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符号意识,发展数学学科素养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表达和思考都离不开数学符号,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发展学生数学素养。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符号的形成,渗透数学文化;带领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发展数学抽象;帮助学生拓展符号联结,培养符号意识;促进学生运用符号建模,发展应用意识。
  [关键词] 符号意识;数学文化;数学抽象;应用意识
  在重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我们要立足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学符号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符号,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符号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感知符号形成,渗透数学文化
  符号意识,是指能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符号是数学的语言和工具,虽然当前的数学符号已经形成了共同约定的、规范的、形式化的系统,但每一个符号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经历了漫长的筛选、改良和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符号的形成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符号意识,渗透数学文化。
  例如,三年级上册“初次认识分数”,通过知识链接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古代人们在打猎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人们基于生活的需要才渐渐产生了分数;并知道我国很早就用算筹来表示分数,后来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就用和我国算筹相似的方法来表示分数,最后慢慢发展成我们今天认识的分数。又如,“确定位置”一课介绍了笛卡儿受蜘蛛网的启发发明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这让学生在感知符号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符号的简便性,初步发展符号意识;并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感知数学文化。
  二、理解符号含义,增进数学抽象
  数学符号是符号化了的数学概念,每个符号都有它相应的含义。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实质是发展符号意识的前提条件,因而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含义的工作。在教学时,要加强数学符号的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去理解和建构新的符号知识。引入时要尽可能地从实际问题出发,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
  例如一年级“认识加法”,带领学生经历“现实情境—图形表示—算式表示”的逐步抽象的过程来理解加法的含义。首先,让学生从“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后来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的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基础认识3+2=5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3+2=5除了表示这一情境中的3個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加深理解3+2=5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圆圈来表示加法算式,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借助图形完成加法的计算。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后直接出示各种加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并进行计算。又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中,通过依次探索多边形内部有1枚、2枚、3枚、4枚等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启发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概括出发现的规律,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于是,学生在理解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符号意识,还能够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三、拓展符号联结,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知识相联结的,数学符号同样如此。在学生感知符号形成、理解符号含义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搞清楚符号的各个方面,扩展符号与符号、符号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当学生见到某个符号时头脑中就会产生很多的联想,并慢慢培养出符号意识。
  例如,学过字母π以后,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这个符号与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3.141592653……)对应,还要在练习中启发学生联想到所用的两个公式——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它在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中的应用,甚至数学史上一些关于圆周率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当学生看到π时脑海里浮现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符号,而是一个以π为中心,有着丰富联结的符号场了。又如,小学阶段的一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我们从长方形的面积出发逐步推导出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在这部分知识的整理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计算公式联系起来。比如,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和方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关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又如,通过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题组练习,或画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综合性练习,深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举一反三,达到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四、运用符号建模,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符号的使用有助于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加快数学思维,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运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以便建立模型,求出结果。如A=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比较A、B的大小。一道看似复杂的乘法计算题,其实可以通过符号建模来解决。把A的两个因数记作a、b,B的两个因数记作c、d,于是A=a×b,B=c×d,而b=d+1,c=a+1。即A=a×(d+1),B=(a+1)×d,由乘法分配律可知A=ad+a,B=ad+d。由此,我们就很容易得到结论了。又如实际问题“甲乙两城相距460米,一辆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2小时后,一辆货车从乙城出发开往甲城,又经过了3.4小时后两车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看似复杂,其实这里的核心数量关系式就是路程=速度×时间,根据问题的描述可以知道:客车单独行驶的路程+两车共同行驶的路程=460。假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通过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即60×2+(60+x)×3.4=460,然后可以解得x=40,最后得出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由此,在运用符号建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培育模型思想,并在求解模型的过程中进行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从而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综合发展数学素养。当然,符号意识还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从符号的形成、符号的理解、符号间的联结和符号的运用等各方面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邢光华.增强符号意识,提升数学素养[J].数学大世界,2021(09):34.
  [3]段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23):44-45.
其他文献
[摘要] 依据现行英语课标要求,分析教师实施读写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实践。以一节读写整合课为例,探究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至五级分级目标中对初中学生写作教学提出要求:能编写简单
[摘要] 数学符号能将数学问题从抽象化演变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升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情境,作为适应性的存在,通过适应儿童所在的境脉,适应知识真实的样态,适应儿童数学的需求,培育儿童数学符号素养。  [关键词] 数学符号;适应;情境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符号以其表意贴切、简洁明了、抽象程度高、概括性强等特质,便于儿童更好地通晓数学知识关系,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架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
[摘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确立阅读目标,串联阅读任务;采取有效策略,引导整体阅读;基于阅读核心,促进阅读内化;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以期达到赋能增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渗透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品读。部编语文
[摘要] 习作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呵护他们的习作情感,保护他们的习作意识,以促进习作能力不断发展。具体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蓄积生本化的习作素材;表达真实情感,激发生本化的自我感受;依托教材体系,链接生本化的认知经验;关注发展轨迹,推动生本化的能力生长。  [关键词] 生本理念;习作素材;自我感受;认知经验;能力生长  习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学生之所以谈“作”色变,
[摘要]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洞察文本内容,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为学生搭建学练结合的实践平台。具体策略:依托语言单位,在循序渐进中学练结合;关注文本语言,在综合实践中学练结合;强化写法关注,在理性洞察中学练结合。  [关键词] 学练结合;循序渐进;综合实践;理性洞察  学以致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洞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揣摩作者
[摘要] 对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学校层面应注重学生对研学内容的了解,构建主题阅读实践策略,积极开展与主题阅读相对接的研学旅行活动,以更好地实现文本阅读与体验实践的有机统一,增强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主题阅读;研学旅行;实践策略  所谓主题阅读,是就同一主题进行的系统阅读,以避免碎片化阅读造成的知识遗忘。开展一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可以看作阅读积累的过程。有了积累,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需要加强专业化建设,从教育政策导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看,情感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认识和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情感素养,从关系性的情感指向来看,它至少包括指向自身价值系统、课程整体观念、具体课程内容、学生价值学习、课堂交往等方面的情感性表征;从主体性的情感品质来看,它主要包含教师的生活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敏感性、价值鉴赏力、情感构建意识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对学科育人的价值深化至关重要。生物学课程育人的现代转型中,教师组织主题鲜明、统整贯穿的生物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在研学旅行中搭建移动实验室、借力传统工作坊和开展调查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及生命共同体意识,实现生物学科德育价值的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研学实践;课程思政;学科德育;
[摘要] 高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向。从2021年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释放的信号来看,语文试卷更加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势必做出相应的改变,提升教学效益以应对高考改革。本文从新高考的变化入手,从改变形式、练习表达、注重能力三个角度,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考改革;教学改革;教学效益  一、高考改革对语文传统教学的冲击  分析高三新高考适应
[摘要] 名著阅读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初中教学中名著导读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从阅读方法、阅读交流、阅读思考等方面,将教学和名著导读整合为一体。  [关键词] 名著导读;阅读素养;策略研究  一、读写并用,强化阅读兴趣  读书在扩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更为要紧的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在读书的过程中,一旦有灵感迸发,一定要加以记录,长期坚持,必然受益匪浅。阅读的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