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中的模式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大都市市场多元化高层次农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759-02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近年来致力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并逐渐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典范。
  都市型现代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在快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急需培养一批懂科技、有技能、善经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适应首都对于多元化高层次农业的需求。而北京农学院作为唯一一所北京市属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北京市属高等农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1]。目前学校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8 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30余人。近年来该校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为中心,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由于都市型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相比,本身是在观念和具体经营方式上的变革,所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会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发展,甚至发展更快,相应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满足其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该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1 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更能够也更适宜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经管学院是北京农学院三大老牌院系之一,有都市农业研究所及农业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2]。在研究生培养中有拥有农业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13年经管学院研究生在校总人数33人,其中学术型学生7人,占比21%,专业硕士研究生26人,占比79%。2014年经管学院研究生在校总人数35人,其中学术型学生5人,占比14%,专业硕士研究生30人,占比86%。目前经管学院已经成为为首都输送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特别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2014年研究生就业中,就业去向是北京市村官的人数为6人,占毕业班总人数的2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的办学条件及培养管理上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是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平时教学中应该加强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若脱离了经济整体框架和基础理论来学习,将会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纵观经管学院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应用性质的课程,如农业项目投资与案例分析、农村统计与调查、农村区域规划等,像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世界经济等经济学重要基础课程并未开设。尽管开设了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但是所学内容和本科阶段学习并无多大差别,难以起到进一步启迪学生经济学思维的作用,会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而没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不管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应用实践中,都很难有突破性进展,也很难有创新性发现。这一点在学生毕业论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大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会选择某些浅显的农业问题来研究,主要是因为在学时不足开设课程、理论基础欠缺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经济学没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导致。很多论文都是空洞的文字性描述居多,技术分析和模型研究较少,说明学生还很难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1.2 除农业之外其他相关经济课程应该多开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呈现出应用型、通用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动向[3]。所以需要在平时培养中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知识,也具备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紧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动向,满足都市农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但是目前学院所开设的应用经济学课程也只是偏向于农业方面有关知识的传授,如在2013级专业硕士培养中开设了农村社会学专题等课程,在学术型硕士培养中除了开设这些课程外,还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专题、果品产业经济学等课程。像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学科则未涉及。尽管很多研究生是从该校本科生中直接升研的,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相关课程,但是研究生培养仍应该加强相关经济课程的学习,使农业人才拥有更多相关经济学知识,才更容易在农业中做到创新。
  1.3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目前经管学院研究生培养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硕士,学制是两年;另一类是学术型硕士,学制是三年。这种分类培养模式本来是为适应教育部2009年学位制度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所创建的。但是在现实中却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培养效果。全日制专业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区,目的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不侧重学术研究,只致力于和社会的接轨。但是两年制的专业硕士一般第一年课程排得很满,奔波于课堂和一些社团活动之间,第二年就面临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还没有适应研究生生活就面临毕业,专业硕士的培养变成本科阶段的简单延续,达不到研究生培养要求。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继续做科研的研究型人才,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又无法和专业硕士区别开,很多学生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忙着帮导师调研,第三年面临毕业和找工作,认真研读文献做科研的时间很少。   2 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相关对策
  2.1 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经济学是一门源于实践,但是又远远高于实践的理论课程。它需要从纷繁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现实中总结规律,形成理论,由此推动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农业经济学虽然属于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实践性强,但同样需要经济学基础理论来指导其运行。所以,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中,同样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一些经济学理论基础类课程,如经济学说史、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很有必要开设。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就需要有创新思维,在农业发展中同样需要有经济与贸易、财政与金融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创新。另外,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经济研究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科研能力。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已经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如近些年来学校构建了“3大平台、4个模块、5大基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传统教育向都市型现代农业教育跨出极大一步。为了适应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步伐,学校也应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目前来看,在本科阶段教育中加强都市型农业现代知识的教育,如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以及农产品育种和农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得有志于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掌握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在专业硕士教育中应该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如可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际认知,深入北京郊区农业经济组织、农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使其能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学术型硕士培养中应加强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教育,提高其科研能力,如平时可举办“学术沙龙”、“名家讲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并为学生创造一定科研氛围。导师在平时应该给学生布置适当科研任务,并有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北京市将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而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和复杂性工程,需要创新型农业人才作支撑。农业高等院校在平时培养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文堂,华玉武, 高建伟.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8):55-57.
  [2]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北京教育,2009(1):25-26.
  [3] 何忠伟.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等农业教育[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6:94-97.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9月澧水上游罕见秋汛致洪暴雨过程特征作分析的同时,并展开了对澧水上游致洪暴雨特征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澧水上游发生致洪暴雨的面雨量临界值为121.4 mm;此次致洪暴雨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两槽一脊”型分布,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深厚的西南涡系统,西南涡前有支较强的暖湿急流为致洪暴雨提供充足水汽,水汽源地为南海、孟加拉湾,这一环流
期刊
摘要在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简述了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并在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与创新驱动、重视人才与深化培训、加强管理与创新机制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对策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
期刊
摘要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省提出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林业4大生物产业。该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在“十一五”期间的指标数据,从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农业产业、生物能源产业、生物林业产业等4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将云南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品产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今后云南生物产
期刊
摘要  为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建设用地与耕地的需求,分析了土地开发需求背景及区域开发背景;指出了我国土地开发面临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与利用实践起步晚、后备资源日益减少而成本急剧增加、部分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带来的新的资源环境问题。为此,提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新机遇与战略: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区的农业地域优势,在水资源胁迫区开展节水技术与农地集约利用,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  关键词土地开发背景
期刊
摘要基于畜禽养殖数据,估算分析了吉林省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现状,概述了吉林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采用的循环利用技术,分析了吉林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吉林省畜禽粪便污染和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畜禽粪便;污染;资源化利用;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2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012-03  Abstract B
期刊
摘要 结合农林院校的专业特点,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为例,对我国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就业态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林院校;就业;就业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752-07  随着全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出台,2014年参加就业的研究生人数高于往年,研究生
期刊
摘要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仪器设备分散闲置,利用率低,投资浪费大,管理与责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讨改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高效合理利用仪器设备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S-01;G48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769-02  高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是进行基本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实习必
期刊
摘要 根据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古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吴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从古镇保护、文化旅游、古镇管理体制、多样化发展、营造古镇经济圈等多个角度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 古镇; 保护与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168-03  众所周知,在江南古镇旅游,
期刊
摘要 根据2007~2010年江苏省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数据,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原有的金融机构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对农户贷款增加的效应并不显著。可见新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在小企业领域,对农户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应通过构建新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
期刊
摘要 伴随着“本土资源论”、“民间法”等多元法律概念的流行,民间规范与法律的的互动也开始被认同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范式。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民间习惯着眼,考察了习惯对法律的影响,及习惯自身相对独立的社会控制功能,并对民间习惯对制定法的现实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法治思考。  关键词民间习惯;私人监控;制定法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343-02  我国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