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优点,但是他们的行为往往由直接兴趣决定,他们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也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他们才能主动投入课文阅读当中,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进行阅读教学,让他们将阅读当作一种乐趣,阅读教学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学习时,我首先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风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小学生看,并配上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小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当中。然后我让小学生说说这些画面涉及哪几个季节?分别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这个地方的美景和我们本地的风景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小学生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并从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
傳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不无关系,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只能让小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当然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对话”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完成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也借助文本进行。阅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他们在阅读当中思考、在阅读当中有所感悟、在阅读当中完成知识积累、在阅读当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过程当中,部分小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开始心不在焉,我发现了他们的不良情绪,问为什么不喜欢读这篇文章,有的小学生就小声说:“这是编的故事,根本就不是真事儿,谁家会那么穷呢?”我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讲给他们听,讲当时丹麦封建王朝统治和剥削下老百姓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的母亲幼年就是靠讨饭才勉强活下来的。他们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表达了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还对丹麦封建王朝剥削压迫老百姓的行径表示不满,在对比当中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
三、通过“读写法”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收获,提升表达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逻辑思想等,文章的作者是输出者,而学生是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固然能通过阅读接受到一定量的知识,但是长期进行单向的阅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是会遇到一个“瓶颈期”的,即在一个时期后,学生就算进行再多的阅读,其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上升也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正是因为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而缺乏自己将接受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自身感悟等结合起来进行输出的经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个“瓶颈期”,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自己的创作,一开始可以允许学生先是模仿名家的作品写作手法或是写作风格等写作技巧,后来再逐渐尝试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但要注意的是,写作的思路和思想等一定要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产生的,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经历了由“读”到“写”的升级后,这样的积极转化反过来也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法。
四、通过“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尤其是分配给阅读教学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课本上的阅读文章大多数是长久以来被人们名家经典之作,它们大多数都是较早时期的文学作品,而缺少一些新型的或是反映当前时期热点的阅读文章,这就导致课本上的阅读内容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仅仅凭借阅读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等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即阅读除了书本上的文章以外的文章以及在阅读课堂以外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其次,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在家庭时间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能逐渐被培养起来了,同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和广泛的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五、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2]。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以读促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并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在长期的阅读训练当中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7(36):295.
[2]任玉琼.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策略[J].中外交流,2017(44):204-20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优点,但是他们的行为往往由直接兴趣决定,他们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也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他们才能主动投入课文阅读当中,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进行阅读教学,让他们将阅读当作一种乐趣,阅读教学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学习时,我首先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风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小学生看,并配上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小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当中。然后我让小学生说说这些画面涉及哪几个季节?分别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这个地方的美景和我们本地的风景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小学生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并从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
傳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不无关系,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只能让小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当然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对话”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完成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也借助文本进行。阅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他们在阅读当中思考、在阅读当中有所感悟、在阅读当中完成知识积累、在阅读当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过程当中,部分小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开始心不在焉,我发现了他们的不良情绪,问为什么不喜欢读这篇文章,有的小学生就小声说:“这是编的故事,根本就不是真事儿,谁家会那么穷呢?”我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讲给他们听,讲当时丹麦封建王朝统治和剥削下老百姓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的母亲幼年就是靠讨饭才勉强活下来的。他们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表达了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还对丹麦封建王朝剥削压迫老百姓的行径表示不满,在对比当中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
三、通过“读写法”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收获,提升表达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逻辑思想等,文章的作者是输出者,而学生是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固然能通过阅读接受到一定量的知识,但是长期进行单向的阅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是会遇到一个“瓶颈期”的,即在一个时期后,学生就算进行再多的阅读,其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上升也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正是因为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而缺乏自己将接受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自身感悟等结合起来进行输出的经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个“瓶颈期”,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自己的创作,一开始可以允许学生先是模仿名家的作品写作手法或是写作风格等写作技巧,后来再逐渐尝试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但要注意的是,写作的思路和思想等一定要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产生的,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经历了由“读”到“写”的升级后,这样的积极转化反过来也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法。
四、通过“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尤其是分配给阅读教学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课本上的阅读文章大多数是长久以来被人们名家经典之作,它们大多数都是较早时期的文学作品,而缺少一些新型的或是反映当前时期热点的阅读文章,这就导致课本上的阅读内容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仅仅凭借阅读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等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即阅读除了书本上的文章以外的文章以及在阅读课堂以外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其次,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在家庭时间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能逐渐被培养起来了,同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和广泛的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五、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2]。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以读促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并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在长期的阅读训练当中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7(36):295.
[2]任玉琼.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策略[J].中外交流,2017(4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