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域下的女性解放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的著作颇为丰富,因此他被里耶德曼称为19世纪的思想巨人,但本文仅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为主要线索,对两部著作中人类解放思想进行深入研讨,从而来探索女性解放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女性解放;异化劳动;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29-02
  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女性是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女性的幸福是关乎全人类的。因此只有当女性从私有制、父权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恢复其自身自由自觉的本质,个性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并且实现其作为人的价值,方才实现女性自身的解放,从而人类的解放才得以真正地实现。
  一、《手稿》中萌生的女性解放思想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动中产生了女性解放的思想,如今这已成为思想界重要的关注点。女性问题的涉猎范围极为广泛,所以应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手稿》为马克思早年时代的经典之作,虽然未系统地探讨女性解放的问题,但其中的类本质、主体意识、自由自觉等概念为实现女性解放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并且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启示。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类存在、自我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这几个概念加以详尽的论述,他指出在主体意识得以确立之时人的类本质亦随其显现出来。倘若人获得了主体意识,那么他将从一种自在的存在的模式转变为一种自为的存在的模式,也可以说,不是他“是”什么样的存在,而是他“想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因此主体意识的获得是女性得以解放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她们将自身当作主体来支配其意识时才能自由且主动地融入社会中,并且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及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见,女性解放是其以自我为主体所确立的主体意识。几千年以来的父权制社会禁锢着女性对于自我意识的承认,如此女性沦为社会中的“第二性”[1]。因此对自我意识的承认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女权主义者长期以来力求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编撰《手稿》时十分热衷于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曾多次提到“主人”“奴隶”及“奴役”等字样,并且特别注重研究论述主奴意识在自我意识中的发展。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在谈及主奴关系之时亦详述了两种“自我意识”的存在,即“自我意识是自在自为的,这由于并且也就因为它是为另一个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而存在;這就是说,它所以存在只是由于被对方承认”[2]181。因此,一方的自我意识需要其他自我意识来证明它的存在,这种“证明”也可理解为“承认”。换言之,一方的自我意识需要被其他的自我意识所“承认”,从而获得“承认”的一方为主人的自我意识,而丧失的一方为奴隶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我意识中纯粹自为的特性亦随之丧失。这种片面的、失衡的“承认”油然而生,这也是女性处于男性从属地位的主要原因。女性(奴隶)正是对于自身的否定、从男性(主人)那里获得“承认”,从而丧失了其对自身的认可,失去了主体意识,从而屈居于奴隶的地位。这种现象在私有制时期极为普遍,因此女性获得对自我的“承认”并且打破这种主奴关系,才是获得主体意识最为关键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对男性依附,摆脱这种“被承认”的奴役地位,从而开辟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因为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3]87女性对其自身认可仅能体现一点即对其主体意识的唤醒,但若想实实在在地获得则必须以其主体身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女性地位平等的诉求
  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深刻地揭示了私有制时期因剥削而引发的罪恶,他将其视为不平等的源头,并高歌扬弃私有制。在私有制社会中,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都被资本家无偿霸占,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及劳动产品发生分离,因此他们所生产的则是商品,并且生产的数量与其自身的价值呈反比,劳动则成为统治人的一种手段[4]。由于社会制度决定分配形式,因此资本家也就成为支配者而获得了对工人的支配权力,工人也自然而然成为被剥削的一方。人在物的世界里既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又失去了“生活”的权利。因此,私有制不但是人类不平等的源头,更是女性处于不平等地位的重要源头。
  私有制既是社会产生阶级矛盾的缘由,也是女性被压迫为男性私有财产的根源。因此要对私有制进行扬弃并使女性获取自由平等的权利。私有制时期,女性既是工人又是妻子,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迫,因此女性要获得自由的生产权和分配权才会摆脱对男性的依赖,从而重获尊严和自由。在扬弃私有制时,实现女性地位平等的诉求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马克思认为“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人对人的最自然的关系”[3]81,所以他将对待女性的态度作为“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3]81的标志。因此“把妇女当作共同淫欲的掳获物和奴婢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3]80如是,男女在性别上的差异由自然所导致,但在地位上的差异则由社会所导致。因此,要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就要先扬弃私有制;要实现女性地位平等就要先消解性别矛盾。
  二、《宣言》中女性解放思想的确立
  这部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编著的《宣言》开启了工人阶级新世界的大门。女性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亦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更为注重摆脱女性在资产阶级中的压迫。他们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若想拥有生产力、获得生产资料及劳动成果,必须通过消灭现存的占有方式这一途径,由于无产阶级本身一无所有,因此他们方可冲破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方式来解放无产阶级甚至全部人类。女性作为全人类中的一部分,因此也能得以解放。由此可知,马克思恩格斯促进了女性解放思想的确立。
  (一)消灭劳动异化实现女性解放
  马克思在《手稿》中深入研讨了“劳动异化”理论,主要包含四方面: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这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他认为从前的两性关系是等同的,但随着“劳动异化”的发展这种关系亦随之变为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即主奴关系。并且他在《宣言》中又一次提到这一概念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他眼中资本主义将人异化为商品,并将其视为人屈从于物的时代。   很显然,资本主义时期人的异化不仅存在于社会中更存在于家庭与两性的关系之中。女性作为悲哀的无产者在经济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依附于其丈夫,因此失去了独立、自由与尊严。资产阶级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是公妻制,即“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5]418而无产阶级则完全与之相反。由于私有财产导致异化劳动的诞生,因此要想实现解放并且消解这种异化,就必须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来进行。因为“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5]411也只有这样,作为无产者的妻子才能摆脱丈夫的压迫,爱情才能成为两性关系存在的基础。“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6]94所以,消灭这种异化对于女性获得解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女性解放
  大多数女权主义者习惯于将女性处于被压迫的境地归罪于性别,将两性的存在视为两种阶级的存在,并且认定其为斗争的关系。因此主张打破这种阶级对立的模式使女性同样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由此可看出女性在寻求解放道路上是在孤军奋战。西方国家的女性几经努力尽管获得了政治上的选举权,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深蒂固,女性仍然未曾获得真正的解放。
  《宣言》标志着阶级分析法的诞生,即“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400马克思用这种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历史以及女性问题。此后恩格斯、伍尔夫、倍倍尔等人都运用这种方法寻求妇女解放之路。在他们看来女性所遭受到的剥削压迫是由阶级矛盾所导致,并且两性对立的根源亦为阶级之间的对立,所以女性解放之路同样要开启阶级革命。诸多西方学者对阶级分析法好评如潮,并且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的底层女性,如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说过:“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2]449她们不仅要在家务劳动中受剥削还要承受着性别歧视的痛苦,由此可知阶级解放终将与女性解放同行。
  三、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同行
  马克思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视为毕生的事业,因此在《手稿》和《宣言》两部书中他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解决途径。对他来说,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人才能够“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83同时也只有共产主义状态下才能够实现对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以及阶級对立的积极扬弃并且使人的本质复归。因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拥有。”[3]81
  《手稿》及上文都曾提及,怎样审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反映了人的文明进步程度,也同时反映女性对其主体意识及平等的社会地位的诉求。因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女性的解放首先应将其自身作为人来进行解放,摆脱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奴役制及家庭关系中的主奴关系,摆脱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更要摆脱家庭关系中对于男性的依赖。因此女性要主动从事社会生产劳动,获得经济自由并且呼唤女性主体意识,高扬“自由、平等”的伟大旗帜。
  《宣言》是马克思深入探求人类解放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诞生预示着人类社会的解放终将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而到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5]422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既是人类解放的标志同时也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换言之,女性的解放并不只是单个人、单个群体的解放,这个“解放”应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来谈,作为一种类存在的解放,因此女性的解放终将与人类解放同行。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I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魏寒冰.试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女性解放的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机器与大工业的关系,从机器取代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必要劳动时间的发展路线,阐明人类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路径。基于人类劳动的解放,人工智能促进人机融合,变革社会生产模式,使人的劳动回归到“自由自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人工智能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
期刊
摘 要: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体现ISEC项目的教学理念。文章通过分析ISEC项目通识课程《西方文明史》的课程定位、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加入MOOC元素以及对MOOC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达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ISEC;MOOC;《西方文明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43-02  基于“將世界上最
期刊
摘 要:二审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审查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之一,其程序的后置性能够更好地反向审视一审公诉、审判及二审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其较大的数据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检、法机关的办案规律和问题。通过优化二审刑事生效判决、裁定的审查工作,可以提升检、法机关的刑事案件办理能力,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达成对刑事案件更为公正、公平的处理。  关键词:二审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刑事审判监督;二审程序;公诉案
期刊
摘 要:自启蒙运动之后,人们把自由视为重要的价值目标。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不自由却是常态。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马尔库塞深刻指出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受工具理性主义支配、处于不自由状态。因此,对人的不自由状态进行批判性反思以及对如何使人摆脱异化以达到自由境界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自由;异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地位,在全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对文化自信的阐述需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文化自信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其内涵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党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坚持建构的双重维度,且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中,应扎实做好行前教育、随时关注国外生活、平稳渡过归国适应“三步走”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生活高质量应体现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各层面。作者以江苏盐城为研究视角,针对该市存在的民生“短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的路径建议,如改善创业就业环境、提高工资性收入、打造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为人民生活全面提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实现;人民生活
期刊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动粤港澳高校教育合作发展,这为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带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文章结合当前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广东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高校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廣东高校能牢牢把握这次契机,发挥政策优势,谋求自身发展,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对南京栖霞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运行成效和主要问题进行考察。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契合性阐释,指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取向应从区域化走向脱域化、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应立足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高度与实践取向,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总体布局与战略设计。具体而言,需要重塑政府治理理念,推進“软治理”;调整网格治理结构,形成“稳治理”
期刊
摘 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社会、主观、制度、组织和实践层面分析问题根源,寻求问题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现状;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106-04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期刊
摘 要:经过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开创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持久绽放真理光芒提供了科学的经验指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始终,是其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其与时俱进的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