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是广州市中考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既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也是广州中考改革“承前启后”的时间段。因此,2020年的选材对未来的中考语文备考以及我们的日常教学极具指导意义。从2020中考选材来看,无论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还是家国情怀的彰显,这都是我们下阶段教学以及备考特别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传承;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2020年,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无论是疫情的冲击还是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都对应考初三生和备考的老师来说,都极具考验。因此,2020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备受关注。从卷面来看,今年的试卷结构不变,考查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大模块。但就选材来说,其导向性有着明显的趋向,我们的日常教学以及备考的都应充分关注,因应变化作出教学及备考策略上的调整。本文就2020中考选材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其一,选材多贴近极具地域特征的岭南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2020年中考语文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出题者找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契合点,取材“接地气”,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展现了丰富岭南文化内涵,这导向能很好地引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感悟。
本次中考选择题第五小题考察内容为传统文化中对联相关知识,素材来源是具岭南特色的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广福戏台。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该题既考察了传统文化中的对联知识,也涉及到对岭南文化中极富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认识。素材来源就在身边,是学生可看到、可触及的活动资料,传统文化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内容。这更“接地气”的题目,将引导师生将视线投给到现实生活中,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而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为非连续性文本,考察的是实用文阅读。本次考查文本内容围绕“广府灰塑”这岭南建筑特有的工艺来展开。灰塑是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区和增城、从化一带。明清时期,广州地区修建大量的祠堂、寺庙和私人大宅,都会用灰塑作为装饰。灰塑的题材丰富,各种花鸟虫鱼、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运用于作品中,有通俗性、故事性、教义性、寓意性等特点。“灰塑”这一选材,兼顾了文化内涵和地域特点,贯彻了广州市中考出题方向。2017年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为“陈家祠”,2020年的“灰塑”又再次回归到岭南文化当中。这样的选材设计,引导师生们要更多关注我们土生土长的城市,并从其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自身多方面多角度关注生活,迅速整合素材,然后抓住教育契机,立足课堂,延展课外。现在我们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为部编版,因为面向的是全国,因此传统文化的题材不少,但地域特色不明显,尤其岭南文化方面的涉猎就更少。例如统编版八年级上,说明文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这些选材,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在课堂充分学习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现实生活中的岭南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撰写论文及课件制作等方式,对岭南建筑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学习。相信学生通过活动式的学习,对岭南建筑中特有的镬耳屋,秀美的岭南园林,充满秘密的西关大屋,会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了解背后蕴含的岭南文化特点和丰富的人文色彩,更深层次地读懂我们地域文化的精髓。统编版八年级下民俗单元《安塞腰鼓》一课,极富陕北风情,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到另一项极具岭南特色的民俗——赛龙舟。以“赛龙舟”题材作为入口,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网上查资料,与家人对话等形式,感受龙舟竞渡的壮美,了解赛龙舟的历史渊源以及岭南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等,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讓学生更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总之,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活动课,架起课内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快乐之余,更能体悟传统文化之精彩。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担负起引导的重任,促进青少年一代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其二,彰显家国情怀,倡导学生积极定位,担当时代责任。
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复杂,教师应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次考试也在选材方向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气连枝,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主动融家庭情感、个人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自我成长到履行尊老爱幼的社会义务再到担起济世安民、匡扶天下的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这“家国一体,勇于担当”的信念。
而本次中考明显地关注到此变化,古诗文全部选择爱国主题的文本,比重相当大,占分20分,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课外文言文《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课内古诗鉴赏则选择了《渔家傲·秋思》,皆为保家卫国的边塞题材。《周亚夫军细柳》记述了汉文帝犒赏周亚夫军队的故事,塑造了汉文帝开明、识大体的明君形象以及周亚军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名将形象。而《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塑造了技术高超、廉洁自持、爱护部下的将军形象。如果说上述作品塑造的皆为明君名将的个体形象,那么课内诗歌《渔家傲·秋思》则塑造了一群为“大家”不得不“舍小家”驻守边疆的战士形象。而戍边战士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英雄形象,从古到今都为普通百姓所推崇。在中考中体现这一点,无疑对学生来说,是直接引导其建立爱国爱家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2020广州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文本,为《1985年的一场电影》,内容为父亲为女儿上大学,砸铁卖锅攒学费,考上大学,放电影庆祝的故事,它是中国千万家庭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的缩影。虽然选材与当代中学生有着一定距离,但文本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实际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小家的奋斗历程,也可以看到国家经历的大格局变迁所带来巨大社会影响,而且最终惠及了千万个小家的影子。学生既要从小家的奋斗历程中,学会自强不息;也要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看到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紧密相连,个人需要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国家也需要个人力量的汇聚,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国家前进。
而本次中考的作文题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更是从关照自我成长“小我”融入国家利益的 “大我”当中。2017年中考题目《总会想起那张照片》,2018年中考题目《原来这么简单》,2019《别担心,我可以的》,这几年的作文题目的方向都偏向学生个人成长或者家庭生活的方面,而今年的《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很明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你”既可以指身边熟悉的亲友,也可以指社会上陌路相逢的陌生人,更可以指一个民族、国家。这道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辨性的深入程度,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责任。2020年广州中考作文命题折射出對学生个人成长的高度重视,“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是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鼓励学生在为他人排忧解难当中收获成长的感悟,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及备考中,视野应该更加广阔,既要看到社会民生的热点,也要了解世界形势的动态发展,这些资料应随时搜集,随时梳理,适时与学生分享,学生训练可用时评、随笔、报评、辩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在传统素材积累中,要重视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应重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素材的归纳,还要带着学生分析历史变迁中的风云人物的心路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建立自己思考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
明年广州中考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但我相信无论题型分值如何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是不会改变的,命题趋势也是可见的。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融教学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长环境,了解本土文化,从而能担起传承与发扬的重任。在极具变化的时代,教师更应守住自己的底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心中有家也有国,勇于担负起兴邦之重任。
【注:本文系越秀区教育局2018年度立项课题部《部编本初中语文本土化民俗文化活动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传承;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2020年,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无论是疫情的冲击还是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都对应考初三生和备考的老师来说,都极具考验。因此,2020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备受关注。从卷面来看,今年的试卷结构不变,考查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大模块。但就选材来说,其导向性有着明显的趋向,我们的日常教学以及备考的都应充分关注,因应变化作出教学及备考策略上的调整。本文就2020中考选材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其一,选材多贴近极具地域特征的岭南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2020年中考语文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出题者找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契合点,取材“接地气”,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展现了丰富岭南文化内涵,这导向能很好地引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感悟。
本次中考选择题第五小题考察内容为传统文化中对联相关知识,素材来源是具岭南特色的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广福戏台。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该题既考察了传统文化中的对联知识,也涉及到对岭南文化中极富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认识。素材来源就在身边,是学生可看到、可触及的活动资料,传统文化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内容。这更“接地气”的题目,将引导师生将视线投给到现实生活中,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而现代文阅读第一部分为非连续性文本,考察的是实用文阅读。本次考查文本内容围绕“广府灰塑”这岭南建筑特有的工艺来展开。灰塑是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区和增城、从化一带。明清时期,广州地区修建大量的祠堂、寺庙和私人大宅,都会用灰塑作为装饰。灰塑的题材丰富,各种花鸟虫鱼、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运用于作品中,有通俗性、故事性、教义性、寓意性等特点。“灰塑”这一选材,兼顾了文化内涵和地域特点,贯彻了广州市中考出题方向。2017年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为“陈家祠”,2020年的“灰塑”又再次回归到岭南文化当中。这样的选材设计,引导师生们要更多关注我们土生土长的城市,并从其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自身多方面多角度关注生活,迅速整合素材,然后抓住教育契机,立足课堂,延展课外。现在我们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为部编版,因为面向的是全国,因此传统文化的题材不少,但地域特色不明显,尤其岭南文化方面的涉猎就更少。例如统编版八年级上,说明文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这些选材,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在课堂充分学习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现实生活中的岭南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撰写论文及课件制作等方式,对岭南建筑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学习。相信学生通过活动式的学习,对岭南建筑中特有的镬耳屋,秀美的岭南园林,充满秘密的西关大屋,会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了解背后蕴含的岭南文化特点和丰富的人文色彩,更深层次地读懂我们地域文化的精髓。统编版八年级下民俗单元《安塞腰鼓》一课,极富陕北风情,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到另一项极具岭南特色的民俗——赛龙舟。以“赛龙舟”题材作为入口,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网上查资料,与家人对话等形式,感受龙舟竞渡的壮美,了解赛龙舟的历史渊源以及岭南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等,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讓学生更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总之,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活动课,架起课内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快乐之余,更能体悟传统文化之精彩。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担负起引导的重任,促进青少年一代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其二,彰显家国情怀,倡导学生积极定位,担当时代责任。
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复杂,教师应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次考试也在选材方向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气连枝,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主动融家庭情感、个人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自我成长到履行尊老爱幼的社会义务再到担起济世安民、匡扶天下的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这“家国一体,勇于担当”的信念。
而本次中考明显地关注到此变化,古诗文全部选择爱国主题的文本,比重相当大,占分20分,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课外文言文《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课内古诗鉴赏则选择了《渔家傲·秋思》,皆为保家卫国的边塞题材。《周亚夫军细柳》记述了汉文帝犒赏周亚夫军队的故事,塑造了汉文帝开明、识大体的明君形象以及周亚军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名将形象。而《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塑造了技术高超、廉洁自持、爱护部下的将军形象。如果说上述作品塑造的皆为明君名将的个体形象,那么课内诗歌《渔家傲·秋思》则塑造了一群为“大家”不得不“舍小家”驻守边疆的战士形象。而戍边战士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英雄形象,从古到今都为普通百姓所推崇。在中考中体现这一点,无疑对学生来说,是直接引导其建立爱国爱家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2020广州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文本,为《1985年的一场电影》,内容为父亲为女儿上大学,砸铁卖锅攒学费,考上大学,放电影庆祝的故事,它是中国千万家庭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的缩影。虽然选材与当代中学生有着一定距离,但文本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实际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小家的奋斗历程,也可以看到国家经历的大格局变迁所带来巨大社会影响,而且最终惠及了千万个小家的影子。学生既要从小家的奋斗历程中,学会自强不息;也要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看到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紧密相连,个人需要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国家也需要个人力量的汇聚,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国家前进。
而本次中考的作文题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更是从关照自我成长“小我”融入国家利益的 “大我”当中。2017年中考题目《总会想起那张照片》,2018年中考题目《原来这么简单》,2019《别担心,我可以的》,这几年的作文题目的方向都偏向学生个人成长或者家庭生活的方面,而今年的《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很明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你”既可以指身边熟悉的亲友,也可以指社会上陌路相逢的陌生人,更可以指一个民族、国家。这道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辨性的深入程度,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责任。2020年广州中考作文命题折射出對学生个人成长的高度重视,“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是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鼓励学生在为他人排忧解难当中收获成长的感悟,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及备考中,视野应该更加广阔,既要看到社会民生的热点,也要了解世界形势的动态发展,这些资料应随时搜集,随时梳理,适时与学生分享,学生训练可用时评、随笔、报评、辩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在传统素材积累中,要重视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应重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素材的归纳,还要带着学生分析历史变迁中的风云人物的心路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建立自己思考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
明年广州中考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但我相信无论题型分值如何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是不会改变的,命题趋势也是可见的。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融教学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长环境,了解本土文化,从而能担起传承与发扬的重任。在极具变化的时代,教师更应守住自己的底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心中有家也有国,勇于担负起兴邦之重任。
【注:本文系越秀区教育局2018年度立项课题部《部编本初中语文本土化民俗文化活动教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