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学生爱上语文的关键之所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爱不爱上语文课,主要是看主导的功夫深不深,不能怨学生。其实,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也并不难,关键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过硬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的,如学科专业知识的素养、教研科研的能力。我这里所说的是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素养。时代要求语文老师博学多闻,即使不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最起码对与语言和文学相关的内容要了如指掌,课上要如数家珍,使课堂内容要丰富多彩。切不能只讲考试的内容,不考的就不讲。像汉字的构造与演变、天干地支、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学典故、中外名著、时代文学潮流、当今文化名人等等,都应该是语文课堂的内容。如我给学生讲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时,不仅讲每种造字方法的特点,还结合汉字的演变历程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讲清了前四种方法,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就会根据语境准确使用同音字、形似字:知道了后两种是使用方法,古文中的通假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些虽然不是考试范畴,但都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至于大学生会出现不能规范使用汉字的低级错误。
  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既博且渊。有些内容是只需作了解性的讲解,有些重点内容就需要讲深讲透。在文言文教学当中,对于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些虚实词,就要追根求源,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举一反三。例“为”,在中学文言文中大概有近百种用法,学生很难记住,但如果老师动动脑,分析梳理一下,可以归结为两种用法:①作动词,读wei,②作介词,读wei。作动词时常用基本意是“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解释为不同的意思。如《陈涉世家》中“为屯长”是“担任”的意思;“为坛而盟”中是“筑”的意思;《捕蛇者说》中“得而腊之以为饵”中是“制成”的意思;“向吾不为斯役”、“吾嗣为之十二年”中是“做”的意思;“故为之说”中是“写”的意思;《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为人五、为窗八……”中是“雕刻”的意思;《活板》中“唐人尚未盛为之”中是“使用”的意思;……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很多个。另外还可以根据语境解释为作为、认为、是等意思。如《核舟记》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解释为“是”。作介词时常根据语境解释为给或替、因为、被等意思。判断它是动词还是介词的主要区别只需记住一点:介词“为”组成的介宾结构在旬中作状语,动词“为”带宾语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讲清了这一点,以上的问题学生就能无师自通了。
  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还应该表现为能写。我们不谈语文教师应该像个学者或作家,但语文老师应该能写,不仅写教学札记,还应该写写文学作品。布置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空洞地教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自己要敢于与学生一起写,比一比,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能让学生由衷地欣赏你、佩服你。
  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方能重其道。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才学、没有过硬专业素养的老师,怎能会成为学生崇敬的老师,怎能会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2情感的丰富真挚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文本的心理基础。只有教师的感情丰富而真挚,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真情流露的地方,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地方,是师生情感火花碰撞的地方,也是师生提升人格修养和深化审美体验的地方。
  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并将这种情感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的,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感慨,或愤怒……我们会为周总理的鞠躬尽瘁而潸然泪下;为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而深受感动;为祖国的画山秀水而豪情万丈:为国民党的丑恶卑鄙而和闻一多先生一起拍案而起;为生命与和平而肃然起敬……用我们的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语文可不仅是学生喜爱的同时也实现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目标。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情”的魅力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也能把握好这个“情”字,那学生不也“为情所困”,对语文“生死相许”了吗?
  
  3形式的多样灵动
  
  再美味的食品,连续吃三顿,谁都会腻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多样灵动,每一节课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有所侧重。有时以朗诵为主,有时以讨论为主;有时以深层次思考为主,有时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有时是单元教学,有时是精雕细刻;有时是教师讲解为主,有时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戏剧单元,我们就采用单元教学法,在初步掌握戏剧知识的基础之上,几篇文章一起讨论、分析,在比较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在背台词、练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台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润土、祥子、父亲、破毡帽朋友几个人物形象进行集中比较,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的变化,对农民这一群体形象的发展变化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诗歌教学可以将一学期的诗歌集中起来进行诗朗诵比赛,或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查找同一题材或话题或主题的相关诗歌,做相关的读书笔记或作文。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又比一堂课集中讲一篇课文效果更好。但无论采用那种形式,都要有语文的韵味,切不可滥用多媒体、流于形式的讨论、作秀,或千课一律、面目可憎、令人生厌。
  
  4形象的亲和雅致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生死相许”,老师除了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真挚的情感、灵动多样的课堂形式,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形象包括亲和的话语态度、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和得体的衣着。平等亲切的话语能给学生信任感,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容易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当学生喜欢教师,欣赏老师,甚至崇拜老师时,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就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即使不能“生死相许”,也定是“爱你没商量”。
  课堂就是每个教师的名片,它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凝结,更是教师独特风格的彰显(华清《有一种热爱叫坚持》,《语文教学通讯》2008.3B)。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只要牢牢记住“打铁须得自身硬”、“腹有诗书气自华”,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热爱语文,热爱学生,就一定会让学生爱上语文的。
其他文献
每年高考,都是媒体按捺不住寂寞的时节。与往年不同,今年泉州晚报在高考期间的报道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不干扰考生,本社媒体高考结束前不对考题进行分析点评。”此举赢得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引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课外阅读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无垠的大海里。  根据我校近几年开展的振兴阅读活动的情况,本人在安排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有如下的体会。  
当前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但思品课的长期灌输说教使教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学得“索然无趣”。而多媒体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那在思品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作以下尝试。   
“M112”是我所于1974年秋,用晚籼矮秆品种“5450”作母本,高秆品种“印尼水田谷”作父本进行杂交,当代种子再用钻~(60)γ射线3万伦琴、28.2伦/分的剂量率进行辐照,经过六代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论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的可行性,为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方案提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清晰明确,规范严格
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笔者自幼热爱朗读,也长期将朗读法运用在语文教学之中,深深感受到朗读的巨大作用,虽不能说朗读万能,然而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真是“妙不可言”。然而,因为目前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等诸多原因,朗读教学得不到重视,且问题多多: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课堂朗读的参与面窄;朗读
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任,而且体现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要求。由于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如何在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从而解决数学教学中差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是摆在我们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1困难剖析中帮助差生确立目标    
在高中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创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定义中的经验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所体验到的参与者知识、形成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再创性。在高中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探究式
众所周知,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我们要在重视为学生奠定坚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上,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共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值得我们探究。    1教师创新意识凸显过程中主体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根据多年初中学数学的实践,认为:适时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习惯,避免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练习,不但不影响学习成绩,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注重上好数学活动课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