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东:基地目前最重要的是有清晰的定位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对“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经过征询,基地好像主要还是在印刷和物流仓储上。其实台湾比较关切的是,我们能不能去做出版,它能不能作为创作园区?另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立海峡书局也做出版交流,这跟基地有多少重叠性呢?作为我们,到底要选哪一个才是对的?
  目前两岸出版的合作多以单个项目进行,台商在合资主体里面是个别性要比整合性来得强,单个公司合作比较有可能,但整合起来共同投资的比例会比较小。如果要整合起来的话,我觉得首要的是推动一个“两岸出版的合作框架”,而且是带有台湾官方和大陆官方授权色彩的。台湾这边比较在乎的是保障,政策的落实度和可变性是我们要考虑的。必须是半官方的主体,彼此之间的投资才能有保障,才能进行协商。这个框架是为了保障双方的投资,才不会一直陷入彼此的不理解。就像前段时间,大陆出版主管部门就提出,为什么台湾答应了大陆出版业可以入台设公司,后来又出尔反尔,以各种条例限制?这是两岸都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体制,以“合作框架”为母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台商能不能比照内资企业?台商目前被定义为外资,如何在外资的投资法令里面给予更明确的对于台湾出版人主体的保障?出版基地的特许里能给什么保障?在合资体制里,能给台湾出版人哪些特许?这些都是台湾出版人关心的。
  回归实际执行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定位清晰,以后的对台招商工作才可能开展。我们用供应链去看会产生什么结构呢?基地要的又是什么?既然叫出版基地,那出版的要件里面,第一个,创作的人要不要?要邀请文化公司进驻吗?然后要印要销,那这些有没有成为一条龙的主体?
  如果是印刷,那跟创意又不同,跟出版的原创也不同,物流跟印刷又不同。物流如果只是做仓储也很奇怪,物流要活起来,是在于配送与服务而不在仓储。配送就是运输,它需要辐射性。
  现在出版的定义已经不同了,将一段文字po上网络就已经是出版的开始。如果还是做传统出版的基地,在未来机会会越来越小。如果考虑做电子书,基地里要做电子书的制作商?供应商?还是设计商?如果是做电子书载体的话,厦门也有一个软件园区,那又属于软件园区而不是出版基地的事情了。如何整合、配套相对重要,所以政府可能要分得很清楚,基地和软件园区分别是做什么。在招商里面,整个基地规划、进驻成本、投资保障,都要让投资者很清楚。
  我们乐见一切的改变,我们也迎接每一次的机会。预祝“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早日成功。
其他文献
数位时代的认知  关于书的电子化,现在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电子书一定会兴盛,纸张一定会消失吗?为什么有些人坚信,有些人迟疑,有些人则不同意呢?如果我们对电子化的未来都那么不确定,要怎么谈编辑应该具有的能力呢?因此本文打算从现实出发,先检视现况,再讨论应对方法。以下列出电子书时代的几个速写,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全都是已经发生的事,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测:一、电子书和电子阅读正在取代纸张书和纸张阅读;二、
期刊
2009年2月20日下午,特新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新”)携全球首台QPress B2五色数码印刷机亮相北京,国家外汇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特别召开了展示会。这一亮相,令世人瞩目,《人民日报》实时对QPress作报导,嘉许QPress实现了中国激光数码印刷制造业零的突破,也引领中国数码印刷制造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特新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香港,以从事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
期刊
历史大口吃:食物如何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作者:汤姆·斯丹迪奇   译者:杨雅婷   出版社:行人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如果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经济脉动,食物就是一把看不见的叉子,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戳刺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这本生动的作品,就是在告诉大家,因
期刊
本文主要数据均来源于开卷自1998年7月建立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此系统参照全国图书市场的分布和结构,截止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800余家书店门市。系统旨在通过收集全国主要图书市场(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零售门市的连续跟踪零售数据(月、周),对图书零售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以跟进全国图书市场的整体波动走势、市场构成、竞争结构等,及时准确地反映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状况。  
期刊
有个单身的哥们问我:畅销书好不好做?我问他:找个老婆好不好找?  在我看来,做畅销书就像在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上找老婆。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不是教大家怎么找老婆的,而是告诉大家畅销书到底是怎么创造的。  最近《非诚勿扰》很火,这个节目的基本环节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男嘉宾从电梯里出来,女嘉宾飞速地用目光扫视男嘉宾的衣着、长相、气质,这个时间快到只有3秒;第二环节,男嘉宾走到主持人面前,扫视一下所有
期刊
华氏451度似乎即刻就会来临,这是纸张将被点燃的温度。传统出版社以及我们传统的阅读世界、我们与白色的纸和黑色的墨曾经唇齿相依了漫长岁月的阅读习惯,越来越被数字出版技术的烈焰所灼烧。今年年初iPad在海外的面市,让更多大陆出版商感受到了这股热浪,不仅是传统出版业,更有数字出版业。实体书店的危机、内容制造商的激烈竞争、数字与纸书的博弈……所有的生存艰难,内忧外患,却又都代表了出版行业的强大吸引力。  
期刊
书香:新闻出版总署授牌厦门“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厦门外图有怎样的关系?  陈嘉忆(以下简称陈):总署授予厦门市“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对厦门市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两岸交流工作的整体成绩的肯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 厦门外图集团所做工作的肯定。这些年来,厦门外图集团在前两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开展对台图书出版交流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实质性地推进了两岸图书
期刊
南京出版社(以下简称南京社)成立于1988年10月,是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服务的城市出版社,原为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2年底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局、社分开的体制改革的部署,南京社与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完全分开,完成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独立运作,目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出版社注册资本经国资委批准也由建社时的29万余元增至目前的2000万元。  建社以来,经过几任领导
期刊
书香:您是传统出版社的社长,同时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您会愿意把作品内容卖给电子书平台?  陈: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出版社来说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像amazon现在的平台最大,电子书放在那里可以争取最大的销售量。如果传统出版社感觉,现在是有求于我,过两天做大了就会把我一脚踢开,我想所有的出版社都会心怀谨慎。以两岸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在中文世界电子书整体的市场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对出版社而言,
期刊
书香:今年“海峡论坛”期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总署为何将这个基地设立在厦门?  于浩(简称于):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目前唯一的“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既是对厦门市在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合作工作实绩方面的肯定,也充分表明总署对设立厦门基地所寄予的期望和要求。  总署在厦门建立两岸交流合作基地,我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厦门与台湾具有地域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