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时代步伐渐近

来源 :红领巾·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无肉不欢”的吃货朋友们,现在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们:科学家预计,未来40年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如果人类没有找到新的“肉源”,人类的肉食供应将出现严重缺乏,那时候,就有很多人必须完全改为吃素食了。
  现在,有部分养殖场为了增加利润,给饲养的牲畜喂食大量的生长激素和抗生素,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隐患。但是,通过放养家畜来产肉的效率比较低下,研究发现,牲畜每吃掉100千克植物蛋白,只能长出15千克肉。这意味着,要想养活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人类必须找到生产肉类的新方法。
  这确实是个坏消息。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现在开始大量养羊、养猪、养牛、捕鱼?这肯定不行了,因为,如果人类大量增加养殖和捕猎,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这样的后果比没有肉吃还恐怖!
  那人类应该去哪里“找”肉吃呢?有些科学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来,各种人造肉或许是解决这场危机的有效办法。
  美国——成肌细胞造肉
  在动物体内有一种成肌细胞,它生存于骨骼肌组织中,是一种在创伤后帮助重建肌肉组织的细胞。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米罗诺夫发现,提取动物体内的成肌细胞,可以用于制造人造肉。他进行这项研究已经10多年了,在2011年的年初,他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米罗诺夫从火鸡身上提取出成肌细胞,并浸泡在营养液中,结果这些成肌细胞长成了一条条火鸡肉。他认为,人造肉对人类的生存有巨大帮助。首先,研究人员可以控制人造肉中的营养成分,使其比普通的肉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其次,生产人造肉能减少饲养家禽、家畜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据说,美国航空航天局对人造肉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此项研究有望在将来为宇航员在太空旅行时提供新鲜的肉食。
  荷兰——干(gàn)细胞造肉
  据荷兰科学家预测,未来几十年全球的人口将会迅速增加,因此,未来需要修建一些人造肉工厂来满足人们对肉的需求。这些人造肉并非是用植物蛋白或者动物油脂合成的,而是实实在在“生长”出来的肉块。
  目前,荷兰的研究人员已经从牛身上提取出了成体干细胞,并通过添加适量的营养液,让这些干细胞成长为牛肉,最终制作成了牛肉汉堡包。然而,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对干细胞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还不能培育出味道和普通牛肉一样的人造肉。他们在2009年进行的一次猪肉培育实验就不太成功,他们当时的确用猪的成体干细胞培育出了几片所谓的猪肉,但是,煮熟后根本没有猪肉味,倒很像是枪乌贼肉的味道。
  日本——用粪便造肉
  用粪便造肉,听起来实在让人想呕吐。池田光行是日本冈山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当东京城市污水处理公司要求他开发一种处理人类排泄物的方法时,他提出了一种让人目瞪口呆的方案—— 生产人造肉。
  他经过几个月的实验,生产出了数千克粪便人造肉,然后对外宣称:这些人造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3%,另外还含有25%的碳水化合物、3%的脂类,以及9%的矿物质。研究人员还邀请了一些胆大的志愿者来品尝这种独特的人造肉,他们表示,这种人造肉尝起来味道不错,有点像牛肉,只是心理上不好接受。目前,这种小批量生产的人造肉的成本要比普通牛肉贵20倍,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人造肉大批量生产后成本会比普通牛肉便宜。
  人造肉引发争议
  人造肉的研究引发了科学家、政治家和普通老百姓的争议。赞同研究人造肉的科学家表示,人造肉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研究,因为,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达到90亿,肉食的需求量将会翻倍,而未来的养殖规模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人都要吃肉的要求。
  但是,也有人对人造肉提出了质疑,比如人造肉的口感能否与普通肉一样,人造肉是否会损害人体健康等。而且,不少人认为,日本研究人员的“粪便人造肉”超越了人们的心理底线,无论那肉处理得多么干净,人们总是难以接受从粪便里提取出来的肉。
  天价“人造肉汉堡包”
  荷兰的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认为,人造肉有助于人类解决饥饿问题,同时保护水源、土地和能源,但是,现在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人造肉的条件。现阶段生产人造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人造肉的价格昂贵,荷兰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肉汉堡包的造价就高达25万欧元(约合210万元人民币)。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人造肉的确口感较差,不过,这只是实验初期,相信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改进,人造肉将达到天然肉类的味道,甚至可能有所超越。由于人造肉在工厂卫生条件严格的车间里生产,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控制更加容易,吃人造肉至少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将来,人造肉或许是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西部地区3468名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的调查表明,该教师群体的农村融合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存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及家乡所在地情况的教师,在农村融合的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场融合、角色融合和艺境融合的均分呈现从低到高的现象。建议关注留任特岗教师的心理认同,兼顾其基本现实需求,促进其主动融入农村社会。  关键词农村教育;特岗计划;特岗
2006年10月末,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及课程与教学系、香港教育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学、吴凤技术学院、淡江大学联合主办,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协办。来自海峡两岸的34位课程专家、300余名教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课程实施”为主题,围绕“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地方、学校课程规划与实
“新时代的中国中学教育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使命?”—2017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800余名來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学者代表会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学教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的新开端,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新挑战,带来新机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的工作重点变成了安全管理。学校领导经常在教育教学管理会议上强调:“如果一个学生在校遭遇安全事故,整个学校的管理成效就可能被否定;如果一个学生发生了校园伤害事件,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成果就可能被否定。”这种警示是学校管理者的经验之谈。常见媒体报道:学生在校意外受伤或死亡,家长提出高额索赔并到校哭闹,令教师惶恐不安,令校长一筹莫展。为了学校稳定的工作环境,抓安全管理工作便成了学校的
摘要对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的文章来源、作者、基金项目等情况进行统计。对研究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管理的变革、人工智能与学校管理、校长领导力、教师职业压力、教师工资、校外培训機构治理、家校合作、校园欺凌等热点问题所做的讨论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人工智能;校长领导力;教师职业压力;教师工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校合作;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6
从4年前开始,一名美国男子就迷上了拍摄极端天气,如超级雷暴、闪电、风暴等。不管哪里发生极端天气,即使相隔几百千米,他也要驱车前往,拍下震撼的影像。这些极端天气的照片看起来很科幻,有的甚至像从天而降的外星人宇宙飞船,但正是这些照片提醒了我们: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地球正在一次次地向人类亮起“警示灯”。珍爱地球吧!现在还不晚。
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吗?让我悄悄告诉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实验版》。我从五岁到现在,一直都最喜欢看这本书。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对这本书这么痴(chī)迷吗?因为,里面有包罗万象的“为什么”,还配有相关的图片,让我一目了然,知道这些“为什么”是如何产生的。  举个例子吧:为什么两张完全一样的纸,揉成团的纸会比没揉成团的纸下落得要快呢?如果你们不知道,那就跟我一起来做个小实验。这样,你们通过实
一说起“马”,我们的脑海里立刻会涌现出很多含“马”的吉祥成语,比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人强马壮、龙马精神等等。的确,马是我们熟知而且十分喜爱的动物,它们是速度、力量、精神的象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马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等活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4年是马年,这次,我就带大家来追溯一下马的进化史,看看现代马的祖先是什么样的。  原蹄兽  出现于5 500万年前  6 5
一次,老师带领我和伙伴们去天竺山游玩。中午吃饭时,来自台湾的老师们节约资源的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天,游玩活动结束时已近中午,每个人都饥肠辘辘。看着桌上那一盘盘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饭菜,我们这些小馋虫都迫不及待地纷纷拆开一次性木筷,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可是此时,我看到我们的领队“五色鸟”老师与“蓝鹊”老师缓缓地在桌边坐下,将一次性木筷放置在一旁,然后开始在自己的包里不停地翻找。过了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教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使命。教科研人员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进一步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第一,充分提高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