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生命買單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聯網3.0時代裡,無所不在的網路,無所不在的消息源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中自由流動,驅動著社會的呈現與變革,這呈現與變革蘊含著機遇,同時又面臨挑戰,顯得如此快速,又如此直接。現在不少時候,無需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新聞事件或者重大災難性事件的報導,輕鬆打開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WeChat,Weibo),就可以第一時間迅速獲取資訊,這次台灣新北市八仙塵爆事故發生的第一瞬間,當外界以為一切正在激情進行之際,社交網絡平臺率先發佈災難訊息,震撼全社會。
  而正是在網絡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似乎集聚行為、大型活動越來越容易發生,一個個活動動輒吸引成千上萬甚至十萬人參與,往往讓習慣了接受傳統報備制的政府措手不及,甚至內容的突變也引發了不少潛在的威脅。上海一個迎新年的活動中的插曲就可能誘發死傷嚴重的踩踏事件,而其中多為20、30歲的青年人;新北塵爆又是一堆年輕人面臨“火吻”,甚至死亡,歷史總在重演,1992年蘭桂坊踩踏事件中死傷者中絕大部分也是年輕的生命,青年似乎在這些大型活動、重大突發災難性事件中被迫成為“主角”,果然“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埋少年魂”。究竟自己的性命誰人顧?
  靠政府?顯然在很多地區,政府面對突發的人潮湧動,還措手不及,上海陳毅廣場的人潮,政府竟然事先一點不知。吃一塹更會長一智,香港在經歷了92的傷痛過後,至今未發生大型活動的突發事故,在城市安全管理上堪稱全球典範。而澳門這塊蓮花寶地,自回歸以來,也尚未有大型突發性災難事故發生,雖然地域有限,很多安全事故與我們無關,但火災安全、建築安全、交通安全一直圍繞著澳門,總體管控政府仍有顯著成效,所以在該發聲時還是要為澳門政府高舉一個“贊”,肯定政府長期的系統規管、防治以及及時救治。
  而剛剛在7月25日舉行的“火星行動”,是特區政府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大事故災難聯合救援演習,十餘個部門逾600人參加了演習。這場模擬在一大型綜合場館發生火警導致200人受傷的事故的演習更是主動吸取了近期在兩岸四地發生的重大事故案例,讓澳門及時與兩岸三地社會進行有效的經驗互動,也大大提升了澳門預防災難系統構建的主動性。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擔任演習總指揮並在演習過程中,衛生局、治安警察局、消防局、社會工作局、旅遊局、新聞局、民政總署、鏡湖醫院、科大醫院、紅十字會等部門和機構,迅速啟動跨部門協調機制開展救援,這樣一個有指揮核心又有各部門配合的演習至少在配置與整合上獲得肯定,也能夠有效分配資源,合理分流傷患、行人等。澳門在已有的應對特大災難的跨部門協調機制,以及與廣東省建立的粵澳緊急救援機制的基礎上,未來是否遇到真實事故的發生依舊高效快速處理依然考驗著特區政府。以及在新的公共安全議題面前,例如網絡犯罪,跨國恐怖威脅等,澳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反應來應對,依舊是一大挑戰。
  靠自己?當年輕生命的逝去,留下的不應只是悲傷與痛苦,還應有深深地反思。城市化的浪潮中,人口過度密集,大型公共活動驟增,人山人海早已是城市常態,只憑藉“少去人多的地方”,這樣的勸告總是有些“蒼白無力”。如何才能避免悲劇在重複模式中一次次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需要培養足夠的公共安全意識與急救技能,如何在突發災難面前自助助人想必很大程度更要依賴我們自身的積累。反觀中日兩國地震中,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的傷亡差異,最重要的是日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政府、民間、自身系統的災難應對訓練而表現出來的高水平自救助人品質;而對於國人我們往往少有來自政府的災難演習防治,大多走走過場,亦少有自發的災難防範意識,所以在突發事故面前我們往往驚慌失措,有時也許是造成二次事故的主因。
  靠媒體?一次事故看到眾生百態,也觀盡媒體差異。台灣八仙塵爆事故發生後,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塑造悲情,強化那些受難者、受傷者如何乖巧、如何孝順、如何完美與勵志,少有對於事故背後的反思與長遠規劃建議,台灣政府也被動跟隨媒體走,只是要近期禁止彩虹粉塵活動的舉辦,悲哉!鄰埠香港,媒體遍佈,競爭激烈,面對各種大型活動動輒嗜愛暴力、血腥,唯恐新聞沒有爆點,產品沒有銷量,新聞媒體扮演社會第四權與災難急救發聲筒的角色消失殆盡。如此種種,對於澳門更是一種警惕,媒體應在社會突發性公共安全事故中扮演發聲角色,更要引領社會面對現實深刻反思,繼而將更多的防治技能傳播到更多的民眾中去。悲情的塑造、社會的對立不是媒體在今天這個城市化浪潮中要扮演的簡單角色。
其他文献
位於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群是澳門最大的公共房屋建設項目,由提供出租的社會房屋樂群樓和安順大廈、居雅大廈及業興大廈三個可售的經濟房屋項目組成,共提供9015套公屋。  眼下,正在進行諮詢的《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備受市民關注。其中,社屋富戶退場機制更是引發了全城熱議。其實不難發現,讚同的大多數人是為了能增加申請到社屋的機會,反對的那部分則是認為富戶一旦“退場”,定會造成經屋的申請更加困難。其實“富戶退場銜接
期刊
7月,澳門初級法院宣判一宗關於2013年立法會選舉舞弊案,裁定兩名被告賄選罪成,二人是澳門某聯盟社團的職員和義工,罪名是他們在選舉前夕致電社團會員,承諾提供利益,包括免費餐飲和專車接送,要求投票給某競選組別,藉此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此判決公佈之後,普通民眾反響淡淡,唯獨相關社團亂了套。先是社團負責人在媒體面前哭訴並表示上訴,又有議員指責廉政總署“放蛇”辦案,牽涉“釣魚執法”,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
期刊
貴刊七月號“時事辯論”欄目就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話題主要圍繞文創產業應接受政府資助為主還是以自負盈虧為重,亦即“輸血”抑或“造血”展開。而事實上本澳不少文創產業近年來相繼結業或被逼搬遷,個中原因租金貴、自我“造血”能力差固為主要,政府對其欠缺全盤規劃亦不可忽視。為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步伐,政府早就提出以會展業及文化創意產業,作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切入點,但現實情況與願景相差甚遠。儘管政
期刊
4月15日,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和新聞局與傳媒茶聚並合影。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類已進入“新媒體”時代。貴刊222期《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一文指出,“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已悄然而至”。個人認為,現時政府管治,社會運作模式早已不合時宜,新媒體為底層民眾和弱勢群體提供了新的利益表達渠道和利益博弈手段,客觀上“倒逼”社會管理部
期刊
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表現,社會文化司司長給予八十分的評價。對於交通基建工作的表現,好想知道運輸工務司司長會給予多少分?筆者就覺得難以給分,原因已不是關乎表現的好與壞,而是涉及態度和責任的問題。運輸工務部門一向讓人的感覺是力沒少花卻總無辦法,由輕軌建設、房屋政策,到交通措施、新城規劃,無一樣工作能說服群眾,總括而言一團糟。難道司長中文講不好,廣東話也欠靈光?想法未能表達清晰,導致執行上出現一堆又一堆問
期刊
一支煙、一個吸煙室,社會怨聲載道,博彩業團團轉。政府銳意公共室內場所全面禁煙,娛樂場經過三年豁免後,或許會與其他場所重回同一起步線,市民、從業員叫好,業界道怨,一場政治角力展開。支持者主打健康,反對者則怕下坡中的博彩業雪上加霜。雙方出齊理據、權威組織報告,又打起民調戰,惜數據南轅北轍,有些更無頭無尾。信與不信,市民自有判斷。爭議進民意戰階段,實昇華為政治事件。博彩是澳門經濟龍頭,坐擁八萬多與此相關
期刊
繼四月“世界閱讀日”之後,為期十天的“第十八屆澳門書市嘉年華”活動,7月10日在理工學院體育館舉行,本屆以“閱讀·正能量”為主題,除推薦更多好書外,大會還舉辦抽獎、國學論壇、文藝節目等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入場,培養良好閱讀氛圍。期間,由民政總署及文化局主辦的“親子閱讀節”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重頭戲“閱讀夢飛翔”嘉年華活動澳門綜藝館現場設多個親子工作坊、閱讀角、才藝表演等項目,民署冀透過活動鼓勵家
期刊
當眾人歡飲鼓舞在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帶著對新一年的期待迎接零點鐘聲之時,有一些年輕的生命再也沒能看到2015初升的太陽;當一群老年人帶著遊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心願在處於湖北監利段的豪華遊輪上安詳入睡之際,那一夜之後再也沒能醒過來;當充滿著激情、亢奮的新北八仙樂園“彩虹派對”舉行時,那五百位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香港、大陸的年輕新世代們從不曾想到這是影響他們痛苦一生的開始。  我們的記憶裡,似乎這種突發性公共
期刊
前 言  不久前召開的第三次新城區規劃詢大會和澳廣視就新城區規劃舉行的澳門論壇,與會官員、議員、社團代表和一般市民,幾乎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公開發表他們的看法,焦點則幾乎都集中在“樓宇限高”,亦即B區興建的新樓宇是否會完全遮掩住主教山和西望洋山上面比較具有文物價值,甚至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的問題。  綜觀各位與會者的發言,一如既往,當然是代表建築界利益的商人和建築師有他們“不限高”的主張,其他市
期刊
1985年,澳門的《食水供應公共服務專營合約》確立,居民的食水,是以歐共體的飲用水為標準,1998年,新修改的《歐盟飲用水指令》規定,用戶水龍頭的水樣應該滿足水質標準。民署、自來水公司的化驗部門,一直號稱以歐盟食水標準檢測食水,但至今,仍然局限於原水、出廠水、以及公共管網中的水,並無真正跟隨歐盟標準,食水檢測未能到用戶。  歐盟以水龍頭的水達標為準,是因為二次供水設施與外界接觸較多,如果管理不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