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成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它左右着语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恰恰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将书面语言里所含有的意蕴表达出来,而且还揉入了读者自身的深刻感受。它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提高悟美、赏美、造美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朗读教学,激发美感
  教师范读。古人认为:“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虽然是说文章的风格之美,却形象的描绘了声韵的节奏所激发的审美感觉。教师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佳境,去领略文中的意蕴,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
  示范导读时教师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教师范读要做到语音标准,吐字清楚,避免错字破句;语言贯通流畅,节奏明快协调,避免含糊语塞;恰当运用停顿,重音把握抑扬顿挫,充分表达感情,实现美文美读,把美感和语感“传染”给学生。二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读,看书,引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求之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有一段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百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学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韵味极浓,范读前教师可出示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看课文,听范读:(1)这段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到之处?(2)看吧,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想象出来吗?(3)你从中获得哪些美得感受?范读时,教师扣紧“镶”“好像日本看护妇”“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美得山的肌肤”“秀气”等富有质感的语点及其连贯而成的语脉,着重运用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等朗读技巧,致力于声情并茂,定会引起共鸣,学生会大受感染。
  学生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应该进行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诗文中有地理,也有历史,有山水,更有人情世故,读诗文其实也在读一本中国历史厚重的书。读诗文不能读得平白,读不出韵味,学生心里也不甘。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诵读的技能与技巧自然得到锻炼与提高。诵读中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因为这样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诵读诗文。学生随着文情的起伏,语调的变化,和谐的音韵,很容易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韵味之美,感受诗歌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二、情景衬读,体验美感
  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在讲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先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这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以丰富的意蕴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听后让人感受到诗人渴望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心系祖国母亲,血肉相连的深挚情怀。总之,教师一开始,就要造成一种浓重的情感气氛,让学生立即进入情景,同时也诱发了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与审美欲。
  三、技巧辅读,领悟美感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对课文美得内涵发掘,使学生在兴味 理法上有独特的领悟。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重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要领,灵活运用于朗读实践,一是要善于用重音尤其是心理重音;二是活用语调;三是巧用语速。这样学习掌握了语言技法,提升了悟美的层次和品味。
  四、想象意境,创造美感
  想象是将文中语句具体情景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他们的语感,而且培养了审美,鉴赏美的能力。如在指导朗读《天净沙.秋思》一诗时,让学生想象诗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断肠人,天涯。根据景物和诗的意境,画出《秋思》图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施展自己的绘画天赋,用不同的色彩和生动的构思,勾勒出一幅荒凉冷寂的韵致图景,从而激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强化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总之,我们需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朗读技巧,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朗读和听读中真正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审美潜奔腾不息,审美品质完善不止。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将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着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不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教学发展的趋势。那么,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履行好哪些角色呢?  一、人类知识的传授者角色  “知识传授者”是教师角色
期刊
一、班主任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使班主任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也给班班主任工作带来新挑战。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简单分析一下初中生的现状:  (一)学习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而引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大家都已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认识到必须早起步。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害怕写作的仍旧普遍存在。在单元作文训练中,有一部分同学看题发愁,难以下笔。困惑中,我思考着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中发现,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就是作文时不知如何选择材料,不懂如何去谋篇布局。针对学生实际,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大量的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
期刊
为了研究有效教学,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对“少教多学”课改理念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摸索和研究,在多次尝试和研讨中,认为以下几点必须改观:  一、以学定教,教师要找准授课的起点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殊不知这一僵化的教学思想不仅禁锢了广大教师的思维,也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要实
期刊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考语文命题培训,第一次接受这方面的专业系统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命题原则、结构处理、试卷设计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实践性思考。  一、结合考查对象和考查阶段,准确把握命题原则  (一)尊重教材。  当下,语文命题有一股风气值得警惕:脱离教材,盲目脱节。导致不少语文老师叫苦连连,被迫以少教漏教课内文章的方法来盲目拓展课外知识,增加课外阅读练习
期刊
有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之一是教师提问。”“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足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开放度、整合度、难易度、时效度。  一、增加课堂提问的开放度,促使学生多元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因
期刊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系统的预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思想、原则、方法及手段,对组织系统中的各种管理对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开展,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校长,笔者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校长的理念要有前瞻性,只有站得
期刊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关注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记叙文写作中,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怎样做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呢?  首先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琐碎和杂乱无序的,并不是任何素材都适合做细节描写的,只有对表达主题有用的内容才有必要做细节描写。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细节描写是
期刊
语文素养的高低,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提高语文素养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是长久地、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一句话,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育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活动的形式  (一)成语汇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成语。  要求:古今成语,可以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来一个成语竞赛。  示例:1、家喻户晓 晓风残月 月白风清……  2、形容人说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这些内容特别注重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所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重视并挖掘审美内容。  基础性方面  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