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就是计算,离开了计算的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从平时练习,考查来看,目前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薄弱,速度慢,走弯路,常出差错,应证了数学计算中“符号害死人”那句话。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指导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基础不牢、计算马虎、缺乏技巧。针对这些原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学生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计算后不检查等,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规范的书写,图形准确,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现出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的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步骤要全面,特别不要省略步骤,因为教师省略一步,学生就有可能省略十步,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少用甚至不用计算器,过多使用计算器会降低计算能力,减少思维能动性,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性和计算惰性,离开了计算器就不会计算了,所以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计算器。
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第一,熟记重要的数学公式和法则。因为“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中,有的是运算的依据,说明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理由,有的是运算的方法与步骤,给出了:如何做的程序,即算法,学生学习了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步骤,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渐形成运算技能。
第二,正确理解概念、定义,并了解公式的推导。只有了解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与活用,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学生数学计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混淆或运用呆板造成的。
三、加强科学系统的推理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计算能力差往往是思维能力弱造成的,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训练必须有序。二是进行变式练习。三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
四、加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由于数学运算是具有明确方向、合乎一定规则的智力操作,因此,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之后,这种操作经验便形成某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对后续学习中关于操作活动方向的选择发挥倾向性作用,这就是学习中的“定势”现象。当已形成的惯性思维与新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能迅速的作出反应,求得正确答案,运算过程出现“减缩”“跳步”现象,这种定势的积极作用,也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标志。例如,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能,在以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学生便会迅速的作出正确反应。当习惯思路与新问题的解决不完全一致或相悖时,不能用简洁、变通的方法求解,运算过程繁琐冗长从而导致问题的错误求解;这是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克服、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合理性的能力
合理计算就是要充分运用运算律,改变运算的数据、运算顺序,使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不只是单一的提高计算能力,因为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到觀察能力、归纳能力等其它能力的培养,所以会不会简便运算,实际上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的“大局观”,让学生在动笔计算前先整体把握运算分几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题目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蕴含的信息等。
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第一,计算问题一直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瓶颈,采用“人教版”新教材后显得优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板书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计算,教给他们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一些训练计算能力的练习题,要求他们少心算,多笔算,即使是草稿也要整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特别重视课堂训练。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针对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一是直观教学,加深理解。通过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演示内部联系,使抽象变形象、“虚无”变具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现解题方法。二是数形结合,化难为易。解答数学问题,若用纯代数或纯几何方法去解答,有时造成过程复杂,对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差错,若综合一些其它知识,实施数形结合,则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效果。三是学会思考,增强记忆。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找特点、找本质、找联系,方能增强记忆。四是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掌握验算方法,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计算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要加强计算练习。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加强练习,特别是练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培养学生计算的熟练性、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合理性。教师还应把握好数学课堂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课后并以题组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算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并注重题目难度的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又不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些学生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计算后不检查等,致使计算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规范的书写,图形准确,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现出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的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步骤要全面,特别不要省略步骤,因为教师省略一步,学生就有可能省略十步,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少用甚至不用计算器,过多使用计算器会降低计算能力,减少思维能动性,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性和计算惰性,离开了计算器就不会计算了,所以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计算器。
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第一,熟记重要的数学公式和法则。因为“准确无误”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中,有的是运算的依据,说明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理由,有的是运算的方法与步骤,给出了:如何做的程序,即算法,学生学习了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步骤,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渐形成运算技能。
第二,正确理解概念、定义,并了解公式的推导。只有了解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与活用,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学生数学计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混淆或运用呆板造成的。
三、加强科学系统的推理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计算能力差往往是思维能力弱造成的,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训练必须有序。二是进行变式练习。三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
四、加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由于数学运算是具有明确方向、合乎一定规则的智力操作,因此,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之后,这种操作经验便形成某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对后续学习中关于操作活动方向的选择发挥倾向性作用,这就是学习中的“定势”现象。当已形成的惯性思维与新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能迅速的作出反应,求得正确答案,运算过程出现“减缩”“跳步”现象,这种定势的积极作用,也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标志。例如,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能,在以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学生便会迅速的作出正确反应。当习惯思路与新问题的解决不完全一致或相悖时,不能用简洁、变通的方法求解,运算过程繁琐冗长从而导致问题的错误求解;这是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克服、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合理性的能力
合理计算就是要充分运用运算律,改变运算的数据、运算顺序,使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不只是单一的提高计算能力,因为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到觀察能力、归纳能力等其它能力的培养,所以会不会简便运算,实际上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的“大局观”,让学生在动笔计算前先整体把握运算分几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题目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蕴含的信息等。
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第一,计算问题一直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瓶颈,采用“人教版”新教材后显得优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板书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计算,教给他们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一些训练计算能力的练习题,要求他们少心算,多笔算,即使是草稿也要整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特别重视课堂训练。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针对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一是直观教学,加深理解。通过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演示内部联系,使抽象变形象、“虚无”变具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现解题方法。二是数形结合,化难为易。解答数学问题,若用纯代数或纯几何方法去解答,有时造成过程复杂,对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差错,若综合一些其它知识,实施数形结合,则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效果。三是学会思考,增强记忆。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找特点、找本质、找联系,方能增强记忆。四是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掌握验算方法,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计算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要加强计算练习。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加强练习,特别是练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培养学生计算的熟练性、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合理性。教师还应把握好数学课堂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课后并以题组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算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并注重题目难度的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又不失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