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泥水界的匠人精神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斯豪先生
  坚持宗旨 不忘初心
  很多传统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个日益明显、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一代的从业者,因时局原因,受生计所迫,只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便坚持做下去。他们专心而专注,在行业里默默耕耘,直到迎来曙光,取得成绩。但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自己从业的辛苦,不愿意自己的後人承接事业。特别是在时局安稳、经济腾飞之後,年轻一辈的生活物质充裕,可选择的发展途径较多,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父辈的行业中。导致今日很多传统行业缺少人才输入、承传变得青黄不接,行业甚至日渐衰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老一辈手艺人开始集思广益,希望能引来年轻人承传工艺,以便行业能延续下去。服务於香港泥水界的黄斯豪先生,目前也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他希望行业中精细的手艺能有人传递下去,从而把看似粗糙的泥水工作,也做成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
  “我爷爷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做泥水,然後传到我爸爸的手上。年轻时,他曾问我愿不愿意入行,开始我不想做,但父亲说如果没有人接班只好自己一个人做到做不了为止。我不忍心他那麽辛苦,於是加入行業之中。现在我家已是泥水的三代世家。”对於是否有人能从自己手中接过这份事业,黄斯豪先生其实心里挺忐忑的。毕竟一路走来,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泥水从业者的不易——当年,自己也是磨合了大概五年时间,才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时至今日,泥水还遭遇了来自传媒和业主的压力,市场竞爭也出现以量取胜的情况,加上跟其他行业一样,要面临原料贵、人工贵、缺乏新人的窘境。他眼中的香港泥水行业,目前还笼罩在迷雾里。
  开发商或物业,自然希望工作越简单越好。但作为一个资深的行家,专注於一个领域,黄斯豪先生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认为,保持行业的手艺,让业内的标準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不仅能体现出自己工作的价值,也利於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为建筑日後投入使用提供更多保障。
  泥水界有一句俗话“泥水佬开门口,过得了别人过得了自己。”即指从业者应该心里有一个标準来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到位,即使别人眼中过了关,自己觉得还不夠完善,也不能放心。当年黄斯豪先生从父亲的身上学到这句话的精髓,现在他同样希望有人把这句话传下去。
  “我们公司做了这麽多年,正是因为对质量把控得好,所以才得到了很多客户的喜爱。”但是,现实中经常会发生关於“质”与“量”的选择。“质量好,手工好,也意味着成本高、人工贵,所以有的希望物廉价美的客户就会找以量取胜的人做泥水。”曾经,黄斯豪先生对自己的坚守也产生过质疑,但经过了几番思量後,他还是维繫本心,然後一心一意地细细打磨自己的事业。
  如今,作为泥水业的领军人之一,黄斯豪先生想方设法,解决众多挑战,为同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助行业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他也希望从业的标準得以落定,从业的精神可以提升,真正让那句业内俗语作为一种人人信守的精神,传承下去,给行业的发展树立一个标杆。
  群策群力 爭取权益
  同一个行业,虽出产同一类产品,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产品也会有所改动。黄斯豪先生投身泥水行业以来,便经历过用料由石子变为云石、许多施工的住宅单位由大变小的过程。当然,也有法律和规定的出台,给泥水行业带来影响。其中包括了现在困扰业内人的最大的“收货标準”提升问题。
  “就建造商群体而言,云石、泥水和油漆要面对的问题较多,因为根据规定,我们交货是直接跟业主打交道的,对方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标準,避免过多的纠纷。”作为一门工艺,本就需要考虑人才、原料、场合等诸多问题,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干扰,所带来的困扰一时就难以处理。特别像黄斯豪先生这样坚持亲自监控的严谨行家,更是劳心劳力。可见,一个权衡各方的标準,会减轻很多工作的难度。
  在如此劳碌的工作之餘,黄斯豪先生还抽出时间服务同行社团。他知道,只有各位从业人上下齐心,一致努力推动行业发展,才能摆脱当前困境,让泥水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他分析道,现在其实市场对泥水的需求量是很庞大的,因为很多基建项目和维修工程将陆续开展。“泥水业是蓬勃的,但对分判商未必是好事,现在工人的需求提高了,但整体效率並没有过去高,特别是技术性的工人更是紧缺。造成分判商成本上涨,还要面对很多压力,所以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並不乐观。”
  心繫行业卻能理性分析,倾注感情又能观点中肯。儘管目前还能感受到业内的种种不稳定,但黄斯豪先生依然心怀希望,作出务实的贡献。他透露,未来泥水发展可以考虑科技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简化工序。也可以明确收货标準,减少业主、开发商和分判商之间的纠纷。还可以建立新型的学习体系,吸引年轻人入行,以知行合一的方法把他们锻炼成专业人士。
  在辛苦的工作与服务之餘,黄斯豪先生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希望自己不要因为忙碌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待行业走出目前的窘境,他会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好好做一个好先生和好父亲。
  现在,黄斯豪先生与同行团结在商会中,相互付出,平衡各方权益,收集行业心声,反馈给有关部门,爭取属於从业者本身的权益。“我们这一行也有很多人在思考怎麽谋求未来的出路,大家也希望能把这一行维持下去,毕竟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门手艺。”
其他文献
刘翠玲女士  是一位颇具社会责任感的法律界专业人士。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说,自己的成长和成绩,有赖於社会的培养,所以当有能力的时候,理应回馈社会。她是如是说的,也是如是做的。她曾任海港扶轮社社长,现已服务其中十五年,对她而言,这里是她的另一个家。谈及服务的感受,她多次感叹每一项服务都非常有意义,因为哪怕是一份微小的付出,换来的都是内心大大的满足。  扶轮之爱暖人心  1905年,一个以“增进职
期刊
【本刊讯】“全球水墨画大展——教育篇”10月24日举行开幕典礼,邀得多位水墨大师,以及政府官员,联同主办机构代表担任主礼嘉宾,为大展揭开序幕。“全球水墨画大展”开幕典礼的出席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先生、艺育菁英基金会主席方黄吉雯女士、“全球水墨画大展”策展人郭浩满博士、传画网董事长刘锦源先生、传画网执行董事严斌先生、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博士、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
期刊
【本刊讯】10月15日,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十五周年会庆暨第八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在香港九龙湾百乐门国际宴会厅隆重举行。林伟生先生全票当选连任第八届理事会会长。  出席主礼的嘉宾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长甄美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太平绅士等出席主礼了本次活动。  林伟生会长致辞表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踏入第五年
期刊
七名华人当选2018年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10月16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NAM)在其年会上宣佈了最新一期的院士名单。7位华人学者入围新一届的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们分别是美籍华人学者柴洋(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傅嫈惠(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廖敏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林希虹(哈佛大学教授)、王晓斌(约翰斯·霍普金斯
期刊
香港名称的由来  关於香港地名的由来,较为主流的结论是,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有根据的一种说法是说香港得名与香树、香市有关。香树生长於广东沿海及越南北部,以东莞、新安等县为多,香港沙田及大屿山亦有种植。香树长高至二十呎时,割出树液,所製成的“莞香”,是多种香製品的原料,闻名全国。沙田、大埔一带是“莞香”的著名产地。因香产丰盛,这里的香市贸易也十分发达。香产品多数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6日在圣彼得堡出席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亦出席仪式。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宣读学位授予决定,並向习近平主席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习近平致答辞表示,很荣幸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称号。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历史悠久,名师荟萃,英才辈出,为俄罗斯及世界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傑出贡献,也培养了大批精通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汉学家。教育合作
期刊
阮嘉锐先生  在大学时怀着一颗推广法律的心,加入了律师行业,並通过努力,四年内便取得了大律师牌照。作为年轻而优秀的业界代表,他不仅饱含服务的热忱,还拥有长远的眼光。他说,要经常反问自己,才能不忘初心。於是,他更加坚定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之理念,更加明确了为澳门普法工作出力之目标。认定了的,他就放手去做,趁着这大好机遇,趁着年轻敢为。  怀着一颗推广法律的心入行  对於已是澳门执业大律师的阮嘉
期刊
柯世复先生  执著於对国粹的追求,並在国画及书法精彩纷呈的世界里获得快乐。他一心一意创造艺术,用色彩描绘美丽的画面,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他全神贯注挥洒笔墨,以遒劲的笔划表达人生的意蕴。书画相映成趣,予其惊喜不断,他不求名利,不求显达,只在心中存有一份笃定、一种澹然,便可感受艺术所带来的乐趣,有一种天高海阔、风轻云淡的豁达与自在。  书画相伴 岁月如歌  还记得2013年,75岁的柯世复先生举办了师生
期刊
百名改革开放傑出贡献者获表彰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改革开放傑出贡献人员。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傑出贡献拟表彰对象。  100名改革开放傑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中,有4位来自香港,他们分别是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的优秀代表,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创办人,香港中华总商会原会长,第六届全国
期刊
每年端午节前後,龙舟竞渡的锣鼓声就会在香港多个地区响起。香港各个离岛仍保留着有关赛龙舟的宗教仪式,其中最具特色的可说是大澳的“端午龙舟遊涌”了。相传在百多年前,大澳出现瘟疫,渔民用龙舟拖着载有从各庙宇接来的神像的小艇巡遊水道,於是瘟疫得以驱除。这个“龙舟遊涌”的传统维持至今,它将大澳的渔业生态环境,生产技术,渔业经济,渔民组织,以至宗教信仰及仪式整合起来,发展成为一套地方民间宗教和社区生活体系,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