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博物馆建设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绵竹市博物馆的建设为例,从博物馆的定位,功能,对外宣教等角度分析基层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基层博物馆建设经验。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 绵竹市博物馆 建设 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呈现岀一派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博物馆建设逐渐向基层延伸,发展到市县一级,而市县一级的博物馆从人员、藏品、经费等各方面都无法和大型博物馆相比,照搬照抄大型博物馆的建设经验显然不适合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因此基层博物馆建设经验,运营模式有待总结和探索。如何建设好、运营好基层博物馆成为当代博物馆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这里笔者以绵竹市博物馆建设为例,简单谈谈基层博物馆的发展。
  一、基层博物馆定位至关重要
  建设好博物馆,必须在博物馆建设之初明确其定位。基层博物馆的定位未必像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一样追求场馆的面积,展品的精美,装饰的豪华。相对于此,基层博物馆更需要的是一种抹去浮华的返璞归真。基层博物馆的的定位应该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其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明,反映时代特征的地方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场所。
  基层博物馆的受众大多是最普通的群众,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文物认识较单一,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加入知识型和普及型的元素,建设一座亲民型的博物馆。
  绵竹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县级市,是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2009年,绵竹市博物馆作为江苏省灾后援建项目启动建设,2010竣工,2011年1月正式开馆。在博物馆的定位上,建馆之初,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定位于建设反映绵竹乡土历史,影射中华悠久文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博物馆。为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按照文物分类分别设置了青铜、字画、陶瓷三个主展厅,以及一个临时展区。精选各时期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大部分文物均配备详细背景解说牌,使群众在没有解说员讲解的情况下能够看懂文物。为增强博物馆地方特色,在后期布展阶段按照绵竹清代古城布局设计制作了清代绵竹城模型;利用绵竹年画的绘画技巧在博物馆走廊设计制作了涵盖绵竹历史重要节点实践和人物的"绵竹历史文化长卷"。实践证明,绵竹古城及历史文化长卷勾起无数绵竹人的回忆,也给各地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初步实现定位初衷。
  二、基层博物馆功能设置要"量力而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功能上来说,基层博物馆也应当具备传统意义博物馆的大部分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服务、保护修复、研究等功能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是说基层博物馆应该贪大求全,应有尽有。基层博物馆往往面临着经费、人才等种种困境,不切实际的贪大求全经常会使其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因此基层博物馆功能建设"量力而为"尤为重要。基层博物馆馆建设首要着力点应当落脚于保陈列,保运行上。如果连最起码的陈列都不能完善,最基本的运行都面临困难,那博物馆何谈发展?
  建设之初的绵竹市博物馆同样面对着功能设置上的种种局限,经费有限,人员缺乏。资金瓶颈是博物馆建设的咽喉,新建的绵竹市博物馆仅有一百余万经费,面临着设备购置,建设展陈等多重任务。放在大型博物馆,这些经费不够布置一次临展。但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逐渐完善了博物馆功能,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陈列方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依托现有文物,不等不靠,设计符合地方特色的陈列。从展厅改装到展柜制作以至文物说明牌,都有专人负责,具体把关,节约开支。在完善展陈的前提下,通过与本地文化公司合作的方式建立了富有绵竹特色的礼品部。通过同大型博物馆合作,以委托修复的方式,完成了馆藏1千余件文物的修复,解决了馆藏文物修复的后顾之忧。
  绵竹市博物馆从开馆迄今,已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5万余人,在展现地方特色,展示绵竹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绵竹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三、基层博物馆的对外宣教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博物馆建设在基层,服务在基层,为的是展示宣传当地历史文化,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便捷真实的感受到历史文物,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先民的智慧。要实现这一目的,博物馆必须注重其对外的宣传展示,发挥其教育功能。
  首先是博物馆自身的形象塑造。宣传是多种形式的,电视、报纸、广场文化活动等都是绵竹市博物馆的宣传载体和展示窗口,要让群众知道博物馆,走进博物馆。通过持之以恒的对外宣传,绵竹市博物馆逐渐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树立起绵竹历史文化的集中地这一形象,更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
  其次,对外宣教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层博物馆对外宣教应当是日常工作的重点。明确的目的,清晰的目标群体,充实的活动内容是宣教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绵竹市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利用博物馆资源,动用有限的经费开展了数次宣教活动,既是现了宣教目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博物馆,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综上,基层博物馆应当是根据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而确定建设目标,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着眼于基本功能的完善和充实,重视对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其相应的社会效应,从而最终实现其建设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城市规划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本文立足于天津市的城市发展现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介绍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属性、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任务、内容、属性;指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天津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期刊
摘 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创建、生存与发展壮大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而企业在创建和发展壮大中又形成和完善了企业文化。笔者满腔热忱地呼吁:愿我们的企业在抓生产经营的同时,致力于创造出属于本企业的 企业文化,并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推动下,走向世界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
期刊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不断从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组织协同学等各个角度探索人脑工作的秘密,希望能制作模拟人脑的人工神经元。在研究过程中,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互相结合、相互渗透并相互推动。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简单基本元件-神经元相互联接而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每个神经元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飞速增长的关键时期,考虑到交通规划对城市交通系统塑造的关键作用和城市交通系统一经形成便难以改变的不可逆性,亟需倡导在交通规划阶段重视交通安全。文章通过对交通仿真技术的介绍,针对规划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具体的分析,举例具有代表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分析 。  关键词:交通规划 ,交通仿真技术 ,交通安全  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飞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惊悚恐怖类型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国内外经典恐怖片为样本,通过对其叙事方式的比较分析,探究国内外恐怖片故事性的表现,从而为国产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恐怖片 叙事 故事性 国产  一、现代的恐怖片忽略故事性  恐怖片,是以恐怖情节和恐怖气氛贯串全片的影片。电影的故事性,就是指电影的叙事。早期的恐怖片多是以恐怖的剧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并给与深刻的主题与哲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柏拉图关于知识的定义出发,从另一角度论述盖悌尔的第一反例,并试图与后现代的视角相联系,在近代盖悌尔试图解构柏拉图关于知识的理论之后,现代、后现代思辨则重新解构了盖悌尔所提出的反例,在此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上,柏拉图原初关于知识的定义得到重新认识和思索。笔者本人对哲学研究并不深刻,但如同我国一位法学家所说:"几乎没有人会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然后再上街;几乎没有人会先学习《银行法》,然
期刊
摘 要:美国著作《编辑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的确,我们已不自觉地进入了读题时代。  关键词:新闻标题;欧洲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对报纸上的每一条新闻逐字阅读,我们往往是先看标题,权衡是否有兴趣,再决定继续与否。有研究显示,普通
期刊
摘 要:报纸发展到厚报的时代,竞争已经入白热化阶段,对于娱乐报道来说,单纯的大量复制娱乐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网络的海量信息背景下,报纸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始以周刊的形式整合一周的娱乐信息,在内容方面这是对信息的高度聚合,是观点的输出,也是体现一份报纸深度与权威的重要方式;从版面的角度来看,又是报纸一周的精华,亦是一家媒体的艺术品。本文试从南方都市报"声色周刊"与新京报的"星期五周刊"
期刊
摘 要:大众传播中,媒介组织的把关作用无处不在,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有效保证。然而,随着网络的崛起,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广场正在接受新的把关挑战,看似客观的微博加V并不等同于新闻真实性。  关键词:微博加V;媒介把关;网络;新闻真实性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讲到,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则说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申辩篇》为例,分析解读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特点,探索辩证法的最早起源。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寻求普遍定义,要求对话双方要用比较严格的逻辑规范和清晰的语言意义来表达,形成了他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法,注重对人的理性思维作自觉地反思是其基本特点。苏格拉底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就是最早期的辩证法。  关键词:辩证法 苏格拉底 精神助产术  "辩证法"一词作为哲学术语出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