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斯豪先生
坚持宗旨 不忘初心
很多传统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个日益明显、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一代的从业者,因时局原因,受生计所迫,只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便坚持做下去。他们专心而专注,在行业里默默耕耘,直到迎来曙光,取得成绩。但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自己从业的辛苦,不愿意自己的後人承接事业。特别是在时局安稳、经济腾飞之後,年轻一辈的生活物质充裕,可选择的发展途径较多,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父辈的行业中。导致今日很多传统行业缺少人才输入、承传变得青黄不接,行业甚至日渐衰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老一辈手艺人开始集思广益,希望能引来年轻人承传工艺,以便行业能延续下去。服务於香港泥水界的黄斯豪先生,目前也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他希望行业中精细的手艺能有人传递下去,从而把看似粗糙的泥水工作,也做成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
“我爷爷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做泥水,然後传到我爸爸的手上。年轻时,他曾问我愿不愿意入行,开始我不想做,但父亲说如果没有人接班只好自己一个人做到做不了为止。我不忍心他那麽辛苦,於是加入行業之中。现在我家已是泥水的三代世家。”对於是否有人能从自己手中接过这份事业,黄斯豪先生其实心里挺忐忑的。毕竟一路走来,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泥水从业者的不易——当年,自己也是磨合了大概五年时间,才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时至今日,泥水还遭遇了来自传媒和业主的压力,市场竞爭也出现以量取胜的情况,加上跟其他行业一样,要面临原料贵、人工贵、缺乏新人的窘境。他眼中的香港泥水行业,目前还笼罩在迷雾里。
开发商或物业,自然希望工作越简单越好。但作为一个资深的行家,专注於一个领域,黄斯豪先生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认为,保持行业的手艺,让业内的标準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不仅能体现出自己工作的价值,也利於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为建筑日後投入使用提供更多保障。
泥水界有一句俗话“泥水佬开门口,过得了别人过得了自己。”即指从业者应该心里有一个标準来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到位,即使别人眼中过了关,自己觉得还不夠完善,也不能放心。当年黄斯豪先生从父亲的身上学到这句话的精髓,现在他同样希望有人把这句话传下去。
“我们公司做了这麽多年,正是因为对质量把控得好,所以才得到了很多客户的喜爱。”但是,现实中经常会发生关於“质”与“量”的选择。“质量好,手工好,也意味着成本高、人工贵,所以有的希望物廉价美的客户就会找以量取胜的人做泥水。”曾经,黄斯豪先生对自己的坚守也产生过质疑,但经过了几番思量後,他还是维繫本心,然後一心一意地细细打磨自己的事业。
如今,作为泥水业的领军人之一,黄斯豪先生想方设法,解决众多挑战,为同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助行业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他也希望从业的标準得以落定,从业的精神可以提升,真正让那句业内俗语作为一种人人信守的精神,传承下去,给行业的发展树立一个标杆。
群策群力 爭取权益
同一个行业,虽出产同一类产品,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产品也会有所改动。黄斯豪先生投身泥水行业以来,便经历过用料由石子变为云石、许多施工的住宅单位由大变小的过程。当然,也有法律和规定的出台,给泥水行业带来影响。其中包括了现在困扰业内人的最大的“收货标準”提升问题。
“就建造商群体而言,云石、泥水和油漆要面对的问题较多,因为根据规定,我们交货是直接跟业主打交道的,对方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标準,避免过多的纠纷。”作为一门工艺,本就需要考虑人才、原料、场合等诸多问题,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干扰,所带来的困扰一时就难以处理。特别像黄斯豪先生这样坚持亲自监控的严谨行家,更是劳心劳力。可见,一个权衡各方的标準,会减轻很多工作的难度。
在如此劳碌的工作之餘,黄斯豪先生还抽出时间服务同行社团。他知道,只有各位从业人上下齐心,一致努力推动行业发展,才能摆脱当前困境,让泥水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他分析道,现在其实市场对泥水的需求量是很庞大的,因为很多基建项目和维修工程将陆续开展。“泥水业是蓬勃的,但对分判商未必是好事,现在工人的需求提高了,但整体效率並没有过去高,特别是技术性的工人更是紧缺。造成分判商成本上涨,还要面对很多压力,所以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並不乐观。”
心繫行业卻能理性分析,倾注感情又能观点中肯。儘管目前还能感受到业内的种种不稳定,但黄斯豪先生依然心怀希望,作出务实的贡献。他透露,未来泥水发展可以考虑科技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简化工序。也可以明确收货标準,减少业主、开发商和分判商之间的纠纷。还可以建立新型的学习体系,吸引年轻人入行,以知行合一的方法把他们锻炼成专业人士。
在辛苦的工作与服务之餘,黄斯豪先生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希望自己不要因为忙碌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待行业走出目前的窘境,他会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好好做一个好先生和好父亲。
现在,黄斯豪先生与同行团结在商会中,相互付出,平衡各方权益,收集行业心声,反馈给有关部门,爭取属於从业者本身的权益。“我们这一行也有很多人在思考怎麽谋求未来的出路,大家也希望能把这一行维持下去,毕竟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门手艺。”
坚持宗旨 不忘初心
很多传统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个日益明显、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一代的从业者,因时局原因,受生计所迫,只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便坚持做下去。他们专心而专注,在行业里默默耕耘,直到迎来曙光,取得成绩。但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自己从业的辛苦,不愿意自己的後人承接事业。特别是在时局安稳、经济腾飞之後,年轻一辈的生活物质充裕,可选择的发展途径较多,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父辈的行业中。导致今日很多传统行业缺少人才输入、承传变得青黄不接,行业甚至日渐衰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老一辈手艺人开始集思广益,希望能引来年轻人承传工艺,以便行业能延续下去。服务於香港泥水界的黄斯豪先生,目前也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他希望行业中精细的手艺能有人传递下去,从而把看似粗糙的泥水工作,也做成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
“我爷爷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做泥水,然後传到我爸爸的手上。年轻时,他曾问我愿不愿意入行,开始我不想做,但父亲说如果没有人接班只好自己一个人做到做不了为止。我不忍心他那麽辛苦,於是加入行業之中。现在我家已是泥水的三代世家。”对於是否有人能从自己手中接过这份事业,黄斯豪先生其实心里挺忐忑的。毕竟一路走来,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泥水从业者的不易——当年,自己也是磨合了大概五年时间,才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时至今日,泥水还遭遇了来自传媒和业主的压力,市场竞爭也出现以量取胜的情况,加上跟其他行业一样,要面临原料贵、人工贵、缺乏新人的窘境。他眼中的香港泥水行业,目前还笼罩在迷雾里。
开发商或物业,自然希望工作越简单越好。但作为一个资深的行家,专注於一个领域,黄斯豪先生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认为,保持行业的手艺,让业内的标準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不仅能体现出自己工作的价值,也利於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为建筑日後投入使用提供更多保障。
泥水界有一句俗话“泥水佬开门口,过得了别人过得了自己。”即指从业者应该心里有一个标準来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到位,即使别人眼中过了关,自己觉得还不夠完善,也不能放心。当年黄斯豪先生从父亲的身上学到这句话的精髓,现在他同样希望有人把这句话传下去。
“我们公司做了这麽多年,正是因为对质量把控得好,所以才得到了很多客户的喜爱。”但是,现实中经常会发生关於“质”与“量”的选择。“质量好,手工好,也意味着成本高、人工贵,所以有的希望物廉价美的客户就会找以量取胜的人做泥水。”曾经,黄斯豪先生对自己的坚守也产生过质疑,但经过了几番思量後,他还是维繫本心,然後一心一意地细细打磨自己的事业。
如今,作为泥水业的领军人之一,黄斯豪先生想方设法,解决众多挑战,为同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助行业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时,他也希望从业的标準得以落定,从业的精神可以提升,真正让那句业内俗语作为一种人人信守的精神,传承下去,给行业的发展树立一个标杆。
群策群力 爭取权益
同一个行业,虽出产同一类产品,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产品也会有所改动。黄斯豪先生投身泥水行业以来,便经历过用料由石子变为云石、许多施工的住宅单位由大变小的过程。当然,也有法律和规定的出台,给泥水行业带来影响。其中包括了现在困扰业内人的最大的“收货标準”提升问题。
“就建造商群体而言,云石、泥水和油漆要面对的问题较多,因为根据规定,我们交货是直接跟业主打交道的,对方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标準,避免过多的纠纷。”作为一门工艺,本就需要考虑人才、原料、场合等诸多问题,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干扰,所带来的困扰一时就难以处理。特别像黄斯豪先生这样坚持亲自监控的严谨行家,更是劳心劳力。可见,一个权衡各方的标準,会减轻很多工作的难度。
在如此劳碌的工作之餘,黄斯豪先生还抽出时间服务同行社团。他知道,只有各位从业人上下齐心,一致努力推动行业发展,才能摆脱当前困境,让泥水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他分析道,现在其实市场对泥水的需求量是很庞大的,因为很多基建项目和维修工程将陆续开展。“泥水业是蓬勃的,但对分判商未必是好事,现在工人的需求提高了,但整体效率並没有过去高,特别是技术性的工人更是紧缺。造成分判商成本上涨,还要面对很多压力,所以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並不乐观。”
心繫行业卻能理性分析,倾注感情又能观点中肯。儘管目前还能感受到业内的种种不稳定,但黄斯豪先生依然心怀希望,作出务实的贡献。他透露,未来泥水发展可以考虑科技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简化工序。也可以明确收货标準,减少业主、开发商和分判商之间的纠纷。还可以建立新型的学习体系,吸引年轻人入行,以知行合一的方法把他们锻炼成专业人士。
在辛苦的工作与服务之餘,黄斯豪先生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希望自己不要因为忙碌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待行业走出目前的窘境,他会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好好做一个好先生和好父亲。
现在,黄斯豪先生与同行团结在商会中,相互付出,平衡各方权益,收集行业心声,反馈给有关部门,爭取属於从业者本身的权益。“我们这一行也有很多人在思考怎麽谋求未来的出路,大家也希望能把这一行维持下去,毕竟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