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讲评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辅导水平,提高参赛作品质量,我刊会陆续邀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专家评委详解评审标准、评析优秀作品的创作特色,帮助教师们深入了解活动主题,掌握辅导方法。本期,我们邀请到资深专家评委、特级教师、原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潘克明。潘馆长认为,要使学生创作出实践性与创新性、教育性与鉴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辅导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把握导向性,突出作品的教育性特征;把握实践性,突出作品的主体性特征;把握创新性,突出作品的创造性特征;把握艺术性,突出作品的鉴赏性特征;把握技术性,突出作品的项目性特征。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各地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组织、指导的活动。从一开始,该活动就具有不同于社会团体或专业机构所举办类似活动的基本特性,那就是: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突出活动的导向性——主题积极、健康、鲜明,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形成。为此,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确定了“探索与创新”的主题,即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与其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探索与创新”是一个涉及内容很多、涉及范围很广的主题。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牢牢把握导向性、突出教育性特征的基础上,将该主题具体化,使之可把握、可操作、可实现。
一、体现学生关注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过程和见解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作品,也要反映中小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例如,在高中网页作品《悲壮的探索》中,作者通过回顾15世纪以来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捍卫真理壮举的无限崇敬,以及对封建、迷信、反科学和伪科学的忿恨与藐视。其主题符合国家《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纲要》中强调的“在普及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
再如,针对屡见报端的矿难事件,绘画作品《黑白世界》就抨击了疯狂追求利润、违背科学规律开采、漠视工人生命安全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中小学生对社会、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网页作品《母亲河》的作者则由水龙头流出浑浊自来水的现象,萌发了对黄河水为什么变浑的思考,进而展开了相应的调查与研究活动,最后就黄河的治理提出了建议。动画作品《城市牛皮藓》的作者则对屡禁不止的乱贴小广告“城市病”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并想出了在建筑物、墙壁和电线杆上涂上具有抗粘贴性能的涂料,以防止乱贴小广告的方法。
这些思考、调查、分析、见解和建议,或许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却反映了中小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见解。
二、体现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目标之一,研究性学习则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反映自己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例如,《南海日报》曾对我国蚝壳屋与镬耳屋的现状进行过一次专题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一位小学生的兴趣。因为他学校附近就有一些蚝壳屋,并且他经常从屋边经过,发现它们早已荒废。受这篇报道启发,他制作了网页作品《寻找老屋》,让更多学生认识这些老屋,并希望人们能加强对老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了制作这个作品,作者组织了“寻找老屋”小组,利用校园网在全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查找广东省内有代表性的老屋及其图片文字资料。最后,他们回收调查问卷800多份,整理出特色老屋100多间。在完成网页建设的同时,也完成了寻找老屋的研究。
网页作品《从纸到树的生态研究》的作者,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环保活动。她四年级时制作的网页作品《一张纸网页》,就曾以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合作性和研究性学习特点突出、原创性强,获得了小学网页作品评选的最高分。上中学后,她还一直坚持参加节约、环保生态活动。通过制作该网页,她探讨了人类形成“从纸到树”的认识过程。从作品的制作过程、呈现内容和最终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的遍及全国的“一张纸小分队”活动,看到“少年先锋林”的筹建活动,看到他们对调研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活动……也看到了作者及其小分队、兴趣小组的成长。
“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仍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为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共创文明、人文的和谐社会,作者们组成了红领巾“牵手文明”活动小组,在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并从校园走出去,联系家庭,深入社会,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作出了电子报刊作品《牵手文明》。作品的制作过程,既是作者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他们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过程,更是他们思想道德、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繁殖于西伯利亚的白鹤,为什么飞越5000多公里到鄱阳湖过冬?这与鄱阳湖的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江西省一位中学生从2006年5月到2007年1月,利用课余时间三进鄱阳湖,采标本,观白鹤,实地采访60余位专业人员、136位当地居民和游客……她还运用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3项保护白鹤的宣传教育计划、10条观鹤心得。后来,她又花了2个多月整理资料,做化学、生物实验,终于完成了网页作品《鄱阳湖里探白鹤》。在这个网页的制作过程中,作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了白鹤和鄱阳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多条保护白鹤的建议,还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体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成果
有些人认为,学生很难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创作出体现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或技能的作品。这是不对的。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果忽略了这部分选题,就等于忽视了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实际上,在学生创作的电脑作品中,体现他们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或技能的创作,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加强这类主题的创作。
在网页作品《纸上的舞蹈——汉字的衍变》中,作者就将散见于各册教材的关于汉字的知识加以整理,并从汉字的结构入手,研究了汉字的衍变过程。之后,他还研究了甲骨文、金文以及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字等,使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得到了拓展。
在小学动画作品《长方形过生日》中,作者巧妙地将所学过的基本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用“给长方形过生日”的故事展现出来。动画形象设计虽然简单,情节也不曲折,但教师爱用、学生爱看,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高中动画作品《化学爱》则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将人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碳、氢、氧以及碳氢氧化合物的化学特征展示出来,使抽象的、难以观察的化学反应现象,变得可观察、可想象、可思考、可理解。
写日记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但日记应当记哪些内容、怎样记日记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电子报刊作品《日记没有锁》的作者告诉人们:日记有一对翅膀,一翼是观察,一翼是思考。观察要细致、深入,自会有不可穷尽的发现。作者通过“秘密花园”、“美术日记”、“日记传真”、“名人日记”、“读者在线”等栏目,不仅真实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還收集整理了名人、英雄的日记,并开辟了“日记课堂”专栏,告诉读者怎样记日记,日记有哪些格式、类型等。让读者在学会记日记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
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实事做起的思想和作风
一说到主题,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重大主题。所以,以往每届活动都会出现重大选题扎堆的现象,如环境保护、神六飞天、改革开放三十年、冰雪灾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建国六十周年……总会在某一年集中出现。这一方面说明师生对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关心,值得充分肯定,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创作思路狭窄,忽视脚踏实地,忽视小事、实事。
我比较主张主题关注小事、实事,体现脚踏实地的精神。牛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当别人对“苹果熟透后掉到地上”的现象习以为常时,他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们也应该引导中小学生做到这一点。网页作品《树叶为什么会变黄》的作者就做到了。她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自然研究小组,开展了许多颇具新意的小课题研究。上初中后,她依然热情不减,研究了很少有人能认真观察和研究的“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这个主题,通过自己的调查、实验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弄明白树叶变黄的原因,并将其制作成了网页。
爱因斯坦指出,解决问题也许仅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就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动画作品《寻悟》通过小事给出了答案。《寻悟》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善于整理和管理自己物品的中学生。每天上学前,他都要手忙脚乱地寻找衣物、课本和学习用具,并且每次都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笑话百出。为此,他根据手机储存和搜索电话号码的功能,设计了“物品寻呼器”。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将手机上储存各类物品的编号搞混了,麻烦接踵而至……经过认真反思,主人公终于悟出:想摆脱这种状况,光靠技术不行,要靠自己建立
良好的生活习惯。“寻物”变成了“寻悟”。从此,主人公那种手忙脚乱的情形再也没有出现了。
五、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闪光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
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许多人,发生着许多事。尽管可能都是些凡人琐事,但总会有闪光的那一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和展现这些闪光点。动画作品《举起你的右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如何变成最佳辩手的故事。奥秘就在于教师与他有个约定:当你思考成熟时,就举起你的右手,我一定会叫你回答问题。如果你举的是左手,说明你还没有想好,老师就不会叫你。这个动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让人为之感动。
一位中学生在给远在农村的爸爸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马上挂断。三分钟后,他再次拨通电话,开始了与爸爸的通话。因为爸爸曾为急于接到儿子的电话,摔得大腿骨折。从此,他和爸爸约定:电话打通后,爸爸不要着急接,三分钟后他再打过去,这样爸爸就可以很从容地接电话了。这就是动画《三分钟》讲述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这种对长辈的尊重与关怀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不正是当代中小学生所欠缺的吗?
六、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共处、关爱他人的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家庭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在家庭中,更多是长辈们对孩子的关怀与疼爱,而缺少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关心与照顾。电子报刊作品《学会关心》的作者看到了这一点,她在“卷首篇”中写道:新世纪的少男少女更应当学会关心,关心祖国、关心父母、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关心身边的一切。
小學绘画作品《小羊的秘密》中的三幅画更给我们描绘了温馨感人的一幕。第一幅:在生着炭火的房间里,小羊满头大汗地剪着自己身上的羊毛;第二幅:小羊用自己剪下的羊毛编织着毛衣;第三幅:小羊给妈妈送上了自己编织的毛衣,望着毛衣和浑身被剪得光秃秃的小羊,妈妈流出了幸福的眼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心存感恩,要孝敬父母。
生长在大城市、生活条件优越的高中生,结识了一些特殊的朋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于是,有了他们的牵手行动,也产生了网页作品《牵手》。从网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深入这些朋友的家庭,深入他们所在的打工子弟学校,与他们交流、帮他们做事;作者还组建了“爱心小组”,通过卖报纸为留守儿童积攒学费,为病重的留守儿童募捐,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在与这些朋友“牵手”的过程中,爱心小组的学生帮助了朋友,也磨炼了自己。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辅导水平,提高参赛作品质量,我刊会陆续邀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专家评委详解评审标准、评析优秀作品的创作特色,帮助教师们深入了解活动主题,掌握辅导方法。本期,我们邀请到资深专家评委、特级教师、原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潘克明。潘馆长认为,要使学生创作出实践性与创新性、教育性与鉴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辅导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把握导向性,突出作品的教育性特征;把握实践性,突出作品的主体性特征;把握创新性,突出作品的创造性特征;把握艺术性,突出作品的鉴赏性特征;把握技术性,突出作品的项目性特征。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各地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组织、指导的活动。从一开始,该活动就具有不同于社会团体或专业机构所举办类似活动的基本特性,那就是:必须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突出活动的导向性——主题积极、健康、鲜明,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形成。为此,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确定了“探索与创新”的主题,即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与其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探索与创新”是一个涉及内容很多、涉及范围很广的主题。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牢牢把握导向性、突出教育性特征的基础上,将该主题具体化,使之可把握、可操作、可实现。
一、体现学生关注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过程和见解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作品,也要反映中小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例如,在高中网页作品《悲壮的探索》中,作者通过回顾15世纪以来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捍卫真理壮举的无限崇敬,以及对封建、迷信、反科学和伪科学的忿恨与藐视。其主题符合国家《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纲要》中强调的“在普及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
再如,针对屡见报端的矿难事件,绘画作品《黑白世界》就抨击了疯狂追求利润、违背科学规律开采、漠视工人生命安全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中小学生对社会、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网页作品《母亲河》的作者则由水龙头流出浑浊自来水的现象,萌发了对黄河水为什么变浑的思考,进而展开了相应的调查与研究活动,最后就黄河的治理提出了建议。动画作品《城市牛皮藓》的作者则对屡禁不止的乱贴小广告“城市病”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并想出了在建筑物、墙壁和电线杆上涂上具有抗粘贴性能的涂料,以防止乱贴小广告的方法。
这些思考、调查、分析、见解和建议,或许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却反映了中小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见解。
二、体现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目标之一,研究性学习则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反映自己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例如,《南海日报》曾对我国蚝壳屋与镬耳屋的现状进行过一次专题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一位小学生的兴趣。因为他学校附近就有一些蚝壳屋,并且他经常从屋边经过,发现它们早已荒废。受这篇报道启发,他制作了网页作品《寻找老屋》,让更多学生认识这些老屋,并希望人们能加强对老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了制作这个作品,作者组织了“寻找老屋”小组,利用校园网在全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查找广东省内有代表性的老屋及其图片文字资料。最后,他们回收调查问卷800多份,整理出特色老屋100多间。在完成网页建设的同时,也完成了寻找老屋的研究。
网页作品《从纸到树的生态研究》的作者,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环保活动。她四年级时制作的网页作品《一张纸网页》,就曾以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合作性和研究性学习特点突出、原创性强,获得了小学网页作品评选的最高分。上中学后,她还一直坚持参加节约、环保生态活动。通过制作该网页,她探讨了人类形成“从纸到树”的认识过程。从作品的制作过程、呈现内容和最终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的遍及全国的“一张纸小分队”活动,看到“少年先锋林”的筹建活动,看到他们对调研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活动……也看到了作者及其小分队、兴趣小组的成长。
“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仍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为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共创文明、人文的和谐社会,作者们组成了红领巾“牵手文明”活动小组,在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并从校园走出去,联系家庭,深入社会,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作出了电子报刊作品《牵手文明》。作品的制作过程,既是作者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他们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过程,更是他们思想道德、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繁殖于西伯利亚的白鹤,为什么飞越5000多公里到鄱阳湖过冬?这与鄱阳湖的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江西省一位中学生从2006年5月到2007年1月,利用课余时间三进鄱阳湖,采标本,观白鹤,实地采访60余位专业人员、136位当地居民和游客……她还运用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3项保护白鹤的宣传教育计划、10条观鹤心得。后来,她又花了2个多月整理资料,做化学、生物实验,终于完成了网页作品《鄱阳湖里探白鹤》。在这个网页的制作过程中,作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了白鹤和鄱阳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多条保护白鹤的建议,还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体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成果
有些人认为,学生很难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创作出体现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或技能的作品。这是不对的。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果忽略了这部分选题,就等于忽视了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实际上,在学生创作的电脑作品中,体现他们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或技能的创作,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加强这类主题的创作。
在网页作品《纸上的舞蹈——汉字的衍变》中,作者就将散见于各册教材的关于汉字的知识加以整理,并从汉字的结构入手,研究了汉字的衍变过程。之后,他还研究了甲骨文、金文以及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字等,使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得到了拓展。
在小学动画作品《长方形过生日》中,作者巧妙地将所学过的基本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用“给长方形过生日”的故事展现出来。动画形象设计虽然简单,情节也不曲折,但教师爱用、学生爱看,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高中动画作品《化学爱》则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将人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碳、氢、氧以及碳氢氧化合物的化学特征展示出来,使抽象的、难以观察的化学反应现象,变得可观察、可想象、可思考、可理解。
写日记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但日记应当记哪些内容、怎样记日记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电子报刊作品《日记没有锁》的作者告诉人们:日记有一对翅膀,一翼是观察,一翼是思考。观察要细致、深入,自会有不可穷尽的发现。作者通过“秘密花园”、“美术日记”、“日记传真”、“名人日记”、“读者在线”等栏目,不仅真实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還收集整理了名人、英雄的日记,并开辟了“日记课堂”专栏,告诉读者怎样记日记,日记有哪些格式、类型等。让读者在学会记日记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
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实事做起的思想和作风
一说到主题,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重大主题。所以,以往每届活动都会出现重大选题扎堆的现象,如环境保护、神六飞天、改革开放三十年、冰雪灾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建国六十周年……总会在某一年集中出现。这一方面说明师生对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关心,值得充分肯定,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创作思路狭窄,忽视脚踏实地,忽视小事、实事。
我比较主张主题关注小事、实事,体现脚踏实地的精神。牛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当别人对“苹果熟透后掉到地上”的现象习以为常时,他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们也应该引导中小学生做到这一点。网页作品《树叶为什么会变黄》的作者就做到了。她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自然研究小组,开展了许多颇具新意的小课题研究。上初中后,她依然热情不减,研究了很少有人能认真观察和研究的“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这个主题,通过自己的调查、实验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弄明白树叶变黄的原因,并将其制作成了网页。
爱因斯坦指出,解决问题也许仅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就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动画作品《寻悟》通过小事给出了答案。《寻悟》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善于整理和管理自己物品的中学生。每天上学前,他都要手忙脚乱地寻找衣物、课本和学习用具,并且每次都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笑话百出。为此,他根据手机储存和搜索电话号码的功能,设计了“物品寻呼器”。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将手机上储存各类物品的编号搞混了,麻烦接踵而至……经过认真反思,主人公终于悟出:想摆脱这种状况,光靠技术不行,要靠自己建立
良好的生活习惯。“寻物”变成了“寻悟”。从此,主人公那种手忙脚乱的情形再也没有出现了。
五、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闪光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
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许多人,发生着许多事。尽管可能都是些凡人琐事,但总会有闪光的那一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和展现这些闪光点。动画作品《举起你的右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如何变成最佳辩手的故事。奥秘就在于教师与他有个约定:当你思考成熟时,就举起你的右手,我一定会叫你回答问题。如果你举的是左手,说明你还没有想好,老师就不会叫你。这个动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让人为之感动。
一位中学生在给远在农村的爸爸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马上挂断。三分钟后,他再次拨通电话,开始了与爸爸的通话。因为爸爸曾为急于接到儿子的电话,摔得大腿骨折。从此,他和爸爸约定:电话打通后,爸爸不要着急接,三分钟后他再打过去,这样爸爸就可以很从容地接电话了。这就是动画《三分钟》讲述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这种对长辈的尊重与关怀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不正是当代中小学生所欠缺的吗?
六、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共处、关爱他人的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家庭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在家庭中,更多是长辈们对孩子的关怀与疼爱,而缺少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关心与照顾。电子报刊作品《学会关心》的作者看到了这一点,她在“卷首篇”中写道:新世纪的少男少女更应当学会关心,关心祖国、关心父母、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关心身边的一切。
小學绘画作品《小羊的秘密》中的三幅画更给我们描绘了温馨感人的一幕。第一幅:在生着炭火的房间里,小羊满头大汗地剪着自己身上的羊毛;第二幅:小羊用自己剪下的羊毛编织着毛衣;第三幅:小羊给妈妈送上了自己编织的毛衣,望着毛衣和浑身被剪得光秃秃的小羊,妈妈流出了幸福的眼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心存感恩,要孝敬父母。
生长在大城市、生活条件优越的高中生,结识了一些特殊的朋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于是,有了他们的牵手行动,也产生了网页作品《牵手》。从网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深入这些朋友的家庭,深入他们所在的打工子弟学校,与他们交流、帮他们做事;作者还组建了“爱心小组”,通过卖报纸为留守儿童积攒学费,为病重的留守儿童募捐,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在与这些朋友“牵手”的过程中,爱心小组的学生帮助了朋友,也磨炼了自己。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