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体,提纲,析义,用理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设计:读朱光潜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绿水青山任逍遥岁月,欧风亚雨听诸儿扩展胸襟。”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暮年的心血之作——《谈美书简》,潜心阅读美学理论的“山水风雨”!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朱光潜先生的著述特点及《谈美书简》的核心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
  明文体,定读法
  冯骥才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对待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目的和态度。
  探究一:分类书籍
  书的类型决定读书的方法。了解分类标准,结合教材所选篇目,根据书的种类或主题进行分类。
  学生探究归纳示例:
  参考新课标,再结合一般的文本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文本划分成:经典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文学类(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论著类(科学与文化论著作品)、实用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谈美书简》属于论著类的整本书。
  论著类的整本书具有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此类书籍呢?
  探究二:梳理读法
  王云五先生在《我怎样读书》中将读书方法归纳为十四项,分别是立志、奠基、选题、循序、明体、提纲、析疑、比较、专志、旁参、耐苦、持恒、钩元、备忘。请根据论著类的整本书的特点,参考王云五先生的读书方法,结合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探究提炼适合论著类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中对应论著类整本书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如下:
  (1)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2)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3)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学生探究归纳示例:
  适合论著类的阅读方法——
  ①提纲架,明关联。即,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按顺序组成的整体架构。
  ②析含义,理思维。即,把握书中作者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③用理论,涵文化。即,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学习借鉴前人的阅读经验,探索阅读不同类型的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梳理论著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活动二
  提纲架,明关联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探究一:架构书籍
  《谈美书简》的目录编排是无序的,还是另有目的?请梳理《谈美书简》的知识体系,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学生探究归纳示例:
  1.美学研究的方法→2.美学研究的出发点→3.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学研究的内容→4.马克思主义美学→5.“美的规律”: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致性→6.美学应突破的禁区→7.美要有客观对象和审美主体→8.肯定形象思维→9.文学因语言而独特,重视语言基本功→1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11.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12.悲喜相依并存→13.必然和偶然的认识。
  【方法指津】(1)先抽取,《談美书简》每一章节的核心概念;(2)再分类,《谈美书简》各章节核心概念可以分为几类;(3)最后归纳,《谈美书简》可分为几个部分。
  探究二:概括书籍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来叙述《谈美书简》整本书的内容。
  学生探究概括示例:
  《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采用13封回信的形式,深入地探讨了美学研究的方法、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美学研究的主体以及美学研究的内容四个美学研究问题,其中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美学应突破的禁区、美的客观对象和审美主体、形象思维、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范畴与喜剧范畴、必然和偶然的认识等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对应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概括与归纳的思维方法。
  活动三
  析含义,理思维
  朱光潜先生追求的是对书中之理的抽绎、编织、条贯,一生在书中过活。
  探究:提炼主张
  请提炼出《谈美书简》中你最有兴趣或最有思考的一个美学观点,精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作者具体阐述的逻辑思路,形成一段对某一美学观点介绍的文字。
  学生探究写作示例: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朱光潜先生着重写了悲剧性和喜剧性这对审美范畴。(明确本章的美学讨论对象。)开篇他从我们所熟悉的美与丑以及中国古代常出现的崇高与秀美这两对审美范畴出发,引出了悲剧与喜剧这对审美范畴。(指出美学讨论对象是如何引出的。)首先,先生认为戏剧美是最复杂最丰富的。(画线句改成“首先,先生提出了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这一观点”,论点句更明确,指出第一层观点。)在悲剧角度先生写了“悲剧喜感”,悲剧中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悲剧激起恐惧与哀怜导致它们净化或发散,由此对人的心理起健康作用,类似于“欲望升华”。(画线句改成“在悲剧角度先生介绍并阐释了‘悲剧喜感’,举了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和柏拉图、黑格尔、叔本华以及尼采的观点的例子证明”,分析更简明。)关于喜剧,先生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喜剧是撕掉美的外衣来揭露丑的本质,由此使人们发笑。所以他着重讲了“笑与喜剧”,提到了英国经验派哲学家霍布士的“突然荣耀感”、法国哲学家柏格荪的观点“笑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警告”。社会主义时代是否还应有悲剧和喜剧?(画线句删去,分析更简明。)从西方戏剧发展史来看,悲剧与喜剧从一开始的界限分明到模糊,塞万提斯的传奇和卓别林的例子是很好的说明。所以现在大可不必执着于悲剧与喜剧的定义的区别。从中华民族的戏剧发展史来看,我们的喜剧感一直很强,悲剧感薄弱已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应努力去克服。(点明因果论证法,指出第二层观点。)最后,社会主义时代需要悲剧和喜剧!(画线句改成“最后,通过因果论证,指出社会主义时代需要悲剧和喜剧,强调了悲喜剧交错并存这一本章核心观点”,为本段美学观点的介绍做了总结。以第三层观点再次强调本章核心观点。)只要世界在前进,就会有矛盾对立的人和事,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矛盾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正是悲喜交错。所以悲喜交错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画线句删去。)   (高二15班    顾晨冉)
  【点评】(1)给出的论证对象明确,观点明确;(2)论述梳理条理清晰,但缺乏论证层次分析意识,如分论点没有明确,论证方法没有指出;(3)语言不够简明。
  【方法指津】(1)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找出并抓住作者的理论观点;(2)从内容中找出理论观点的相关句子,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再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逻辑思路。
  设计意图:对应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积累并构建学生的美学观点以及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证与推理的思维能力。
  活动四
  用理论,涵文化
  《谈美书简》既是朱光潜先生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青年朋友们的一次集中回复。我们要在这次的美学知识采撷中,完成自身的美学素养提升,读了一本书,就要真正地将其变成自己的书。
  探究:践行观点
  结合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点,鉴赏必修四中专题三某一首或两首诗词。
  学生探究写作示例:
  《氓》是一首具有叙事性特点的抒情长诗,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弃妇悲剧。(画线句删去。)《氓》这首叙事抒情长诗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男权社会这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弃妇形象。(美学评论的核心观点应放在开头。)
  当时,物质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生理上处在劣势的女性被迫居于附属地位,将毕生幸福维系于父、夫,倘若夫君变心,女子便会如浮萍般无所依托,还会遭到他人的嘲笑。这种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典型环境,是丈夫无所顾忌地抛弃妻子的动因,决定了丈夫和弃妇这两个典型形象,体现了弃妇悲剧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结合文本从“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性格”角度分析,证明核心观点。)
  诗歌不忽视对典型人物的个性塑造,如女子复杂而具体的心理活动和之后毅然与氓决裂的行动表现,都使得角色个性鲜明,有血有肉而不流于平面。(可以再加一句评论分析,“当时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的共性形象在决绝的个性中更见意义”。结合文本从“解放、重视个性,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角度分析,证明核心观点。)
  《氓》的寫作从不脱离现实和形象思维,诗歌中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选取“鸠”“桑”一类极具生活气息的素材,与时人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将情感寄托在实处,而非空中楼阁。(结合文本从“典型与现实主义联系紧密”角度分析,证明核心观点。)
  《氓》通过艺术典型的塑造,从客观上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赞赏了弃妇个性化的勇气与独立,也具有一定的推动进步的意义。(总结评论,并从理、情上深化评论。)
  (高二15班   应延)
  【点评】 (1)能较好地将美学观点运用到文学作品鉴赏中,结合文本材料的论据分析非常到位;(2)鉴赏评论的语言“理、情、文”三方面结合;(3)美学评论的格式相对不够规范;(4)鉴赏的美学切入点,除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还可以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体现在《蜀道难》和《登高》中),诗歌文学的语言艺术,等等。
  【方法指津】 运用美学理论评论要求:(1)观点正确且鲜明,即能运用某一美学观点评论文本拟写论点,论点要能体现文学的规律和特性;(2)论据准确、充分且有说服力,即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中去寻找,作为说明自己论点的论据,美学知识要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3)论证方法符合逻辑推理,即根据写作目的、作品实际来确定使用归纳法或演绎法、立论或驳论等;(4)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要严密与创新,即语言运用既要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具有文学性、形象性,体现评论的理、情、文三者结合的特点。
  设计意图:对应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深化学生对美学观点的认识,提升赏析写作检验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我常常感动于这样一幅图景:田埂上,外婆俯身于一大片绿色的麦苗前,双目微垂,神情似陶醉,也似敬畏……  外婆只读过一年书,却牢记一句古语:“民以食为天。”她没有读过专业农书,却对稻麦的生长期了如指掌:间苗、拔节、抽穗、扬花……  老人对粮食的敬畏珍惜是刻在骨子里的。  外婆煮粥,除了腊八粥,其余一律是白粥。土灶瓦锅,井水新米,新炭松枝,真正的农家风味。她看不上那些菜粥、肉粥。“放那些东西,糟践了米味
期刊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成为真实的朱婷,明白了打球的真谛,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时期。青年时代的朱婷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有些人年逾古稀,却依旧碌碌无为、心无所托。那么,怎样才能成真我,无悔于心呢?  首先,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是一切的前提。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每个人都有缺陷,有些人的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诚然,在一开始,我们自身的缺陷確实会给我们
期刊
一、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那次市中学生足球赛夺冠,三个球全是我进的,那叫一个爽。”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了。”  “整个假期我都在准备论文,终于在年初八深夜写完了,那一刻我真想向全世界宣告我的快乐。”  “夜深人静,一遍遍听古琴曲《渔舟唱晚》,我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  ……  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
期刊
在囫囵吞咽下饭食之后,我不经意间举起瓷碗,愕然地发现碗底有“一粒一香”四个字,泛着温暖的水样的光泽。  芥子能纳须弥,须弥不改其大,芥子也不改其小。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奔波故事,它的存在不应被轻易抹杀。碗底之字告诉我们,每粒粮食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内有乾坤,酸甜苦辣自知。  我们总爱走上高高的田垄,看微风吹过一片片麦田,阳光照耀,空气里仿佛流动着金色的香气。我们爱听麦苗生长的声音,感觉
期刊
一碗炒饭,不同的人能从中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  一个人在家做饭,不会做一桌子菜,金黄的蛋皮淋着少许鲜红的番茄汁,如斗牛士的披风般盖在白釉青瓷碗里的炒饭上。  你不禁诧异:每一颗饭粒中竟充盈着生命的清香。一株稻穗从抽芽、打苞、分蘖再到结籽,它不曾有过抱怨,也不曾有过对生命日晒雨淋、清苦度日的叫苦连天。风来了,沉重的稻穗频频低头,那是因为它早已参透了生命的本质。如此,坐在炒饭前的奋斗者们,怎能不细细咀
期刊
笔者认真梳理了近三年的一些高考高分作文,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高分作文大都有一个漂亮的题目。比如,在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高分作文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对仗取胜,“选举良才,为政之本”以化用古书名言吸睛,“‘管鲍之交’的价值重构”以运用论文写作模式添彩。这些标题各有千秋、各具光彩,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在日常习作中,大多数同学缺少题目拟定的训练,所取题目既无亮点也无新意,比如“友谊”“
期刊
近年来,高考中关系型作文题较为常见。以浙江卷为例,2015年考查“文品”与“人品”的关系,2017年考查三本大书的关系,2019年考查生活中“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放眼全国各地,2015年上海卷考查人心中“坚硬”与“柔软”的关系,2015年湖北卷考查“地下泉水”与“地上喷泉”的关系。有些题目直接亮出一对或多对概念,有些题目则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关键概念。常见的几种关系有非此即彼、对立统一、并列
期刊
诚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言,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冲击、大机遇和大分流。时代前进的车轮不可阻挡,社会变革的号角不断吹响。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美贸易摩擦与争端持续升级,大国霸凌主义、“退群文化”扩散,全球化大势浩浩汤汤。处在这一时代的我们,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繁华盛世,更有幸能参与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恢宏、创新、变革的时期。韩少
期刊
博尔赫斯有一个短篇《镜子与面具》,讲的是国王与诗人的三次约定,国王希望诗人能够写出极致的诗歌来。  诗人曾经是个艺匠,他深通韵律学、寓言,隐喻、讽刺……然而,他的杰作并不能感动人心。一年后,他带来几乎颠覆了自我的诗篇,原先的陈套消失了。然而,国王要的是不朽的诗篇。于是才有了第三年的会面,诗人这次空手而来,没有手稿,他念出来的诗篇只有一句,却一下子让国王大惊失色。因为这首诗触及了“禁止人们问津”的“
期刊
扉页  “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闻频道和政治课本上,我们常听到或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去定义中国共产党。这既是对党的定义,也是对党的要求。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不畏艰难。但新时代的我们大多只知道党的辉煌,而鲜少了解党史背后那些惊心动魄、赤诚忠贞的故事。  今天,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