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高;练习;小练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一、词句练习
1、换词练习。课文中有的词语用得十分准确、巧妙,可以引导学生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从而领悟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个句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非常生动形象、贴切。这个词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2、变换句式练习。变换句式就是变换句型或语序,再和原句比较,诱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力度或特点,把思维引向深入。如人教版第六册第9课《南辕北辙》一课中有句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可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两种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
3、转换语言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课文提供的可进行语言转换的材料,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替换或重组课文的言语材料,完成新的表达。如人教版第六册第10课《惊弓之鸟》中有这样一段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傷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说说更赢分析推理的过程。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次回顾,加深了对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二、课堂小练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但愿我们的每位学生以后读书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1、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四册第31课《给予树》这篇课文后,可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领悟,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除了感受金吉娅对他人的善良、仁爱、同情、和友谊的高贵品质,学生也能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预期的效果不错。
2、留白。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人教版第四册第23课《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3、仿写。“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如学习人教版第五册第13课《花钟》一课时,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我举例小学生写花儿开放的段落“牵牛花开了,蔷薇开了,睡莲开了”,与课文中段落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接着,我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心中喜欢的花儿开放。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家长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1、阅读环境很重要。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参加阅读活动,在家里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家长也不应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而且要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因为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
2、阅读不要急功近利,静待花开。阅读并不是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阅读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阅读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写好作文或者成绩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喜欢读书为什么就是不认识几个字,甚至有家长说孩子,连一个作文都写不好,你那么多书都白看了。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高;练习;小练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一、词句练习
1、换词练习。课文中有的词语用得十分准确、巧妙,可以引导学生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从而领悟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个句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非常生动形象、贴切。这个词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2、变换句式练习。变换句式就是变换句型或语序,再和原句比较,诱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力度或特点,把思维引向深入。如人教版第六册第9课《南辕北辙》一课中有句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可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两种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
3、转换语言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课文提供的可进行语言转换的材料,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替换或重组课文的言语材料,完成新的表达。如人教版第六册第10课《惊弓之鸟》中有这样一段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傷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说说更赢分析推理的过程。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次回顾,加深了对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二、课堂小练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但愿我们的每位学生以后读书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1、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四册第31课《给予树》这篇课文后,可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领悟,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除了感受金吉娅对他人的善良、仁爱、同情、和友谊的高贵品质,学生也能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预期的效果不错。
2、留白。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人教版第四册第23课《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3、仿写。“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如学习人教版第五册第13课《花钟》一课时,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我举例小学生写花儿开放的段落“牵牛花开了,蔷薇开了,睡莲开了”,与课文中段落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接着,我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心中喜欢的花儿开放。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家长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1、阅读环境很重要。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参加阅读活动,在家里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家长也不应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而且要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因为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
2、阅读不要急功近利,静待花开。阅读并不是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阅读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阅读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写好作文或者成绩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喜欢读书为什么就是不认识几个字,甚至有家长说孩子,连一个作文都写不好,你那么多书都白看了。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