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墓地(外一章)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连坟墓都是美的。听了这话,我有些毛骨悚然,不知道去巴黎的时候是否也要去墓地看一看。去了墓地,会不会把什么东西也带回来,从此让自己的生活不得安宁。不过,凡是去过巴黎的人,还真是都要去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看一看,因为这里埋葬着许多世界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墓碑也是风格上别具一格的艺术品。英国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人们到这里来看他的墓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惟美主义的观点:为艺术而艺术。
  王尔德生前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剧本,他的喜剧天才我们今天也只能是叹为观止。100多年过去了,伦敦的剧院里上演王尔德的喜剧时,观众席上仍然会爆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在巴黎一家名叫Hoteld’Alsace的小旅店里病逝,他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只有他的好朋友罗伯特·罗斯。这时的他已经穷困潦倒,重病缠身。可是他还没有失去自己幽默诙谐的本性,他对旅店房间里墙壁纸的颜色非常不满,就对朋友说,我们两个(指墙壁纸和自己)只能留一个,如果他不走,我就先走了。说完没多久,他就真的撒手西去了……
  法国的艺术家Jacob Epstein为王尔德的墓地制作了一个雕塑,是按照他的《狮身人面像》那首诗里的含义雕塑的。多少年来,无数的崇拜者来到他的墓前,献上鲜花,也献上了他们的思念。于是,在王尔德的墓碑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鲜红的唇印,也许是男人,也许是女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对王尔德的怀念和追思。殊不知,这样的亲吻会让王尔德在棺材里翻多少次身呢?熟悉王尔德的人都知道他曾经说过:Akiss may ruin a human life,这样的亲吻不仅仅破坏了墓碑,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又毁掉什么其他人的生活呢?
  100年前,王尔德是因为爱上了侯爵的儿子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而名声扫地,为了爱,他走上了法庭,可是他却败诉了。在那个维多利亚的年代,这是伤风败俗的丑闻。他对法庭上所有的人说,我的爱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我的爱是你们无法理解的。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恋,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未来会理解我的。尽管众叛亲离,尽管世态炎凉,尽管身陷囹圄,尽管爱而无门,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无论他是爱男人还是爱女人,我都欣赏他的这种勇敢,他的这种坚持,谁说为了爱不能牺牲一切?
  在王尔德众多的名言警句中,我喜欢他说的: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我流下眼泪。使我流下眼泪的是他的童话《快乐王子》。《快乐王子》讲述的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为帮助穷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快乐王子活着的时候,在王宫里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从不知道忧愁和贫穷是什么。在他死后,被塑成雕像站在城市的上空时,却看到了城市中的一切丑恶与苦难。于是,他拜托小燕子把自己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送给了穷人。后来,小燕子被冻死了,快乐王子也因心碎而死去,但他们从此永远地生活在天堂中了。
  英国文学评论家理查德·依曼对王尔德的评价是:“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王尔德,或许任何的评价在他面前都有些逊色,我倒是更欣赏他对人类的评价:We am all in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我愿意这样想,王尔德现在就躺在自己的坟墓里,可以永远仰望着天上的星星了,我想他已经找到了那颗最亮的星星。那我们呢?何时才能仰望天空,何时才能找到最亮的那颗星星呢?
  我还在仰望,还在期盼,还在等待,还在祝福……
  
  对自己的脸负责
  
  麦当娜是世界上大姐大级别的名人,她的一举一动常常是大报小报的新闻。最近,好多报纸杂志的镜头突然都对准了她的脸,原因很简单,所有的人都想在离了婚、已经50岁女人的脸上找出一些各自想看的东西。有人想看沧桑,有人想看皱纹,有人想看风韵,有人想看热闹。萝卜青菜各有所好。麦当娜果然也不负众望,又爆出了采用PS技术处理即将出版的cD新专集封面照片的新闻,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张脸的争议就越来越大了。她那所谓素面朝天、手上青筋凸起的照片更是充满了小报的头版和杂志的封底封面。人们不得不问,50岁的女人是激流勇退、优雅地老去?还是继续只争朝夕、奋勇向前呢?
  无独有偶,美国影视明星西耶娜·米勒最近在sundance电影节上放映的一部关于美国时装杂志vogue的纪录片里,也被爆出被编辑用她不同照片上的头和身体合成杂志封面的丑闻。纪录片里的编辑们对拍电影这事儿深恶痛绝,影片一拍,一切秘密就都公布于世了。对此,西耶娜也无可奈何,如今杂志封面上的脸有几张不是经过技术处理的呢?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人们为什么对一张脸有着这么多的要求和兴趣呢?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Face is everything.我们的这张脸就真是我们的一切吗?每一张脸都是独特的,这世界上没有完完全全相同的一张脸,在芸芸众生中,我们总是一眼就能认出这张脸。经过上千年的进化,人类形成了这张表情丰富的脸,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悲欢离合都写在这张脸上。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里。恰恰是这张脸难倒了天下的文人墨客,难倒了苦苦破案无门的福尔摩斯们,因为没有人能够精确地描述这张脸,根据人们的描述而制成的画像也只能说看上去大概像那个人或那个罪犯,没有人知道这画像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也都是因为这张脸。没有了这张脸,我们究竟是什么呢?从这点来说,我不得不承认,脸就是我们的一切,就是我们的标记,就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理由。
  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根据对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下了名作《在地铁站内》。“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他没有写人们匆匆忙忙走来走去的景象,也没有写地铁火车进进出出的繁忙,相反,他只看到了几张脸,像花瓣一样生机勃勃的脸。庞德的诗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把人面比作桃花,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从古今中外的诗歌里看,人的这张脸也是举足轻重的。
  我们站在镜头面前,镜头究竟能不能拍出一个真实的形象呢?照片上的真实和现实中的真实究竟相差多远?我们究竟是喜欢照片还是喜欢那个真实的人?站在镜头前,我们是独特的自我,我们是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自我,我们也是摄影师眼里的自 我。可是照片上的自我最终变成了摄影师的艺术,我们的自我还在那里吗?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完完全全展现在照片上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image,而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是一个reality,眼睛看到的究竟是形象,还是现实?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写过一篇名叫《嘉宝的脸》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嘉宝的脸是一个理念,而奥黛丽·赫本的脸却是一个事件”。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嘉宝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女皇,她的脸就是一个象征,就是一种古典的美丽,人们看到这张脸,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一种狂热的迷恋,因此嘉宝即使是不表演,人们也还是喜欢看到这张脸。奥黛丽的脸却不是传统的美丽,她是少女还是少妇?没有任何的框架来定义这张脸,她可以有喜怒哀乐,可以有千娇百媚,而恰恰是这样有趣的展示,人们才喜欢上了奥黛丽的脸,她才成了一代人的偶像。奥黛丽的脸展示了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从始至终完完整整的事件。-那么你的脸呢?
  每个人的脸都是美丽的,即使有了皱纹、有了沧桑、有了悲哀、有了遗憾,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我们的美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独特,我们的气质、我们的才智、我们的善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要通过我们的脸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丰富多彩的脸才是美丽的,这样丰富多彩的脸才是我们的现实。不可否认,我们都希望自己也能登上杂志的封面,也能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那么不如先好好修炼一下我们的内心,有了丰富的内涵,才能在脸上展现出耐看的美丽。
  几天前,翻看几米的画册《又寂寞,又美好》,在里面他也画了一张脸,这张脸上有崇山峻岭、沟渠纵横、森林大海、鲸鱼海豚。以及各种各样的人间万象……我的笔也无法描述这张脸,不过旁边写下的几句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大家都说,年过四十,就得对自己的脸负责了”。我不知道人究竟应该怎样对自己的脸负责,我们是能让自己不长皱纹?还是能够变脸?或许麦当娜也应该读读几米的画册,几米也说:我画不好脸的时候,就去画背影。这是不是就是他所说的对自己的脸负责呢?
  我的这张老脸恐怕没有机会登上杂志的封面了,不过,我想这世界上未来的麦当娜们,为什么不学一学华丽转身的技巧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脸已经对不起观众了,或者观众已经太熟悉了,何不转过身去,留给世界—个背影呢?
  有时候,只要心中有天地,华丽转身,我们的背影也一样意味深长,美丽动人。
其他文献
只管微笑  文·王永兰    一个年轻的同事,“彩龄”3年整,却从不费心琢磨那10个数字,原因在于,他每次都买同一组号码,每周固定买两次,每次固定买一张。我算了一下:3×52×2=308,该号码已经被用过308次,耗掉了他716块钱,可是只在一年前给他带来过5块钱的进项,但他一点儿变通的意思也没有,好像这组数字一定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呵,没问过,是什么让他有这份坚持,只愿他的固执能感动幂幂之中操纵
那个时光深处的村庄,时时撞疼着我的记忆。    那时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上上下下共有12口人,而能干活儿的却少,爸爸当老师,爷爷和叔叔种地,妈妈和婶婶养猪,按理说这样干下去,生活会变得好起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自从爷爷修房时摔伤以后,一场瘟疫使家里的那些猪全死光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便雪上加霜,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过了最艰难的一个年,我们全家连顿饺子都没有吃上,我那时8岁,两个姐姐还
艾丽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消息,吃惊得张开了大嘴,久久地合不上。她怎么都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自己的这个玩笑是不是太过头了呢?4月1日是愚人节,不管是谁发明的这个节日。艾丽只知道这是个开玩笑的日子,反正大家都知道,所以开什么样的玩笑都不会有人信以为真,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防不胜防。比如说前年4月1日。广播里说悉尼的蓝山附近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那里的地球引力比其他的地方小,人们
如果你想把爱情泡饭吃,就给饭里加上不同的调料,男人才能百吃不厌。    妻子经常犯的坏习惯是:爱唠叨,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记在心上。丈夫乱丢烟灰,她会跟在屁股后骂:你是猪啊,窝吃窝拉。丈夫脱下臭袜子,她会捂着鼻子尖叫:你要熏死人啊。丈夫的妈妈来了,她会背着婆婆在丈夫的耳边不停地诉苦:我结婚时,你妈一分钱没给,老了想起我来了,她又不是你一个儿子,凭什么要我们养她老。要不就是死盯丈夫的钱包,生怕他妈是飞
1    5月。春雨频繁地滋润着30多万亩的大平滩。草原一天比一天呈现出勃勃生机,远远望去,整个草山起伏的牧场如同一幅宽大的绿色缎子。随风绵延到天山脚下。  而近看草原呢,一丛丛、一枝枝、一朵朵的花儿高矮不齐地开放着,向暖烘烘的太阳举着初生的笑脸。这个季节的天山。已经不再是那种“无花只有寒”的萧索凄冷了,虽然高高的山顶上还常常下雪,但山脚下的草原因为有了这些纷繁的野花,到处都飘荡着淡淡的芳香。伊犁
生活是公平的    孩子,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表象。我们永远无法深入的,是他人的内心。  你抱怨生活不公平。你说,大家都好好的,惟有你,受着心底的煎熬和折磨。孩子,请你不要这样。生活对谁,都是一样的。我是说,在距高考有限的时日里,谁都会有压力,谁都会紧张,谁都会情绪不好,只是,这一切,从平静的表象上是看不出来的。  就像现在,你来找我,我才知道,你的心情并不好。而在这之前,我从你的脸上,是读不
[摘 要] 集约型教育即“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教育,其核心是对称化教育,目标是对称化素质。对称化教育一方面根植于系统成长和运行的对称化机制,另一方面,对称化教育要素差别最大,联系最紧,产生最大的教育信息量,营造最大的教育信息势。由于教育学理论普遍的逻辑缺失,没有在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中研究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所以西方教育学也不可能提出完整的集约型教育理论,但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的
为人之母,体型方面的变化在我意料之中,情感方面的变化也不是什么意外。我知道这事儿是在考验我的耐力,测试我的勇气,同时也是彻底摧毁了我的乳沟。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人之母还会改变我在文学方面的欣赏品位。  上大学的时候,我读的书清一色儿是勃郎特、贝恩顿、哈代和赫胥黎。我常常自豪地显示我那些陈旧破损的书籍,因为我知道我所读到的是文学的精华,这些书标榜着我与众不同的文学品位。  这一切从来没有动摇过,
我们一家四代同堂,聚集在一起庆祝外婆83岁寿辰。我所指的这四代同堂是我的外婆,妈妈,我和姐姐,以及姐姐肚子里那还没有出生的孩子。  外婆在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述她最要好朋友的往事:“一赢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她的哥哥,那是一个非常英俊潇洒,让人喜爱的小伙子。我记得那天他就要出发去战场参战,我的朋友和我坐在她们家的篱笆墙上,向他挥手道别。他骑在马背上,一身戎装,面带着微笑向我们挥手告别,然后骑着马奔驰远去
33年前,我们是一群每天都坐公共汽车上班的人。每天早晨,在从郊区去市里的路上,我们都睡眼朦胧地把衣领立起来,埋头睡觉。是一群毫无生气、沉默寡言的人。  我们中间有一位乘客是一位身材矮小,满头白发的老人。他每天都坐车到市中心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去。他有些驼背,每天早晨当他费力地登上汽车,坐在司机身后的座位上时,他的脸上有一种悲伤的表情。不过,没有人对他多看一眼,谁也没注意过他。  7月的一天,他上车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