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信”的出现引领人际传播进入新的时代,其便捷性和随时性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率,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备了集视觉和听觉等多媒体的感官体验。“微信”的广泛应用及其优势,也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关键词】微信;留学生;汉语教学
“微信”是一款集多平台、多媒体试听的即时通讯软件,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正式推出。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际传播多样化的需求,还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目前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通讯手段之一[1]。虽然“微信”只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但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却成为潜在的教学平台与教学工具,它将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微信”能够帮助留学生展示汉语学习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受到时间、环境等相关教学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表现为传统的教学理念(尤其是预设式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安排和设计教学行为,使得在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是遵循传统教学规律,按时讲授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完成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但是这种线性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为留学生提高语言习得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微信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其互动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内心感受等,互动方式也多为对话式与探讨式,互动气氛也相较于课堂气氛轻松。由于“微信”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平台,为学生在与老师交流提供了多样化与自主性的选择方式。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微信”内容及时纠正留学生汉语书写及口语交际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使汉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地域限制,实现汉语教学的跨时空与跨领域操作,灵活指导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通过“微信”实现师生互动,也是反馈教学成果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及时获悉学生汉语学习的成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意见,并将这一过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能符合学生目前的汉语水平及认知程度,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利用“圈层关系”,构建“拟态教学”
所谓“圈层关系”,指的是作为个体传播者有意愿将自己的目的与部分受众的需求、兴趣相结合,而处于圈层关系中的受众,与个体传播者通常都拥有基本相同的文化背景、目的、爱好。众所周知,微信有“朋友圈”及“微信群”业务,留学生可以邀请自己信任的教师、同学、朋友形成具有圈层关系的“朋友圈”及“微信群”,构建一个以学习汉语为主的公共领域,在此关系中,大家平等交流、各抒己见,自由交谈,留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汉语的氛围之中。“圈层关系”里的个体,尤其是中国人,可利用“微信”将个人生活片段汇集展现,能够让留学生随时随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上的“圈层关系”,为留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汉语学习的“微信课堂”,随时随地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同时,也令其教学内涵得到延展,更接近现实生活,教师能够随时解答留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所遇见的问题。教师还可利用“微信”组建一个跨地域的室外课堂社区,留学生可以将微信当做一种写作工具,随时随地进行文字写作,也可以将“微信”视为视听传输工具,反复练习自己的汉语试听能力。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趋势,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教师能够了解留学生的真实想法,全面收集意见及教学管理意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课堂教学。
“微信”能够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尤其是面对汉语水平有限的留学生,更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顺利完成,对留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今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留学生对汉语言及中国文化的学习欲望远远超过教材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利用“微信”与教师或者中国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所见所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微信”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桥梁作用。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与中国人沟通及自我表达的欲望,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故“微信”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很好地扮演了“联络员”的角色。留学生利用“微信”,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强与教师及中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减少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达到了文化交往平衡。通过“微信”,留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对话,与教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无限沟通,寻找到最合适、最快捷的沟通方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的误会和摩擦。而“微信”的应用,也将个人生活融入至跨文化交际中,个人可通过图片、视频、语言、文字等形式全面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微信”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亲民通道”,微信群体不用出国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实现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积累典型案例。
“微信”实现非面对式互动交流,创新教育理念
面对如今3G网络趋于全面覆盖的阶段,“微信”带给人们的是形象化与直接化的人际交往体验。对于留学生来说,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在习得过程中多有畏难及羞涩心理,而“微信”的广泛应用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条便捷渠道。留学生可以依托网络,利用“微信”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不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可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就大大减少了沟通环节中留学生的紧张情绪及在语言实践中的顾虑,为留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的语境,满足留学生的倾诉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留学生最大程度的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微信”在汉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留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记录留学生的认知途径,能够及时反馈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观察到的现象,为留学生进行反思及評价活动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而教师也能够利用“微信”及时了解留学生在课堂及学校之外的动态,便于教师了解留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日常生活,掌握社会交往技巧,提升汉语沟通技巧,促成教育价值的回归。
“微信”的广泛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微信”作为人际传播一种工具,在为留学生交流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信息流涌入留学生的视野。面对庞杂的信息,很容易扰乱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微信”的便捷性使留学生上课时也能随时操作,同样会影响留学生课堂纪律,影响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利用“微信”与留学生互动的同时,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对信息中的舆论导向及时分别和预见。由于虚拟社区大多缺乏相应的自律守则和文明条列,故教师应充当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利用“微信”进行正向传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探索,结合“微信”的传播优势,实现“微信”在汉语教学方面的日常化,实现信息分享,建构网状学习群体。另外,“微信”的广泛应用,必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面,灵活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解答各类留学生的相关问题。
“微信”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完全个体化、个性化的时代,面对信息快速传播,汉语教学也要应时而为,充分利用“微信”的特点,展开针对留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汉语教学活动。“微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教师要利用好其工具性特征,将“微信”这种新技术整合到普通课堂教学中去,合理组织教学形式,开展课堂生成式教学,依据留学生特点,形成点对点、点对面的教学平台[2]。同时,教师也要相应的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在将“微信”应用到汉语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面临随时随地被留学生呼叫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耐心和敬业精神。
另外,“微信”还具有收费低,应用广等特点,留学生以手机为依托,只需下载“微信”客户端就能够利用移动网络实现沟通。当留学生回国后,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与中国教师、同学、朋友继续进行汉语沟通,这也使留学生成为潜在的终生汉语学习者,有利于在人际传播中开展跨时空的汉语教学,促进汉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语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关键词】微信;留学生;汉语教学
“微信”是一款集多平台、多媒体试听的即时通讯软件,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正式推出。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际传播多样化的需求,还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目前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通讯手段之一[1]。虽然“微信”只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但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却成为潜在的教学平台与教学工具,它将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微信”能够帮助留学生展示汉语学习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受到时间、环境等相关教学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表现为传统的教学理念(尤其是预设式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安排和设计教学行为,使得在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基本是遵循传统教学规律,按时讲授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完成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但是这种线性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为留学生提高语言习得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微信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其互动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内心感受等,互动方式也多为对话式与探讨式,互动气氛也相较于课堂气氛轻松。由于“微信”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平台,为学生在与老师交流提供了多样化与自主性的选择方式。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微信”内容及时纠正留学生汉语书写及口语交际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使汉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地域限制,实现汉语教学的跨时空与跨领域操作,灵活指导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通过“微信”实现师生互动,也是反馈教学成果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及时获悉学生汉语学习的成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意见,并将这一过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能符合学生目前的汉语水平及认知程度,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利用“圈层关系”,构建“拟态教学”
所谓“圈层关系”,指的是作为个体传播者有意愿将自己的目的与部分受众的需求、兴趣相结合,而处于圈层关系中的受众,与个体传播者通常都拥有基本相同的文化背景、目的、爱好。众所周知,微信有“朋友圈”及“微信群”业务,留学生可以邀请自己信任的教师、同学、朋友形成具有圈层关系的“朋友圈”及“微信群”,构建一个以学习汉语为主的公共领域,在此关系中,大家平等交流、各抒己见,自由交谈,留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汉语的氛围之中。“圈层关系”里的个体,尤其是中国人,可利用“微信”将个人生活片段汇集展现,能够让留学生随时随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上的“圈层关系”,为留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汉语学习的“微信课堂”,随时随地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同时,也令其教学内涵得到延展,更接近现实生活,教师能够随时解答留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所遇见的问题。教师还可利用“微信”组建一个跨地域的室外课堂社区,留学生可以将微信当做一种写作工具,随时随地进行文字写作,也可以将“微信”视为视听传输工具,反复练习自己的汉语试听能力。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趋势,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教师能够了解留学生的真实想法,全面收集意见及教学管理意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课堂教学。
“微信”能够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尤其是面对汉语水平有限的留学生,更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顺利完成,对留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今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留学生对汉语言及中国文化的学习欲望远远超过教材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利用“微信”与教师或者中国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所见所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微信”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桥梁作用。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与中国人沟通及自我表达的欲望,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故“微信”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很好地扮演了“联络员”的角色。留学生利用“微信”,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强与教师及中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进而减少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达到了文化交往平衡。通过“微信”,留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对话,与教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无限沟通,寻找到最合适、最快捷的沟通方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的误会和摩擦。而“微信”的应用,也将个人生活融入至跨文化交际中,个人可通过图片、视频、语言、文字等形式全面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微信”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亲民通道”,微信群体不用出国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实现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积累典型案例。
“微信”实现非面对式互动交流,创新教育理念
面对如今3G网络趋于全面覆盖的阶段,“微信”带给人们的是形象化与直接化的人际交往体验。对于留学生来说,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在习得过程中多有畏难及羞涩心理,而“微信”的广泛应用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条便捷渠道。留学生可以依托网络,利用“微信”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不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可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就大大减少了沟通环节中留学生的紧张情绪及在语言实践中的顾虑,为留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的语境,满足留学生的倾诉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留学生最大程度的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微信”在汉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留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记录留学生的认知途径,能够及时反馈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观察到的现象,为留学生进行反思及評价活动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而教师也能够利用“微信”及时了解留学生在课堂及学校之外的动态,便于教师了解留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日常生活,掌握社会交往技巧,提升汉语沟通技巧,促成教育价值的回归。
“微信”的广泛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微信”作为人际传播一种工具,在为留学生交流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信息流涌入留学生的视野。面对庞杂的信息,很容易扰乱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微信”的便捷性使留学生上课时也能随时操作,同样会影响留学生课堂纪律,影响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利用“微信”与留学生互动的同时,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对信息中的舆论导向及时分别和预见。由于虚拟社区大多缺乏相应的自律守则和文明条列,故教师应充当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利用“微信”进行正向传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探索,结合“微信”的传播优势,实现“微信”在汉语教学方面的日常化,实现信息分享,建构网状学习群体。另外,“微信”的广泛应用,必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面,灵活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解答各类留学生的相关问题。
“微信”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完全个体化、个性化的时代,面对信息快速传播,汉语教学也要应时而为,充分利用“微信”的特点,展开针对留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汉语教学活动。“微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教师要利用好其工具性特征,将“微信”这种新技术整合到普通课堂教学中去,合理组织教学形式,开展课堂生成式教学,依据留学生特点,形成点对点、点对面的教学平台[2]。同时,教师也要相应的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在将“微信”应用到汉语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面临随时随地被留学生呼叫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耐心和敬业精神。
另外,“微信”还具有收费低,应用广等特点,留学生以手机为依托,只需下载“微信”客户端就能够利用移动网络实现沟通。当留学生回国后,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与中国教师、同学、朋友继续进行汉语沟通,这也使留学生成为潜在的终生汉语学习者,有利于在人际传播中开展跨时空的汉语教学,促进汉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语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