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药方剂;胃管灌注;肠梗阻;临床效果
肠梗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技术也不断增多,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便是常见的类型。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观察组中有13名为男性,1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53.22±5.24)岁;对照组中有14名为男性,11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55.89±5.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住院时间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水电紊乱纠正、抗感染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药物处方为自拟通肠排气汤,处方药物包括:桃仁20g,生大黄、厚朴、莱菔子、赤芍、莪术各15g,芒硝12g,红花、乌药、木香各10g。加水400mL,煎成200mL药液。将其中的50ml胃管注入并夹闭胃管一至两个小时后开放,另外150mL药汁用于保留灌肠,每日两次。完全通气、拔除胃管后针对原发病给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肠腔内无积液;有效: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腔内基本无积液;无效:无以上改善者[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试验数据均经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肠梗阻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有肿瘤、腹外疝和肠扭转,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体质比较特殊,加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使得治疗也就更具难度。临床表明,对于肠梗阻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且以保守治疗居多。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禁食,通过禁食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并通过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结合血浆蛋白输入能达到利尿的效果,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改善胃肠的功能;②应用生长抑素,主要目的是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从而使胃肠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减少肠内炎性渗出的情况;③应用皮质激素,应用皮质素能有效的缓解胃肠道的炎症、水肿,但需要控制药物用量,以免加重水电解质紊乱[3]。
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在肠梗阻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方式。本组研究采用的自拟中医方剂中大黄具有泻实热、行瘀血、破积滞的功效;赤芍和桃仁能帮助患者活血行瘀消肿,同时,桃仁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润燥滑肠药物[4]。故以上药随证加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选择,能有效发挥活血化瘀、通腑泄热、润燥滑肠、软坚散结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国东.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116-117.
[2]段晓霞,陶永胜.通肠排气汤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109-110.
[3]葛孚旭.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4]杨桥.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0例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关键词】中药方剂;胃管灌注;肠梗阻;临床效果
肠梗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技术也不断增多,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便是常见的类型。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观察组中有13名为男性,12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53.22±5.24)岁;对照组中有14名为男性,11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55.89±5.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住院时间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水电紊乱纠正、抗感染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药物处方为自拟通肠排气汤,处方药物包括:桃仁20g,生大黄、厚朴、莱菔子、赤芍、莪术各15g,芒硝12g,红花、乌药、木香各10g。加水400mL,煎成200mL药液。将其中的50ml胃管注入并夹闭胃管一至两个小时后开放,另外150mL药汁用于保留灌肠,每日两次。完全通气、拔除胃管后针对原发病给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肠腔内无积液;有效: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腔内基本无积液;无效:无以上改善者[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试验数据均经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肠梗阻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有肿瘤、腹外疝和肠扭转,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体质比较特殊,加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使得治疗也就更具难度。临床表明,对于肠梗阻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且以保守治疗居多。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禁食,通过禁食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并通过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结合血浆蛋白输入能达到利尿的效果,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改善胃肠的功能;②应用生长抑素,主要目的是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从而使胃肠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减少肠内炎性渗出的情况;③应用皮质激素,应用皮质素能有效的缓解胃肠道的炎症、水肿,但需要控制药物用量,以免加重水电解质紊乱[3]。
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在肠梗阻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方式。本组研究采用的自拟中医方剂中大黄具有泻实热、行瘀血、破积滞的功效;赤芍和桃仁能帮助患者活血行瘀消肿,同时,桃仁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润燥滑肠药物[4]。故以上药随证加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选择,能有效发挥活血化瘀、通腑泄热、润燥滑肠、软坚散结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国东.中药方剂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116-117.
[2]段晓霞,陶永胜.通肠排气汤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治疗肠梗阻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109-110.
[3]葛孚旭.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4]杨桥.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0例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