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发力,让散沙汇聚成塔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已经干了十多年班主任,我依然为新学期刚分到的这块“烫手山芋”头疼了许久。由12个智力落后的初中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因自闭常常情绪失控,有的学生因多动在凳子上坐不了几分钟,当然更多的是让你永远也摸不透下一步会出什么招的“熊孩子”……
  领导亦有领导的苦衷:“有的家长是循着各种门路找上来,点名道姓就要去你的班;有的孩子是一般的班主任镇不住的,你办法多,只能交给你试试。”面对看似一盘散沙的班以及家长、领导的厚望,我意识到这绝不是一个人能够应对的情况,唯有发挥多方合力,才能破局立班。
  在一个和谐而富有凝聚力的班级的构建中,禀性不同、或顽劣或执拗的孩子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恐怕是认知各异又惯于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对教育指手画脚的家长们。毕竟,在教育的现实世界中,“老师太严厉了,没有爱心;太柔和了,镇不住学生;太粗放管理了,养不成好习惯;太事无巨细了,限制了孩子自主发展”之类的苛责,皆是出自不同“胃口”的家长之口。因此,管理班级的第一步是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有效参与。
  “各位家长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碰面,老实说,这个班我真是不想接,也去找领导推辞了好几次,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有些累了,而且咱们班的孩子情况也有些复杂……”与家长们第一次碰面,我就露出了极大的不情愿。“哎呀杨老师,可别,我可是费了好大精力才把孩子安排到你的班上的。以前我们村凯的妈妈一直说杨老师是个特别会管教孩子的班主任,后来我每次路过你带的班门口时,都觉得这个班的孩子特别有精神又守纪律,你可千万别不干呀!”我故意挂出来卖的关子很快便引来了“主顾”,臣的妈妈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底牌和盘托出,很快另两位也“有所要求”的家长就附和了起来。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其他“随机”而来的家长也都兴奋得如同中了彩票一般:“原来我们运气这么好,碰到了一个特别优秀的班主任!”于是,家长统一战线联盟很快形成了,他们就一个想法:为了自己家孩子的成长,请杨老师一定要继续当班主任,有什么家长能做的,请尽管开口吩咐。
  见全体家长都纷纷遂了我的愿“主动跳到水里”来,我便就势介绍了自己以往的带班之道:“理性爱每一个孩子。原则性问题,需要孩子遵守的规矩,来不得半点放任,必须严格要求;孩子表现出色的地方,也毫不吝啬肯定和奖励。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要以一个放之社会能适应的原则去培育我所带的孩子们。”“优秀班主任”的话自然是很有道理的,家长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我指出了短时的观察后所了解到的每个孩子的状态,先肯定每个孩子身上的亮点,然后指出了接下来哪些方面可以得到纠正。家长们更是用彼此间的低语交流来表示自己的心服口服——人家杨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咱孩子的问题。他们哪里知道,为了这次家长会,我可是提前四处拜访、全方位观察,做足了功课呢。
  见时机几近成熟了,家长们“全力支持配合”的表态也差不多了,我便对家长们提出了“小小”的要求:“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也为了让咱们的班级尽快齐整有序起来,偶尔可能需要家长配合下我的工作,对孩子的要求也尽量和我保持一致,就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另外,一定要多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沟通解决不了的!”
  就这样,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鼎力支持。怎样的帮助能让好动的孩子尽可能长时间地投入学习,怎样的陪伴有利于自闭的孩子尽早融入群体,怎样的持续训练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康复……无须刻意要求,只要在随意沟通中把一点点建议加进去,家长们就会马上行动。毕竟,别的家长可都是“很配合很努力”呢,谁都不愿意让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信誓旦旦表的态变成别人眼里的“只说不动”。更何况,在这样的尝试与坚持中,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确实是家长看得见的,这种配合的动力自然就更足了。
  如果说家长对班级建设的参与和支持是一種奠基工程的话,那么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渴望、对校园生活的融入、对班级制度的遵守便是一种关乎拔节与生长的事。我的心中纵有诸多班级建设的美好设想,也得学生愿意“上钩”与我共同努力。
  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心扉紧闭,只有长时间的碰触才可能轻轻打开一条缝;多动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永远充满着好奇,除非教室里足够的精彩,才能留得住他们时时跃动的心;青春期的心灵永远潜伏着不安分的情绪按钮,一不小心碰错就可能有想象不到的意外发生。在这几种类型的学生的成长中,我必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在教室里打造出一个有气场的成长“焊接点”,既便于管理,又能让学生成长中的心灵有所安放,让成长中的生命拥有厚积薄发的力量。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共同生活的班级,进而在班级群体的影响和浸润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从三处着手,为孩子们打造了有吸附力的集体生活。一是每天早晨精心为孩子们营造一段特别的相处时光:今天讲一个故事,明天出去做一个集体游戏,后天再临场编一首儿歌共同诵读……没有人知道下一站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和精彩在等待着,每个人也都对明天的时光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甚至有些孩子还会献计献策,为第二天早上活动的开展提供建议。看似随性而起的晨间活动设计,其实却是我刻意通过不同的手段使孩子们朝着良好班级所需的方向前行。二是为每一个孩子栽下一棵见证成长的绿植:孩子们自己选择想栽种的植物,自己观察、养护,我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了让孩子们将守护植株的成长当成守望自己的成长般悉心,我巧妙地把每个孩子的名字与植物命名相结合。比如成君是班上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他种下了一株虎皮兰,那一盆就被命名为“虎虎成君”;小芳的含羞草在教室里迎着光亮散发着绿意,我就给它取名为“芳草青青”……与其说是种下了植物,倒不如说是将孩子们不太安分的生命栽种到了更适宜生长的土里,种植、观察、守望、拔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青春躁动的孩子,都会在与绿色的自己相守相伴的成长中明朗起来。三是不定时发布“美丽成长”播报:谁在哪节课上因努力而出了彩,谁做的微小举动温暖到了他人,谁不经意间维护了班级的形象等。我或者其他老师都会在了解后及时公布,并隆重地以投学生所好的方式进行“微”奖励,比如与老师同桌就餐、把学生照片发布在公示栏里、通过学校广播公开表扬等。   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孩子有所期,有所盼,不断地感受着集体生活的快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自然就鲜有管理上的麻烦。而我,只是一个根据学生的成长尺码不断地布局“放钩”的人,这样的“钩”,有情有趣亦有温度!
  我始终认为,一个和谐班集体的建设除了需要有家长的助力外,更离不开科任老师的支持与合作。因此 ,在班级发展中,我始终都避免把自己变成唯一的管理者和班级活动的策划者,也始终注意尽量不让科任老师产生这样的认知——班级是你班主任的地盘,上好自己的课就是我所能做的事。班级发展是一个大盘,一旦我这个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之间缺乏沟通,缺少配合,班级管理中的许多方面就势必会失衡,并且会向着施力重的地方倾斜。
  科任老师到底如何定位呢?他们既是某一门课程教学的执行者,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不能缺少的引领者,更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合伙人。厘清这种关系后,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要努力化被动为主动,以“示弱”的姿态主动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首先,我会主动进行成长分享。孩子们字写得好,我会去感谢语文老师、书法老师对孩子们平时的悉心指导;操场上孩子们的体育训练有所进步,我会归功于体育老师;手工制作中孩子们的表现抢眼,美术老师功不可没,是他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任何成长喜讯我都会敏锐地找寻到科任老师付出的痕迹,并主动向他们汇报分享,这种汇报分享既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指导价值,又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暗示,在这种“全是因为有了你”的标签下,科任老师真的会感觉到自己对这个班级良性发展的作用之大、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之大……当人人都以班级发展为中心,都以孩子们的成长为重心,一切的沟通、分工或合作便都因为共同目标的牵系而有了温度,有了凝聚的向心力。
  其次,遇到問题我会适时求助。我不是一个全能的班主任,却要引领着孩子们的全方位发展,这时就要主动降低姿态,向其他老师借力。比如班上的学生情绪上有些小波动,我就会找个机会邀请班上所有的科任老师共同分析原因,讨论转化办法;如果班级管理上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也会诚心地把问题摆给大家看,让老师们为“咱们班”的发展支支招……这些微小的细节都是一种无声的昭示——我们是一个整体,班级的发展离不开你。更何况,有时候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而提出的办法确实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合力解难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群体间的理解、支持与合作的默契。
  也许,当初我接下的那个班确实让许多人觉得散乱得无从抓起。可是,当我试着打通了班级发展的各个渠道,让所有的力量都向“班”而聚时,一座富有生命力的成长之塔就在我们的用心经营下坚实地矗立了起来。新班,源于“心”的付出;成长,始于力的汇聚!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慈悲,不仅包括对他人的,也应该包括给自己的。  在对他人的慈悲里,可以看到另外的世界;在给予自我的慈悲里,可以触摸到生命的温暖。  这样,在他人的世界里雄浑,于自我的宇宙里绵密,然后一高远,一低回,一长河浩荡,一庭院深幽。前者让自己活到通达,后者让自己活到安详,最后殊途同归,抵达更高的境界。  遇上慈悲者,你容易成为另一个慈悲者,证明善意是可以传递的。  我觉得,对自己好一点比对
期刊
2017年一部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在中国上映,引起了很多人的好评,尤其受学生们的追捧。看过此片的人,都觉得能把一个中学生集体作弊的事件拍出“谍战片”的观赏效果是不容易的。而且创作者在保证了这部电影作品应有的娱乐效果的同时,也清晰表达了对作弊行径的理解却不认同的基本立场,整体上依旧保持了对考试制度既尊重也反思并批判的鲜明态度。  影片《天才枪手》讲述了“学霸”级高中生小琳在偶然帮助了同班一名女同学的
期刊
“闲庭秋一色,满架豆花垂。”秋意渐浓,草木渐衰,唯有扁豆,仍不知疲倦地开花结荚,一丛丛,一簇簇,一串串。那素素的白,莹莹的紫,顶着秋风,缀着晨露,明媚着秋的诗行,婉约着秋的韵脚,成就一篱秋色。  “西城闲访葛洪家,篱落秋余白豆花。”这个季节,随便到郊外走走,就能邂逅一篱豆花。印象中,豆花似乎总与土墙、竹篱为伴。豆花有了土墙竹篱就有了依托,土墙竹篱有了豆花便有了生机。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
期刊
前段时间,江苏援鄂抗“疫”“最美护士”于鑫慧上了热搜:先因抗“疫”期间自行前往武汉被各大媒体报道,感动无数人;后被曝光可能存在婚内征婚、债务纠纷、缺乏护士资质等问题而陷入舆论漩涡。对这件事,网上热议很多,观点各异。我想以一个从教者的视角谈谈我的看法。  一、认同“人无完人”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尊崇“仁爱”的儒家思想,讲奉献,讲诚信,也讲包容。所以有着“将功补过”“既往不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期刊
“十年”这个词,于我而言,似乎有特别的意义。在我人生的时光轴上,曾经的那些个“十年”, 刻下了我与教育的情缘。  第一个十年:爱为底色, 情系语文  1993年,17岁的我成为山东省济南市一所历史名校——经五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所学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都很丰富。刚入职的我热情高涨,如饥似渴地学习。  也许是因为自己过早上学的经历,我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格外有一种理解和疼爱。祺
期刊
流年,如一笔暖色飞花,散落成文字。那些堆积在光阴里的“温暖”,浸润了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而遇见,在这一季,显得愈发芬芳馥郁。  相识之初的“我见犹怜”  初次了解她,是从其他老师的口中听说的:肮脏的着装,永远散发出阵阵恶臭味;明明是个女生,却一直剪着超短的头发;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个位数;木讷呆滞的面孔上时而浮现的笑容,仿佛在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傻……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样的“后进生”见多了。  而与她
期刊
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人因思想而存在,人因思想而独立,人因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生命外,还有思想的生命。一个人若没有思想徒有肉体,那只是活着的躯壳,或是会说话、能吃饭的动物。一个有思想的生命,才会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生命成为真正的生命,也才会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更会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感动。  现在很多教师停
期刊
“董老师,刘飞不读书,又在写他的小说呢,您快去看看吧!”  “就是啊,董老师,他下了课就写,别人喊他,他好像都没听见一样。”  “董老师,刘飞不会走火入魔吧?”  清晨,我正赶往教室,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  孩子们的话让我想起了他们读三年级时的一天,刘飞跑到办公室告诉我他要写一本书——《刘飞上学记》。那时我们班正在共读《三毛流浪记》。我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他就跑开了。后来,我见他写过几页。再后来,我
期刊
每年教师节,各地都会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将他们树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必须肯定的是,他们中的确有人在教书育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有些“典范”的“先进事迹”并不值得称赞。这类“典范”大都超负荷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辞劳苦,甚至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表彰这类“典范”时,往往都会以“具有奉献精神”为赞语。诚然,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值得敬重的。然而,这类“典范”的“奉献”,常常与
期刊
少年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是从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开始的。  江南馒头似的丘陵山地,一条灰白的沙石公路,时而弯曲,时而起伏,像一条舞动在山间的飘带。前面,一辆大车远远开过来,少年早早让在道路一旁。车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转眼就到了跟前,犹如电影里风驰电掣的火车,在一阵刺耳的喇叭声中,那个庞然大物朝少年直逼过来。少年吓得手足无措,慌乱地后退,四仰八叉跌进路旁的水沟。司机一只手把着方向盘,一只手吊在车窗外,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