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所以,评价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影响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正确的评价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新课程中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共存,并应逐步加强形成性评价;不再只过分强调定量评价,而是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不再只是教师单一的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的参与,综合多种评价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正确的课堂评价,不是单方面对学习成绩的肯定,而是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选择评价用语,多方面激励学生
  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不应将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强调,而造成学生失去应有的自信。评价就是要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桃子”,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勇攀高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个内容,换一个说法其作用就有所不同。学生正处在敏感易于被打动的年龄,喜欢张扬,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好胜心强,他们总是想急于证明自身的能力,所以,他们需要表扬,喜欢鼓励。精心选择的评价用语,会抓住他们的心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位置,会增强他们的活力,给他们创新的勇气,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成功的激励不一定就是肯定的话语,许多肢体语言,于无声处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最好的鼓励。如用手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等等。
  二、评价突出个体差异,突出每个学生的进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突出个体的差异,就是要从根本上放弃统一的标准,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对他们做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中放弃整齐划一,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肯定学生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会在正确积极的评价中改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一面。这样,他们就能够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然后自我提高,最后達到自我完善。例如,在学习《望月》一文时,我让学生以月亮为本体说出一个比喻句,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说出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弯弯的月亮像小桥。”
  “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月亮像一个圆圆的大苹果,让人眼馋。”
  “月亮像一颗珍珠,高高地挂在天空。”
  “月亮像小孩子的脸,娇艳可爱。”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要给予他们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我对这些句子给予高度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老师再提出问题时,他们的小手又举得高高的,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体会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更为强烈。”我们知道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评价者变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则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思维、见解,有着富有情趣的专属于儿童的评价语言。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相互的尊重,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不再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欲望。评价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民主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竞争、好学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运用课本上的语言、或者加上自己以往所学到的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学生们在参与评价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对爬山虎的脚介绍得很详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有的学生说:“课文采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来介绍爬山虎的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小的脚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还有的学生说:“课文中对爬山虎脚的作用描述得很具体,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为了能参加评价,都必须经过“仔细想——大胆评”的过程。“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赏识不等于吹捧,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的理念,因此有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是一味地夸赞,其实这样做违背了评价的真实原则。所以,我们的评价要体现社会责任,每一个学生将来都会走向社会,他们要学会与人和谐地相处,这样也就免不了有反面的评价,甚至是冤枉的评价,但他们也必须去面对,他们应该有广阔的胸怀,懂得包容和谅解。所以,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千万要注意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特别是对那种比较敏感、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要谨慎对待,不得已时也尽量采用单对单的方式。
  总之,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智慧和爱”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其他文献
研究了溶性磷盐在红壤中的转化以及影响这种转化的因子。在试验的条件下,溶性磷盐施入红壤后,迅速向磷酸铁铝方向转化,并且温度可以加速这种转化速度。除去活性R_2O_3可以使
高原地区随海拔升高,大气压力下降,空气密度、含氧量降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极大地影响了我军运输车辆的使用性能。就目前装备的北方奔驰柴油载重运输车来说,虽然对柴油机采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2,陕西定边人。出生后即发现患腭裂,于1997年12月在我科行腭裂修复术。术后讲话语言不清,有明显开放性鼻音,饮流食时有鼻腔返流,于1998年8月24日以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收入院。
1997年7月于张家口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综合临床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委。教学工作:多年来,全身心倾注到
不同土壤由于母质、形成过程及以往施肥、种植作物等情况不同,供应作物养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施肥建议应按每一块地提出,而要每一块地都作肥料试验是不可能的.因而关于土壤
创新能力是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具备,更重要的是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使他们卓有成效地学习,学生将创新意识发展成为一种思考模式,才能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让中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指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
据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Доступностъ)与土壤水分的运动性(Подвижность)关系甚密.但某些作者在研究土壤的雕萎湿度时亦早已发现,
一、开放实验室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教育部和多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倡导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实验室是
众所周知,中等专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因此,光靠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技能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学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人们一味地将中等专业教育定位于技能培训,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一一剖析。  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够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将语文这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