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21日,“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庆祝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王耀华老师的学生、同事、朋友等近百人云集福州,庆祝这一盛事。
本次研讨会共宣读论文60余篇,主要围绕“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王耀华教授的学术、教育思想研究”三个议题展开。
有关多元文化的议题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中心。来自澳大利亚的ICTM(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秘书长威尔教授的《多元文化主义、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和民族音乐学》,对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作了解释,并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多元文化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国际性组织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在多元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韩国汉阳大学音乐大学名誉教授权五圣博士的《从多元文化视角切入韩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方向》,以韩国的灵山斋佛教音乐为例,介绍了韩国佛教音乐中的多元性特征。日本冈山大学的山本宏子教授的《从多元文化视野看音乐研究——亚洲的太鼓文化圈》,是以日本及其周边亚洲地区的太鼓为研究对象,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线出发,搜集了各种有关太鼓的田野资料,通过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试图在理论和方法上为亚洲传统太鼓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提供准备。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柘植元一的《世界的音乐》,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日本不同时期对“世界音乐”、“民族音乐”、“民俗音乐”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这些概念反映了日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一种认识过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蔡良玉研究员的《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多元视野刍议》提出,教学中必须加强研讨课的教学形式,以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互补,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第二,研究者必须很好地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消除多元文化交流中语言所带来的障碍,搭建翻译的平台,引进经典,同时将自己的成果介绍给世界。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的《多元视野与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则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要树立“多元视野”的研究观点,打破传统的禁锢,从音乐出发来研究历史问题,还音乐以艺术面貌,为现当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空间。中国音乐学院陈铭道教授的《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做法,指出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的《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从全球化视角,探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后西方化”、“中性化”、“中性人”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充满新意。
关于福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王耀华教授学术、教育思想研究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耀华教授几十年来辛勤耕耘在社会工作、学术研究、音乐教育三个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的《一部以多元文化视角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佳作——评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具体分析了该书在内容上、在方法上运用了多元文化视角进行研究的成功之处,对该书进行了高度评价。刘新芝的《让时光的流动都变成生命欢乐的歌——记王耀华教授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活》,翔实搜集了王耀华自1995年至今十年来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和音乐教育资料。从中可以看到王耀华日夜辛勤耕耘的历程。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赵志安博士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典范——从〈三弦艺术论〉管窥王耀华老师的学术研究思想》,着力分析了王耀华先生《三弦艺术论》的成功之处及其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君仁教授的《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探究》,从王耀华学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中国与世界、音乐与文化四个结合,结合自己跟随先生的学习经历,另外概括出先生的学术研究中,还强调形态研究与教育研究、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王思崎博士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则从一个学生的亲历,来看王耀华的为人处事做学问。
两天的会议很快结束,王耀华45年来的教育生涯所取得的成就不必赘述,在他的从教感言中有这样几句话:教师最大的安慰就是学术有传人;教师最丰厚的精神享受就是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再有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本次研讨会共宣读论文60余篇,主要围绕“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王耀华教授的学术、教育思想研究”三个议题展开。
有关多元文化的议题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中心。来自澳大利亚的ICTM(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秘书长威尔教授的《多元文化主义、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和民族音乐学》,对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作了解释,并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多元文化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国际性组织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在多元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韩国汉阳大学音乐大学名誉教授权五圣博士的《从多元文化视角切入韩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方向》,以韩国的灵山斋佛教音乐为例,介绍了韩国佛教音乐中的多元性特征。日本冈山大学的山本宏子教授的《从多元文化视野看音乐研究——亚洲的太鼓文化圈》,是以日本及其周边亚洲地区的太鼓为研究对象,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线出发,搜集了各种有关太鼓的田野资料,通过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试图在理论和方法上为亚洲传统太鼓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提供准备。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柘植元一的《世界的音乐》,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日本不同时期对“世界音乐”、“民族音乐”、“民俗音乐”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这些概念反映了日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一种认识过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蔡良玉研究员的《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多元视野刍议》提出,教学中必须加强研讨课的教学形式,以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互补,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第二,研究者必须很好地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消除多元文化交流中语言所带来的障碍,搭建翻译的平台,引进经典,同时将自己的成果介绍给世界。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的《多元视野与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则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要树立“多元视野”的研究观点,打破传统的禁锢,从音乐出发来研究历史问题,还音乐以艺术面貌,为现当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空间。中国音乐学院陈铭道教授的《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做法,指出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的《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从全球化视角,探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后西方化”、“中性化”、“中性人”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充满新意。
关于福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王耀华教授学术、教育思想研究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耀华教授几十年来辛勤耕耘在社会工作、学术研究、音乐教育三个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的《一部以多元文化视角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佳作——评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具体分析了该书在内容上、在方法上运用了多元文化视角进行研究的成功之处,对该书进行了高度评价。刘新芝的《让时光的流动都变成生命欢乐的歌——记王耀华教授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活》,翔实搜集了王耀华自1995年至今十年来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和音乐教育资料。从中可以看到王耀华日夜辛勤耕耘的历程。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赵志安博士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典范——从〈三弦艺术论〉管窥王耀华老师的学术研究思想》,着力分析了王耀华先生《三弦艺术论》的成功之处及其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君仁教授的《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探究》,从王耀华学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中国与世界、音乐与文化四个结合,结合自己跟随先生的学习经历,另外概括出先生的学术研究中,还强调形态研究与教育研究、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王思崎博士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则从一个学生的亲历,来看王耀华的为人处事做学问。
两天的会议很快结束,王耀华45年来的教育生涯所取得的成就不必赘述,在他的从教感言中有这样几句话:教师最大的安慰就是学术有传人;教师最丰厚的精神享受就是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再有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