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初中生物教师要争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锋,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他们学习生物的途径,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生物教学资源,实现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教育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很多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学生抽象思维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大量的生物课程资源,将其与多媒体组合,以便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1 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利用了声频、音频、视频与动画等手段,使教材中难度较大、问题较多的难点知识,由于采用了形象逼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演示教学,分解了难度,实现了常规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
2 运用信息技术,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化抽象为形象,把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还要求多媒体作为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探索认知的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
4 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而且要在不断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到教学中,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自主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有学习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通过挂图、课本插图来讲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但是,由于不能看到生物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6 运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
7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实验教学
7.1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科学探究情境,完成虚拟探究活动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现象或原理完全是由生物学家们根据现有的一些证据来推测和猜想的(如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人、动物、植物的进化、恐龙的灭绝原因、化石的形成等),没有人能够再现这些场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料的综合展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那些陌生的过程,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改变一些决定性因素,从而进行虚拟的探究活动;信息技术还可以辅助学生模拟特定角色,真实模拟现实生活环境和某种特定环境,进行一些常规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探究活动(如止血包扎、心血管急救、近视眼的治疗)。
7.2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完成有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操作有困难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如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
总之,信息技术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金岭著.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邵泽义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教育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很多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开展学生抽象思维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大量的生物课程资源,将其与多媒体组合,以便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1 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利用了声频、音频、视频与动画等手段,使教材中难度较大、问题较多的难点知识,由于采用了形象逼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演示教学,分解了难度,实现了常规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
2 运用信息技术,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化抽象为形象,把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还要求多媒体作为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探索认知的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
4 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而且要在不断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到教学中,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自主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有学习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通过挂图、课本插图来讲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但是,由于不能看到生物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6 运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
7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实验教学
7.1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科学探究情境,完成虚拟探究活动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现象或原理完全是由生物学家们根据现有的一些证据来推测和猜想的(如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人、动物、植物的进化、恐龙的灭绝原因、化石的形成等),没有人能够再现这些场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料的综合展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那些陌生的过程,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改变一些决定性因素,从而进行虚拟的探究活动;信息技术还可以辅助学生模拟特定角色,真实模拟现实生活环境和某种特定环境,进行一些常规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探究活动(如止血包扎、心血管急救、近视眼的治疗)。
7.2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完成有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操作有困难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如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
总之,信息技术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突出了师生、生生互动,它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激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金岭著.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邵泽义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