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霸权主义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北约实施了一系列转型措施,工作重心从应对大规模战争转变为参与非对称军事行动与各类维和行动。
  成立于1949年的北约组织是一横跨欧美的集体军事防卫组织,是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遏制苏联及东欧国家而成立的一个大型军事组织,是典型的冷战产物。在成立后的40多年间,北约一直将华约组织视为头号大敌,整个组织的主要工作也围绕着共同制定防卫政策、协调集体防卫武力来以抵御華约组织的军事行动展开。冷战结束后,北约的传统对手也随之消失,但北约却并未因此而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在后冷战时期实施了东扩和转型措施,使北约的工作重心从应对大规模战争转变为参与非对称军事行动与各类维和行动。
  冷战结束后,北约利用俄罗斯国力长期衰弱之机,将大量东欧国家拉入北约阵营,不但进一步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且扩大了北约的势力和影响力。此外,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类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在世界各地呈现出抬头之势,为适应这样的新局面,最近10多年来北约力图转型为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的国际组织。除了努力增强组织的实力外,北约还在设法与最近几年新近崛起的新兴国家展开积极的对话与沟通,并进行了开展集体防御合作的谈判,以解决后冷战时代的新威胁。
  北约组织战略概念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国际安全局势的转变,同时也表明这个组织成员国积极地重塑其存在价值,坚持北约组织存在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日益猖獗,北约开始研究如何与非国家组织打一场非常规战争,而北约2010年11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的高峰会,除延续其传统集体防卫的政策与价值,也阐明了未来北约如何处理新形态的威胁与挑战。
  
  北约战略概念的演变
  
  北约战略概念深受国际安全局势影响,大体上而言,它的战略概念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冷战时期,1949-1991年
  2)后冷战时期,1992-2000年
  3)反恐时期,2001年至今
  冷战时期,北约组织理事会发表“战略指导”、“未来五年提升北约军事力量效能模式”及“北约防卫地区战略总概念”等重要文件,将北约战略概念定调为“威慑、防御与前进战略”,其中前进战略是北约组织受朝鲜战争爆发影响,决定采取主动作为,前进至东欧前线遏制苏联攻势的概念。
  除此之外,当时北约组织架构尚未成熟,而且各成员国饱受国防预算短缺的困扰,因此北约最高联军指挥部(SACEUR)主席艾森豪威尔将军推动采用核武器作为北约实施防卫的首选工具,而北约组织理事会也顺势推动“新面貌”战略,这是北约首次将核武器纳入战略概念。由于“新面貌”战略概念凸显了核武器的重要性,加之受苏伊士危机和匈牙利事件的影响,“新面貌”战略便转向大规模杀伤战略概念。
  古巴导弹危机后,在美国肯尼迪总统的主导下,北约组织开始放弃核武器威慑战略,转而采用弹性反应的战略概念。之后北约组织军事规划委员会(DPC)响应肯尼迪总统的规划,提出了“北约防卫地区总战略修正案”(MC14/3),将弹性反应与从容处理扩大情势纳入战略概念,强调审慎评估局势,如冲突局面扩散,则采取核武器击退敌人。
  1967年比利时总理皮埃尔·哈梅尔在北约理事会上提交的“哈梅尔报告”指出:“东西阵营的军事冲突,应转入政治辩论,借此化解致对方于死地的敌意”,这份报告建议加强与苏联集团的外交关系,而这项建议也为1970年局势的缓和奠定了基础。哈梅尔报告不仅重新诠释了北大西洋公约第10条的大会政策,决定未来北约组织的南扩与东扩政策,也进一步影响了1980年北约的战略概念——推动苏联与北约建立互信机制。
  后冷战时期北约的战略概念由“1991同盟战略概念”与“1995同盟战略概念”主导,这两份报告除了重申集体防卫的重要性,也是北约首次将战略防卫概念报告主动公诸于众,希望通过透明化的途径,强化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东欧新兴民主国家之间的互信基础。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要求北约成员国履行集体防卫义务。自此之后,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扩散,就成为北约在反恐时期重要的战略概念,这一时期北约打击恐怖主义的触角从欧美延伸到中亚,主动介入联合国主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参与打击恐怖主义与协助阿富汗政府的维持稳定工作。
  2006年北约组织采用“综合政治指导纲领”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对话议题,尊重会员国制定的各项计划准则的权力,再次强调成员国间情报交流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未来15年北约组织将会面临的国际安全新问题,进行意见交流。2009年4月4日,北约组织28个成员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与德国的凯尔市举行了旨在庆祝北约成立60周年的高峰会。
  北约斯特拉斯堡一凯尔峰会针对当年国际安全问题提出了“阿富汗宣言”、“同盟安全宣言”及北约组织斯特拉斯堡一凯尔高峰会“共同宣言”,展示了北约面对21世纪新形态国际安全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针。
  北约组织会员国领袖出席斯特拉斯堡一凯尔高峰会,不仅重申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致力团结与加强欧洲、美国与加拿大安全的基本目标与价值,也再度重申遵守联合国宪章,致力于推动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盟安全宣言”提出:“北约组织继续成为泛大西洋地区会员国间安全咨询的论坛”。除此之外,“共同安全宣言”再次强调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的集体防卫原则,并且说明此原则是组成北约组织的基石。
  另一方面,“同盟安全宣言”奠定了北约组织未来基本的发展方向:
  1)威慑北约组织采取适当的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混合的方式,继续维持武力吓阻的能力;
  2)推动武器管制
  3)削减武器北约组织坚守反核武器条约(NPT)的规定,继续推进裁减核武器与常规武器,遏制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扩散。此外,北约深刻体会国际安全挑战与环境,已经有别于冷战与两次世界大战,因此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将是未来北约组织的重要工作。
  “同盟安全宣言”提出,未来危机的发生不再受限于地理距离的限制,北约要解决的危机,也不再仅限于大西洋与欧洲地区。为确保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北约必须与联合国、欧盟、欧安组织及非洲联盟携手合作解决军事与非军事冲突,其中北约成员国大多也是欧盟成员国,因此北约将与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强化双边军事合作与解决共同安全的问题。
  隔年11月20日北约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高峰会,28个会员国以及20个伙伴国共同发表“北约防卫与安全战略概念”,除了延续北约组织在同盟安全宣言的立场之外,并重新修正北约在后冷战时代与反恐时期所秉持的战略概念,并积极处理新形态威胁与安全以及修订北约阿富汗安全策 略,并且针对北约在亚太地区出现安全盲点表示重视,最后北约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允许俄罗斯参加议案,让国际安全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加强全面国际合作
  
  北约自1949年成立至今,已经从最初的12个成员国扩张至如今的28个成员国。北约共经历了6次扩张,从斯特拉斯堡一凯尔高峰会的共同宣言来看,北约组织还将继续奉行扩张政策。“共同安全宣言”提出,北约将邀请马其顿加入,并对乌克兰、格鲁吉亚、黑山与波黑等地区提出加强对话计划,准备进行第7次扩张,而“里斯本宣言”再次确认北约的扩张政策不变。
  针对目前不打算加入北约的国家,如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北约提出个别伙伴行动计划,分别与这些国家保持合作关系,这项计划也反映出目前北约采取多边主义下的集体安全原则。除此之外,北约里斯本高峰会再次宣示肩负欧美安全的决心,另一方面与会代表对于北约组织欠缺维护亚太安全的能力提出改进意见。
  “里斯本宣言”重提危机处理与预防,除了定位北约组织为集体防卫的军事组织,还将其定位为危机处理的紧急救助组织,尤其重视北约在灾后重建的参与。“里斯本宣言”提到,处理传统威胁依旧是北约组织的重中之重,但新形态威胁,如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跨国犯罪、组织犯罪、网络攻击与犯罪以及毒品与武器走私等问题,其对国际安全的威胁不亚于传统威胁。此外,北约了解其成员国对于能源的依赖,因而能源安全亦是北约关注的重要议题。一些新形态威胁除了依赖成员国帮助外,更需要伙伴国合作解决。
  
  北约的阿富汗政策
  
  北约领袖于北大西洋理事会上提出阿富汗宣言,对于北约组织的阿富汗政策提出具体行动与规范,北约指出,阿富汗地区依然是恐怖组织喜好藏匿的国家之一,虽然塔利班政权已被推翻,但是其仍有复辟的可能。
  塔利班政权垮台后,阿富汗地区依旧有残余的军事势力与阿富汗政府分庭抗礼。虽然联合国与北约在阿富汗地区共同执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维和任务,但该地区目前还是烽火连天且动荡不安。为顺利解决阿富汗问题,北约组织决定再加派5000名軍事人员前往阿富汗执行维和任务,并且协助阿富汗政府完成了2010年8月20日的总统大选。
  根据北约组织的“阿富汗宣言”,北约组织的阿富汗政策围绕在“美国主导、北约分担、欧盟分工与联合国合作”的基本方针。北约组织透过增兵的方式强化在阿富汗地区的维和军事力量,另外与欧盟合作帮助阿富汗举行总统选举;另一方面,北约与联合国合作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安置战争难民并帮助阿富汗地方政府进行基础建设工作。
  另—方面,北约主导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政府进行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并帮助两国政府从事边境管理,打击武器与毒品走私,阻断恐怖组织武器与经济来源。北约认为,必须通过军事干预,整体改革与人道救援等三方面,才能顺利解决阿富汗问题,避免这个国家再度沦为极端势力或恐怖组织的巢穴,进而威胁国际安全。
  不过2010年北约里斯本高峰会对阿富汗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北约的阿富汗政策已经冲击到部分成员国的政局,其中荷兰总理巴肯德因增兵阿富汗一事宣布内阁总辞职。因此北约为使成员国继续支持其阿富汗政策,除了通过“里斯本宣言”再次确认成员国处理阿富汗问题的共同立场外,也首次谈到北约会配合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希望能在2014年完成撤离阿富汗的任务,并将当地安全工作转移给阿富汗安全部队。
  
  拉俄罗斯加入反导弹系统
  
  最近几年,随着导弹技术的扩散,北约对于美国提出的在捷克设立反导系统发射基地的态度从反对变为接受。北约除扩大现行机动多层次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还在2009年加入美国“导弹防御阶段控制系统”,强化北约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虽然北约多次对俄罗斯表明设立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在于防止伊朗等国家攻击北约成员国,而且导弹防御制导雷达将设在与俄罗斯相距甚远的捷克布雷德,但俄罗斯仍担心北约设立导弹防御系统居心不良。俄罗斯甚至扬言,如果北约不撤除设在波兰的导弹,将会在其境内靠近波兰的加里宁格勒自治州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强烈地表达反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决心。
  为了解决与俄罗斯间的分歧,2010年的里斯本高峰会上,北约与俄罗斯发表共同宣言,除再次强调双边合作的必要性外,更首次将导弹防御系统纳入合作范围。这项合作不仅淡化北约与俄罗斯因构建欧洲导弹防御系统所产生的敌意,并且因北约将俄罗斯纳入导弹共同防御系统,让俄罗斯对于北约的意图更为放心,而北约安全政策的转向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里斯本高峰会后发布的安全战略概念,强调北约与俄罗斯双边要以对话代替冲突,合作取代对抗的重要性。这样的指导概念不仅落实在北约其他政策与议题,更落实在北约与俄罗斯关系上。北约俄罗斯委员会里斯本联合宣言不仅宣布北约将俄罗斯纳入导弹防御体系,更宣布双边共同参与联合威胁评估机制,减少双方诠释威胁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双方在2011年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针对导弹防御系统的指挥与管制进行了深入的磋商。
  
  北约的21世纪战略路线图
  
  此次北约里斯本高峰会除了论及战略概念和讨论解决新形态威胁外,还针对北约进行组织改造得出了结论。里斯本宣言表示未来将会裁减约30%的兵力,其中将针对最高指挥部的编制进行缩减。另—方面,北约提出武器与后勤补给共享原则,作为北约成员国节约军事开支的指导纲领,尽量减轻金融风暴对北约成员国的影响,缓解这些国家的国防开支压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里斯本宣言提出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路线图,试图带领北约成功实现转型,将主要任务准备大规模战争转变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并且针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局势,确定了多边主义下的集体安全原则,强调与成员国和合作伙伴间进行合作与沟通,还强化了北约与联合国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横向合作与联系。里斯本宣言拉近国与国、组织与组织间的合作默契,这也成为北约解决新形态冲突与危机的指导方针。但这些原则很大程度上只是北约一厢情愿的构想,最终能否落到实处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其他文献
美苏两国在核军备竞赛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无论奉行哪种威慑战略,都不能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否则会为对方产生先发制人打击的企图留有缺口;必须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否则会失去报复威慑的基础;质量尤其是精度一定要提高,否则在实战中运用的可能性会受较大限制。  1947年7月24日,当时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当晚会议结束之后,走到斯大林面前装着漫不经心地提到:“我们有一种破坏力异常强大的新式武器”。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日本陆海军各部门销毁了大量技术文件,其中包括“大和”级超级战列舰的大部分档案和设计资料,以至于战后也只能依据设计人员私人保存下来的笔记和少量原始文献来推知这艘战舰的真面貌。但随着保存于美国档案馆的旧日军文件的公开,特别是战后美军没收的战舰“大和”吨位登记表和施工图纸以及对“大和”级战舰部分遗存设备的实验资料,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看清这条超级战列舰的庐山真面目。    “大和”舰
期刊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成立至今都没有投入过任何战斗,但他们却是在任何时候保持24小时战备的唯一部队,并将在命令到达的那一刻成为人类终极战争的先锋。    从总统核按钮到导弹发射    美国发动一场战争需要国会批准,但发动核战却只需总统和他的军官在20分钟内做出决定。  美国“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由洲际弹道导弹部隊、战略轰炸机部队和导弹核潜艇部队构成。核力量使用权在总统手中,核作战的指令由总统通过参谋长
期刊
     
期刊
编者按:《我们的父亲》是一本记录大陆国民党将领后人生活的书。本书作者周海滨通过采访了国民党军将领的后人,获得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和历史细节,极具史料价值。在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后,我们特摘录书中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违令”抗击日寇  ——蒋建国讲述父亲蒋光鼐先生    1932年1月28日夜里,突然传来的枪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火光照耀了夜晚的天空。子夜时分,日军兵分5路从闸北悍然向驻守上
期刊
台湾岛扼守世界主要经济航道台湾海峡,台军的本岛防御最高战略是能发挥台湾优越的战略地理形势,拥有一支能威慑/拦截本岛300海里外的军事力量,以确保当局在本岛与所属海域的经济与政治利益,维护所谓“海峡航道的安全与通畅”。    无用的远洋舰队    首先必须了解,全世界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军事强国才称得上拥有远洋海军,但只有美国才真正拥有远洋全维作战的能力,即使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一旦
期刊
中国应该表明将遵循何种程序、法理和方法采取必要而正当的军事行动,为此应进行新的国际军事政策的国际媒体交流和公关,并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双边和多边的军事安全对话平台,并学习在这些交流和对话中用符合国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式描述自身的国际军事政策目标。    一个国家生存于国际社会,有其正当的国际军事安全和事务上的利益,作为国际行为体,为说明这种利益的边界、可信性和保证此种正当利益的手段的合理性与必要
期刊
2010年以来,受到岛屿争端和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异常复杂,特别是当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对渔船实施拦截和非法抓扣后,中国海洋安全急剧恶化。    日本东海离岛收归“国有”    在东海,归我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小泉时代,中日关系因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建交以来最低点。2006年
期刊
设计独树一帜的“独立”号濒海战舰目前正在接受严格的测试,如果能击败洛一马公司的“自由”号,它和同级姐妹舰们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美国海军近海作战的主力战舰。  2010年1月16日,美国海军为万众期待的“独立”号濒海战舰举行了入役仪式。由通用动力公司设计建造的“独立”号不仅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6艘以“独立”命名的舰艇,更是美国海军的第二艘濒海战舰实验舰。“独立”号采用了独树一帜的三体船设计,它将在服役后接
期刊
编者按:冷战结束后,美国便一直对其战略重心进行不断的调整,美国海军最近几年更是将重点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转移,威胁着亚太地区的稳定。本文原载于美国《外交家》杂志,两名作者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学副教授,他们在文中探讨了当前美国海洋战略所面临着困境。本刊发表此文并末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美国海上战略似乎日益集中在印度洋和波斯湾,这让太平洋上的海军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