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纲要课灌输式教学,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这既是教育主管部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亟待高校纲要课通过改革和实践加以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讨论法;教学实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为数不少的同学对该门课并不感兴趣。笔者曾经对湖南财政经学院一个班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生进行暗地调查,发现玩手机和看课外书的同学大约有20%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就粗暴的进行处理,比如没收手机和课外书,甚至取消考试资格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而不是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违背了开设思政课的初衷。究其原因,高校教授该课的诸多老师,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构建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效的教学模式。
一、“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计案例,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纲要”课案例讨论核心内涵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及口语表达能力。案例讨论教师要在教学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指引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教师通过互动帮助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中,案例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讨论案例需要学习理论,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探究案例。
二、“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作用
案例式讨论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有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就可以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纲要,更能加深纲要理论的认识;二是有利于活跃纲要课堂气氛,因为师生通过围绕案例进行诸如提问、答疑、讨论等互动,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然产生;三是增加了教学信息和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四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就能发现案例反映的问题,并利用知识进行解决,这样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五是提升了纲要课的教学实效,通过案例式讨论教学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精选案例。案例讨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精选案例,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择“纲要”课教学案例一要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确客观存在且不存在重大争议,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能力;二要案例有典型性,只有典型性才有讨论的价值,才能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归纳出重要的原理性东西;三要案例具有育人性,纲要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经过讨论让他们明白祖国的屈辱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何等重要,使他们更发愤图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案例研讨。这一阶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下功夫,培养他们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能力。教师首先通过PPT呈现案例,并在PPT上呈现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讨论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楚流利,逻辑清楚,语言连贯,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在讲辛亥革命时,笔者用PPT展示了民族、民生及民权的内容和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的历史资料,甚至摘要了鲁迅的《药》的内容,由此提出问题:“从三民主义看辛亥革命的失败”,要求学生讨论这一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回答。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一下子爆发出来,现场讨论激烈,而且产生很多新的观点。老师和学生也进行交流,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堂讨论课下来,很多学生收获不少。
3、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一是要肯定、鼓励学生,肯定课堂发言中的亮点,只有鼓励学生,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只批评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行,结果学生下次讨论课一个也不发言,鼓励也是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也要大胆的指出,不过在讲缺点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能刺激学生,那样适得其反,在讲缺点的时候也要告诉他们以后努力的方向;三是教师对学生一定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讲透彻,使学生真正明白,而不是含糊其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正面解答;四是要进行问题解读,老师要饱含热情地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学习史纲才会有收获,教他们思考方法也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董杰.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2.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3.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与载体研究”(院教字[2014]12)
作者简介
罗财喜(1970.12-),男,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讨论法;教学实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为数不少的同学对该门课并不感兴趣。笔者曾经对湖南财政经学院一个班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生进行暗地调查,发现玩手机和看课外书的同学大约有20%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就粗暴的进行处理,比如没收手机和课外书,甚至取消考试资格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而不是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违背了开设思政课的初衷。究其原因,高校教授该课的诸多老师,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构建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效的教学模式。
一、“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计案例,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纲要”课案例讨论核心内涵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及口语表达能力。案例讨论教师要在教学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指引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教师通过互动帮助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中,案例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讨论案例需要学习理论,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探究案例。
二、“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作用
案例式讨论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有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就可以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纲要,更能加深纲要理论的认识;二是有利于活跃纲要课堂气氛,因为师生通过围绕案例进行诸如提问、答疑、讨论等互动,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然产生;三是增加了教学信息和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四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就能发现案例反映的问题,并利用知识进行解决,这样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五是提升了纲要课的教学实效,通过案例式讨论教学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纲要”课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精选案例。案例讨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精选案例,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择“纲要”课教学案例一要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确客观存在且不存在重大争议,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能力;二要案例有典型性,只有典型性才有讨论的价值,才能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归纳出重要的原理性东西;三要案例具有育人性,纲要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经过讨论让他们明白祖国的屈辱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何等重要,使他们更发愤图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案例研讨。这一阶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下功夫,培养他们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能力。教师首先通过PPT呈现案例,并在PPT上呈现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讨论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楚流利,逻辑清楚,语言连贯,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在讲辛亥革命时,笔者用PPT展示了民族、民生及民权的内容和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的历史资料,甚至摘要了鲁迅的《药》的内容,由此提出问题:“从三民主义看辛亥革命的失败”,要求学生讨论这一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回答。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一下子爆发出来,现场讨论激烈,而且产生很多新的观点。老师和学生也进行交流,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堂讨论课下来,很多学生收获不少。
3、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一是要肯定、鼓励学生,肯定课堂发言中的亮点,只有鼓励学生,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只批评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行,结果学生下次讨论课一个也不发言,鼓励也是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也要大胆的指出,不过在讲缺点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能刺激学生,那样适得其反,在讲缺点的时候也要告诉他们以后努力的方向;三是教师对学生一定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讲透彻,使学生真正明白,而不是含糊其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正面解答;四是要进行问题解读,老师要饱含热情地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学习史纲才会有收获,教他们思考方法也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董杰.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2.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3.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与载体研究”(院教字[2014]12)
作者简介
罗财喜(1970.12-),男,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