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一门迷人的学问,它可以鉴往知来,产生智慧,但是如果你问现今学生对历史有什么看法,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很无聊”、“要死背”、“很無趣”。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教学法的开展则可以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一、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学会求知(learn how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how to do);学会合作(learn how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 how to be)。历史是一门迷人的学问,它可以鉴往知来,产生智慧,但是如果你问现今学生对历史有什么看法,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很无聊”、“要死背”、“很无趣”。怎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喜欢历史课,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历史知识呢?本研究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的比例通过讨论改善初中历史教学。
二、现状
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应该要:1.确立培养完人的教育思想。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历史教材本身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历史人物高尚的思想、品德、人格、能力和价值观。5.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6.进一步改进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7.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并使学生成为应用计算机的主体。8.要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并把它变为终生的追求。
在经济蓬勃发展、价值多元化、家长意识抬头、以及受到国外教育改革冲击等大环境影响下,国内教育改革呼声兴起,适应社会的变迁,加速改革课程与教学,协助学生具备基本能力,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与活泼的学习,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及国家竞争力,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本人研究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肩负着以下功能。
1.了解本土与他区的环境与人文特征及面对的问题。
2.了解人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多元交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3.充实社会科学之基本知识。
4.培养对本土与国家的认同、关怀及世界观。
5.培养民主素质、法治观念以及负责的态度。
6.培养了解自我与自我实现之能力,发展积极、自信与开放的态度。
7.发展批判思考、价值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社会参与、做理性决定以及实践的能力。
9.培养表达、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10.培养深究之兴趣以及研究、创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往往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甚至将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为它用。而更让历史教师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副科,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教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核中的一些不公正做法也让历史教师感到失落。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三、对策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教学法的开展则可以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起源甚早的教学法,它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喜欢和他人诘辩深思哲学问题开始,但是就分享探究他人观点的讨论教学法,则是从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英文教授艾斯凯(John Erskine)开始形成。此种“讨论教学法”,不是随便或漫无目的的对话,而是有组织、有技巧结构的谈话,它需要倾听的气氛,尊重说话者的观念。在讨论之前,必需先拟定讨论的问题或题纲,问题或题纲的拟定,需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性质,或由教师自行设计,或由师生共同设计,然后指定学生分头收集资料,再依期提出讨论。在讨论中,清楚的理念表达是必须的,参与者为达到此目标必须事前预习指定资料,深入了解内容的意旨,无形中借着熟悉教材的方式,培养他们组织和综合的能力。讨论能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原因如下:(一)借由别人的知识来补充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此教材;(三)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四)提供辩驳澄清的机会;(五)透过彼此的意见交换,达成较一致的看法。学生讨论时为了使立论能具有说服力,并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对课程内容必须深入探究,同时透过观念的沟通,亦可澄清价值,其结果可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从而使学习更有意义和更加持久。
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的后代。作为社会的教科书,历史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在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也能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 In S.H.Rosenblum(ed.) Involv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New Direct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26,1985.
[2]“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M].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03).
[3]江山野.课程改革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一、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学会求知(learn how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how to do);学会合作(learn how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 how to be)。历史是一门迷人的学问,它可以鉴往知来,产生智慧,但是如果你问现今学生对历史有什么看法,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很无聊”、“要死背”、“很无趣”。怎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喜欢历史课,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历史知识呢?本研究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的比例通过讨论改善初中历史教学。
二、现状
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应该要:1.确立培养完人的教育思想。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水平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历史教材本身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历史人物高尚的思想、品德、人格、能力和价值观。5.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6.进一步改进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7.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并使学生成为应用计算机的主体。8.要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并把它变为终生的追求。
在经济蓬勃发展、价值多元化、家长意识抬头、以及受到国外教育改革冲击等大环境影响下,国内教育改革呼声兴起,适应社会的变迁,加速改革课程与教学,协助学生具备基本能力,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与活泼的学习,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及国家竞争力,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本人研究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肩负着以下功能。
1.了解本土与他区的环境与人文特征及面对的问题。
2.了解人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多元交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3.充实社会科学之基本知识。
4.培养对本土与国家的认同、关怀及世界观。
5.培养民主素质、法治观念以及负责的态度。
6.培养了解自我与自我实现之能力,发展积极、自信与开放的态度。
7.发展批判思考、价值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社会参与、做理性决定以及实践的能力。
9.培养表达、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10.培养深究之兴趣以及研究、创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往往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甚至将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为它用。而更让历史教师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副科,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教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核中的一些不公正做法也让历史教师感到失落。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三、对策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教学法的开展则可以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起源甚早的教学法,它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喜欢和他人诘辩深思哲学问题开始,但是就分享探究他人观点的讨论教学法,则是从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英文教授艾斯凯(John Erskine)开始形成。此种“讨论教学法”,不是随便或漫无目的的对话,而是有组织、有技巧结构的谈话,它需要倾听的气氛,尊重说话者的观念。在讨论之前,必需先拟定讨论的问题或题纲,问题或题纲的拟定,需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性质,或由教师自行设计,或由师生共同设计,然后指定学生分头收集资料,再依期提出讨论。在讨论中,清楚的理念表达是必须的,参与者为达到此目标必须事前预习指定资料,深入了解内容的意旨,无形中借着熟悉教材的方式,培养他们组织和综合的能力。讨论能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原因如下:(一)借由别人的知识来补充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此教材;(三)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四)提供辩驳澄清的机会;(五)透过彼此的意见交换,达成较一致的看法。学生讨论时为了使立论能具有说服力,并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对课程内容必须深入探究,同时透过观念的沟通,亦可澄清价值,其结果可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从而使学习更有意义和更加持久。
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的后代。作为社会的教科书,历史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在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也能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 In S.H.Rosenblum(ed.) Involv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New Direct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26,1985.
[2]“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M].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03).
[3]江山野.课程改革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