”
  据了解,在永建镇“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的创建活动中,民族团结教育并不仅仅在永瑞小学进行,也不仅仅在学校中进行。为使民族团结深入人心,示范点建设一是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同禁绝毒品的宣传教育、农村党员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二是在重点村庄、公路沿线书写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内容的宣传标语;三是在全镇3所中学和13所小学中都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对全镇8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教育;四是将每年的10月定为全镇的“民族团结活动月”,把新学年的第二周确定为“民族团结活动周”,10月1日为“民族团结活动日”,在广大干部、群众、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
  
  小五茂林村
  
  结束对永瑞小学的采访,我们前往巍山县县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小五茂林村。这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小山村,回、苗、汉三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生产生活。走进村子,村内道路干净平整、民族团结的标语和黑板报醒目可见,处处洋溢着团结向上的气氛。
  小五茂林是永建镇小围埂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81户363人,其中,回族71户324人,占总人口的89.3%,苗族6户22人,占总人口的6%,汉族4户17人,占总人口的4.8%。回族较为集中地居住在坝子边,苗族、汉族相对分散地居住在离坝子1公里外的山箐里,在当地分别称为大村和小村。
  小五茂林村里有一句话叫得很响亮:“回族富裕不算富,苗汉同富才叫富”。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居住在坝子边的回族由于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回族群众依靠养奶牛、肉牛为主的畜牧业,迅速走上了致富道路,门前铺上了水泥路,房屋修饰得崭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居住在山箐里的苗族、汉族群众,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仍然住着茅草房,点着松明火,吃着“扁担”水,走着弯拐路。小村与大村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田埂供小村村民通行,苗族、汉族群众出行极不方便,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村组干部们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村组干部的号召下,先富起来的回族群众支持、帮助相对滞后的苗族、汉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水田面积本来就少的情况下,水田靠近路边的村干部主动划出自家的部分水田为小村村民拓宽了路面,修通了可供汽车通行的“连心路”。
  几年来,通过这条“连心路”,大村的回族群众先后帮助小村的苗族、汉族群众通水、通电、通路,并多次贷款扶持小村的苗族、汉族群众养牛养羊,将兄弟民族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尽全力去解决。在大村通电后的第二年,回族群众主动捐集资3万元,给居住在1公里外的小村10家苗族、汉族群众架设电路,全村齐心协力,投工投劳,不到半个月,小村群众通了电。三个月后,大村回族群众又捐集资1万多元,把电线接通一家一户。2001年底,永建遭到二十年不遇的洪水,小五茂林许多地段发生山体滑坡,小村的电杆被冲毁,大部分遭受到严重损坏,小村又断电了。回族群众第三次捐集资1.5万元,重新帮助小村群众架线通电。为了小村苗族、汉族群众的发展,回族群众三次帮助架通电路,累计捐集资5.5万元。
  2001年,小五茂林遭遇山体滑坡,汉族村民陈树才户房子倒塌,一家5口人无家可居。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底,使这个30多岁的汉子一筹莫展:仅靠政府扶持的5000元资金,如何盖起一个家呢?这时,大村的回族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捐资6500多元,苗族、汉族群众也纷纷捐献木料,支援陈树才重新建盖住房。为彻底改善受灾户的生活条件,马尚清、马丽纯等回族农户无偿让出自家的茶叶地,让陈树才搬出小村山箐的滑坡地,把新房建到大村回族的经济林果地里。当新房竖柱时,望着建成后可以安心入住的三间大瓦房,满怀感激之情的陈树才专门请人写了两幅对联贴到新房柱子上,其一:“住东山迎小河清秀好看、靠干群来帮忙重建家园”,横批:“民族团结万岁”;其二:“共产党恩深似海、各民族亲如一家”。横批:“共产党万岁”。
  在“先富带后富,全村齐步走”的有力扶持和促动下,小村苗族、汉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2004年末,全村粮食总产9.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256公斤,比2000年增加6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4万元,人均纯收入1425元,比2000年增加175元。
  
  回辉登村
  
  永胜村委会是永建镇下辖的又一个村委会,也是永建镇最大的村委会,有4个自然村,其中仅回辉登村就有4763人,居民全部是回族。
  回辉登原名“回回墩”,由于地处博南古道从大理西出漾濞、永平的必经之地,早在元代就是一个战略军事要地,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和西域回回亲军十万人南下平大理国,班师后,留下部分回回军士在这里留屯戍守,军队就屯兵于瓜江岸边的一个大土堆上,这个驻扎过回回军的土堆,后来就被命名为“回回墩”,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回辉登逐渐成为现在的村落。
  村里的道路纵横交错,临街的房屋都建成铺面,俨然一个小镇的模样,每天下午主要街道上有小型集市,肉类、蔬菜、小吃、副食品都能方便地买到。走在狭长的街道上,抬头就能见到透着厚重历史的木雕门楼。
  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村子,前些年却为毒品泛滥所困扰,2002年,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巍山县委、县政府在永建镇建立州级“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回辉登村理所当然在创建的范围内。
  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村支书朱显立和村主任张辉,了解到一些示范点建设的情况。朱显立支书说:“这几年,搞民族团结工作,主要还是从教育、思想上解决问题,由于人口多,村里不仅有幼儿园,还有小学、中学,以前毒品泛滥的时候,读书无用论盛行,教育质量滑坡。结合全镇的‘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建设,我们提出‘盖房子给孩子还不如供他上大学’的口号,每年召开‘大学生座谈会’,对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表彰,今年有26个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数量上有很大的突破。这几年教学质量年年提高,有的学校教学质量在附近还是很有名气的。可以说,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我们觉得最可喜的事情。”
  张辉主任说:“建设‘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毒品与文明进步是不相协调的,前几年进行毒品整治,群众一开始不是很理解,慢慢地通过宣传从不认识到进一步认识,到理解,到能主动站起来参与其中,现在有90%以上的群众都比较理解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今年全村只有4个吸毒人员,没有新增加的。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群众心里筑起了心理防线,对于毒品的危害群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我们感到最高兴的。建立‘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很大,一是各级民族宗教部门特别重视,工作上对我们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二是群众有了荣誉感,有什么小矛盾也能互谅互让。我们做协调工作也比较容易。”
  回辉登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永建镇最大的清真寺,自2002年建设“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以来,清真寺管委会积极参与,特别是在2004年的温饱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永胜中学教学楼被鉴定为危房,按照教育部门对校点布局的规划,永胜中学将与永济中学合并新建红河源中学,新建过程中,永胜中学的危房无力修缮,学校面临无教室的困难,回辉登清管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将阿文班归并,腾出一栋阿文教学楼,为永胜中学暂时提供教室,数百名汉、回、彝、苗、白族学生得以在清真寺内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
  
  西山街民族团结集贸市场
  
  民族团结集贸市场的建设,也是永建镇“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回辉登村旁、大西河边我们看到了西山街农贸市场,这天不是赶集日,除了市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般集贸市场的杂乱之外,这个市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市场外有一块永胜村委会立的“民族团结集贸市场”碑,上面这样写道:
  “位于红河源头的西山区集贸市场,自明洪武延续至今,历经300多年,人气兴旺、商品繁多,尤其以土特产为盛,木材、大牲畜交易极具地方特色,云南省著名的皮革集散地亦源于此,天时、地利、人和极具市场发展前景。集市覆盖永建镇的永胜、永和、永利、西山、永建五个村委会和大仓镇、庙街镇、马鞍山乡、紫金乡、大理市太邑乡的部分地区,分别居住着汉、回、白、彝、苗、哈尼六个民族,共辐射人口百余万,是巍山北部一个重要的大牲畜、农副土特产品和日常百货批发、零售市场,也是一个充分体现民族团结、和睦融洽、相互尊重、公平交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经营场所。长期以来,西山街市场设在西河岸边的河滩地上,经营者垒石为铺、挖坑为灶,场地十分简陋;日晒雨淋、河水冲刷、交易艰难,改革开放后,原址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遂有永胜村委会牵头、自筹资金和多方争取,得到省、州、县民委,工商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投资112万元,建成了占地30余亩,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目前,赶集人数近万人,日交易额30余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山区民族团结集贸市场将会日益繁荣。”
  西山街农贸市场是这一带最古老的集市。每到赶街天,四面八方的各民族同胞都在这里进行交易,卖出农副产品、买回生活必需品。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市场平台,回辉登村委会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小额贸易和交通运输,如今,村里有300多辆车常年跑运输。
  张辉主任说:“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村里由于人多地少导致的剩余劳动力多的问题,抓住‘一村一业,一户一品’鼓励、扶持村里人办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每家每户都有事情做,货运、开小卖部、小加工等,有事情做,有了收入,就能更好地杜绝吸毒、贩毒等现象。”
  陪同采访的巍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朱局长说:“你们要是赶上了街天来,从集市上可以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那才叫热闹呢!各民族在一起赶集,从来没有出现过矛盾纠纷。回、汉之间互称‘亲戚家’,回、彝之间互称‘老本家’,亲密无间,视若兄弟。如今回族离不开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离不开回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可惜我们到回辉登的这一天不是赶集日,众人都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回辉登赶大集。
  
  永建镇镇长胡鸿飞:“文明程度提高了”
  
  走过永建镇的大村小寨,看到处处呈现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景象,我们在想,作为这样一个曾经让各级部门头痛的国家重点整治的乡镇,如今有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很想听听一镇之长的意见。
  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干练的回族女镇长——胡鸿飞,说明来意,她热情地接受了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对于永建镇创建‘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作为一镇之长,你的理解是什么?”
  胡鸿飞(以下简称胡):“创建初期,为了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在州、县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永建镇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实施方案》,力图使示范点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对于怎么理解“文明进步”,我认为只有永建镇各民族的文明程度、素质得到提高,才是文明的体现。多年来,永建镇一直受到毒品的困扰,一些人受毒品的诱惑,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毒品泛滥的时候,吸毒、抢劫、偷盗时有发生,不同民族之间有一点点利益纷争就有可能上升为民族问题。州里也看到这些情况,2002年在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永建开始搞示范点,是想通过一个镇的建设来带动周边、甚至整个地方的发展。一开始选了几个点,比如小五茂林村,重新选出得力的村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帮助修建进村的弹石路、建设沼气池,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苗族群众建起了安居房。还扶持农户养牛、养羊,建立了镇里的第一个奶站。通过这些工作,地方经济上去了,老百姓也意识到政府是真心帮助他们,抵触情绪少了,对我们的工作也更支持了。与此同时,这几年禁毒工作成效显著,从1999年到现在无一起贩毒案件、无一个新滋生的吸毒人员。现在,一到回族的开斋节等传统节日,回族村民们互相走访,互相了解,各村各寨相互比好,带动了整个永建的文明进步,从“民族团结文明进行示范点”的创建到现在,全镇5万多人没有发生过一起由于民事纠纷上升到民族问题的事件。示范点的建设在群众中也形成了共识。可以说,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了,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记:“示范点建设对你工作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胡:“示范点的建设在永建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不抓这个典型,没有省民委、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支持,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创建之初比较困难,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看起来比较成功,村容村貌改变了,群众意识提高了。以前办事困难很大,现在好办多了,像现在这样各民族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像的,2004年,全镇没有一个新滋生的吸毒人员,没有一个原来涉毒而重犯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大的成就。”
  记:“下一步在示范点建设上还有什么新的举措?”
  胡:“主要是要抓好民族教育和文明村寨的建设,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把整个永建发展为一个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镇。在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各个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原来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示范点创建的重头戏,用商贸区的活跃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团结和繁荣。”
  
  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李如珍:“民族工作要有好思路。”
  
  对于为什么要把示范点选在永建镇这一问题,记者在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李如珍那里得到了释疑。他说:“‘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的建设是基于我们对民族工作的理解之上的。民族工作部门首先要有对一个地方的审视,要深入基层,通过调研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有效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两个共同’的实现。
  “在省里下发文件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之前,大理州就在各县都推出了一个点,例如云龙县、剑川县的示范点建设都搞得很好。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建设要用好政策才有辐射力和带动力。
   “选择永建镇这个点作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点,首先考虑到交通方便,示范作用较容易发挥。又考虑到民族平等、公正的问题,加之原来的基础参差不齐,点面结合把钱送到多民族分散的若干地方、山区及其他专业部门的资金到达不了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经费的作用。民族专项经费就是要拾遗补缺,项目小、资金少,但覆盖面大,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连心钱,有时几万块钱就能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解决他们自己多少年来亟待解决但又解决不了的困难。
  “我们的‘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建设在全省的五好基础上,还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关系好、经济发展好、干部队伍好、村风民风好、遵纪守法好、教育科普好’六好要求,增加了‘遵纪守法好’这一条,这是结合实际提出的,针对这‘六好’,提出了在工作中做到‘六抓六促’,即抓宣传教育和少数民族贫困户救助,促进民族关系好;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好;抓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队伍好;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风民风好;抓普法教育,促进遵纪守法好;抓民族基础教育,促进教育科普好。从现在的实际来看,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下一步我们要结合大理州提出的‘千村扶贫、整村推进’,打算用5年的时间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民族团结文明进步示范点’这种方式向全州推进,从而起到宣传、导向、窗口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条约,叫《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这个条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滇案条约》。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条约跟云南发生的一个事件有关。  1875年,一个叫马嘉理的英国人在云南的边境被杀。马嘉理的死,引发了中英之间长达一年多的外交争端,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又增添了一个不平等条约。  《马嘉理行纪》是马嘉理所写的一本游记,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嘉理去世前在云南的旅行经历。  马嘉
期刊
每天蜷缩在原地,  会不知不觉把眼前当成全世界,  不再追寻,不再拥有。  6月,  告别了春风,  迎来了初夏,  是时候离开一阵子了,  去看看夏天最新鲜的样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夏天”  一到夏天,脑海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镶嵌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成群的骏马在河边低头觅草,蒙古包前的牧马人拉着老旧的马头琴,遥望着草原尽头松涛激荡的原始林海……  这就
期刊
狮山镇副镇长、西和村党支部书记聂开  在武定县,狮山镇副镇长、西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52岁的聂开是个知名人物。  西和村委会有9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4600多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傈僳、傣6个民族,其中,清真寺两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回族同胞530人。  危机中上任  1994年,西和村委会的清真寺村民小组和大西村民小组因为山林纠纷爆发激烈冲突,部分村民还发生了械斗,甚至喊出“寸土必争、寸步
期刊
马豆沟村位于狮山镇东南,距县城4公里,有农户50户193人,是彝、苗、汉三个民族杂居的村民小组。进入村寨,一排青瓦紫墙的亮丽民居让人眼前一亮。  房屋旁边是一个大型的民族文化广场,广场已初见雏形,正在搞绿化。  据村民小组长杨兴捍介绍,马豆沟村有苗族6户共20人,上世纪80年代陆续搬迁至此,过去散居在村子周边,生活比较困难。  为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也为传承苗族民居古老建筑风格,马豆沟村把过去散居
期刊
南华县位于楚雄州西部,东接牟定县,东南连楚雄市,南连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邻弥渡县,北毗祥云县与姚安县,是通往滇西方向的咽喉要塞,古时便有“九府通衢”之美称。  资源禀赋 成就生态美食产业  南华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独特的地貌地形、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多样的立体气候类型为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南华县民族宗教局供图)  这里的野生食用菌种类多、产量大,目前县境内已知野生
期刊
企业+基地+农户  距永仁县城10多公里远的永定镇云龙村,一座座山头上连片的芒果树整齐排列,长势喜人,树林中央的人工湖在陽光下波光粼粼。  这是永仁县重点打造的晚熟芒果综合产业园——云南哲林实业有限公司的3万余亩芒果基地。  连片芒果基地  3月份的永仁阳光已经很辣,白天的气温已经有20多度。坐在基地办公厂房的凉棚下,32岁的湖南小伙子方伟热情地跟我们讲起基地的故事。  这个32岁的高大的湖南小伙
期刊
“商户争做示范户”  晚上八点,彝人古镇街道两旁,一排排的商铺已经灯火辉煌,准备迎接客流晚高峰。我们走在石板铺成的路上,找一个叫“毕摩家”的餐厅吃晚饭。  来古镇的人不少,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游客,但有的更像附近的住户。进彝人古镇不用门票,所以,附近的居民,常会把这里当成休闲的去处。  社区管委会主任李方全跟我们解释,“这里2006年以前是农地,是房地产开发的旅游项目。”  彝人古镇坐落于楚雄市经济开
期刊
3月中旬,下午3点温煦的阳光正落在楚雄市鹿城镇栗子园小区的一群老人身上。  他们三五成群,自带凳子,坐在小区入口右侧的花坛边,聊天、打扑克、捡豆子……不远处,一栋栋黄色外墙的楼房里,是这些老人的家。  老人们六七十岁,面孔恬静,衣着朴素、整洁。面对我们的照相机,表情轻松,“给他拍一张”,一个老人笑着,指着一位长须的老人说道。其他人跟着一起哄笑。  如果不是刻意询问,我们不会想到,眼前这群悠闲的老人
期刊
2017-04-27 今日民族  好消息来啦,  滇藏新通道今年内将全线通车!  据滇藏新通道西藏境内公路改建工程一标段指挥部消息称,今年3月30日,滇藏新通道云南境内的路面工程铺筑已基本完成。预计7月份进行路面施工,计划两个月内完成。滇藏新通道预计将于今年11月全线通车!  滇藏新通道,距离比老路缩短了260公里,且沿途展现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这一段以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
期刊
民族走廊是指一定的民族群体长期沿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或山脉,向外迁徙或流动的路线。  这个概念是由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也是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中的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交往融合通道区、连接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民族走廊对促进民族之间文明互动、文化交融和社会发展,增进国家认同和民族聚集力,增强中外经济文化互动交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聚导地是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