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何在 孙悟空是一个大学毕业生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何在认为《西游记》讲的是人的故事,西天取经的道路满是悲哀和无奈,表征了人的一生。孙悟空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猴子,到斗志昂扬的齐天大圣,再到被压五指山,意识到了自己的无力,即使一路拼搏到西天,也最终归于虚无。今何在理解的悟空渴求自由,“我想把孙悟空当人来写,猴子是没有情爱的,而孙悟空有人的感情,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跟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东西搏斗,知道赢不了,但还是要去做。”
  今何在原名曾雨,做过网站管理员,曾梦想写出一部《战争与和平》。2000年2月18日,他在网上以“今何在”的名字发表了两千九百多字的小说,这就是《悟空传》的第一章。



  一个更像人的悲剧英雄
  许多人认为今何在的悟空形象颠覆了《西游记》,但在他看来,每个人都能从这部书中读出不同的东西,并表达自己的理解。他的《悟空传》看似用网络文学的风格解构了传统的西游叙事,实则不过是将隐晦地潜藏在《西游记》中的东西,直白地表达了出来。
  几乎每年暑期,《西游记》电视剧都会回到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里。熟悉它的人都知道,这是师徒四人斩妖除魔,修成正果的故事,犹如电脑游戏里的角色打怪升级。今何在却并不认同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游记》讲的是人的故事,西天取经的道路满是悲哀和无奈,也表征着人的一生,而孙悟空则是一个悲剧英雄。
  “西游路上的妖怪,一种是悟空曾经的兄弟,现在悟空为了取经成佛,却必须干掉他们,一种是各路神仙安排下来的座骑和宠物。整个西游就是这么一出悲剧,不管你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神都要整你。到了西天,你以为到了终点成功了,可是你成佛之后一切都没有了。佛就是虚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四个人就消失了。”
  这就是今何在理解的西游,他也将这种理解写在了《悟空传》里。如果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神佛对师徒四人的掌握和捉弄是隐晦的,那么《悟空传》里,如来和玉帝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他们为悟空编制的厄运也更加残酷和直接。
  悟空从石头里出生,从小的梦想是“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他带领群妖反抗天庭,却看到了神界不可战胜,甘愿被招安成为弼马温,以为位列仙班,就可以远离征战杀伐。但是天庭还是无法容忍他的桀骜不驯,始终视他为敌人和笑柄,悟空无法忍耐这样的羞辱,明知会一败涂地,还是反出了天庭。再一次被制服后,悟空被抹除记忆,戴上金箍,被要求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并清扫一路的妖怪。而他的最终任务,就是毁灭从自己身上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无法无天,继续挑战诸天神佛的妖猴——保护天庭。
  今何在理解的悟空渴求自由,知其不可而为之。护送唐僧的孙悟空是为了摘掉金箍,脱离神的管束,妖猴则快意恩仇,否认天庭统治的正当性。然而,前者要杀死另一个自己,才能摘掉金箍;后者要杀死另一个自己,才能毁掉天庭。他们都要以牺牲完整的自己为代价,才能实现目标,但他们都不曾有一分犹豫。
  今何在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不可避免要归于毁灭,可是他们仍然一往无前。既然路是注定的,那么“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这就是悟空的悲剧,也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
  今何在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一只猴子的故事,“我想把孙悟空当人来写,猴子是没有情爱的。而我的孙悟空有人的感情,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跟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东西搏斗,知道赢不了,但还是要去做。”
  记住我,我叫今何在
  2000年的春节前后,今何在主要还是以“曾雨”的名字生活。他刚从大学毕业,在家乡找了一份网站管理员的工作,试用期的月薪是六百块。那时候,他觉得如果月薪能拿到一千,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工作两个月就能买一部手机呢。”
  对现实世界的财富和声望,曾雨的确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在幻想、精神的世界里,他野心勃勃。在大学里,他吃穿节俭,把每月五百的生活费省下三百元,用来买书和磁带。他的消遣,就是泡在各种文史资料、纪实文学作品里面,或是在校园里带着随身听夜行……曾雨自称不是能与现实世界水乳交融的人,他希望打造一个令人愉悦、自在畅游的虚拟世界。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写出一部《战争与和平》。
  他的文学梦想没有随着大学生活而终结,心境却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学生时代的他相信肯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毕业后,却发现许多人都付出了惊人的努力,但仍逃不出别人设定好的道路,也收不到回报。许多人都会在毕业的关口碰上这种疑惑,而那些富有天赋又被命运眷顾的人,恰恰会在这样的时机走向一条不寻常的路。这时候,曾雨想到了《西游记》和孙悟空。
  曾雨从小喜欢《西游记》。幼儿园的时候,他常给同班小朋友讲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故事,有时忘记具体情节,他就随口改编,这或许是他对《西游记》最早的“同人创作”。小说里,孙悟空是他的偶像。而在他看来,这并不是需要解释的事情:“小孩子都会喜欢孙悟空这样的超级英雄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读高中时,他看到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这部大名鼎鼎的电影在当时票房惨淡,曾雨也觉得它过于另类,发表了类似“原著党”对改编作品常见的评论:“书上的孙悟空不是这样的啊!”一个不像猴子的孙悟空,一个谈情说爱的孙悟空,在曾雨看来还很难理解。
  后來曾雨才明白,《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一种颠覆和重塑,它提取了西游故事中的元素,呈现的却是刘镇伟和周星驰自己的故事。章金莱(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或许无法超越,但那是猴味更浓的孙悟空,章家四代钻研、演出猴戏,所想的无不是如何让人更像猴。而《大话西游》有意无意绕过了这条路,把西游角色当作有七情六欲的“人”来演,才有了别样的风格和力量。   曾雨钟爱的悟空形象和文学梦想交叠在一起了,他想写一部小说,写出自己对西游的理解,写出年轻人的挫败感和希望。“只是觉得好玩,觉得想写,这是特别好的状态,怎么样争取市场,怎么样照顾读者兴趣,这些当时都没有想。哪怕一分钱没有,我也要把它写出来。”曾雨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开始他自得其乐的写作。2000年2月18日,曾雨登录新浪旗下的论坛“金庸客栈”,以“今何在”的名字贴了两千九百多字,点击发表。这就是《悟空传》的第一章。他没想过自己会火,只是有一天,突然看到小说被转去了各种论坛,很多人也不厌其烦地催促他接着写……后来,连出版商也找上门来要给他出书,再后来,原以为一辈子见不着一回的周星驰也跟他谈合作了。
  “从今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曾雨也以“今何在”的名字,加入了创造孙悟空形象的文学接力之中,并被人牢牢记住了。



  解读
  Q=《北京青年》周刊 A=今何在
  Q:有人说你創作的孙悟空形象比较颠覆,你的悟空是怎样的形象?
  A:孙悟空经历复杂,他成为齐天大圣的时候,可以说达到人生中非常辉煌的顶点,后来落差很大,压在五行山下,戴上金箍。这造成他特别复杂的一个心态,他想回到过去,成为过去的自己,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永远在跟自己战斗,我小说里写到,其实他是一个精神分裂的角色,这是不可能胜利的斗争,你无法战胜自己,你战胜自己就杀死了自己。所以我是这么理解悟空的。你对比《西游记》,它好像是一种颠覆,但是我觉得我是把我自己理解的《西游记》表达了出来。
  Q:你在书中说西游路就是人生路,这是为什么?
  A:其实西游路对孙悟空是很无奈的一段路程,特别艰难,也是靠自己解决不了的。孙悟空常常求神拜佛,随便一个什么小怪都可以为难他。他以前是天不怕地不怕,想到就去做,但是在这段旅途中他再也不能这样了。你看后来孙悟空就是特别无奈的一个角色。《西游记》好就好在将不同阶段的人的状态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猴,到青少年时期特别有斗志,想冲撞和闯荡,就像大闹天宫一样。你觉得你可以做到很多,但是你会遇到特别大的挫折,压在山下五百年,出来时你已经是一个中年,你意识到很多事情你确实做不到,就是特别无奈的状态。而西游的终点就代表了人生的一个终点,就是虚无。它不是一种成功,而是到了西天,你虚无了解脱了,你也没有自我了,这个世上就没有你了。西游就是这样一条路。
  有的人觉得西游就是降魔除妖的故事,有人会觉得是励志故事,只要努力就能到终点。可是我理解的是,它是一条人生的路,真正精彩的地方在路上,而不是在终点。
  Q:十六年过去,回头看看,你怎么评价《悟空传》?
  A:这本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它确实是在年轻时代写出来的东西,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很年轻,大学刚毕业。现在想想,当时的写作里其实加入了很多那个时候才会有的情绪。年轻人都会有种想法,希望自己成为大英雄,有很多想法能实现,像孙悟空那样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但是现实中就是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时候你会想起来,原来生活不是故事和童话里那样,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原来现实人生是一个特别无奈的东西,你逃不出别人给你设定好的套路,也收不到回报,所以会陷于一种迷茫时期,我那时候可能是把大家这种情绪给写出来了。
  Q:你创作《悟空传》有没有受到其它作品的影响,比如《大话西游》?
  A: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影响在于,它让我意识到,原来《西游记》还有这样一种表现方式,可以这样写。以前大家的印象都被固定了,而它颠覆了这种印象。你看到之后会觉得,我应该也可以有我自己的解释,既然它可以颠覆《西游记》,我也可以颠覆它,这是我学到的。
  Q:《悟空传》电影版选择彭于晏来扮演悟空,你觉得他能胜任吗?
  A:我希望演员诠释这个角色的时候能够本色出演。彭于晏性格里有悟空和猴子的一面,比较调皮,同时有时候又会有比较狠、认真和不服输的气质。我觉得他能够把孙悟空演出来。其实这么多演员,真正合适的也就那么几个,我相信观众去考虑的话,也会这么看的。
其他文献
近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三影堂10周年特展》,特邀巫鸿先生为策展人。主题就是:1976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  “当代摄影”在中国自1976年后兴起,迄今已逾40年。  从红极一时的“四月影会”到80年代后期新型摄影期刊杂志的出现、摄影风格经历了“多样化时期”以及后来慢慢被“实验摄影”所取替,再到现今新的摄影展示场地、商业渠道、研究中心
期刊
被世界高度认可的《三体》,已经成为科幻甚至文化历史的一座丰碑,可《三体》大电影却依然遥遥无期,这个顶级IP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三体宇宙到底是搞什么的?传说中的宇宙级别的发布会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之前无比排斥同人创作的刘慈欣,为什么态度突然有变?三体宇宙有未来吗?它的尽头是什么?  公元2017年6月8日,地球,中国,北京,封闭的黑色空间里银河闪烁,刘慈欣抬手按下了巨大的红色按钮,一瞬间,时空轻微
期刊
近日,唐嫣出任Bally首位亚太区品牌代言人,与Bally携手打造2017秋冬系列全新广告大片。此次大片由纽约时尚摄影师Briana Capozzi于5月在倫敦拍摄完成,作品融合大胆自信的美学元素,展现Bally新姿态。  唐嫣与男模新秀Antoine Duvernois搭档,在简约的白色工作室中进行拍摄。极简布置有助于凸显人物形象,让大片真实展现人物特质,彰显2017秋冬系列对品牌全新定位的阐释
期刊
几年前拜访某位隐居在京郊的名士,推杯换盏之际瞄了眼他的腕表,一枚江诗丹顿的两针正装表。名士见我好奇,便大大方方地摘了下来供众人把玩欣赏,“喏,表壳薄得足以切菜了。”末了,他哈哈大笑。薄得能切菜——这便是我对超薄腕表的第一印象。彼时兴冲冲地发了朋友圈,并就这枚腕表的照片冠以“最薄的机芯。”不成想,“最”字一出口,便招致了事端。且不说圈内一些盛产超薄腕表的品牌公关纷纷留言,言辞间略带醋意,一位圈内前辈
期刊
黑与白,泾渭分明的同时也融合默契。  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中,无论选择谁都是不会出错的经典。  近日,香奈儿在上海拉法耶艺术设计中心向我们展示了J12非黑即白多维体验的炫酷世界,而黑与白,看似对立却有着难以置信的和谐。嘉伯丽尔·香奈儿曾经说过:“黑色包容一切,白色亦然。它们的美无懈可击,绝对和谐。”2000年,首款J12黑色腕表被譽为“21世纪腕表的新经典”,大胆采用高科技精密陶瓷,经由钻石粉末的抛光
期刊
85岁高龄的艺术家里希特,他的勇气和成功是世纪之交艺术领域的一个奇迹。格哈德·里希特是当今还在世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这位著名的画家目前住在科隆市城郊一所他自己设计的现代化玻璃和混凝土结构的立方体房子里,明亮的光线据说有利于他构思作画。他本人常在嘴边挂着口头禅:“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但就在2008年的伦敦苏富比,他的一幅名为《烛》的油画(Candle,1983年创作),却以1050万欧元成
期刊
9岁的张天爱从全世界五千名儿童中脱颖而出,被选入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她是第一个进入这  个芭蕾殿堂的亚洲女孩。  张天爱“逃”了,见识了香港娱乐圈的一切美丽与荒唐之后,率性的她悄然从演艺圈全身而退。  她创办的“舞天渊”芭蕾舞团意在表达——面向未来,汲取过去,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震撼人心的美。  她4岁开始学习舞蹈,9岁考取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是第一位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的中国学生。  19岁
期刊
199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马其顿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处女作《暴雨将至》轰动国际影坛,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它撰写了三个相互呼应的故事:一段有关不可能的爱、一段人类两难的抉择、一个“回乡”的故事。  1995年,正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程青松被曼彻夫斯基天才的叙事和结构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情感所震撼,看了《暴雨将至》不下20次,他说,“对我而言,《暴雨将至》就是一个永不干涸的源泉,只要我重
期刊
7月底,中国首部原创史诗马秀《特洛伊》将亮相鸟巢。历时3年,投入近3个亿,来自12个国家的顶尖艺术家携52匹世界名马,将在占地2.7万平方米的“特洛伊城”剧场里,奉上一场关于爱情与战争的传奇故事。  总制作人徐岩,曾是香港娱乐圈的大佬,英皇娱乐中国区行政总裁,后创办影子骑士。他说:“希望《特洛伊》不是全中国,而是全世界,最牛B的马秀。”  史诗马秀《特洛伊》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强大的班底来自哪?马儿
期刊
有这么一位超级大咖,他做了13年张家口眼科医院的院长,13年北京儿童医院的眼科主任,4年儿童医院的院长助理,名副其实的中国儿童眼科第一人。  在60岁生日这天,于刚放出大招,宣布走出体制,创办美和医疗集团。  他说:“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智商有医术,还要有情商有仁心,可惜,情商高的医生并不多。”  病人送过他鸡蛋、苹果、土特产,但他从来没收过红包,他说那样会变成病人的奴隶。  于刚的高频用词是温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