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课改后小学生课外培训的现状,本文对310名小学生的课外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小学生课外培训的真实状况,并对这些状况加以描述和分析,提升学生课外培训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习的控制,越来越多的家长面对铺天盖地的课外培训辅导班,是盲目跟随大家的步伐参加培训,还是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是否参加培训,这是一个摆在家长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家有读书郎,前程亮堂堂”的传统文化感召之下,教育消费则成了不少家庭的重中之重。2009年中国城市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国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2%,其中用于教育的消费占一半以上。如此高比例的教育投入,能否带来高品质的收益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外培训的现状,我们对310名小学生课外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基本信息,从性别地域、个人兴趣、培训意愿、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这五个维度来考察小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从四个维度(家庭收入、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考察小学生培训的现状;第三部分则是开放性问题,即请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培训的看法,考察小学生对培训的真实想法和意愿。访谈则以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参加课外培训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1 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1 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基本信息
1.1.1 培训参与和地域性别差异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在参加调查的310名学生中,有266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占86%,只有14%的学生表示近两年内没有参加课外培训。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男生为45%,女生为55%,女生高出男生10%。从性别角度来看,女生对课外培训的重视程度大于男生。同时在考察参加培训学生的地域经济特征时,即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3个纬度来比较,笔者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比例为93%,发展中地区为85%,而欠发达地区则为80%,参与度都比较高。从综合与家长访谈的结果来看,不同地区的家长,无论在教育观念、经济条件还是重视程度都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好体现了不同学生参与培训比例的差异。
1.1.2 培训意愿与培训目的
关于是否自愿参加培训班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三个选项,即自愿,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将来,也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不自愿,父母要求参加的;最后一个选项是参不参加无所谓。而这三个选项中选择自愿参加比例占46%,非自愿参加的占30%,而持有可参加可不参加无所谓态度的则占24%。在进一步考察“是谁的意愿让你参加课外培训”的问题中,有64%的小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教师的意愿占25%,而学生自己的意愿仅占11%。
在综合学生和家长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自愿参加培训,当然这其中也有少数学生是在听了老师、家长的劝导之后,如只有上课外培训班,考试才能保证前几名;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如果你不参加就会落后于人;学生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和将来,主动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而参加课外培训的。有几位受访学生就明确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参加培训班,但家长表示要考上好的初中,有好的将来,就必须参加奥语、奥数和英语培训。
1.1.3 兴趣爱好与培训内容
在问及你参加过哪些培训班这一问题时,排在前三列的项目分别为学习、乐器和书画。这说明目前的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很多学生表明无论是学习,还是学乐器和书画都是为了未来的升学和发展。此外,数据统计表明,其中很多学生参与培训的课程都不止一门,约有27%的学生报了一门,13%的学生报了两门,26%的学生报了三门,28%的学生报了四门,还有6%的学生超过了四门,大部分学生都在三到四门之间,都是奥语、奥数、英语主干课程加上一门乐器或者体育运动。
在进一步问他们是否喜欢培训项目时,有13%的学生表示很喜欢,42%的学生表示一般,有30%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究其原因,表示很喜欢的学生是自愿主动参加的,所学内容也是自己感兴趣的;而表示一般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表示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不一致,但考虑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自己的将来,还是参与了,只是不很喜欢而已。有些学生表示很喜欢户外运动,比如篮球、溜冰、足球等,但家长往往以这些爱好无法帮助其升学和发展而要求他们学习英语、奥数或者钢琴等。有些学生觉得课余时间都被培训占用了,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1.2 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延伸信息
1.2.1 培训费用与培训时间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培训费用也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每个月的培训费用500—1000元,经济发展中地区每个月的培训费用大约50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低于500元。总体而言,无论在那个地区,大部分的家庭每月的课外培训费用大都占家庭月收入的10%-15%左右。而在时间的分配上,大多数学生培训占用的课外时间为50%-60%,有的学生达到了85%。在培训费用上,88%的学生家长认为培训费用过高,应该进一步调整。在被调研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双休日,都被课外培训所占用,有的学生每个双休日多则上六门课,少则上两门,而暑假被学生称为第三学期。
1.2.2 培训效果与培训态度
关于培训效果,有63%的家长认为达到了预期。他们说,培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乐器演奏的考级或是体能的增强都有所提升。还有37%的家长则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与学生参与培训的意愿、培训的时间和对培训的认可度,与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都有很大的关联。在问及家长培训费用和收益是否成正比时,有48%的家长表示认可,但同样有48%的家长不认可。不认可的家长认为目前的培训费用过高,收费与收益不成正比。在进一步问及其是否愿意继续投入时,76%以上的家长表示会继续投入,17%的家长则认为没有必要,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所以想再试试;或者虽然没必要,但参加总比不参加好,因此还是会继续投入的。有些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培训,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爸爸妈妈每天对自己批评指责,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业一直忧心忡忡,觉得不参加对不起他们。
2 提升学生培训质量的建议
整个调查表明,由于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有更多的钱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小学生为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愿意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课外培训。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却是越培训越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以至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2.1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和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参与培训的目的并不很了解,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父母要求才去参加培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学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家长必须明确学生参加培训班的目的,调整自己的态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仅仅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的。事实上,每个个体都拥有一组相对自主的认知能力,即多元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如果让一个拥有音乐智能的学生,家长要他去参加他毫不感兴趣的奥数培训班,那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应积极和家长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也应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一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学好数学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孩子的音乐智能特长,提高其在音乐方面的素养。这也许是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2.2 量入为出,理性投入培训成本。事实上,目前每个家庭的教育投入都占了家庭开支的很大比例,对于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昂贵的培训费用已成为一种负担,而这种负担却并未能带来相应的效益。经济学上将这种没有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比较,最终把耗费过大而效益过小的经济决策,称之为非理性经济行为。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参与课外培训,不仅需要考虑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还要考虑培训效益。
2.3 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共同营造培训的大环境。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强化、拓展和延伸。但目前的课外培训,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不规范操作,缺乏科学的考核、验证、评估和监督,培训质量低下。因此,应该理顺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建立行业协会,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习的控制,越来越多的家长面对铺天盖地的课外培训辅导班,是盲目跟随大家的步伐参加培训,还是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是否参加培训,这是一个摆在家长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家有读书郎,前程亮堂堂”的传统文化感召之下,教育消费则成了不少家庭的重中之重。2009年中国城市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国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2%,其中用于教育的消费占一半以上。如此高比例的教育投入,能否带来高品质的收益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外培训的现状,我们对310名小学生课外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基本信息,从性别地域、个人兴趣、培训意愿、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这五个维度来考察小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从四个维度(家庭收入、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考察小学生培训的现状;第三部分则是开放性问题,即请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培训的看法,考察小学生对培训的真实想法和意愿。访谈则以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参加课外培训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1 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1 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基本信息
1.1.1 培训参与和地域性别差异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在参加调查的310名学生中,有266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占86%,只有14%的学生表示近两年内没有参加课外培训。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男生为45%,女生为55%,女生高出男生10%。从性别角度来看,女生对课外培训的重视程度大于男生。同时在考察参加培训学生的地域经济特征时,即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3个纬度来比较,笔者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比例为93%,发展中地区为85%,而欠发达地区则为80%,参与度都比较高。从综合与家长访谈的结果来看,不同地区的家长,无论在教育观念、经济条件还是重视程度都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好体现了不同学生参与培训比例的差异。
1.1.2 培训意愿与培训目的
关于是否自愿参加培训班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三个选项,即自愿,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将来,也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不自愿,父母要求参加的;最后一个选项是参不参加无所谓。而这三个选项中选择自愿参加比例占46%,非自愿参加的占30%,而持有可参加可不参加无所谓态度的则占24%。在进一步考察“是谁的意愿让你参加课外培训”的问题中,有64%的小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教师的意愿占25%,而学生自己的意愿仅占11%。
在综合学生和家长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自愿参加培训,当然这其中也有少数学生是在听了老师、家长的劝导之后,如只有上课外培训班,考试才能保证前几名;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如果你不参加就会落后于人;学生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和将来,主动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而参加课外培训的。有几位受访学生就明确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参加培训班,但家长表示要考上好的初中,有好的将来,就必须参加奥语、奥数和英语培训。
1.1.3 兴趣爱好与培训内容
在问及你参加过哪些培训班这一问题时,排在前三列的项目分别为学习、乐器和书画。这说明目前的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很多学生表明无论是学习,还是学乐器和书画都是为了未来的升学和发展。此外,数据统计表明,其中很多学生参与培训的课程都不止一门,约有27%的学生报了一门,13%的学生报了两门,26%的学生报了三门,28%的学生报了四门,还有6%的学生超过了四门,大部分学生都在三到四门之间,都是奥语、奥数、英语主干课程加上一门乐器或者体育运动。
在进一步问他们是否喜欢培训项目时,有13%的学生表示很喜欢,42%的学生表示一般,有30%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究其原因,表示很喜欢的学生是自愿主动参加的,所学内容也是自己感兴趣的;而表示一般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表示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不一致,但考虑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自己的将来,还是参与了,只是不很喜欢而已。有些学生表示很喜欢户外运动,比如篮球、溜冰、足球等,但家长往往以这些爱好无法帮助其升学和发展而要求他们学习英语、奥数或者钢琴等。有些学生觉得课余时间都被培训占用了,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1.2 关于学生参与培训的延伸信息
1.2.1 培训费用与培训时间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培训费用也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每个月的培训费用500—1000元,经济发展中地区每个月的培训费用大约50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低于500元。总体而言,无论在那个地区,大部分的家庭每月的课外培训费用大都占家庭月收入的10%-15%左右。而在时间的分配上,大多数学生培训占用的课外时间为50%-60%,有的学生达到了85%。在培训费用上,88%的学生家长认为培训费用过高,应该进一步调整。在被调研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双休日,都被课外培训所占用,有的学生每个双休日多则上六门课,少则上两门,而暑假被学生称为第三学期。
1.2.2 培训效果与培训态度
关于培训效果,有63%的家长认为达到了预期。他们说,培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乐器演奏的考级或是体能的增强都有所提升。还有37%的家长则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与学生参与培训的意愿、培训的时间和对培训的认可度,与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都有很大的关联。在问及家长培训费用和收益是否成正比时,有48%的家长表示认可,但同样有48%的家长不认可。不认可的家长认为目前的培训费用过高,收费与收益不成正比。在进一步问及其是否愿意继续投入时,76%以上的家长表示会继续投入,17%的家长则认为没有必要,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所以想再试试;或者虽然没必要,但参加总比不参加好,因此还是会继续投入的。有些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培训,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爸爸妈妈每天对自己批评指责,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业一直忧心忡忡,觉得不参加对不起他们。
2 提升学生培训质量的建议
整个调查表明,由于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有更多的钱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小学生为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愿意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课外培训。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却是越培训越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以至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2.1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和态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参与培训的目的并不很了解,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父母要求才去参加培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学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家长必须明确学生参加培训班的目的,调整自己的态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仅仅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的。事实上,每个个体都拥有一组相对自主的认知能力,即多元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如果让一个拥有音乐智能的学生,家长要他去参加他毫不感兴趣的奥数培训班,那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应积极和家长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也应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一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学好数学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孩子的音乐智能特长,提高其在音乐方面的素养。这也许是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2.2 量入为出,理性投入培训成本。事实上,目前每个家庭的教育投入都占了家庭开支的很大比例,对于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昂贵的培训费用已成为一种负担,而这种负担却并未能带来相应的效益。经济学上将这种没有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比较,最终把耗费过大而效益过小的经济决策,称之为非理性经济行为。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参与课外培训,不仅需要考虑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还要考虑培训效益。
2.3 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共同营造培训的大环境。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强化、拓展和延伸。但目前的课外培训,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不规范操作,缺乏科学的考核、验证、评估和监督,培训质量低下。因此,应该理顺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建立行业协会,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