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区域循环经济是针对某一区域而言的。区域循环经济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是一个地区走可耻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武威市的发展对于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依托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图规划,武威市需与循环经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应看到,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投融资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武威市 区域循环经济 投融资
一、区域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1.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和高频词汇。所谓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也就是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多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最终目标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区域循环经济理论概述。区域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区域层面实施的循环经济。相对而言,区域循环经济有着更加明确的区域界定。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区域”一词有着不同角度的界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冯之俊等人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之上的循环经济。也就是他们对区域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区域的角度予以界定,其核心是区域循环经济是某一经济区域内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按照经济区域层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层面的区域循环经济。也就是这种观点着重于经济区域。
其二,王鲁明等人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一定行政区域之上的的循环经济。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运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相关原理以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的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将行政区域中的经济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活动有机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达到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三,李昕等人则认为区域循环经济乃是在生态产业园区内针对企业间的关系依据玄幻经济理论和生态学相关理论做出的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调整。也就是把各个企业聚拢在生态产业园区中实现“生态园区-企业-产品”的动态产业链,从而实现企业间的互补和废弃物资源化,资源消耗的减量化等目标。
以上三种观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观点。本文认为,就这三种观点而言,第二种观点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因为我国领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各省之间、各省内部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因此,要在上述区域内贯彻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在不同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将发展循环经济和当地的实际实现有机结合。因而本文采用第二种观点。
二、投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在我国,投融资主要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投融资的决策方式、投资筹措方式和投资使用方式的总称,它是投融资活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投融资是围绕解决由谁投资,资金来源,如何投资三大问题的解决二战的金融活动。按照投融资决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投融资分为财政投融资和企业投融资两类。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显而易见,这种投融资的决策方式就是通过政府财政实现的。
三、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发展现状
1.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成就。自2009年国家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后,武威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下武威市提出“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的发展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安全相协调,质量、效益、速度相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武威市凉州区是武威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凉州区地处武威市北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凉州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凉州区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实际,围绕甘肃省和武威市实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途径。其基本措施是以促进本区循环农业发展为着力点,以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为两翼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合涼州区农业发展现状,凉州区区委区政府围绕秸秆的回收处理问题,实施建设秸秆生产厂,实现秸秆的“变废为宝”,把农民的秸秆收集起来进行精细加工青(黄)贮,对生产废料和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形成食用菌、复合肥料或混合饲料等,秸秆实现了循环再利用。与此同时,凉州区着力抓好以酿酒原料、葡萄酒加工、生物化工、畜禽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小食品加工、制种、面粉加工为主的7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建设设施农牧业生产基地和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工程,推广“两池”(沼气池、青贮池)、“两灶”(太阳灶、省柴节煤灶)、“两棚”(暖棚、蔬菜大棚)模式,实现“畜—沼—菜(果、粮)”生态循环。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工程,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塑料制品”生态循环。实施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工程,推广节肥、节能、节水技术,大力推广以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截止2014年底,全区新建设施农牧业7.62万亩,累计达到37.5万亩,户均2亩;新建特色林果业15.7万亩,累计达到55. 14万亩,人均0.7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115.62万亩,完成旱作农业面积41.62万亩。建成废旧农资收购网点6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1.2万多吨。 同时凉州区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的提升。在提高区内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凉州区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集历史文化、沙漠风情、生态农业、工业科技、绿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了“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游产品—文化娱乐—旅游巴士”生态旅游产业链。积极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大型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了金沙、丰乐、永昌等12个物流园,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1.7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9.86亿元,年均增速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8︰41.35︰35.57调整到了2014年的21︰44.3︰34.7。
在凉州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凉州区政府依托国家各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积极推动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而武威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全力组织实施《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和《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90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2个,拥有分拣中心6个,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1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乡镇)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8.866万吨,70%以上进入指定集散市场(回收站点)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
2.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2.1投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财政补助且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目前,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尽管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所需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补助。虽然稳定性较强,资金规模较大,但是这无疑加大了各级财政特别是市级财政的负担。同时,由于财政资金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投融资失败的风险较大。与此同时,由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仍然较低,进一步削弱了财政资金对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2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资金偏少。尽管,目前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资金投入在逐步加大,但是仍然比较有限。传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支持相对较积极,作为省内和地区内的地方性银行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中应该发挥更多的资金融通作用。
2.3地方政府自身定位缺乏明确性。部分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认识和定位,同时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要义领会不到位。从而使得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脱离了本地区的实际状况,使得发展循环经济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循环经济的真正优势作用。 从而削弱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效果。
2.4投融资平台尚待加强。相对于财政投融资而言,企业投融资平台发展较差,因而尚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距离发达地区较远,因而总体而言投资吸引力较弱。就投融资平台而言,当地企业组建融资平台较弱。企业无法更多从金融机构或者吸引外部资本。
2.5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法律尚待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因而无法切实起到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得到保证,同时无法对使用资金的企业形成良性约束。
四、武威市完善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夯实财政支持的资金基础。加大利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减轻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的资金压力。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猜中资金在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过程中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为财政支持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特别是用足用好财政补贴。
2.运用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市政府和各级政府可以对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者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和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予以适当的奖励。以奖代补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从事前补贴到事中、事后奖励,有助于提高项目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从"等靠要"转化为主动花心思去達成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目标。
3.加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应道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如甘肃银行等对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充实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将银行的发展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支持相结合形成金融机构利润的新的增长点将是多赢局面。
4.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
4.1在武威市需与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建设中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分散风险。要发挥市场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作用,降低投融资风险,尝试运用市场化水平高的公司债、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途径整合投融资平台,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
4.2建立健全融资平台管理体制。武威市各级政府应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改变多头管理、缺乏全面把握的现状。此外,由于是投融资平台统一筹资、统一偿债,政府部门不产生债务,因而应建立地方债务偿债基金、确定债务期限,实行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制度、政府债务风险报告制度,以此规范投融资平台运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平台企业监管,确保平台主体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
5.加强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地方性法规完善。运用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的权限,完善有关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建设相关法规。为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红征.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张辉,宋加堂.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于淼.新形势下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态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王乐,武春友.区域循环经济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1(04).
[5]张燕,高峰.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初探—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 开发研究.2008(1).
作者简介:富永年,甘肃武威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理论政策。尹晋祥,甘肃白银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税政策。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支持体系构建”(Lqky2016-006).
关键词:武威市 区域循环经济 投融资
一、区域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1.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和高频词汇。所谓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也就是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多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最终目标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区域循环经济理论概述。区域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区域层面实施的循环经济。相对而言,区域循环经济有着更加明确的区域界定。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区域”一词有着不同角度的界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冯之俊等人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之上的循环经济。也就是他们对区域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区域的角度予以界定,其核心是区域循环经济是某一经济区域内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按照经济区域层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层面的区域循环经济。也就是这种观点着重于经济区域。
其二,王鲁明等人认为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一定行政区域之上的的循环经济。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运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相关原理以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的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将行政区域中的经济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活动有机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达到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三,李昕等人则认为区域循环经济乃是在生态产业园区内针对企业间的关系依据玄幻经济理论和生态学相关理论做出的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调整。也就是把各个企业聚拢在生态产业园区中实现“生态园区-企业-产品”的动态产业链,从而实现企业间的互补和废弃物资源化,资源消耗的减量化等目标。
以上三种观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观点。本文认为,就这三种观点而言,第二种观点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因为我国领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各省之间、各省内部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因此,要在上述区域内贯彻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在不同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将发展循环经济和当地的实际实现有机结合。因而本文采用第二种观点。
二、投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在我国,投融资主要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投融资的决策方式、投资筹措方式和投资使用方式的总称,它是投融资活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投融资是围绕解决由谁投资,资金来源,如何投资三大问题的解决二战的金融活动。按照投融资决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投融资分为财政投融资和企业投融资两类。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显而易见,这种投融资的决策方式就是通过政府财政实现的。
三、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发展现状
1.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成就。自2009年国家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后,武威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下武威市提出“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的发展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安全相协调,质量、效益、速度相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武威市凉州区是武威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凉州区地处武威市北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凉州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凉州区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实际,围绕甘肃省和武威市实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途径。其基本措施是以促进本区循环农业发展为着力点,以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为两翼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合涼州区农业发展现状,凉州区区委区政府围绕秸秆的回收处理问题,实施建设秸秆生产厂,实现秸秆的“变废为宝”,把农民的秸秆收集起来进行精细加工青(黄)贮,对生产废料和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形成食用菌、复合肥料或混合饲料等,秸秆实现了循环再利用。与此同时,凉州区着力抓好以酿酒原料、葡萄酒加工、生物化工、畜禽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小食品加工、制种、面粉加工为主的7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建设设施农牧业生产基地和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工程,推广“两池”(沼气池、青贮池)、“两灶”(太阳灶、省柴节煤灶)、“两棚”(暖棚、蔬菜大棚)模式,实现“畜—沼—菜(果、粮)”生态循环。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再利用工程,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塑料制品”生态循环。实施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工程,推广节肥、节能、节水技术,大力推广以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截止2014年底,全区新建设施农牧业7.62万亩,累计达到37.5万亩,户均2亩;新建特色林果业15.7万亩,累计达到55. 14万亩,人均0.7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115.62万亩,完成旱作农业面积41.62万亩。建成废旧农资收购网点6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1.2万多吨。 同时凉州区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的提升。在提高区内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凉州区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集历史文化、沙漠风情、生态农业、工业科技、绿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了“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游产品—文化娱乐—旅游巴士”生态旅游产业链。积极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大型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了金沙、丰乐、永昌等12个物流园,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1.7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9.86亿元,年均增速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8︰41.35︰35.57调整到了2014年的21︰44.3︰34.7。
在凉州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凉州区政府依托国家各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积极推动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而武威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全力组织实施《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和《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90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2个,拥有分拣中心6个,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1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乡镇)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8.866万吨,70%以上进入指定集散市场(回收站点)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
2.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2.1投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财政补助且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目前,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尽管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所需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补助。虽然稳定性较强,资金规模较大,但是这无疑加大了各级财政特别是市级财政的负担。同时,由于财政资金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投融资失败的风险较大。与此同时,由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仍然较低,进一步削弱了财政资金对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2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资金偏少。尽管,目前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资金投入在逐步加大,但是仍然比较有限。传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支持相对较积极,作为省内和地区内的地方性银行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中应该发挥更多的资金融通作用。
2.3地方政府自身定位缺乏明确性。部分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认识和定位,同时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要义领会不到位。从而使得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脱离了本地区的实际状况,使得发展循环经济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循环经济的真正优势作用。 从而削弱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效果。
2.4投融资平台尚待加强。相对于财政投融资而言,企业投融资平台发展较差,因而尚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距离发达地区较远,因而总体而言投资吸引力较弱。就投融资平台而言,当地企业组建融资平台较弱。企业无法更多从金融机构或者吸引外部资本。
2.5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法律尚待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因而无法切实起到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得到保证,同时无法对使用资金的企业形成良性约束。
四、武威市完善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夯实财政支持的资金基础。加大利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减轻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的资金压力。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猜中资金在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过程中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为财政支持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特别是用足用好财政补贴。
2.运用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市政府和各级政府可以对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者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和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予以适当的奖励。以奖代补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从事前补贴到事中、事后奖励,有助于提高项目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从"等靠要"转化为主动花心思去達成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目标。
3.加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应道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如甘肃银行等对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充实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将银行的发展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支持相结合形成金融机构利润的新的增长点将是多赢局面。
4.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
4.1在武威市需与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建设中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分散风险。要发挥市场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作用,降低投融资风险,尝试运用市场化水平高的公司债、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途径整合投融资平台,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
4.2建立健全融资平台管理体制。武威市各级政府应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改变多头管理、缺乏全面把握的现状。此外,由于是投融资平台统一筹资、统一偿债,政府部门不产生债务,因而应建立地方债务偿债基金、确定债务期限,实行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制度、政府债务风险报告制度,以此规范投融资平台运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平台企业监管,确保平台主体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
5.加强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地方性法规完善。运用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的权限,完善有关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建设相关法规。为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平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红征.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张辉,宋加堂.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于淼.新形势下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态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王乐,武春友.区域循环经济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1(04).
[5]张燕,高峰.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初探—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 开发研究.2008(1).
作者简介:富永年,甘肃武威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理论政策。尹晋祥,甘肃白银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税政策。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投融资支持体系构建”(Lqky20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