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 生活新时尚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煮米前浸泡10分钟,可节电约10%;用盆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每户每年可节水约1.64吨……”6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低碳生活“宝典”——《低碳行为指导手册》,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告诉人们节能减排的常识和技巧,引来了低碳生活拥护者的一片叫好。
  所谓“低碳生活”,《低碳行为指导手册》给出的答案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当下环境污染问题频出、“问题食品”泛滥的情况下,“理性、节约、健康”低碳生活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自保”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
  
  在北京海淀区某高校任教学秘书一职的唐老师是标准的“低碳一族”,她的原则是少开车,少用电,空调调到合适温度,室内换上20W的节能灯。“省的就是赚的,低碳生活方式每个月可以给我节省将近500元钱。”唐老师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现在她不光让自己过上了低碳生活,还教育学生平时也要采取“低碳生活”的态度。
  “我能在学校餐厅就餐就绝对不会用塑料袋带回宿舍。外面的餐馆,我也是能不去就不去,那些一次性筷子,用着就觉得可惜。”中央民族大学一名研二学生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到。在“低碳一族”看来,低碳生活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不仅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能对自身健康有了一种把握的可能。
  当人们开始谈论“低碳生活”话题的时候,许多“低碳一族”已经从生活细节入手了。家里更换洗衣机时,“低碳一族”考虑到滚筒式洗衣机将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会选择购买低耗能的普通洗衣机。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的生产能耗约为1.2万吨标准煤,所以“低碳一族”会坚持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管这给生活带来了一定麻烦。“低碳一族”还会坚持户外运动,不选择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健身,以此避免耗费电力和增排温室气体。
  “低碳生活是一种不追求奢侈、不贪图数量、理性而收敛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唐老师认为,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以高耗能为代价的消费取向,戒除奢侈消费等陋习十分必要。“可以说,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对以往生活细节的改变,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的树立。”唐老师说。
  
  低碳生活是一种消费观念
  
  “顾客您好,请问需要购买一个塑料袋吗?”收银员正在询问结账处的一名女士。“不买了,还是装在这我拿的购物袋子里吧。”尽管买的东西很多,这名女士还是将它们硬塞进了随身携带的环保布袋里。
  这一幕是6月22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超市看到的。这名女士姓张,自从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之后,她每天出门都会往包里放一个环保布袋,以备不时之需。
  “一开始经常忘记,慢慢习惯就好了,周围的同事现在也都学我这样了。”在张女士看来,一个袋子虽然也就一两毛钱的事,但日积月累也很多,这样还能省下不少钱。
  在超市里,记者也注意到,绝大多数市民在结账时都会将购买物品装入自备购物袋、购物篮内。超市收银员小李告诉记者:“现如今,自备购物袋的顾客是越来越多,尽管还是会有个别顾客购买塑料袋,不过在装袋时都是能挤则挤。”
  “在外用餐时,一些餐馆会为顾客准备单独包装的一次性纸巾和筷子,并收取1至2元的费用,而我会向店家索要可循环使用的免费筷子。除了省点钱,更重要的咱也为国家环保事业做点贡献。”在国贸附近上班的“低碳一族”张小姐对记者说到。尽管一两元钱对大学毕业已经三年月薪6000多元的张小姐来说不算什么,但她喜欢过这种精打细算的且环保的低碳生活。在“低碳一族”看来,这种消费行为节省下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日益匮乏的资源。
  
  低碳生活是一种信仰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上班族的压力越来越大,无暇锻炼身体,但如果能放弃往日贪图“便利”,而是少打一次车、少乘坐一段公交,更多地去尝试自行车和徒步,那么,这样的低碳生活方式也会为身体健康增加筹码。
  在北京一家知名公关公司工作的王小姐,利用半年的时间逐步放弃了出门打车的习惯。她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半个小时去上班,不仅免去了堵车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和金钱,同时还锻炼了身体。王小姐对记者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环保低碳,省钱是次要的,关键环保时尚,感觉超棒,公司的同事也开始跟随我的‘低碳行为’了。”
  在践行低碳行为的过程中,王小姐还认识了一群同样崇尚低碳生活的“绿客”。所谓的“绿客”是对“下班关手机,出门不打的、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的“低碳一族”的称谓。他们选择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偏爱天然材质的衣服,步行或坐公交车上下班,不抽烟、支持无烟环境的政策,坚持骑车进行户外活动,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等。这种“清教徒”般的低碳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目前,低碳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网上获悉,在北京,有45.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经常购买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43.5%的被调查者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分别有25.7%和15.7%的被调查者选择“骑自行车”和“步行”这种低碳出行方式。
其他文献
首先,相关食品行业要进行诚信经营,切实在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同时必须强调作为生产主体的食品企业诚信经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先生在本届论坛上如是表示。潘泰安先生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者的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和管理上提升能力,更要在观念上加强诚信经营。”近年来“问题食品”多出在农产品农药残留
期刊
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已让“低碳”概念迅速在民间普及,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试验区也让人们得到切身感受,“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也已经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  如今,“低碳”流行于街巷、商场及各式广告中,从最初的“低碳环保”、“低碳科技”,再到随后的“低碳旅游”、“低碳家居”、“低碳理财”、“低碳人才”,再到“低碳消费”、“低碳一族”、“低碳生活”等,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都能捕捉到“低碳”的踪影。  
期刊
纵观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的技术日趋成熟,是常规天然气最现实的接替资源,它具有低碳、洁净、绿色、低污染的特性,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开发潜力巨大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指尚未充分认识、还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技术和经验进行开发的一类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等。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最现实的低碳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技术成本
期刊
在北京工作的梁先生通过刚刚成立不久的某团网购买了一张高级KTV的消费券,请客户在那消费一次,还有一瓶芝华士只用了一百多元,远比动辄几千块的同档次消费要便宜得多。  据梁先生介绍,自己的客户级别都比较高,要维护关系一般都需要去一些高档场所,苦于这类场所消费高,有时候不得不打消维护关系的打算,使自己的业绩也受到影响。参加了这次网络团购后,他表示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阿丫团网购创始人、
期刊
六月,空气似火。与气温相映衬的则是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的呼声。  世界银行在上海发布了《中国海上风电及大型陆上风电基地面临的挑战:实施指南》及《中国海上风电及大型陆上风电基地面临的挑战:欧洲五国海上风电政策述评》两个报告;2010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顺利召开;两度延期后,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开始向企业发放标书;有条不紊的三步棋,已经在呈现海上风电的未来蓝图。    示范先
期刊
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如果没有商业的发展,城市是很难美好的。也就是说,商业让城市更美好,然后城市才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多极化的格局。经历了世界级金融海啸之后,全世界都在思考,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当中,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具有什么样创造性的商业变革力量?  2010年6月12日下午,中国提出生活圈媒体的第一人江南春在由《环球企业家》主办的“温莎影响力嘉耀大奖—
期刊
刘欣(化名)决定了年内再次出国旅游。作为北京某商业银行负责外汇交易管理的她,在第一时间得知人民币汇改重启消息后做出的上述决定。  多年来,中国一直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不过,中国政府如今大力推动内需作为一种新的增长引擎。这个措施也正成为全球投资者希望跟风的主题。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预测,未来五年中,政府将通过继续在某些消费品上提供补贴等刺激措施提振支出。与
期刊
“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利润却只有5%。”浙江宁海一位世界杯“瓦瓦祖拉(Vuvuzela)”喇叭生产商王海(化名)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这就是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业面临的现实。”  对于中国出口行业来说,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
期刊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地板行业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上,生活家地板、圣象地板等10家企业获得了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地板行业服务年优质服务争创企业”牌匾。  在活动现场,生活家地板总经理林德英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地板行业正处于由“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发展的拐点上,只有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才会有未来。    全“心”认证    一线营销和服务人员
期刊
在低碳概念被全民热炒,传统汽车日趋式微之际,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电力驱动汽车时代翘首企盼。无论是今年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还是5月的科博会,电动汽车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众多车企纷纷表示,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已经投放或即将投放市场,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更是被很多机构和投资者看好。  但是,那么多电动车的电池组是否会成为另一种环境负担?优质车用电池成本几何?电动车用电池的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