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继《土耳其手绘旅行》、《东土、伊朗手绘旅行》之后,张佩瑜又给读者带来在亚洲心脏地带旅行时的趣闻轶事。依旧是手写日记的形式,搭配大量或彩色、或钢笔素描的手绘图;依旧是用细致的眼、敏感的心,观看旅途中的风土人貌;依旧有“peiyu的地理教室”,以自己的职业角度,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缘由。对张佩瑜来说,不同的只是旅程,希望能藉由自己的记录,把读者带到遥远的他方,看那些不曾相识的他人用什么样的面貌生活着的心,却从未改变。
张佩瑜其人其事
张佩瑜的本职是台湾中山女高地理组的老师。九年前,她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旅行,用自助游的方式。去了孩提时候梦寐以求的欧洲国家——法国和西班牙。这一次旅行的完美经历,让她再也停不下脚步。从此,一到暑假,她便“人间蒸发”。为了旅行,也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她甚至六年内换四所学校。
自称英语很“破”的她,单枪匹马跑了很多地方。在中亚的时候,凭借着“三脚猫”英文和仅会的几个俄语单词,跟当地人打成一片,还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招待——邀请她到家里用餐、带她参观染布的工厂,甚至还有当地媒体慕名前来访问。
天生不喜欢受拘束,所以她的旅程“很自由很随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事无巨细的行程安排及一定要去的景点,却常有许多心血来潮的旅行。而地理学科学习时所进行的田野训练,教给她细节的观察能力;老师的职业训练,又让她磨练出说故事的本领,所以,她的书集合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pejyu的地理教室”单元里,她以惯常的幽默叙述,特别介绍了“吉尔吉斯山牧季移”、“咸海浩劫”、“乌兹别克的棉花生产”、“苏联解体后,中亚独立的民族问题”等等。她希望读者通过纸上的旅行,能了解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他人是怎样生活,在感受书中的幽默言语的同时有知识上的收获。
“独立、随性、迷糊、好奇、乐天”,这是书中带着眼镜,扎着两个马尾辫的小人peiyu给人的感觉。张佩瑜说,好奇心是因为受到地理学科的影响,这门同时带有文史和科学色彩的学科,让她学得很广泛,也希望看得很广。
“在外国的时候,我其实常常陷入紧张和烦恼当中,还有过痛声大哭的时候,可是我真的觉得出去旅行之后心会变得开阔。”
手写手绘的时候,我很快乐
张佩瑜一直有用图像做记录的习惯。大学时代的她,喜欢用涂鸦的方式做笔记,曾经有一门“生物地理”课,她画了校园地图详细记录校园里的植物,据说这份笔记至今仍在学弟妹手中流传。
这种习惯让张佩瑜的旅行变得与众不同——旅行的记忆,最终以一本本厚厚的手绘日记本形式被保留了下来。张佩瑜说,很享受画画时带给她的自由感。“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画出我想要记录的东西,那种自由我非常的享受。而且在画画的时候,可以还原到当一个小孩的心态,我很珍惜这样单纯的快乐。”
速写绘图的方式,也成了她与当地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她常常就地开画,一画几个小时。很多当地人会好奇地要求看她的画,然后跟她讨论,“这个不像呀”,然后热情去找其他东西让她画。因为画画,张佩瑜在各地都能结识朋友,成为他们的座上客,也因此让她对当地生活有更深的体验。
出书前,有朋友跟她说,如果要出版日记,需要重新编排成读者喜欢的方式,比如实物介绍一篇、游记一篇等等,要重新打字排版。“很懒”的张佩瑜一听,大呼“那还是不要出好了”。最终,书还是出了,而且是以手写手绘的原貌展示。书中的手写字,都是张佩瑜旅程中的手写原稿——读书的时候,她就是班上“笔记皇后”,不论时间多赶,写出来的东西都一样的工整,完全不用画格子。书中的图,都是她在旅行中当场画下——做事情“慢吞吞”的张佩瑜。为了让旅程从容,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自己免于在景点中奔波,有更多的时间用画的方式沉淀所看到的美。
用“地理眼”看世界
“地理学就是去研究各地区的人们在某一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我在每个地方的时候,都会从自然环境的观点,气候地形的角度以及民族的特点,去分析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是这样。”张佩瑜用一双“地理眼”在看这个世界。
可是为什么是土耳其。是伊朗,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这样一些对多数人来说陌生的国家?“因为去的人少。资讯少”,在这些经济不如台湾的地方,张佩瑜感受到了属于平民生活的朴素文化之美。这种美。也让她更深刻地了解到,
“文化原本就没有优劣上下之分。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群在不同土地上踏实地生活着,如果我们可以打开心眼,就可以看见每天一个生活细微层面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彩,宛如盛开的花朵。”
老少皆爱的旅行书
张佩瑜的手绘旅行书,白领爱看,老爷爷老奶奶爱看,小学生、中学生也爱看。她一边“呜呜”大喊“可能是因为我很幼稚,但我一直都努力想走气质路线”,另一边又认真分析,
“其实不管年纪多少,每个大人的心理都藏着一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大大小小的幻想,而我的书里面有一副笨眼镜的peiyu招牌小人可以和‘小朋友’们说话。讲故事给大家听。”
她希望读者是学生,因为“也许可以透过旅行日记,向当下的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可以规划自己的行程,独立完成。到这个世界其他角落去看看和你不同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除了跟她是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外,还来自旅行带给她的体会。旅行之后,她发现自己以前在学校学的东西、日常的生活,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我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让别人看到,走出去之后你可以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在路上,我遇到很多西方的背包客,我觉得相比之下我们亚洲的父母,都非常保护小孩,以致小孩没有太多的机会很自由地去看世界。我希望借由我的书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向往。”
未来,继续旅行,继续画画
张佩瑜说自己真的很幸福,旅行和画画都是她的爱好,而自己也找到了将两者很好结合的方式——手绘旅行日记。很多人都以为她出书后才开始学画画,其实不然,她的画画学习早于旅行,这么多年也一直持续着。在每一次出版的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到画技的不断成熟。她说,她把手绘日记当成是自己在编辑的作品;她说,旅行的时间那么自由,为什么不能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画画技能,在日记中不断的使用和发挥?
出书前,她很担心画画和旅行会不会变成她的工作。成为一种负担。如今,书已经出了三本,她担心的状况却完全没有发生,她依旧自由地安排行程,自由地画画。
有人说,她的手绘书跟妹尾河童的很相似。听到这样的话,张佩瑜语调愉悦地回应“那我太荣幸啦!我一直很喜欢妹尾河童前辈的作品。他的空间透视图超厉害的,我觉得他是仙人。那种透视图根本就不可能是人画的嘛。”
如果年华老去时,对世界依旧仍保有一颗好奇的心,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张佩瑜期望,不再年轻的时候,自己也一定要是一位好奇的老太太。
在乌兹别克斯坦,几番周折,张佩瑜只为去“咸海”后退之后的废弃渔村。看一眼“船坟场”。在那个只有荒凉与孤寂的地方,她住了一夜。晚上九点用餐完毕时,太阳刚好落下,她坐在旅馆前院的长条椅上,感觉世界的声音仿佛都被拔掉了插头,“一切趋于寂静。只剩我和天地共存。”
在旅程中,有太多机会聆听自己,聆听世界——体会,记录、发现,分享,这是一个多动人的过程。
未来,她将继续一路写一路画。
继《土耳其手绘旅行》、《东土、伊朗手绘旅行》之后,张佩瑜又给读者带来在亚洲心脏地带旅行时的趣闻轶事。依旧是手写日记的形式,搭配大量或彩色、或钢笔素描的手绘图;依旧是用细致的眼、敏感的心,观看旅途中的风土人貌;依旧有“peiyu的地理教室”,以自己的职业角度,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缘由。对张佩瑜来说,不同的只是旅程,希望能藉由自己的记录,把读者带到遥远的他方,看那些不曾相识的他人用什么样的面貌生活着的心,却从未改变。
张佩瑜其人其事
张佩瑜的本职是台湾中山女高地理组的老师。九年前,她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旅行,用自助游的方式。去了孩提时候梦寐以求的欧洲国家——法国和西班牙。这一次旅行的完美经历,让她再也停不下脚步。从此,一到暑假,她便“人间蒸发”。为了旅行,也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她甚至六年内换四所学校。
自称英语很“破”的她,单枪匹马跑了很多地方。在中亚的时候,凭借着“三脚猫”英文和仅会的几个俄语单词,跟当地人打成一片,还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招待——邀请她到家里用餐、带她参观染布的工厂,甚至还有当地媒体慕名前来访问。
天生不喜欢受拘束,所以她的旅程“很自由很随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事无巨细的行程安排及一定要去的景点,却常有许多心血来潮的旅行。而地理学科学习时所进行的田野训练,教给她细节的观察能力;老师的职业训练,又让她磨练出说故事的本领,所以,她的书集合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pejyu的地理教室”单元里,她以惯常的幽默叙述,特别介绍了“吉尔吉斯山牧季移”、“咸海浩劫”、“乌兹别克的棉花生产”、“苏联解体后,中亚独立的民族问题”等等。她希望读者通过纸上的旅行,能了解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他人是怎样生活,在感受书中的幽默言语的同时有知识上的收获。
“独立、随性、迷糊、好奇、乐天”,这是书中带着眼镜,扎着两个马尾辫的小人peiyu给人的感觉。张佩瑜说,好奇心是因为受到地理学科的影响,这门同时带有文史和科学色彩的学科,让她学得很广泛,也希望看得很广。
“在外国的时候,我其实常常陷入紧张和烦恼当中,还有过痛声大哭的时候,可是我真的觉得出去旅行之后心会变得开阔。”
手写手绘的时候,我很快乐
张佩瑜一直有用图像做记录的习惯。大学时代的她,喜欢用涂鸦的方式做笔记,曾经有一门“生物地理”课,她画了校园地图详细记录校园里的植物,据说这份笔记至今仍在学弟妹手中流传。
这种习惯让张佩瑜的旅行变得与众不同——旅行的记忆,最终以一本本厚厚的手绘日记本形式被保留了下来。张佩瑜说,很享受画画时带给她的自由感。“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画出我想要记录的东西,那种自由我非常的享受。而且在画画的时候,可以还原到当一个小孩的心态,我很珍惜这样单纯的快乐。”
速写绘图的方式,也成了她与当地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她常常就地开画,一画几个小时。很多当地人会好奇地要求看她的画,然后跟她讨论,“这个不像呀”,然后热情去找其他东西让她画。因为画画,张佩瑜在各地都能结识朋友,成为他们的座上客,也因此让她对当地生活有更深的体验。
出书前,有朋友跟她说,如果要出版日记,需要重新编排成读者喜欢的方式,比如实物介绍一篇、游记一篇等等,要重新打字排版。“很懒”的张佩瑜一听,大呼“那还是不要出好了”。最终,书还是出了,而且是以手写手绘的原貌展示。书中的手写字,都是张佩瑜旅程中的手写原稿——读书的时候,她就是班上“笔记皇后”,不论时间多赶,写出来的东西都一样的工整,完全不用画格子。书中的图,都是她在旅行中当场画下——做事情“慢吞吞”的张佩瑜。为了让旅程从容,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自己免于在景点中奔波,有更多的时间用画的方式沉淀所看到的美。
用“地理眼”看世界
“地理学就是去研究各地区的人们在某一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我在每个地方的时候,都会从自然环境的观点,气候地形的角度以及民族的特点,去分析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是这样。”张佩瑜用一双“地理眼”在看这个世界。
可是为什么是土耳其。是伊朗,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这样一些对多数人来说陌生的国家?“因为去的人少。资讯少”,在这些经济不如台湾的地方,张佩瑜感受到了属于平民生活的朴素文化之美。这种美。也让她更深刻地了解到,
“文化原本就没有优劣上下之分。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群在不同土地上踏实地生活着,如果我们可以打开心眼,就可以看见每天一个生活细微层面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彩,宛如盛开的花朵。”
老少皆爱的旅行书
张佩瑜的手绘旅行书,白领爱看,老爷爷老奶奶爱看,小学生、中学生也爱看。她一边“呜呜”大喊“可能是因为我很幼稚,但我一直都努力想走气质路线”,另一边又认真分析,
“其实不管年纪多少,每个大人的心理都藏着一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大大小小的幻想,而我的书里面有一副笨眼镜的peiyu招牌小人可以和‘小朋友’们说话。讲故事给大家听。”
她希望读者是学生,因为“也许可以透过旅行日记,向当下的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可以规划自己的行程,独立完成。到这个世界其他角落去看看和你不同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除了跟她是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外,还来自旅行带给她的体会。旅行之后,她发现自己以前在学校学的东西、日常的生活,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我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让别人看到,走出去之后你可以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在路上,我遇到很多西方的背包客,我觉得相比之下我们亚洲的父母,都非常保护小孩,以致小孩没有太多的机会很自由地去看世界。我希望借由我的书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向往。”
未来,继续旅行,继续画画
张佩瑜说自己真的很幸福,旅行和画画都是她的爱好,而自己也找到了将两者很好结合的方式——手绘旅行日记。很多人都以为她出书后才开始学画画,其实不然,她的画画学习早于旅行,这么多年也一直持续着。在每一次出版的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到画技的不断成熟。她说,她把手绘日记当成是自己在编辑的作品;她说,旅行的时间那么自由,为什么不能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画画技能,在日记中不断的使用和发挥?
出书前,她很担心画画和旅行会不会变成她的工作。成为一种负担。如今,书已经出了三本,她担心的状况却完全没有发生,她依旧自由地安排行程,自由地画画。
有人说,她的手绘书跟妹尾河童的很相似。听到这样的话,张佩瑜语调愉悦地回应“那我太荣幸啦!我一直很喜欢妹尾河童前辈的作品。他的空间透视图超厉害的,我觉得他是仙人。那种透视图根本就不可能是人画的嘛。”
如果年华老去时,对世界依旧仍保有一颗好奇的心,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张佩瑜期望,不再年轻的时候,自己也一定要是一位好奇的老太太。
在乌兹别克斯坦,几番周折,张佩瑜只为去“咸海”后退之后的废弃渔村。看一眼“船坟场”。在那个只有荒凉与孤寂的地方,她住了一夜。晚上九点用餐完毕时,太阳刚好落下,她坐在旅馆前院的长条椅上,感觉世界的声音仿佛都被拔掉了插头,“一切趋于寂静。只剩我和天地共存。”
在旅程中,有太多机会聆听自己,聆听世界——体会,记录、发现,分享,这是一个多动人的过程。
未来,她将继续一路写一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