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明 笔尖上的艺术承传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招明女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香港分会理事、香港诗书联学会副会长、甲子书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香港楹联学会会长、香港书艺会创会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横一竖,书大千气象;一撇一捺,展万家风采。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书法受到了万千文人的歌颂与承传。而流传至今,在一位资深女书法家——招明女士的心中,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或柔美、或大气的书写之美,更是其所深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之美。遵循着浩瀚的传统文化,她以书法为载体,在笔尖上承传着书法,更承传文化……
  文化启蒙幼年始
  招明女士,越南归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逃避侵华的日寇,她的父亲逃往越南避难。招明尚在稚龄时,父亲就告诉她,国家不强大,国民就会被人欺负,令她印象深刻。後来,越南内战,抱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想法,他们一家回到香港,父亲把子女送到社会环境相对简单的澳门生活。


  当时,招明女士进入澳门培正就读,受爱国同学的熏陶,15岁赴上海读书,经历了“上山下乡”,当了知青。1973年,由於父亲年老体弱,她遂申请回到香港,照顾父亲。不久父亲的生意受挫,无法再供她上学,她便半工半读。喜欢古文的她,一有空就去学海书楼听课。学海书楼,是清代末年翰林公和一群热爱中华文化的有心人有感於香港社会崇洋,忽视国学,为保存国粹,发扬传统文化,有益世道人心起见而建的,几十年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而招明女士亦在此认识了数位德高望重的古文家,随潘小磐、何叔惠两老研读国学,再拜何乃文教授为师学习古诗文词,跟随各位前辈学习古典文学,熟读百家之经典。
  而说起招明女士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要追溯到幼年。6岁时,她与一位老师的小女儿共同玩耍、跳绳。跳绳时,那位小女孩念念有词: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她一听,便问同伴这是什麽,对方告诉她这是唐诗《长恨歌》。於是,她便跑回家,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唐诗三百首》,但由於很多字不认识,便央求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古文的基础慢慢地打下了。
  “古文的意境是非常美的,特别是一些古文在粤语中还有使用,用粤语读起来特别有古韻味,例如姜夔的‘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中的‘旧时’‘几时’在如今的粤语中都还有使用,将诗中意境描绘得特别美。”


  在古文的熏陶之下,招明女士练就了深厚的古文功底,数年前,钓鱼台又起爭端时,她愤而填了一阕词《满江红·毋忘九一八》——“明治维新,谋称霸,田中奏折。军国梦,首亡高丽,禹邦旋夺。鸭绿江头通铁路,虾夷木屐辽东躡。九一八,自炸柳条湖,千军发。细菌育、人性灭,魔爪虐、屠城劫。起炎黄子裔、誓除凶孽。奋战沙场收失土,振兴华夏开新页。看今朝,又报钓鱼台、风声烈。”
  长大以後,招明女士将父亲的生意接手,不到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待生意稳定後,她既不想碌碌度日,亦不愿坐享清福,1989年起,先後随戚谷华、柳曾符、郑家镇、黄简、林悦恒等学习书法。


  她的书法中正清和,秀雅温润,作品於1992年荣获上海美术馆等主办的第二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暨精品展铜奖;1993年取得首届余寄梅怀全港书法公开赛(不分组)冠军、香港工联会成立四十五周年全港书法比赛成人组冠军;2005年入选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2006年获邀参加韩国第四十回国际文化美术大展及入选中国第四届全国妇女书画展;2007年入选中国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等。
  此後,书法和古文的学习,在招明女士的生活中相融交织,不断长进,慢慢地,这些都成为了她终生学习当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
  诗书合璧重传承
  後来,随着招明女士的书法日益进步,慢慢地在书法界获得奖项,越来越多人亦希望她能参与书法艺术界事务,她亦义不容辞。
  九十年代,她协助戚谷华女士创建了香港书艺会,担任创会主席,直至2000年因想继续进修而卸任。紧接着,香港诗书联学会在创立之时找到了她,有感於香港书法界除了钻研书法很少融入文学创作,她又担起责任,乐意为大家服务。第一届,她担任该会的学术委员,第二届任副主席,第三至五届任主席,以开讲座、设展览、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中小学生书法比赛等方式,将书法与文学融为一体,加以传承。


  一些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热爱和追求的是书法或轻灵飘逸、或苍遒有力的字体外在美,书写之时,喜欢以“身体健康、飞黄腾达”等含义浅白的字用以创作,招明女士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追求其文化的内涵,因而她非常看重以书法传递文化。
  当一些机构找到她做书法评判时,她就有一个明确的想法,透过经典文章和古詩词等以书法的形式去影响和教育下一代。例如,在书法决赛时,她出题,让参赛学生书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比赛之前,她与学生们交流:“小朋友们,你们明白这些诗句讲的是什麽吗?它教育我们说,不要浪费食物,古人们提倡珍惜食物,也就是光盘行动。以後我们吃饭时也不要浪费任何一粥一饭,好不好?”让孩子在文化艺术中去领会和传承。香港九龙青年商会邀请她做书法评判,从第一届至第十届都是如此坚持。


  有一种说法是“诗书合璧”,把诗的创作意境用在书法上,既能满足视觉的美感,又能获得心灵的共鸣。因而在练习书法时,再加以研习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古文诗词的学习上有心得体会,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另一方面亦能提升文化素质,自我修养”。与此同时,招明女士经常组织把香港的孩子带到内地去交流,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的书法文化交流活动,希望他们的眼光不要只是局限於香港一地,不要养成岛民心态,而应了解祖国,拥抱世界。
  早在多年前,招明女士趁着坐地铁的时间研究字帖时,旁人看了有嗤之以鼻的,而如今,这种现象已改变。她说,二十多年来,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书法慢慢地被香港市民所认同和接受,並且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这也有她的功劳。
  让文化融入生活
  在书法艺术文化中的浸养,使招明女士的生活更富有意义。
  曾经,为了一心报国,她错失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她回过头,发现昔日的同学已经读硕士,这令勤奋好学的她内心十分低落。这种愁闷一直无法排解,直至她在古诗词中找到了寄託。
  “苏东坡数次被贬,贬宦之地遍佈大半个中国,但他无论在哪,都保持一颗勃勃之心,虽说任地方官郁郁不得志,但他卻战洪水、抗瘟疫,关注民生,政绩斐然。他在词中写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煙雨任平生’。又如林则徐,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其结束遣戍新疆、告病还乡之时,将自己在新疆收集的地图资料悉数赠给左宗棠……作为国家的栋樑,他们的英雄故事,他们面临挫折时的豁达与泰然启发了我。这些古人的故事,令我变得豁达,也变得更加踏实和澹然。”


  如今,傳统文化已成为招明女士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早起晚睡时,她都坚持练气功、静坐,练习书法、熟读古文等更是家常便饭。令她欣喜的是,她的儿子亦渐渐地热爱传统文化。“一位中国人,当身在国外时,才能倍加意识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当初,她的儿子在英国留学,同班有一位日本同学,当历史老师讲到南京大屠杀、日本还未承认这一历史时,那位日本同学对他投以挑衅的目光,令他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位中国人应自强,更应传承自己的文化。因而,她的儿子回到香港以後,主动悉心学习易经、剑术、气功等。
  然而,招明女士明白,弘扬中华文化的路还很长。记得有一次在北京与香港两地间的书法展上,当她吟诵起岳飞的《满江红》时,“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由她朋友的儿子所带来的一位香港少年,表情十分淡漠,不知所然。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香港青少年接受经典传统历史文化的教育迫在眉睫。
  另外,她还通过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协助,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徐家坝村捐建了一所小学,名为“福慧明德小学”,取之於《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期造福广大学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餘力,则以学文。”招明女士说:“要经过时间的洗礼,随着阅历的加深,才能体会和感受到古典文化中那份深沉的智慧和美。”她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在传统文化中领会智慧,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让中华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黎英龙先生,澳门升龙会展服务(一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珠海弟弟民宿负责人,专业海外遊领队导遊,並担任澳门云南商会副理事长、澳门国际註册导遊协会副监事长、澳门会议展贸业协会单位会员、澳门展贸协会会员、澳门东盟国际商会会员、云南省海外联谊会澳门区理事等社会职务。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的际遇和机会,每一次小小的选择,都有可能将你的人生推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境界,但是此时的人们並不知道,多年
期刊
【人物简介】  高山先生,《环球汉诗百年经典》《首届“国学盃”全国汉诗大赛》《当代百家绝唱诗词精选》编委会委员,《中华传世诗词选集》《中华当代诗词名家精品大全》编委委员,北京朝阳图书编著中心永久性艺术指导顾问,香港芙蓉文艺歌舞团行政总监,广东省高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渤海高氏港澳宗亲联谊会顾问,香港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香港高氏宗亲会副会长等,曾任香港深圳市龙岗同乡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山先生艰
期刊
【人物簡介】  林骏业先生,美国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分部经理(风险及财富管理-营业部),强积金中介人,澳洲註册会计师公会会员。从会计转行保险,他看到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潛力与空间,也敢於接受挑战。提升自我专业的同时,他亦积极发展和加强团队建设。  何为保险?有人形象地比喻:保险就是你出门带的一把伞,不下雨时略显多餘,而下雨时你则可大踏步冲进雨中跑回家,从容不迫。保险的意义正是在於提前规划生活、分摊风险
期刊
【人物简介】  朱景玄先生,铜紫荆星章、荣誉勳章、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大学荣誉院士、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董兼顾问校长、新界校长会会长、大埔足球會主席、大埔区公民教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大埔区小学校长会会长、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大埔区议会渔农工商/旅遊及文娱康体委员会增选委员、香港新界地区事务顾问协会副主席、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董事兼执委、明光社董事、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校董、基督教神召会梁省
期刊
7月21日,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李源潮出席並向6名获奖者颁发了南丁格尔奖章。该奖项作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表彰为人道主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护理人员的最高荣誉,我国自1983年首次参加评选以来,已有79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  今年获奖的6位中国护理工作者是: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名誉主任李秀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
期刊
【人物简介】  余美笑女士,祖籍中山,澳门金投资发展公司、金物业代理、发记集团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佳能策划推广顾问有限公司、法国汎薰芳国际集团、菁叶贸易澳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五洲传奇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澳门五洲传奇演艺教育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曾任及现任社团公职有: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澳门绿波游泳会常务副会长、澳门黑鹰文娱体育会会长、澳门和声戏剧曲艺会会长、澳门地
期刊
【人物简介】  何鹰先生,又名瑞麟,祖籍广东深圳宝安。毕业於开封河南大学历史系,返港後作嫁,从商,为文。多年来写下不少作品,早期中译有儿童文学系列《海豚与孩子》和《魔窟岛》,以及专业英语丛书《医学英语》第一、二、四册。近年刊印自撰诗词集《修芜斋吟草》《修芜斋诗稿》,新著长篇小说《三城记》上、下卷,诗学论著《唐诗律绝艺术》,香港历史掌故集《九龙寨城话古今》等。担任开封河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中华诗词学
期刊
【人物简介】  萧博键先生,惠澳百货超市有限公司、惠澳科技有限公司、联盟地产有限公司、键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惠澳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惠澳贸易(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在社会职务上,他现担任广西南宁市政协委员,澳门广西社团联合总会常务理事,广西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澳门广西南宁联谊会、中国澳门自由搏击联盟、澳门青少年发展协会副会长等。  萧博键先生,一位有思想、敢
期刊
2017年7月1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7溫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落下帷幕,在最後进行的男单决赛中, 3号种子瑞士选手费德勒直落三盘6:3,6:1,6:4,横扫首次打进温网决赛的7号种子克罗地亚选手西里奇,职业生涯第8次捧起温网冠军奖盃,同时也是他的第19个大满贯冠军奖盃。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年满36岁的费德勒因此成为公开赛年代最年长的温网男单冠军,他还同时超越分别七次夺冠的19世纪末英国名将威廉·
期刊
【人物简介】  潘萱蔚先生,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创校校董。从事教育工作3 0餘年,兢兢业业教学育人,收获桃李芬芳。他言教育工作应以育人为先,引导学生扎好道德的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与修养,其次才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好知识,做好学问。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  对教育的一片热忱,促使他走上一条教书育人的道路,一做就是30多年。30多年,这是一个数字,也是潘萱蔚先生穷尽半生心血,为无数学子换取美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