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提高素质

来源 :中国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个认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要端正思想,要有一个崭新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支点,并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既要与各学科教师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创新的学习能力。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有其独特的素质。
  1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涉及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能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它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教师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
  2应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协作、自主性学习,倡导“学中用、用中学”,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个性内化”与“文化升华”。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是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灵活的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与语文课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该软件写作文,再对所写作文排版、嵌入图像等,达到具体的感知效果。
  3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依赖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为自己充电,充实自我,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能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越是教材上没有的新的技术,学生越感兴趣,越想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力,以自己过硬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活。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如今学生有着丰富的获得信息的渠道,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惑”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是越俎代疱,使得问题止于教师。但“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平台,它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利于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适宜和学习策略,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信息技术教师从台上走向台下,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者、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转向知识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学资源的优化者,成为学生与信息世界的中间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略读课文结合,希望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充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 多媒体;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47-02  1 前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期刊
以山东省正在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和“岳麓版”为例,比较分析了两种教材的不同特点。两种教材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在结构体系上各具特色,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具有不同的编写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无论选定哪种教材,教师都应该发挥“多本”优势,借鉴其他教材的长处,达到更好的备课和教学效果。  伴随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逐步开展,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逐步走向多元化,由全国一个版本、一种教材发展成为
期刊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教师感受到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许多学校蔚成风气,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滥用”多媒体授课的情况。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运用多媒体,使用时机是否恰当,过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果公开课成了表演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课堂文化,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实际上,多媒体辅
期刊
开放式课堂中利用思维地图能优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意义学习的发生。简述思维地图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思维地图在开放式课堂的应用,从思维地图作为教的策略、学的策略在开放式课堂中的应用,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为例,设计出思维地图在开放式课堂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特别是如今已经进入到了读图时代,知识可视化技术
期刊
摘 要 目标矩阵法是在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原理上,仅以简单的手工操作就能实现教材分析,是在图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教材结构图示化的一种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中数制转换是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入门不易掌握的内容,通过目标矩阵法揭示数制转换中的各要素关系,决定教学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 目标矩阵法;教材分析;计算机基础;数制转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好的班风,能使全班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积极进取,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差的班风,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完成作业、耍小聪明、逞英雄等坏习惯。  众所周知,每个班级中都有后进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人数多少而已。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落后的学生。由于他们在诸多方面较落后,会使班级工作开展难度增大,甚至影响好的班风的形成。那么,班主任必须清醒地看到这
期刊
实施中队自主教育,树立人本管理观,确立队员主体地位;了解队员特点,发挥“小团体”作用;重视激励效应,营造中队“阳光”氛围;开展自主活动,展示队员特长,营造民主、和谐的中队管理文化,有利于每个队员充分、全面地发展。  巴浦洛夫曾说过:人的个性是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的“合金”。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只是为个性形成与发展提供可能性,而社会因素则是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学前教育专业结合本专业实际构建了“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育人才,学做三阶段交叉递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67-02  Construction on Pe
期刊
1 实验原理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反应产生的Mn2+起催化作用,从而使反应向右进行的速度变快,反应适宜的温度是75~85 ℃。  2 实验步骤  2.1 配制溶液  称取0.0632 g KMnO4溶于20 mL蒸馏水中;称取0.1261 g H2C2O4·2H2O晶体溶于20 mL蒸馏水中;将10 mL浓度为3 mol∕L的H2SO4加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讨论在新的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英语课程改革;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03-0079-02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by University English Course Reform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