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涌动生命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一、挖掘教学资源,培养数学意识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本人利用多媒体出示文具店柜台画面,带领学生逛文具店,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生活背景资料,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在柜台里你看到些什么?它们单价是多少?你需要买什么文具?根据文具的单价你会付钱吗?在“买文具”的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并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练习购物活动和付钱,巩固了已学知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不同的付款方法,为了一个环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学生文明购物,节约金钱,爱惜物品等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生活实际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地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我采用打擂的形式,把学生分成擂主、攻擂者、裁判三种角色进行教学。
  ……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机密相连,合理有效的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旺盛的求知欲,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积极探索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能容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涉及到余数问题,所以建构对余数的认识,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中,若只是定义式地通过枯燥的语言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余数,以及什么是余数的除法,我想一定收效甚微。而我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斗智”。学生一听说要比赛,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油然而出。
  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6道算式
  8÷29÷36÷29÷210÷37÷2
  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做前面三小题,第二组做后面三道题,限制时间为两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等到了两分钟,第一组的同学几乎全部自豪地举起手,而第二组同学的脸上却带有几分委屈,七嘴八舌地嚷到:“不公平!不公平!我们不服!”“哪里不公平?”我故作疑惑地问。“他们哪一组做的题目简单,而我们这一组做的题目都不好做。”“实在不好意思,这次比赛的确有点不公平,但是老师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难题,想知道吗?”“想”学生急切地说。于是我就顺势指导出:
  8÷2=49÷3=36÷2=3
  9÷2=4?110÷3=3?17÷2=3?1
  学生看了恍然大悟,纷纷要再来比赛一次并保证这一次决不会再输。又经过一次相似类型的比赛,学生对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学科蕴含着许多规律。在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找规律的题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的魅力,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如:你发现吗?
  5×5=25,15×15=225,25×25=625,
  35×35=1225,45×45=2025,55×55……
  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这些算式的积的末尾两位都是25,而十位上的数与它大1的数相乘的积就是百位和千位上的数。学生找到规律后,显得特别兴奋,兴趣特别浓。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发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设游戏教学,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物体”时,我是这么设计的:我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时拿出几套积木并告诉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玩积木,孩子们一听说这节课玩积木,顿时两眼放光,有的竟手舞足蹈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发一套事先准备好的积木在他们中间。我先在积木堆中找出一种形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积木堆中寻找与我手中一样的形体,看谁找得又多又准。继而让学生找正方体、圆柱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心应手,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地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可见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乐而好学,再难的知识也会变得简单容易。
  “教育首先就是一种过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把数学的核心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启发、参与、协调、解惑等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场所,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的学习,凸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新理念,巧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数学,掌握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七年前,我踏上了管理者的岗位,在从事幼儿园管理的这些日子里,我觉得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如何让教师对幼儿园有一种依恋感、归属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工作。这些是我着手要做的事,也是我费心尽力想做好的事,但这又是一件难做的事,需要管理者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在当今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也希望在管理中能根据教职工个体的不同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认同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的智慧  在我的眼
期刊
随着幼教的不断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或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大班语言活动“猜猜乐”在师幼互动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定准活动目标,为师幼互动架构核心  “猜猜乐”的活动来源于教师发现孩子们玩儿时特别喜欢猜谜语,时不时的还念出几个谜语来考问老师。于是教师想设计一个猜谜活动,但又发现猜谜语时只要有一个能
期刊
我园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是《美陶.美文的实践研究》,这是我园自2001以年开展有关陶艺方面研究的第四个课题。此文就“如何合理地选择美文”进行一些探究,一方面引导各位课题组老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促使大家更加合理、有效地组织美文欣赏的教学。一方面让幼儿在美文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获得审美经验、提高美陶创作的兴趣。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美文,什么是美陶,什么是“美陶.美文的实践研究”
期刊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无时无刻不渴望被爱,同时我们也时时刻刻去爱别人。爱将伴随着我们每个人一生,如果从小忽视儿童的爱心教育,就有可能导致他们爱的缺失,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儿童爱心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鉴于此爱心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就本人的儿童教育经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儿童感恩意识的激发是儿童爱心教育的基础  我们总抱怨孩子没爱心,其实孩子小,缺乏
期刊
一、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所以,口语交际具有实践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际运用。它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  二、会倾听
期刊
孩子们自升入大班以来,对益智类游戏表现出特有的热情,这是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幼儿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才能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它可以发展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它还可以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与同伴合作,在游戏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调动起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并获得同伴的认可,为将来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春天來了情开门
期刊
真小
期刊
幼儿语言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既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具有随机性和不定时性质。教师要将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获取丰富的语言,在推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一、幼儿的语言特点  幼儿是指度过了婴儿
期刊
拖拖拉拉的樹袋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