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设疑,巧妙地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和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23
  一、设计课堂提问应遵循三个原则
  1. 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原则(利用思考,富于启迪)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设计一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矛盾,设疑于结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是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3)创设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題,具有深刻性。教学中教师应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揭示规律,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 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点)
  (1)抓住教学重点设疑,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疑,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来设疑,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3. 提问设计要有层次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提问的实施
  1.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喜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到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2. 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引导的方法,或铺垫问题的背景,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或启发答问的思路;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或暗示问题答问的范围,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3. 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上等水平的学生为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兴趣。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
  4. 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问的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对学生的答问要及时点评,否则不但会影响提问的效果,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示范;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其材料,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因为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把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教师教学的基点,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实现转变课堂教学观念,重新解构课堂教学内涵,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过程等。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变”  中图分类号:
金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并提取金耳菌丝体抗凝血的活性部位,观察其抗凝血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为进一步分离有效成分和开发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本试验分别从药效学和化学两方面对金耳抗凝血活性部位进行筛选,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作为活性追踪指标,确定了抗凝血的活性部位,进一步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鉴定和色谱鉴定,最终确定了金耳香豆素成分是高效的抗
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是通过地上冠层和地下根系两部分共同实现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植被的地上部分,对植物根系的研究及根系与冠层调控土壤侵蚀的贡献率还亟待加强。从黄土
本研究以去除卵丘细胞的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成熟培养液对其成熟率、受精率、胚胎发育率的影响;利用透明带下的精子注射探讨了透明带对去除卵丘细胞的小鼠卵母细
学位
Chemerin是一种新型的脂肪因子,早期研究表明,其在3T3-L1细胞成脂分化早期具有重要负调控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的研究采用Lose-of-function的策略,通过RNA干扰技
本文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叶片解剖学以及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对新疆准噶尔西部山地的黄耆属(Astragalus L.)丁字毛类群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结果如下。 1.经野外调查、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一种非灵长类慢病毒,而且是基因组结构最简单的慢病毒,可以将前病毒基因组持久地整合到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并在感染细
本实验采用SfaMNPV诱导的SL-1细胞的凋亡,研究了SL-1细胞凋亡的特征,检测了SL-1细胞中是否存在核酸内切酶G(EndonucleaseG),初步探究了昆虫细胞中是否存在起源于线粒体的非caspa
云杉属植物是非常重要的森林树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寒温带、温带高山和亚高山地带。该属为松科中仅次于松属和冷杉属的第三大属,约有28-56种。自云杉属建立以来,其属于松科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