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教师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依托情境教学,将远离学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历史情境重现,从多方面提高课堂实效,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情境;氛围;合作
  
  部编版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涉及三个民族,以及这三个政权各自是如何建立的,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相处即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则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它们是这节课的重点。而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因此它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重点,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则又是一个难点,因为正确评价澶渊之盟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全面进行评析。
  针对这节课所涉及的重难点,利用双休日,我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案,自我感觉准备充足。星期一选了七年级一个班级试上,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课堂完全是我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一头雾水,跟不上我的节奏,游离在课堂之外。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似乎只有对我的不信任。尽管自我感觉设计恰当,但真正在课堂上落实起来还是问题百出。我自己很灰心,知道自己这堂课很是失败,这也说明这堂课的教案必须改,还得彻底地改。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听课的同组老师给我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这节课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这样说道,教学活动本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而我们传统教学一直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同组老师建议可以尝试情境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所谓“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情境内容很多,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情境教学不但用在教学的开头阶段,而且还辐射、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但指外部环境,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整合成为心理场;不但在教室中创设,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求真,而且更可以用来做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爱国主義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
  基于这一课程理念,我把自己的教案重新设计,将情境与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可能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具体设计如下。
  一、 引用故事情境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等。可以这样说,历史知识是一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历史的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学习历史,是学习各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入门途径。古人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历史这门学科似乎已经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学习历史被认为是研究故纸堆,尽做无用功,学生上课也很是提不起精神。如果教学过程仅仅就是纯粹地传授专业知识,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就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但对于初中生而言,有些文化较为深奥,应该弃而不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尝试着引用用故事情境,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而言。以故事为情境,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在这一节课的导入新课部分,我首先使用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一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历史课的开场白居然是一副对联,显然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我顺势解释道:这是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创作过的十四部小说联成的对联。其中《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乔峰(萧峰)既当过汉人也当过契丹人,他正好涉及了今天的北宋与辽政权;另一主人公虚竹小和尚误打误撞成了西夏国的驸马。故事情节我不展开,因为说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明白我出示对联的用意。在这我还设问了一句“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呢?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在利用故事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故事和史实的区别。前一节课我就是简单地运用了复习式导入,虽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但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到北宋政权建立时,学生对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故事并不陌生。前一节课我就是简单地在学案上把这个故事内容给放上去,给了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漠不关心。这次我改变了这一做法,出示一些图片,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讲出这个故事,对于学生的讲说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增长了知识。
  二、 利用地图情境
  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时往往得借助于一定的地理知识,尤其是今天这一节课,又正好涉及了三个政权,光是一味地去介绍,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空间形象。历史时空观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在探究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时,我出示了地图,并介绍了一定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感。这是历史学科素养中对于时空观能力的要求。由于这需要掌握这三个政权建立的一些基本要素,再出示完地图以后,这部分内容我就留给学生自学,根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找到与三个政权对应的知识点,并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完成。从学生的答案来看,这种小情境也有一定的价值。
  三、 爱国主义教育情境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一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融合不断加剧。在这一课中如何正确评价宋辽之间的战争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此前双方有战有和,战争时双方均损失惨重,但这些战争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之争,战争之后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迎来宋辽百年相对和平的不易,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四、 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在这节课中我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探究“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怎样?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怎样?”这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较高,需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基于失败之后采取的改进措施,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可能由于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学生似乎放不开。在我的鼓励之下,慢慢地小组合作的气氛变得融洽,四小组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做了简单的补充,本來很难回答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随大流,也并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首先需要自己先独立思考,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中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共同讨论,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产生过程。其次学生之间表达不同见解,集思广益,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对知识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体现集体智慧。而我们教师则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科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正确的指导,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提供信息,提出更深层次的新问题,以促进理解的不断深化。而学生自己变成了参与者、合作者。无论是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这都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国家与国家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为了更适应明天的社会.就更应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课堂。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包括丰富的图片、详实的史料、清晰的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节课的内容。前一节课我采用的同样也是多媒体教学,这节课做了些调整,在关注课件内容的同时,我还注意色彩的搭配,防止长时间盯着幻灯片看时,容易出现的视觉疲劳。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教科书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运用在历史学科中更加具有优越性。它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真实形象,便于学生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通过历史表象更加生动地去理解和把握知识。在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并不能长篇大论地过多解释,而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之一,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有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将远离现实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打破了历史和现实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将文字的内容动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化静为动,使平面化的教学立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生情、以情动情的境界。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形象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整堂课依托情境教学,效果不错。创设教学情境给我打开了另一个平台,情境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实效性。在课堂上我们应将远去的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心理和认识的情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许聚龙.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0(8).
  作者简介:
  袁云霞,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花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具有普遍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努力把握好课程标准理念,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推
摘要:新建学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年轻化、经验欠缺、不会上课、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特点,开辟了一条“嵌入教师日常工作情境研修”新路——“三人行”团队研修,下面将就数学组研修团队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本研修;嵌入式三人行;研修策略  一、 研究背景  重庆市沙坪坝区融汇沙坪坝小学于2012年建成,2014年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对外办学。学校以“融知汇行养正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网络环境的冲击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凸显,还有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利用软件平台助力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设计更加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媒体;语文作业;设计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称《新课标》)中针对作业的变革有明确指出: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比较浅薄,她们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如何下手,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多以范文的背诵为主,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法提升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多重原因导致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低下,使得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升。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意识到作文教学才是语文课程的重难点,应该把仿写训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鼓励小学生模仿别人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总的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教学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教育应该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正能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本人作为一名中等学校的科任教师,在本文分析了影响教育教学的社会经济方面的主要的正负因子,对如何使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阐述了几点见解,对如何发展新式课堂作了展望,希望对甘肃基础教育有所贡献。  关键词:网红;正能量;和
摘 要:两节英语课,引用了适切的媒体资源。学生在课堂上大放异彩,能说会道,课的内容及课的效果非同寻常,教者颇多感触;从适切的两个维度以及做到“适切”的准备工作展开叙述,边叙边议中阐明了教师的想法和体会。  关键词:适切多媒体资源;碰出火花;英语     每次研读课标时,“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
摘 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在甘肃省天水市中考总分150分的语文试卷里,阅读就有55分,超过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因此语文要拿高分,必须重视阅读。阅读能力除了日积月累、不断汲取点滴细碎的知识聚沙成塔外,还可以通过技巧训练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技巧运用     一、 阅读训练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仅从分值来看,A卷(100分)中,课内现代文
摘 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对于促进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景苑实地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形式了解学校干部层面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学校干部的培训方案。  关键词:学校;学校干部;培训体系;培训需求     学校的干部是各个部门的带头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作风和素质也直接关系着所在部门的工作大局,体现着所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育人的先导。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祖国明天的发展,高中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的实现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因此,实现高效的德育教育需要我们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载体,联系学生生活,贯穿课堂内、外,从“互动教学、倾注爱心、知行合一”三方面进行实践,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课改;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德育教育    
摘 要:默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是读者理解文本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时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方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静心默读;边读边思;保证时间;指导默读;关注效果     默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是读者理解文本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时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会“默读”,可以让学生潜心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交流,用心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意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