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林的东盟中心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欧洲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经济联盟。同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而南美洲也在2004年成立了南美国家共同体。然而,占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洲的一体化进程却进展缓慢。
  1990年12月,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首次提出了“东亚经济集团”的设想。不过由于亚洲,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东亚(广义上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矛盾,并没有建立统一的自贸区,而是松散地签订了若干双边自贸协定,有评论将这种贸易状态比喻为一个相互缠绕、错综复杂的“意大利面碗”。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作为一个太平洋的国家加强同亚洲的接触和往来,并在去年高调加入由四个环太平洋小国倡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
  在此情况下,亚洲经济一体化将路向何方?《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万(Surin Pitsuwan)博士。
  
  开放的区域主义
  《财经》:中国、日本和韩国已经分别和东盟签署了自贸协议;但是,中日韩三方的自由贸易区却困难重重。你认为“10+1”模式能否发展为“10+3”模式?如果没有形成中日韩三边的自贸区,东亚国家应该如何推进经济一体化?
  素林:我不太适合评论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但是我知道相关的谈判正在三国之间进行。
  东盟各成员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彼此差别很大。但是,在过去40多年里,东盟成为了世界上极成功的区域组织,这种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一体化,而且体现在东盟为该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让他们就共同关心和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东盟实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分别和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以及新西兰形成了“10+1”的自贸区。目前,这些自贸协议在两个概念框架下并行发展,其一是包括东盟和中日韩的东亚自贸区;其二,是在“10+3”基础上增添了澳大利亚、印度和新西兰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or East Asia)。
  关于这个区域到底会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还是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目前的讨论仍然十分激烈。
  东盟占据这些自由贸易协定中心位置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对东亚一体化起到协调作用,让全球主要的伙伴一起坐下来讨论区域内外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经》:一些观察者曾经把东亚地区经济结构比做“雁阵结构”,认为是由日本作为雁阵中的领头雁带领东亚经济的发展,但日本经济近期表现疲软,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快速上升。你认为日本3月份发生的地震是否会加速改变这种“雁阵结构”?亚洲经济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素林:我并不完全同意日本的竞争力因为地震而下降的说法。根据高盛的估计,日本在震后特别是2011年二季度的产能会急剧下降,实际GDP会下降0.5%-2%。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1230亿美元到235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GDP的3.5%。但是,我相信短期的经济困难在未来的几个月会被重建带来的机会弥补,例如日本银行已经注资15万亿日元参与重建,财政部也划拨了补充预算。从以往日本处理地震的经验来看,他们能处理好地震对经济带来的损害。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震荡会波及全球经济,特别是震后一些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受阻,对于产业链上的其他国家有所影响。例如,日本生产了全球产业链上40%左右的电子元件,地震的影响对其他制造企业产生了不良后果。
  从经济利益来讲,东盟有必要通过加强贸易和金融联系来支持日本的重建努力。例如,东盟应帮助日本出口行业,以便其经济活动不受严重损害,东盟还应该通过一些国家计划帮助日本恢复旅游业,增加东盟国家消费者对日本的信心。
  
  《财经》:中国正在成为东盟国家制造业的最大市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应扮演什么角色?
  素林:中国是东盟重要的市场,但东盟也是中国重要的市场。中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我们的制造业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制造业网络,加大彼此间的外包力度。
  2010年初步的贸易数字显示,东盟同中国的贸易在经历了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开始复苏。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7.9%,从2009年的81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5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而东盟从东盟的进口从2009年的96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232亿美元,增幅为27.5%。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超过了2007年的1711亿美元和2008年的1969亿美元。中国保持了作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贸易量占东盟贸易总量的11.6%。而东盟则以占总量9.7%的贸易额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然而,虽然东盟-中国的贸易额显示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保持了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是2010年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东盟总贸易额的比例显示中国占其中的11.6%,与日本的10.6%,欧盟的10%以及美国的8.9%非常接近。
  在贸易增长速度上,我们发现俄罗斯、印度、韩国以及日本分别以60.8%、36.6%、33.8%以及33.5%的增长率高于中国的32.3%。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占东盟贸易总额的25.2%,并且以35.7%的速率增长。基于以上的数字,我们可以认为东盟对贸易的依赖是非常多元化的。
  
  驱动力之辩
  《财经》:与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有些什么特点?
  素林: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是在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框架下运行的,而东亚的区域合作仍然比较松散,但是进步很快。
  2009年11月,来自东亚13国(东盟十国及中日韩)的领导人在第一次“10+3”峰会后发表了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了与会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以便为东亚地区带来和平和繁荣,这些规定包括从政治到安全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在“10+3”的框架下,促进区域和平、繁荣等大目标得以确立,这个框架现在已经扩展到20个领域,例如政治和安全、跨国犯罪、经济、金融、货币、农业和林业、能源、采矿、旅游、卫生、劳工、文化、环境、科学和技术、信息和传播科技、社会福利、农村发展、灾害管理、青年人和妇女——这些领域几乎包括了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合作和一体化的内容。
  在1999年启动以来,“10+3”峰会还成立了“10+3合作基金”,帮助实现“工作计划”的内容。此后召开的峰会重申和肯定了各国实现东亚共同体的决心,以及承认通过以东盟为推动力(driving force),并在“10+3”的框架下来实现该目标。
  《清迈倡议》和《亚洲债券市场倡议》是“10+3”进程的核心文件。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让东盟十国与中日韩走到一起。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CMI Multilateralization)将区域储备库储备金额从800亿美元提高到1200亿美元。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另一个重要决定是成立“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Credit Guarantee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的信托资金来支持东亚地区使用本地结算的公司发行债券,该机制的启动资金为5亿美元。
其他文献
中国企业“走出去”、让全球刮起“中国风”是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的豪言壮语。蓦然回首,过往20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历程跌宕起伏、胜少败多。尽管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是盲目跟风的铩羽者。    中国海外并购20年历程   纵观中国海外并购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0年的探索和发展,继而是2000年到2008年的“政府指导海外并购”时代,从2008年至今,
期刊
金融危机后的三年,全球经济再一次陷入衰退的风险。这一次,焦点依然集中在美国和欧洲。  本轮的欧洲债务问题不同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此次危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欧元区国家现在必须承受来自财政以及银行信贷的双重紧缩,要渡过难关,需要欧元区各个国家的合作,否则经济的衰退也难以避免。  目前看,希腊公共债务负担已不可持续,只能通过债务重组来降低违约风险。而希腊债务重组以及违约的风险造成的连锁效应将恶化
期刊
部分香港网民,称来港的大陆人为“蝗虫”。一位北大教授,称香港人为“狗”。“蝗虫”与“狗”,表面是意气之争,背后有着几十年的文化沉积。愈往深处探视,愈能看出曲折的香港身世。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中年,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蝗虫论”在这场风波之中,作为标签、作为意象,有一个复杂的孵化和蜕变的过程。   我第一次知悉此说,是在年前。“蝗虫”是香港学生的暗语,矛头指向宿舍里的内地同窗。由共用冰箱中食物
期刊
市场自有内生驱动10月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宏观调控又到微妙时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幅双双下滑,通胀之忧暂时得以缓解。与此同时,出口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房地产投资、钢铁需求量等数据的相对“疲软”,让人对增长放缓的担忧再起。与此相对应,预判乃至呼吁放宽宏调之声亦渐次响亮,决策层似乎又到了拿捏踩刹车与踩油门艺术的两难时刻。  若论“治大国如烹小鲜”,宏
期刊
2011年3月11日,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特大地震、海啸、核电站泄漏事故突如其来的狂暴的灾难,瞬间摧毁了日本宫城、岩手和福岛沿海地区安宁平静的日常生活,地狱般的光景让日本乃至整个世界都体验到了未曾有过的震惊和恐惧。日本警察厅2012年3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这场灾难造成15854人死亡,3155下落不明,343935人被迫避难,其中6万多人成为“核难民”,他们远离故里、至今有家难归。这场惨烈
期刊
进入新世纪后,就业问题引起中国决策层更加重视。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把就业问题看作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观察研究中国有关现实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确实面临极具特色的就业转型难题。    中国特色的就业转型   第一,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特定发展阶段人口增量、劳动力增量也最大,需要大量工作岗位来满足其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双速增长格局”(即: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增长缓慢,新兴经济体则增长强劲),为中国宏观政策提供了新的外部环境,中国也到了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指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在
期刊
11月9日,欧洲独立清算所LCH.Clearnet SA宣布,将意大利国债交易的初始保证金比率上调3.5个到5个百分点,其中,7年至10年期债券上调5个百分点,至11.65%。  银行利用政府债券作为担保品,借此在回购市场上获取现金,这一过程中LCH.Clearnet SA这样的清算机构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但亦可能承担风险。  这一举动预示市场对意大利国债的担忧加剧,也事实上加深
期刊
作为当前和未来国际关系分析中一个有效分类,“金砖国家”尚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  任何能够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获得成功的国家都不得不回答下列四个问题,而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来自自身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  其一,国家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其二,如何在一个互相依赖同时又饱受冲突折磨的世界中追求本国目标?  其三,如何因应数字经济?  其四,为达到目的,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事实上,金砖国家
期刊
历经二十多年的艰难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0年底,中小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达29.1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0.5%,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同比下降2.11%,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却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随着银行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小商业银行正进入一个发展关键期。  一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中小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