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流动博物馆送文化下乡的必要性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ping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学习文化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如今,博物馆文化展览的形式已超出传统观念,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已走出特定的束缚。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流动;走出去;必要性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城市文明。博物馆中的文物能够让人民群众直观地感受城市今天的发展和文明,也能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甚至未来。
  1 昭通基本情况及昭通市博物馆的概述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是云南的北大门,也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结合部,自古就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中原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汇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昭通文化。昭通全市辖一区一市九县,生活着25种民族,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昭通市博物馆位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于2011年年底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昭通市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722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展区面积6500平方米。馆藏文物共有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近300件。昭通市博物馆现在为观众精心推出了“远古足音·悠久历史”“革命老区·红色记忆”“民国昭通·喋血抗战”“团结家园·民族风姿”“文光异彩·人才辈出”5个固定陈列展厅,每年还会从其他展馆引进经典、优秀的临时展览6场。除此之外,每个季度还会不定时地举办儿童体验活动,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科普、艺术等,为昭通人民提供了内容丰富有趣、直观的第二课堂。
  2 昭博流动博物馆在新形势下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流动博物馆展览的历史渊源
  国家文物局在2010年就已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博物馆文化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强烈要求各个地区要执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不断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鼓励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地区文化建设。在这种政策的号召下,多年来各个地方在积极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探索出流动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形式,让文化走出殿堂,走進基层,“大篷车”式的流动博物馆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不断深入社区、农村和基层,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2 流动博物馆开展的重要性
  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形式以基本陈列展览和引进优秀展览为主,展示地点都在博物馆内,这就存在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人们只有走进博物馆才能学习到想要了解的内容。如今,博物馆文化展览的形式已超出传统观念,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已走出特定的束缚,流动博物馆主动走出去“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进农村”,这些形式更加深入地把来自社会的文化又传播到基层群众中去。
  2.3 流动博物馆在昭通开展的必要性
  昭通市现有总人口650万人,昭通市博物馆所在地昭阳区总人口89万多人,还有560万人是生活在各县和乡镇。由于区域的限制,形成了文化弱势的现象。依据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人口统计,2017年参观总人数是143367人,其中青少年64775人;2018年参观总人数196413人,其中青少年89334人;2019年参观总人数252859人,其中青少年94497人。从参观人数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进入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但受传统展览的局限性,使更多的观众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这就给我们博物馆人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请进来”,还要主动“走出去”。
  3 流动博物馆的开展形式
  一是馆际间交流与合作。流动博物馆不仅是我们自己要“走出去”,还要欢迎其他馆的文化也“流动”进来。馆际交流展览进博物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馆际间的交流,满足社会需求,互惠互利,让展览当地的群众直观地感受到其他博物馆的馆藏文化。这种形式对内提高了博物馆的资源利用率,对外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水平。昭通市博物馆每年引进流动展览6场,但“走出去”至今还没有真正地实现。2019年,昭通市博物馆已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了外出馆际交流展览的方案,计划以扶贫帮扶对口地—广东中山、东莞两地博物馆和纪念馆为目的地,把昭通的青铜文化、红色文化、民国历史作为临时展览主题“走出去”。通过这种馆际间的交流展览,进一步提高昭通的知名度,促进文旅融合,这也将对带动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基层”展览。“走出去”不仅是馆际间的交流,还要走进基层,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历史文化本身就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群众的智慧,以展览的形式让历史文化再回到群众身边,也增强了文化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截至目前,昭通市博物馆流动展览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均已实现并获得很好的反响。近三年来,昭通市博物馆每年开展走进社区和学校展览3场、进乡村展览2场,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当地群众、学生的热情欢迎,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直观性、社会性、自主性”的特点。
  4 流动博物馆展览的选材和设计
  流动博物馆要以博物馆现有陈列为基础,确定一个主题,以实物加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并由讲解员讲解所展内容。根据展览形式的不同,在确定展览主题、制造展示内容时要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馆际交流的展览。这类展览多半是在所展博物馆或纪念馆馆内,要根据不同的博物馆、不同的空间进行展览设计。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展品主题的历史性和展品文化内涵,依据展品的主要特征进行展览设计。其次,在设计中还要做到主题思想鲜明,体现“以人为本”,让观众参观后能够很快地理解展览内容和文化特点,博得观众的喜爱,使展品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展示的地方文化得以传播,最终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发展、文化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二,“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的展览。在做这类展览时,选题内容首先要易懂、平易近人。博物馆里的固定陈列展览,因在特定的环境,参观者必须进到博物馆参观,就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错觉。而流动博物馆,以大篷车、三下乡、专题讲座的形式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把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就显得博物馆态度平和、平易近人。其次,所选主题贴近生活。由于文化层次有差异,流动展览或讲座需考虑针对不同对象“量身定做”展览内容。要让来看展览的群众能够看得懂,回去后还能回忆得清,不要看过后没有任何印象,那就达不到办展览的初衷了。
  5 流动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
  博物馆文化通过展览的形式走出去,是未来博物馆工作必须走的方向,也是最基本的方向。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文化走向“开放化”是必然之道,人们希望博物馆为研究和信息获取提供开放的途径,激发观众发现新的知识,并鼓励公众参与。至少对于国有博物馆来说,开放性的内容是博物馆的一项职责,也是公众的一项权利。而“开放”的方式除了主动“请进来”,还需“走出去”。
  6 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的目标,既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强烈的希望和要求。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第二课堂,它的职能就是从历史的角度传播优秀的文化,对现实社会解疑释惑,起到化解矛盾、传承经典、教育群众的作用。博物馆文化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群众的。因此,更应该反馈于社会,走近群众身边。新时期,我们必须走出博物馆,走出昭通,把业务触角伸向外地,伸向社会基层,通过加强联系、强化合作,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史吉祥.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J].中国遗产,2005(4):77-80.
  [2]罗胜添.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2(18):219-220.
其他文献
摘 要:古籍装具作为保护古籍的第一道“大门”,对古籍的保存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保存状况和其装具类型、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不同装具及其保存状况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古籍及其装具的修复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古籍;装具;破损调查;破损类型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整理、研究与编目”项目研究之一,是调查研究山西博物
期刊
摘 要:文化传播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公众参观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受到文化的渲染,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是每个文博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以会宁县博物馆为例,探讨基层博物馆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传播  博物馆镌刻着城市的文化印记,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是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如何发挥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
期刊
摘 要:刘开渠纪念馆是兼具文化性、公益性、服务性、宣传性的综合性纪念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承载着向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文明礼仪宣传和民族文化宣传的职能。文章点出博物馆与纪念馆教育的差异,从纪念馆社会教育入手,以刘开渠纪念馆开展社会教育为例,探索纪念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念馆;社会教育;宣传  1 纪念馆社会教育  1.1
期刊
摘 要: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寝具,它的舒适度直接关系着睡眠质量。在其上万年的发展中,曾出现石枕、竹枕、玉枕等,这其中,瓷枕以枕面纹饰、诗词等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成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以馆藏宋代磁州窑携琴访友人物瓷枕为例,探讨其传递的文化信息与符号。  关键词:携琴访友;人物瓷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彰显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乡市博物馆的众多瓷器藏品中,
期刊
摘 要:民族地区博物馆担负着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在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做好公众服务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通过展教一体化来提高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博物馆人需要研究和快速实施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展览;社会教育;公众服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发
期刊
摘 要:唐卡,古称“平面的佛龛”,是一种重工艺、轻绘画,以佛教题材为主的民族画种。从唐卡发展的历史节点来看,不外乎是对工艺与材料单方面的更新,跨界文化研究与实践甚少。保护与传承唐卡要与文化“对话”,寻求文化语言来开拓唐卡在新时代的发展。作者通过多年对唐卡文化与漆文化的研究,经过无数次反复實践,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唐卡发展壮大的文化新语言—漆画唐卡。新的语言,新的活力,希望能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添砖
期刊
摘 要:水陆攻战纹铜器作为东周图像纹青铜器中的重要类别,更能够体现出其“平行分布、二方连续”的构图特征、“模块化”的工艺特征、“程式化”的图像特征。这类青铜器已经脱离了商周礼器的范畴,应该是专门制作用来赏玩的“弄物”,其部分图案可能来源于南方一带,被三晋地区的匠人吸收再创作,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  关键词:东周;图像纹;水陆攻战;程式化;青铜礼器  图像纹青铜器是指使用铸造或刻画的方法在器
期刊
摘 要:文章从馆藏文物出发,分析佛教的传播发展。首先分析唐代四面造像碑的碑文及形制,表现佛经翻译事业的发展对佛教传播的意义。其次分析明代鎏金毗卢佛的造型,体现佛教教义对佛像及佛教传播的影响。最后分析比较两尊不同的弥勒佛造型,展示佛教传播逐步走向世俗化的特征。  关键词:四面造像碑;毗卢佛;弥勒佛;佛教;传播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现藏有很多珍贵的佛教石刻文物,既有像涅槃变相碑这样的国家级艺术珍品,也有
期刊
摘 要:甘肃合水莲花寺石窟始凿于唐代咸亨五年,距今1300多年,因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病害严重。调查发现的主要病害有泛盐、粉化、局部缺失、起翘剥落等。渗水是各种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亟待治理,同时应加强管理,使石窟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  关键词:莲花寺石窟;病害;泛盐;粉化;局部缺失;起翘剥落;渗水;加强管理  1 序言  莲花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平定川河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山崖上,山崖上部凸
期刊
摘 要:要建设一座能够吸纳八方来客的博物馆,在依托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基础上,不但要有丰富典型的藏品,还需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并辅之以新颖的展示手段和便民、亲民的人性化服务等。  关键词:地域性博物馆;典型藏品;新颖展示手段、人性化服务  进入新世纪,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其展览展示和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与艺术的气息;另一方面,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