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渗透于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学德育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学科也应该充分重视德育的渗透。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数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了积极的实践,现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师德渗透德育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德育过程主要是情感陶冶及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注重自身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师表美”,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学生会由此而受到教师精神的吸引和感染。教师上每一节课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采取各种直观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体现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很愉快,而且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心灵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数学教材中,德育思想难以被学生理解,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统计改革开放60年以来各行业的伟大成就。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中接触到圆周率时,可讲述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小树立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还可以开展“中国数学家故事会”,培养学生对数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黄金分割率”时,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符合黄金分割的事物,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所体现的美的规律,从而让学生通过数学发现美。
  三、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采用启发性教学,做好教学的导演、助手等角色,提倡并组织合作学习。在数学中,对于很多规律和定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和发现去得出结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思考,形成科学推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团结协作能力的形成。分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既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又要对小组目标关注,从而使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集体意识的环境中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强烈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个城市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科学的统计和计算,并以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开展主题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能引起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环境教育。
  五、注重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既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又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重自然渗透的可行性,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把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彻底转变成“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而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方面  ⒈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教师要转变思想,了解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是对传统教学思维和行为的彻底批判与否定,并将作为一面旗帜指引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向,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对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要转变  有人认为,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或“换汤不换药”。这种看法必将危害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师需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这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
期刊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一直以来却不被领导重视。其实,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有良好运转的局面。那么,如何搞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呢?  一、更新观念,让后勤工作人员具有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我们必须摒弃那些轻视后勤工作和后勤人员的陈旧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平
期刊
思想政治课具有双重任务,首先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素质,促使学生由德育认知内化为自己的德育素质,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为德育践行打下信念的基础,这是《中学德育大纲》对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政治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就要努力用自己的言论、行为、举止等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好“人师”,引好路。  在知识信息化和社会不断变
期刊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意思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天性,但是,如何让孩子尽快获得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能力,如何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关心他人,如何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如何让孩子以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却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疼爱并不能保证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只有用理智严格培育出来的孩子,才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因此说,父母的责任并不只在于对孩子身体的抚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每一刻都充满着文化,教师微笑的表情、温和的语言、得体的动作以及教学的有序组织与得力实施也都充满着文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下面就丰富课堂文化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期刊
新课改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给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  然而,有些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都显得比较困惑。具体有如下表现:  ⒈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
期刊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地交流,造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这次在实验
期刊
一、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⒈教研形式单一  在各农村中学中,有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而各项活动计划中上公开课几乎占到90%以上,每周都有一两堂教研课。教师们都知道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评评课而已,也就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若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们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
期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本身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在校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前的农村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独自一人在家。这样的学生严重缺乏家长的监管和教育,更容易犯错误,步入歧途,这更考验着我们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是教师人性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好学生有效的法宝。善待学生的错误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善待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