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自上演后就引起了剧烈反响,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男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使得该剧被视为对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的颠覆,打破了传统认知下的东方刻板形象。本研究将借助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蝴蝶君》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黄哲伦;《蝴蝶君》
Ⅰ.作家与作品
当代美国知名剧作家黄哲伦1957年出生在洛杉矶的一个美国华裔移民家庭。他从小家境优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编剧系。
《蝴蝶君》是以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为原型,根据一则真实的间谍案件改编的。在《蝴蝶夫人》中,女主人公日本艺妓巧巧桑无怨无悔地爱上了美国海军平克顿,并甘心等他三年,在得知平克顿与白人女子结婚后,她绝望地自杀了。而《蝴蝶君》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派遣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伽利玛爱上了一位中国京剧的旦角宋利玲,伽利玛坚信宋利玲就是自己的蝴蝶夫人,并维持了20多年的情人关系,直到最后才得知真相,原来他的爱人不仅是一名男性,而且是一名间谍,并利用自己为中国政府提供情报。在监狱中他恍然大悟,他爱的并不是宋利玲,而是幻想出的东方女子形象,他自己不幸地成了宋利玲的“蝴蝶夫人”。
Ⅱ.理论框架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其1978年出版的巨著《东方学》中提出了“东方主义”理论,为后殖民理论批评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的繁荣使得西方在于东方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反,东方则处于落后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真正的东方群体缺失的情况下,东方主义开始了对东方的主观构建与塑造。
萨义德认为,西方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与需求建构与固化东方形象,同时将他们所构建的他这形象灌输给东方被殖民者,使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的被殖民者默然接受并逐渐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东方就这样被固化被禁锢被装入,代代相传而不许改动,导演这台戏的是西方,观看这台戏的仍然是西方,真实的东方被撇在视野之外”。(章辉:34)在萨义德看来,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优越的心理情感与意识形态早已根植于西方霸权文化中。可东方主义的本质是西方社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在东方群体缺失的情况下对东方的主观书写。
Ⅲ.伽利玛的悲剧成因
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伽利玛在监狱里把自己装扮成日本艺妓的形象,伴随着歌剧《蝴蝶夫人》音乐,以蝴蝶夫人巧巧桑的方式自杀了。伽利玛看似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强大殖民者,实际却是东方主义的受害者。
1.直接原因
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正是误导伽利玛,造成他悲剧的直接原因。与其他西方观众一样,他固化地认为东方女子都是柔弱、温顺的,都会无怨无悔地爱上西方男子并为他们牺牲一切。因此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就扮演了这段感情中平克顿的角色,而宋丽玲就是属于他的蝴蝶夫人,并且会像蝴蝶夫人那样为了他无怨无悔的付出一切。“宋利玲表面上臣服于伽利玛,实际上他一直掌握着主动权,使伽里玛一步步陷入 一个美丽的陷阱”。(徐哓妮:125)由此可见,伽利玛爱的并不一定是宋利玲本人,而是他想象中的柔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夫人》的故事使他幼稚地将自己对号入座,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
2.根本原因
如果说《蝴蝶夫人》直接影响了伽利玛对东方的判断,早已在西方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模式才是导致他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正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东方主义体现的是西方研究者对东方社会的霸权话语,并根植在西方的思维中。伽利玛从小生活在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霸权文化的环境下,东方主义使他在潜意识中习惯性地将东方与西方割裂开来,东方总是以带有神秘色彩,异域情调的“他者”形象出现。因此对于伽利玛来说,看似娇小柔弱的宋利玲似乎能够满足他的占有欲。首次与宋利玲相识后,他便认为自己已经将她臣服,于是他故意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主动联系宋利玲,认为对方一定会像蝴蝶夫人那样焦虑地等待他。这体现出了他作为西方男性的傲慢与强大的控制力。事实上,伽利玛自以为属于自己的那位蝴蝶夫人并不柔弱,作品中最经典的辩词也出自她口中:
宋:这樣想一下:如果一个金发碧眼的返校姐女王爱上了一个矮小的日本商人,那个日本人残酷地对待她,然后,这家伙回国了,而且,这一去就是三年,在这期间,她对着日本商人的照片祷告,还拒绝了一个年轻的肯尼迪的求婚。接着当她知道那个日本商人已经再婚后,她自杀了。现在,我相信,你会认为这个女孩是个精神错乱的白痴,但是,就是因为一个东方人为了一个西方人自杀你就发现它是美丽的。(黄哲伦:28)
对东方的偏见与歧视不仅存在于伽利玛身上。他的朋友马克在谈到中国人时也认为“它在我们的血液中。他们害怕我们。他们的女人害怕我们,他们的男人憎恨我们,而且你知道这点么?他们都是对的”。因此马克断定宋丽玲一定会屈服于伽利玛,因为“这是她的命运”。(黄哲伦:44)朋友马克的话更加助长了他的自信,让他坚定地认为东方人在西方人面前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东方女子更会觉得自己十分卑微,似乎生来就是等待西方男子的解救。
以伽利玛为代表的西方人在主流欧洲霸权文化的影响下将西方与东方对立开来,认为西方是阳刚的,是理智、文明和富有进攻性的代名词;而东方是原始、被动、充满异域情调、等待被征服的。长久以来,霸权文化下的东方主义帮助伽利玛形成了对东方人的思维定势与对自己民族的优越感。“正是这种种族优越感使加利马在两人以后的密切交往中非但没有识别出宋利玲的男人身份,还自以为完全掌握了宋利玲的感情世界,认为宋利玲出于东方女性的自卑而对自己充满敬畏。”(孙银娣:60)直到剧终,他在监狱里穿上和服,扮演起蝴蝶夫人才明白自己是被阉割了的女人,西方才是最终的失败者。
Ⅳ.结语
本文借用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关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代表作《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构建与解构,分析了主人公伽利玛的悲剧成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西方话语占主流统治地位的语境下,西方按照自己的想象刻画出刻板的东方形象,然而这一切构建是基于幻想与想象的,可东方主义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仅时刻左右着他们对于东方的认识并为他们带来不切实际的优越感。从本质上看,他其实是东方主义的受害者,一方面,歌剧《蝴蝶夫人》的错误诱导导致了他对于东方的荒谬认识,最终将自己推入了幻想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而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爱人,丢掉工作的他早却已身败名裂;另一方面,除了自己的虚幻,根植于头脑中的东方主义思想才是导致他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生活在他身边的西方人对他的纵容与默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的悲剧。作者正是通过书写伽利玛的悲剧想要讽刺存在与西方主流文化中的东方主义观念与偏见,渴望西方社会应自我反省,寻求双方的平等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哲伦.蝴蝶君[M].张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孙银娣.消逝的蝴蝶—《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09).
[3]徐晓妮.解构 重构 追梦—论《蝴蝶君》的写作策略与追梦主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2).
[4]章辉.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批评[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黄哲伦;《蝴蝶君》
Ⅰ.作家与作品
当代美国知名剧作家黄哲伦1957年出生在洛杉矶的一个美国华裔移民家庭。他从小家境优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编剧系。
《蝴蝶君》是以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为原型,根据一则真实的间谍案件改编的。在《蝴蝶夫人》中,女主人公日本艺妓巧巧桑无怨无悔地爱上了美国海军平克顿,并甘心等他三年,在得知平克顿与白人女子结婚后,她绝望地自杀了。而《蝴蝶君》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派遣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伽利玛爱上了一位中国京剧的旦角宋利玲,伽利玛坚信宋利玲就是自己的蝴蝶夫人,并维持了20多年的情人关系,直到最后才得知真相,原来他的爱人不仅是一名男性,而且是一名间谍,并利用自己为中国政府提供情报。在监狱中他恍然大悟,他爱的并不是宋利玲,而是幻想出的东方女子形象,他自己不幸地成了宋利玲的“蝴蝶夫人”。
Ⅱ.理论框架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其1978年出版的巨著《东方学》中提出了“东方主义”理论,为后殖民理论批评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的繁荣使得西方在于东方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反,东方则处于落后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真正的东方群体缺失的情况下,东方主义开始了对东方的主观构建与塑造。
萨义德认为,西方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与需求建构与固化东方形象,同时将他们所构建的他这形象灌输给东方被殖民者,使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的被殖民者默然接受并逐渐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东方就这样被固化被禁锢被装入,代代相传而不许改动,导演这台戏的是西方,观看这台戏的仍然是西方,真实的东方被撇在视野之外”。(章辉:34)在萨义德看来,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优越的心理情感与意识形态早已根植于西方霸权文化中。可东方主义的本质是西方社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在东方群体缺失的情况下对东方的主观书写。
Ⅲ.伽利玛的悲剧成因
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伽利玛在监狱里把自己装扮成日本艺妓的形象,伴随着歌剧《蝴蝶夫人》音乐,以蝴蝶夫人巧巧桑的方式自杀了。伽利玛看似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强大殖民者,实际却是东方主义的受害者。
1.直接原因
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正是误导伽利玛,造成他悲剧的直接原因。与其他西方观众一样,他固化地认为东方女子都是柔弱、温顺的,都会无怨无悔地爱上西方男子并为他们牺牲一切。因此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就扮演了这段感情中平克顿的角色,而宋丽玲就是属于他的蝴蝶夫人,并且会像蝴蝶夫人那样为了他无怨无悔的付出一切。“宋利玲表面上臣服于伽利玛,实际上他一直掌握着主动权,使伽里玛一步步陷入 一个美丽的陷阱”。(徐哓妮:125)由此可见,伽利玛爱的并不一定是宋利玲本人,而是他想象中的柔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夫人》的故事使他幼稚地将自己对号入座,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
2.根本原因
如果说《蝴蝶夫人》直接影响了伽利玛对东方的判断,早已在西方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模式才是导致他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正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东方主义体现的是西方研究者对东方社会的霸权话语,并根植在西方的思维中。伽利玛从小生活在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霸权文化的环境下,东方主义使他在潜意识中习惯性地将东方与西方割裂开来,东方总是以带有神秘色彩,异域情调的“他者”形象出现。因此对于伽利玛来说,看似娇小柔弱的宋利玲似乎能够满足他的占有欲。首次与宋利玲相识后,他便认为自己已经将她臣服,于是他故意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主动联系宋利玲,认为对方一定会像蝴蝶夫人那样焦虑地等待他。这体现出了他作为西方男性的傲慢与强大的控制力。事实上,伽利玛自以为属于自己的那位蝴蝶夫人并不柔弱,作品中最经典的辩词也出自她口中:
宋:这樣想一下:如果一个金发碧眼的返校姐女王爱上了一个矮小的日本商人,那个日本人残酷地对待她,然后,这家伙回国了,而且,这一去就是三年,在这期间,她对着日本商人的照片祷告,还拒绝了一个年轻的肯尼迪的求婚。接着当她知道那个日本商人已经再婚后,她自杀了。现在,我相信,你会认为这个女孩是个精神错乱的白痴,但是,就是因为一个东方人为了一个西方人自杀你就发现它是美丽的。(黄哲伦:28)
对东方的偏见与歧视不仅存在于伽利玛身上。他的朋友马克在谈到中国人时也认为“它在我们的血液中。他们害怕我们。他们的女人害怕我们,他们的男人憎恨我们,而且你知道这点么?他们都是对的”。因此马克断定宋丽玲一定会屈服于伽利玛,因为“这是她的命运”。(黄哲伦:44)朋友马克的话更加助长了他的自信,让他坚定地认为东方人在西方人面前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东方女子更会觉得自己十分卑微,似乎生来就是等待西方男子的解救。
以伽利玛为代表的西方人在主流欧洲霸权文化的影响下将西方与东方对立开来,认为西方是阳刚的,是理智、文明和富有进攻性的代名词;而东方是原始、被动、充满异域情调、等待被征服的。长久以来,霸权文化下的东方主义帮助伽利玛形成了对东方人的思维定势与对自己民族的优越感。“正是这种种族优越感使加利马在两人以后的密切交往中非但没有识别出宋利玲的男人身份,还自以为完全掌握了宋利玲的感情世界,认为宋利玲出于东方女性的自卑而对自己充满敬畏。”(孙银娣:60)直到剧终,他在监狱里穿上和服,扮演起蝴蝶夫人才明白自己是被阉割了的女人,西方才是最终的失败者。
Ⅳ.结语
本文借用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关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代表作《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构建与解构,分析了主人公伽利玛的悲剧成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西方话语占主流统治地位的语境下,西方按照自己的想象刻画出刻板的东方形象,然而这一切构建是基于幻想与想象的,可东方主义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仅时刻左右着他们对于东方的认识并为他们带来不切实际的优越感。从本质上看,他其实是东方主义的受害者,一方面,歌剧《蝴蝶夫人》的错误诱导导致了他对于东方的荒谬认识,最终将自己推入了幻想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而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爱人,丢掉工作的他早却已身败名裂;另一方面,除了自己的虚幻,根植于头脑中的东方主义思想才是导致他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生活在他身边的西方人对他的纵容与默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的悲剧。作者正是通过书写伽利玛的悲剧想要讽刺存在与西方主流文化中的东方主义观念与偏见,渴望西方社会应自我反省,寻求双方的平等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哲伦.蝴蝶君[M].张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
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M].徐亮,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孙银娣.消逝的蝴蝶—《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09).
[3]徐晓妮.解构 重构 追梦—论《蝴蝶君》的写作策略与追梦主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2).
[4]章辉.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批评[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