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书法之美,若能真切感悟,进入脑际的便是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墨舞飘际,便是文字、绘画、音乐浑然一体之时。故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苏轼道“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作书,是需要情境的。有听滴滴之雨见婆娑叶之境,有感绵绵无期秋雨之界,有疾风骤雨之期,有明洁爽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之美,若能真切感悟,进入脑际的便是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墨舞飘际,便是文字、绘画、音乐浑然一体之时。故王羲之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苏轼道“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作书,是需要情境的。有听滴滴之雨见婆娑叶之境,有感绵绵无期秋雨之界,有疾风骤雨之期,有明洁爽雨之时……境界不同,品性不一,书的情致亦各异。有生命在点滴中飘逝之感念,有狂涌澎湃之思绪,有和弦在鸣奏之雅致,有“谁共我,醉明月”的豪情。当夜阑无声,唯有众星应和一线光明时,杳缈浩宇,唯在心念之间——在字的运笔之触!因此,议论书法者,道真情者,如刘熙载说:“写字者,写志也”;强调人品者,如朱和羹言:“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关注意境者,蔡邕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赵壹有“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议论,黄庭坚发出“神融笔畅”的微言大义。那我们便在感念间去品书之韵美!
其他文献
话说当年诸子争锋,百家争鸣,到最后不过是两支学说异峰突起,流传后世,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一是黄老之道,代表人是老子和庄子,讲究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对一切世间的“有为法”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短浅的见识,崇尚的是“守其敬笃”的“归根复命”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 一是孔孟之学,代表人自然是孔子和孟子,推崇的是“学而优则仕”的担当和“修身、齐
七十二变:众生之心 《西游记》写“心猿牢拴”“意马收缰”“金蝉脱壳”三句话,孙悟空是“心猿”,二字在小说中出现过33次。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有首诗赞美“美猴王”: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 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
“和”与“同”是先秦重要的哲学概念。孔子关于和同之辨的观点,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
《兰亭集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真品一直保存宫中,梁朝战乱流落民间。陈朝天嘉年间,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世
《多宝塔碑》,或称《多宝塔感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载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置西安碑林。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全碑约二千字,由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多宝塔碑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
精爽 中国的文字,如果你懂得它的内容,又能感受它的字形肌体之美的时候,就到了一审美的境界。真正的大书法家作品一出来,就有一股精爽之气,而不是拖沓、肮脏之气。 宇宙万物有它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有它行动的徐、疾、快、慢,它整个运动过程、生命状态,在中国书法家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点画流美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简洁这两个字很重要,在《文心雕龙》
启功书法延续了董其昌一脉,并上追唐人楷法,融入自己的学识和理解,其书法造诣极深,笔墨精到、线条简练、结字、章法都十分得体。启功书法由于结体比较平实,用笔相对单调,形式缺少变化,便于作伪者仿临,有些人甚至仿冒到乱真的程度。然而,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作伪者由于不具备启功先生的深厚文化学养,不论采取什么现代手段,字里行间仍可透出一些信息,看出一些漏着。 伪品与真品表面看似乎差不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米芾书《苕溪诗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
庄子其人的放诞与超脱多源于其性情的放达和超逸,这性情又源出于他精神上的“上升的虚无主义”(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说是“虚无主义”,则说明庄子的精神之于现实人生并无直接的关联,其追求的落脚处乃在于彼岸世界的自由,因而对此岸的世界主张否定,而之所以是“上升”,则正因为对现实的否定并非一意消极,而是最终指向超越。这正如《庄子》中的许多奇谲诙诡的寓言一般,多是超越了现实日用的目光,而以一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