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无价之宝”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的传奇画商约瑟夫·亨利·杜文在对客户推销画作时,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虽然花了大钱,但是买到了无价之宝,算是捡到大便宜了!”但是还有一句潜台词他从来不会跟客户吐露:这件“无价之宝”,也许有一天要打折。
  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就曾经是19世纪的“无价之宝”。他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最重要的人物,法国第一个“矫饰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荷兰美术院院士,欧洲三国荣誉爵士,布格霍囊括了一个欧洲画家能够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19世纪时,布格霍不但风靡欧洲,美国的富豪也争相购买他的作品。
  布格霍的作品高度完整、技法全面,擅长表现优美而感伤的古典题材。布格霍是当时官方沙龙展的权威评判,他对待新兴的画风立场保守、态度强硬,就是他,把莫奈等印象派画家赶出了官方的沙龙展。
  20世纪20年代之后,布格霍的声誉与价格急剧下跌,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印象派的新审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少百科全书甚至故意“忽略”他的名字,因为人们反感他当年对印象派的封杀。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布格霍是谁,但是人人都知道布格霍最大的敌人——莫奈。2013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家作品成交额排行榜,莫奈名列第七位。今天轮到莫奈成为“无价之宝”了。
  莫奈是一个较真的人,作画一丝不苟,做人恩怨分明。他年轻时曾得到一名法国富商的资助。当他声名日隆之时,富商却破产了,从此之后莫奈照顾昔日恩人全家的生活——维持富商一贯水准的生活。善于报恩的人往往也容易记仇,莫奈在画商中的口碑不佳,不少画商背后埋怨他斤斤计较、索价太高。莫奈自己说:当我未成名的时候,有人花三百法郎买我一张画,我会永远感恩。到了今天,你们花三万法郎买我一幅画,我也不稀罕——你们只不过想在我身上赚钱,而不是真心喜欢我的作品 —— 对画商尚且如此,对当年全力封杀他的布格霍,可想而知莫奈内心对他有多么痛恨。
  布格霍至今在美国仍有一些铁粉,他的作品也曾拍出266万美元的高价,但他的画价仅是莫奈的十分之一。曾经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大师,沦为现代批评家所鄙夷的保守势力。曾经把印象派赶到山穷水尽的学院大佬,如今只是故纸堆里一个陈腐的名字,只剩下几枚老粉丝、三五旧拥趸。而昔日的画坛屌丝,如今却是知己遍天下,谁人不识君。倘若莫奈泉下有知,不,天堂有知,也算是对他那脆弱心灵的一个小小的慰藉。
其他文献
伦敦苏富比的前董事长、拍卖师彼得·威尔逊有句名言:“拍卖场的一半像剧场,一半像赌场。”——既是剧场,就有悲欢离合;既是赌场,就有高低跌宕。本文介绍的十位艺术家,他们曾经是剧场里的明星,却没料到曲终人散之时,曾经的天价成了镜花水月。在他们身上下注的收藏家,曾经是赌场上的大赢家,却没料到当最后的钟声响起,只落得个“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对一个姑娘最大的赞美,就是追求她。对一件艺术品最大的赞美,
期刊
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一对Twins,但是今天人们只知蒙德里安,而不知杜斯伯格,两人的名气已是云泥之别。  始于20世纪初期的风格派运动,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风格派的艺术家把艺术元素简化到极致: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只剩下红黄蓝和黑白灰。  蒙德里安与杜斯伯格都是风格派运动的灵魂人物,1917年,他们一起创办了著名的《风格》杂志。风格派运动的风起云涌与杜斯伯
期刊
初闻“备前烧”之名的人,可能会对这略带神秘感的名字小有疑惑。作为12世纪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出现在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的制陶方式,它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这种陶器以其朴实平和,闲寂幽雅受到人们的喜爱。最近,本刊记者采访到日本备前烧大师山根彰正,听他讲起了他和备前烧的那些事儿。  备前烧,大朴不雕的古陶艺  第一眼见到山根彰正,就被他温润儒雅的气质所吸引。今年63岁的他,一脸孩子般干净的笑容,一个简单的握
期刊
黑田清辉在日本现代画坛有着崇高的宗师地位,一如徐悲鸿在中国写实油画中的地位。两人都是在20世纪初把西洋画带回本国,启蒙国人的教父级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徐悲鸿带回中国的是西洋写实主义,而黑田清辉带回日本的是徐悲鸿深恶痛绝的印象主义。  黑田清辉出身贵族,留学法国师从科兰,学习把印象派光感技法运用到作品中。1893年回到日本后,他逐渐成为日本西洋画界中心人物,历任东京美术学校教授、文展审查员、帝室技艺
期刊
进军中国临门一脚  今年4月,跨国拍卖公司佳士得宣告,其独资经营的佳士得上海公司成立。这是在中国内地获得批准的首家外商独资拍卖公司。对于佳士得而言,这是一连串事件的终点。自从抢滩香港进入亚洲以来,已有247年历史的佳士得早就瞄准了中国内地市场:1994年,它就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这是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设立办事处的“第一”;2005年,它通过授权北京永乐使用佳士得商标,又成为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举行拍
期刊
詹妮弗·巴特利特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一位当代艺术明星。巴特利特的作品运用精简到极致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韵律与色彩的波动。1991年她的作品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到了1997年,作品的价格跌至几万美元,被“高位套牢”的藏家们肯定一直在苦苦追问:何日君再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演绎《何日君再来》,但至少安迪可以。  1970年,安迪·沃霍尔遭遇滑铁卢,接连两次新个展上一件作品都卖不出去,其他的作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有几千名艺术家曾经在纽约和伦敦举办过个展,但到了2007年,只有不到20个人的作品能够出现在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上。——但这并不是说上了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戴着明星的光环就意味着从此之后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今天说起“欧内斯特”这个名字,世人只记得欧内斯特·海明威,大概很少人知道欧内斯特·特罗瓦。  佩斯画廊的老板马克·格利姆彻在最近对美国Daily Beast新闻网的记者说:“特
期刊
根据唐·汤普森的统计数据:纽约大约有4万名艺术家,伦敦也差不多。在这8万名艺术家当中,大约有千分之一,位居金字塔尖的80名艺术家明星,年收入过百万美元。金字塔尖再下一级,有大约300名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大型画廊展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年收入数十万美元。金字塔的中部是5000名与主流画廊合作的艺术家,他们的收入除了出售艺术品之外,另一半来自教书、写作或艺术基金的赞助。——绝大多数艺术家穷其一
期刊
就在安迪·沃霍尔利用肖像画实施了“失败者的逆袭”的1975年,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展,他是古根海姆美术馆历史上举办个展最年轻的艺术家。  20世纪80年代,罗丝·布莱克纳被誉为最有前途的青年当代艺术家,他是美国新光效应艺术的中坚力量。1991年,《名利场》杂志称他为:苏荷的教父。4年之后,《纽约时报》在做一份艺术家未来之路的分析报告时,指出:布莱克纳有一个绊脚石,那
期刊
他是《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豪气粗犷的鲁智深,他是《鹿鼎记》中的权臣鳌拜、《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还是新《西游记》中的沙和尚。谁料,这位一米八六的硬汉,竟是水墨丹青的科班出身。投入影视二十余载,在屏幕上快意恩仇的徐大侠,内心时常舞文弄墨,生活中雅好收藏,喜交艺友。  近年他重拾毛笔,追逐年少时的梦想,展开一段人生新图景。卸掉演员的面具与盔甲,且看且感画家徐锦江的柔情慧心。  明媚和煦的午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