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科建设中对外语能力的要求在与语言输出上,用外语去说服不同观点、描述自己的故事、引领团队都需要完备的写作能力。因此,大学外语写作课程需要扩充教学内容,即包含基本语言表达同时涉猎专业用途语言的磨炼。同时,面对写作教学特点,需要采取科学灵活的授课方式,基于手机APP的移动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英语写作;移动教学
【作者简介】张银帙(1981.0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的英语移动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写作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五种基本技能之一,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能客观准确地反馈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充分反映着不同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而写作正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直接碰撞, 体现着对思维异同之处的理解与感悟。 能够用正式文体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客观描述工作现象是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够胜任的工作要求。然而,目前“新工科”高校中,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主要停留在宏观政策的讨论、培养模式的建设等,并没有进入到细致的语言技能提升的角度。新工科视域下的写作教学,也没有突显其应用的“新工科”特色,与所有专业的写作培养要求几乎相同。很多传统的英语写作课程将其等于词汇、语法、表达的积累,削弱了语言表达的作用。目前,随着网络教学和移动教学浪潮的兴起,数字化教学时代的到来,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利用移动教学的快捷便利、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都会助力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新工科的能力要求与大学外语教学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思维与新战略,其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和分类发展的新体系。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与新工科建设中的要求不谋而合。然而,外语学科在许多工科大学中的发展敬陪末座,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当前的外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发挥语言的力量去说服人、引领团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工科是教学改革的先手棋,外语教学是这场改革的排头兵。大学外语具备工具性、人文性与科学性,是学科融合的纽带。这些势必在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模式、内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国际化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ESP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卓越的国际工程人才为己任,以语言的实用技能为培养目标。根据多年万宝盛华(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10项需求中“谈判、工程英语、合同英语、多语种多语境沟通能力”榜上有名。其中,沟通能力既包括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的能力,又包括跨文化理解能力。对典型的写作沟通场景描绘如下:写作要求最重要。无需长篇大论,主要以邮件沟通、通知、会议纪要、项目方案等简单得体的语言清楚表达即可。写作中需要掌握专门用词、术语,要求能进行语言分析、观点综合的能力,论述中具备总结、提炼的写作技术。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中,用人企业更看重学生在写作中能否有逻辑性的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害所在,并能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和方式逐条的输出,语言表达平实即可。从上述的要求中不难看出,大学外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阶段,要突破描述个人经历,了解话题的描述记叙文,过渡到提高和发展阶段:即对从事工作或岗位职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撰写专业简报、能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从通顺清楚逐渐上升到准确自如,从现象记叙上升到归纳概括,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等要求。
对此,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可以借鉴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模式,提高英语的沟通交际能力。ESP专门用途英语中有EOP和EAP两个分支,前者是以满足职业英语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而后者是以满足学科英语发展的学术英语写作目标。大学外语写作课堂应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色,积累语言表达内容,仿写往来邮件、会议记录、摘要、文献综述等,还原真实的语言实践场景,提高有效写作的乐趣,重获学习动机,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学习过程。
三、移动教学的融入
随着4G移动技术的普及,慕课(MOOCs)、微课以及私播课(SPOCs) 迅速兴起,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授课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种巨大的教学形式的变革,使得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隨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活动更加自主,教学资源的选择也更丰富,教学效果也最大化。
1. 学习通——课前输入,课中互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课前预习环节,授课教师选取了两本教材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阅读和自主学习材料。第一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程》,全书分为私人求职文书(求职信、申请信、履历等)、文秘写作(通知、会议记录、备忘录、商务报告、旅程表等)和外贸业务文书三大部分。其中,外贸文书涉及询盘报盘等商务知识,与大学英语课程不相关联,因此取替,改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该教材中涵盖往来邮件传真、各类书信、会议致辞和研究报告的写法讲解和多种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材料。
笔者采用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前课中的课堂管理。学习通APP有“课程”“移动图书馆”“微应用”三个主要板块构成。其中“课程”板块支持课前资料、教案和课程通知的发布,学生查看材料会有相应的记录,方便授课教师统计学生课前材料的收领。 “课程”板块中还有“章节”设置,授课教师可以自己编写章节任务点,设计教学环节,发布各类教学任务。在“课程”板块中,学习通APP还提供了活动库,允许学生现场拍摄作文图片,上传投屏。学生讨论之后可以发表“评分”“投票”“讨论”等活动,展开交流,促进生生交流。 学习通可以提供一套从内容呈现,到交流互动,再到结果呈现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即时呈现,使得写作课程突破了原来只有教师与特定学生之间的单向互动的模式,让更多学生能汇集观点,增加了讨论的范围和内容,直接促动了生生互动,也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因此,其是写作课程的必要补充。
2. iwrite——人工智能双重监测。面对传统的学生作文作业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的现象,移动APP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Iwrite2.0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是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入研究而设计,依照二语写作评价理论和上百种评价标准的测试与调研,最终确立起来。批阅时采取语言、内容、篇章结构及技术规范四个维度为评分构念。同时,其采用联想词库的内容评价方法,相对其他批阅软件来讲,能够有效识别跑题作文。
Iwrite 2.0系统能替代教师自动收发作业,瞬间反馈评阅意见,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基本单词、短语和语法上的修改和解读,有助于基本语言点的教学。但是,写作毕竟是主观题目,学生的内容、构思以及是否有效运用了所学所讲授的语言点,计算机系统还是略逊色一筹,需要人工进行双重检测。在每次作业提交时,笔者都要求学生进行三轮修改。首先,结合机器批阅的结果和修改建议进行自己修改三次,然后展開学生互评。在第二轮互评中,每人需给两名同学评价作业,也会收到两名不同同学的评价意见。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各自的修改建议或者意见,并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会针对共性问题给出解答,对个性问题给予讲解,然后进入第二轮修改。随后,要求学生提交第二轮修改作业,Iwrite和教师进行双重批阅,对学生的作业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学生按照反馈最后一次修改,提交作业。
3. 教学反思。写作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是语言综合技能的灵活输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中更需要高效、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师生的互动有的放矢。移动APP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更好的体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繁杂的重复劳动,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然而,实践教学中,课程的前期预习,课中讨论展示以及后期的成绩分析统计,往往需要不同软件进行整合。期待能有更丰富多样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出现,统一课堂的诸多环节,打造完整的教学链条,联通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
参考文献:
[1]饶卫忠.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翻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20-24.
[2]陈婧.大学生移动写作学习及效果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07):44-49.
[3]胡锦芬.移动学习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112-116.
[4]何严,潘瑞勇.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评价反馈实践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78-79.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英语写作;移动教学
【作者简介】张银帙(1981.0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的英语移动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写作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五种基本技能之一,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能客观准确地反馈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充分反映着不同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而写作正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直接碰撞, 体现着对思维异同之处的理解与感悟。 能够用正式文体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客观描述工作现象是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够胜任的工作要求。然而,目前“新工科”高校中,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主要停留在宏观政策的讨论、培养模式的建设等,并没有进入到细致的语言技能提升的角度。新工科视域下的写作教学,也没有突显其应用的“新工科”特色,与所有专业的写作培养要求几乎相同。很多传统的英语写作课程将其等于词汇、语法、表达的积累,削弱了语言表达的作用。目前,随着网络教学和移动教学浪潮的兴起,数字化教学时代的到来,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利用移动教学的快捷便利、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都会助力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新工科的能力要求与大学外语教学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思维与新战略,其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和分类发展的新体系。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与新工科建设中的要求不谋而合。然而,外语学科在许多工科大学中的发展敬陪末座,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当前的外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发挥语言的力量去说服人、引领团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工科是教学改革的先手棋,外语教学是这场改革的排头兵。大学外语具备工具性、人文性与科学性,是学科融合的纽带。这些势必在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模式、内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国际化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ESP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卓越的国际工程人才为己任,以语言的实用技能为培养目标。根据多年万宝盛华(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10项需求中“谈判、工程英语、合同英语、多语种多语境沟通能力”榜上有名。其中,沟通能力既包括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的能力,又包括跨文化理解能力。对典型的写作沟通场景描绘如下:写作要求最重要。无需长篇大论,主要以邮件沟通、通知、会议纪要、项目方案等简单得体的语言清楚表达即可。写作中需要掌握专门用词、术语,要求能进行语言分析、观点综合的能力,论述中具备总结、提炼的写作技术。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中,用人企业更看重学生在写作中能否有逻辑性的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害所在,并能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和方式逐条的输出,语言表达平实即可。从上述的要求中不难看出,大学外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阶段,要突破描述个人经历,了解话题的描述记叙文,过渡到提高和发展阶段:即对从事工作或岗位职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撰写专业简报、能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从通顺清楚逐渐上升到准确自如,从现象记叙上升到归纳概括,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等要求。
对此,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可以借鉴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模式,提高英语的沟通交际能力。ESP专门用途英语中有EOP和EAP两个分支,前者是以满足职业英语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而后者是以满足学科英语发展的学术英语写作目标。大学外语写作课堂应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色,积累语言表达内容,仿写往来邮件、会议记录、摘要、文献综述等,还原真实的语言实践场景,提高有效写作的乐趣,重获学习动机,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学习过程。
三、移动教学的融入
随着4G移动技术的普及,慕课(MOOCs)、微课以及私播课(SPOCs) 迅速兴起,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授课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种巨大的教学形式的变革,使得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隨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活动更加自主,教学资源的选择也更丰富,教学效果也最大化。
1. 学习通——课前输入,课中互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课前预习环节,授课教师选取了两本教材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阅读和自主学习材料。第一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程》,全书分为私人求职文书(求职信、申请信、履历等)、文秘写作(通知、会议记录、备忘录、商务报告、旅程表等)和外贸业务文书三大部分。其中,外贸文书涉及询盘报盘等商务知识,与大学英语课程不相关联,因此取替,改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该教材中涵盖往来邮件传真、各类书信、会议致辞和研究报告的写法讲解和多种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材料。
笔者采用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前课中的课堂管理。学习通APP有“课程”“移动图书馆”“微应用”三个主要板块构成。其中“课程”板块支持课前资料、教案和课程通知的发布,学生查看材料会有相应的记录,方便授课教师统计学生课前材料的收领。 “课程”板块中还有“章节”设置,授课教师可以自己编写章节任务点,设计教学环节,发布各类教学任务。在“课程”板块中,学习通APP还提供了活动库,允许学生现场拍摄作文图片,上传投屏。学生讨论之后可以发表“评分”“投票”“讨论”等活动,展开交流,促进生生交流。 学习通可以提供一套从内容呈现,到交流互动,再到结果呈现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即时呈现,使得写作课程突破了原来只有教师与特定学生之间的单向互动的模式,让更多学生能汇集观点,增加了讨论的范围和内容,直接促动了生生互动,也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因此,其是写作课程的必要补充。
2. iwrite——人工智能双重监测。面对传统的学生作文作业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的现象,移动APP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Iwrite2.0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是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入研究而设计,依照二语写作评价理论和上百种评价标准的测试与调研,最终确立起来。批阅时采取语言、内容、篇章结构及技术规范四个维度为评分构念。同时,其采用联想词库的内容评价方法,相对其他批阅软件来讲,能够有效识别跑题作文。
Iwrite 2.0系统能替代教师自动收发作业,瞬间反馈评阅意见,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基本单词、短语和语法上的修改和解读,有助于基本语言点的教学。但是,写作毕竟是主观题目,学生的内容、构思以及是否有效运用了所学所讲授的语言点,计算机系统还是略逊色一筹,需要人工进行双重检测。在每次作业提交时,笔者都要求学生进行三轮修改。首先,结合机器批阅的结果和修改建议进行自己修改三次,然后展開学生互评。在第二轮互评中,每人需给两名同学评价作业,也会收到两名不同同学的评价意见。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各自的修改建议或者意见,并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会针对共性问题给出解答,对个性问题给予讲解,然后进入第二轮修改。随后,要求学生提交第二轮修改作业,Iwrite和教师进行双重批阅,对学生的作业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学生按照反馈最后一次修改,提交作业。
3. 教学反思。写作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是语言综合技能的灵活输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中更需要高效、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师生的互动有的放矢。移动APP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更好的体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繁杂的重复劳动,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然而,实践教学中,课程的前期预习,课中讨论展示以及后期的成绩分析统计,往往需要不同软件进行整合。期待能有更丰富多样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出现,统一课堂的诸多环节,打造完整的教学链条,联通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
参考文献:
[1]饶卫忠.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翻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20-24.
[2]陈婧.大学生移动写作学习及效果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07):44-49.
[3]胡锦芬.移动学习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4):112-116.
[4]何严,潘瑞勇.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评价反馈实践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