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食品专业教学新方式,融合“学科前沿”,丰富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依托教学新形式,提高教学技巧,强化过程考核,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食品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教学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新工科”是鉴于目前国际化竞争新形势、新业态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为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1]。“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知识内化为基础、以思维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工科的关键点在于“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新的科技成果及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进行实践锻炼,进而提升教学改革效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的食品工程人才的重任。在新工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知识理解、运用、集成、发展、创新的能力,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2]。
一、融合“学科前沿”,丰富创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食品学科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滞后。学生在教科书上获取的知识较为局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积极追踪目前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适度拓展课堂内容,通过引入科学论文介绍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将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某一方向的研究动态,以PPT 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在班级内进行5分钟左右的汇报展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行业发展动态信息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科研思维与专业素养。
二、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
专业课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将思政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专业责任感。根据课程重要的知识点,挖掘自然科学中的思政元素。围绕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网上资源等手段将课程内容扩展,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意识、科学精神、工程伦理等综合素质。
例如在《食品化学》课程“脂肪的氧化”内容中,介绍王应睐教授为抗美援朝志愿军解决干粮储藏期变质出现哈喇味的问题[3]。王应睐教授研究出利用黄豆粗豆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抑制脂肪的自动氧化,并且严格控制干粮中容易引起油脂自动氧化的铜离子和鐵离子。向学生灌输理论研究要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蛋白质的组织化”内容中,介绍我国传统食品腐竹的制作正是利用了大豆中蛋白质的组织化性质。在“糖的甜度”内容中,引入红糖的起源,海南遵谭镇、义乌、贵州有各自的红糖制作工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授课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依托教学新形式,提高教学技巧
(一)翻转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反转,教师在课堂的地位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学生变为学生学,学生通过相关视频、文献、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学习,提前完成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难度和广度。教师也能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每次课设计1-2个知识点让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MOOC 平台及书籍等自学,然后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进行分组讲解,讲解的同时需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以增强学习效果,讲解时间控制在每次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教师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讲解不够清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课堂练习测验,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二)引入智慧教学平台
改变以往单纯的ppt式教学方式,发挥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引入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化教学手段,适应现代学生特征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既结合了传统式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又能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监控、教学启发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求,提前发布典型案例、课题讨论、预习资料等,上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课后发布学习心得,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深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以“互联网+”教育为主体,探索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求问而无所答的困惑,因而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提供适合的线上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线上资源除了有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拓展的资源。查漏补缺,点对点击破,灵活运用线下课堂,通过课程设计等形式促进学生将线上知识转化为线下实践。最后,成立教学反馈机制,学生通过线上谈论、线下作业等形式,验证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四)PBL教学法
现在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抬头率”不高,原因是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缺乏兴趣,没有参与感。PBL(Problem- Based Learnig)教学法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引入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激发学生好奇心,精心设计驱动式问题,驱动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始终保持较高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程的知识点,突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敢发言、愿意发言、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
四、改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不利于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课堂参与度、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估。针对新工科下的食品专业课程,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基础,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应提高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抢答、任务、课堂展示、测验、作业等;期末试卷内容要与最新食品问题相关,通过闭卷考试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成绩主要通过小组任务让学生对周围食品进行安全调研或检测,得出相应结论,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考核。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把握住新时代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从每一门课程做起,设计好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争取培养出一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工程素质的学生,更好地为行业及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芹.新工科视域下的食品类““金课””建设探索[J]. 山东高教, 2019(6): 35-36.
[2]陈永强,韩燕,马立勇.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00-101.
[3]翟硕莉.食品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绿色科技,2020(05):235-236.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教学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新工科”是鉴于目前国际化竞争新形势、新业态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为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1]。“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知识内化为基础、以思维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工科的关键点在于“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新的科技成果及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进行实践锻炼,进而提升教学改革效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的食品工程人才的重任。在新工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知识理解、运用、集成、发展、创新的能力,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2]。
一、融合“学科前沿”,丰富创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食品学科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滞后。学生在教科书上获取的知识较为局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积极追踪目前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适度拓展课堂内容,通过引入科学论文介绍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将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某一方向的研究动态,以PPT 汇报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在班级内进行5分钟左右的汇报展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行业发展动态信息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科研思维与专业素养。
二、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
专业课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将思政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专业责任感。根据课程重要的知识点,挖掘自然科学中的思政元素。围绕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网上资源等手段将课程内容扩展,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意识、科学精神、工程伦理等综合素质。
例如在《食品化学》课程“脂肪的氧化”内容中,介绍王应睐教授为抗美援朝志愿军解决干粮储藏期变质出现哈喇味的问题[3]。王应睐教授研究出利用黄豆粗豆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抑制脂肪的自动氧化,并且严格控制干粮中容易引起油脂自动氧化的铜离子和鐵离子。向学生灌输理论研究要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蛋白质的组织化”内容中,介绍我国传统食品腐竹的制作正是利用了大豆中蛋白质的组织化性质。在“糖的甜度”内容中,引入红糖的起源,海南遵谭镇、义乌、贵州有各自的红糖制作工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授课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依托教学新形式,提高教学技巧
(一)翻转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反转,教师在课堂的地位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学生变为学生学,学生通过相关视频、文献、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学习,提前完成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难度和广度。教师也能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每次课设计1-2个知识点让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MOOC 平台及书籍等自学,然后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进行分组讲解,讲解的同时需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以增强学习效果,讲解时间控制在每次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教师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讲解不够清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课堂练习测验,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二)引入智慧教学平台
改变以往单纯的ppt式教学方式,发挥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引入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化教学手段,适应现代学生特征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既结合了传统式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又能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监控、教学启发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求,提前发布典型案例、课题讨论、预习资料等,上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课后发布学习心得,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深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以“互联网+”教育为主体,探索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求问而无所答的困惑,因而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提供适合的线上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线上资源除了有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拓展的资源。查漏补缺,点对点击破,灵活运用线下课堂,通过课程设计等形式促进学生将线上知识转化为线下实践。最后,成立教学反馈机制,学生通过线上谈论、线下作业等形式,验证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四)PBL教学法
现在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抬头率”不高,原因是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缺乏兴趣,没有参与感。PBL(Problem- Based Learnig)教学法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引入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激发学生好奇心,精心设计驱动式问题,驱动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始终保持较高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程的知识点,突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敢发言、愿意发言、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
四、改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不利于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课堂参与度、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估。针对新工科下的食品专业课程,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基础,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应提高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抢答、任务、课堂展示、测验、作业等;期末试卷内容要与最新食品问题相关,通过闭卷考试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成绩主要通过小组任务让学生对周围食品进行安全调研或检测,得出相应结论,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考核。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把握住新时代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从每一门课程做起,设计好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争取培养出一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工程素质的学生,更好地为行业及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芹.新工科视域下的食品类““金课””建设探索[J]. 山东高教, 2019(6): 35-36.
[2]陈永强,韩燕,马立勇.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00-101.
[3]翟硕莉.食品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绿色科技,2020(0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