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正确指导学生阅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而是或获得知识,或增加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或被感动或哭或笑产生情感的愉悦.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没有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够的,而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都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浅层次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的终极目的.这样的阅读教学一方面失去了阅读的本真意义,让阅读教学味同嚼蜡,让语文课堂对学生丧失了最起码的吸引力,也让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更为要命的是,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没有了对文字的敏感,使我们的学生见到一篇文章只知道理线索,只知道归纳段意概括中心,而不知道自己要从中学到些什么.这样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文章.在教一篇具体的课文时,要更多的引导学生由文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然后再用生活解释文本.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呢?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根据这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二、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做好事,不收钱不留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造图书馆建医院,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热心把他送进医院,对亚奇来说,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不,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具体做法有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
  前者是指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后者是指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它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找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新的认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去“读死书”,“死读书”,而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影响并促进其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紧抓课程资源,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下面是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本来就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体现为培养学生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方法,就能触类旁通。而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思想方法。    一、挖掘实现渗透转化思想的教材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
期刊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
期刊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由于识字教学面对的是低年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的事件结构分析。接着形式化的分析了致役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句式,最后试图描写解释动结式中一类典型的歧义句。  关键词:亚原子语义学 动结式 结构    一 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    事件语义学是形式语义学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它经过了从戴维森分析法到新戴维森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引入了事件论元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感受。    一、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