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来,身处五眼桥地域的黎民百姓受明代李待问精神的感染,一直以拥有勤学、乐善、廉洁、诚信品质而自信、自豪。如今,五眼桥小学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历史精神,借创建特色学校的契机,实施“五福教育”,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备“五品”( 乐学、乐善、诚信、雅行、创新)的“通福少年”,为“通福教育”的德育特色发展打下了夯实基础。
“五福教育”内涵
“五福教育”首先是建立在“通福教育”中的“五福思想”,即乐学是福、乐善是福、诚信是福、雅行是福和创新是福。为了将其落实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提出了“五福教育”,即乐学是福、乐善是福、雅行是福、诚信是福和创新是福的教育。学生通过“五福教育”,体验乐学、乐善、诚信、雅行及创新的幸福感,逐步培养乐学、乐善、诚信、雅行、创新的品质,成长为“通福少年”。而“五福”内涵的具体阐述如下:
1.乐学是福。“乐学”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乐律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此词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来则有“学科”的意味。“乐学”就是把学习当做乐趣,并且以这种兴趣爱好来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学习境界。“福”在现代汉语中指一切顺利,幸运。“乐学是福”就是指快乐地学习,以学习为乐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幸福。
2.乐善是福。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学生懂善心,即拥有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要充满爱心、拥有孝心、富有同情心、具有感恩之心;明善言,即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会安慰人、鼓励人、理解人等,能够送给他人温馨与祝福;知善行,即积极做好事,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以及对人有礼貌,与人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一体等。
3.诚信是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学生感受诚信带来的辛福感,自主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4.雅行是福。“雅”,古训为合乎规范之正道。雅者,不粗不俗,不卑不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君子之风范也。行为行者,践行之,心性外化之,言行举止合一也。学生感知雅行之福,自觉养成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活泼开朗的好品质。
5.创新是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感受创新之福,体会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今天的生活,培育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造福人民、超越自我的品质。
“五福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福教育”理念是“筑通福之桥,为幸福奠基”。在此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努力搭建“五福教育”之桥,具体框架如下:
1.课程抓落实。“五福教育”要求教师从三个维度进行课程实施,即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及实践课程。在学科课程中,思品学科重视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大体验与实践活动力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五福”,从而主动发展;其他学科重视“五福”的内容渗透,关注学生感悟,培养“五福”意识。在校本课程中,结合“雅行是福”,目前开设了花艺、茶艺、武艺课程,让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感知健康幸福、文明幸福、文雅幸福等,从而愉悦生活、快乐学习。在实践课程中,感知五眼桥来历、了解相关历史人物等,体会怎样才能做五福之人,提升自我幸福感。
2.活动促内显。学校结合“五福教育”开展各项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五福”形成。所选择的活动形式也比较多样,有常规主题月活动,如一月评选“五福少年”;三月、九月进行“雅行是福”教育,评选文明出行好公民或文明天使;四月、十二月进行“乐学是福”教育,评选阅读之星或学习之星;五月进行“创新是福”教育,评选小小发明家;六月进行“乐善是福”教育,评选爱心天使;十月进行“诚信是福”教育,评选诚实守信好少年。
除了这些活动外,学校结合市区及其他主题,如利用传统节日,集中开展凸显“五福教育”的演讲、征文、手抄报等活动;结合社会实际,开展“五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五福”德育活动的内容。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乐学是福”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乐学奠定基础;针对中年级学生,相对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高年级学生,则重视培养善于学习的能力。
“五福教育”的结果是福,所实施的教育都基于学生的幸福感体验,从而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主动发展,形成有益一生的优良思维与习惯。
3.主题促深化。“五福教育”的实施更重视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以特色活动促进“五福教育”的深化。结合“雅行是福”教育,学校首先开设了《花茶和韵》校本课程、版画课程和武术校本课程,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落实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培训、落实活动。学校每周都分别安排一节《花茶和韵》校本课程、武术校本课程;版画课程主要在学科课程内落实;要求教师编写教材,并进行全员的校本培训,结合校本课程进行特色活动的开展,如每年一次的插花比赛,每年的主题要不同;每年一次的武术展演,可以是比赛,也可以是展示;每年一次的版画作品展示或现场展示活动等,把特色主题变成常规活动,并进行各种展示。
机制保长效
1.“五福文化”建设。学校注重建设一种能体现“五福教育”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校训为“博爱至善,乐学通慧”,意在广泛地爱,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乐学则是快乐地学习,以学习为乐。校风为“阳光修身,礼乐雅行”,意在学生在拥有阳光的心态,修养身心,做一个文雅健康的好少年。学风为“善思好学,知而致用”,意在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主动探究。教风为“善教如水,晓知如桥”,意在教师教书育人,自身行善,为学生着想,关心爱护学生,追求卓越。这要求教师像桥那样,甘做帮助学生渡河,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板。 在楼层文化建设中,学校积极渗透“五福教育”内容。一楼主要营造“雅行是福”的文化氛围,在过道设置相关介绍与休闲的插花区,让学生下课、放学时随意插花,一改以往只顾追逐打闹的现象。二楼设有乐学廊,营造爱读书、读书好、好读书的书香氛围,增强“读书幸福”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等。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教室里设立了读书阁、名言墙等。
在偌大校园里,保安亭旁设置了诚信廊,细细地向学生阐述诚信内涵、小故事、诚信孩子事迹等。诚信廊对面是乐善阁,它告诉学生们要懂善心、明善言、知善行,做一个友善幸福的人。在足球场外,设置了十个用石头砌成的“五福教育”内容,而旁边有小桥流水,让人一看就知道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
2.评价机制创新。“五福教育”首先着重孩子的幸福感体验,再者才有自主发展。对于评价过程,学校设置了质性的评价,如荣誉称号的评选,“文明天使”“通福少年”“每周之星”等;有量化的评定,如“五品学生”评价。评价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感悟、自律、发展。如评价“雅行”这一品德时,会看到这样的评价标准——“你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吗?(主动)(一般)(还需努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养成变为主动养成。
联动促实效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尊重这三种教育特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五福教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五福教育”整体时效性的基础。
1.利用家长学校宣传“五福教育”。学校为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五福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主题讲座,提高家长对“五福教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这项工作。如每年的新生家长会,校长就向家长进行“通福教育”的专题讲座,并把“五福教育”的具体做法告知家长。
2.与社区联合开展“五福教育”。学校与秀水社区结合每月工作安排,经常组织相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五品”的养成。如“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与秀水社区、中国建设银行举办“大手牵小手”爱心资助活动,由社区团支部资助贫困学生。在“雅行是福”教育中,学校结合寒暑假工作,与石围塘街道进行“文明出行”专题讲座;联合开展为家长献爱心,免费体检活动等。
3.与家长互动开展“五福教育”。学校结合“五福教育”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参加活动,如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的插花比赛,培养艺术情操;组织通福俱乐部嘉年华活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树立“健康是福”意识,践行“雅行是福”教育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学校教育,理解学校教育,支持学校教育。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五眼桥小学校长)
“五福教育”内涵
“五福教育”首先是建立在“通福教育”中的“五福思想”,即乐学是福、乐善是福、诚信是福、雅行是福和创新是福。为了将其落实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提出了“五福教育”,即乐学是福、乐善是福、雅行是福、诚信是福和创新是福的教育。学生通过“五福教育”,体验乐学、乐善、诚信、雅行及创新的幸福感,逐步培养乐学、乐善、诚信、雅行、创新的品质,成长为“通福少年”。而“五福”内涵的具体阐述如下:
1.乐学是福。“乐学”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乐律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此词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来则有“学科”的意味。“乐学”就是把学习当做乐趣,并且以这种兴趣爱好来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学习境界。“福”在现代汉语中指一切顺利,幸运。“乐学是福”就是指快乐地学习,以学习为乐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幸福。
2.乐善是福。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学生懂善心,即拥有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要充满爱心、拥有孝心、富有同情心、具有感恩之心;明善言,即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会安慰人、鼓励人、理解人等,能够送给他人温馨与祝福;知善行,即积极做好事,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以及对人有礼貌,与人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一体等。
3.诚信是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学生感受诚信带来的辛福感,自主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4.雅行是福。“雅”,古训为合乎规范之正道。雅者,不粗不俗,不卑不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君子之风范也。行为行者,践行之,心性外化之,言行举止合一也。学生感知雅行之福,自觉养成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活泼开朗的好品质。
5.创新是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感受创新之福,体会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今天的生活,培育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造福人民、超越自我的品质。
“五福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福教育”理念是“筑通福之桥,为幸福奠基”。在此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努力搭建“五福教育”之桥,具体框架如下:
1.课程抓落实。“五福教育”要求教师从三个维度进行课程实施,即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及实践课程。在学科课程中,思品学科重视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大体验与实践活动力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五福”,从而主动发展;其他学科重视“五福”的内容渗透,关注学生感悟,培养“五福”意识。在校本课程中,结合“雅行是福”,目前开设了花艺、茶艺、武艺课程,让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感知健康幸福、文明幸福、文雅幸福等,从而愉悦生活、快乐学习。在实践课程中,感知五眼桥来历、了解相关历史人物等,体会怎样才能做五福之人,提升自我幸福感。
2.活动促内显。学校结合“五福教育”开展各项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五福”形成。所选择的活动形式也比较多样,有常规主题月活动,如一月评选“五福少年”;三月、九月进行“雅行是福”教育,评选文明出行好公民或文明天使;四月、十二月进行“乐学是福”教育,评选阅读之星或学习之星;五月进行“创新是福”教育,评选小小发明家;六月进行“乐善是福”教育,评选爱心天使;十月进行“诚信是福”教育,评选诚实守信好少年。
除了这些活动外,学校结合市区及其他主题,如利用传统节日,集中开展凸显“五福教育”的演讲、征文、手抄报等活动;结合社会实际,开展“五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五福”德育活动的内容。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乐学是福”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乐学奠定基础;针对中年级学生,相对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高年级学生,则重视培养善于学习的能力。
“五福教育”的结果是福,所实施的教育都基于学生的幸福感体验,从而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主动发展,形成有益一生的优良思维与习惯。
3.主题促深化。“五福教育”的实施更重视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以特色活动促进“五福教育”的深化。结合“雅行是福”教育,学校首先开设了《花茶和韵》校本课程、版画课程和武术校本课程,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落实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培训、落实活动。学校每周都分别安排一节《花茶和韵》校本课程、武术校本课程;版画课程主要在学科课程内落实;要求教师编写教材,并进行全员的校本培训,结合校本课程进行特色活动的开展,如每年一次的插花比赛,每年的主题要不同;每年一次的武术展演,可以是比赛,也可以是展示;每年一次的版画作品展示或现场展示活动等,把特色主题变成常规活动,并进行各种展示。
机制保长效
1.“五福文化”建设。学校注重建设一种能体现“五福教育”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校训为“博爱至善,乐学通慧”,意在广泛地爱,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乐学则是快乐地学习,以学习为乐。校风为“阳光修身,礼乐雅行”,意在学生在拥有阳光的心态,修养身心,做一个文雅健康的好少年。学风为“善思好学,知而致用”,意在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主动探究。教风为“善教如水,晓知如桥”,意在教师教书育人,自身行善,为学生着想,关心爱护学生,追求卓越。这要求教师像桥那样,甘做帮助学生渡河,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板。 在楼层文化建设中,学校积极渗透“五福教育”内容。一楼主要营造“雅行是福”的文化氛围,在过道设置相关介绍与休闲的插花区,让学生下课、放学时随意插花,一改以往只顾追逐打闹的现象。二楼设有乐学廊,营造爱读书、读书好、好读书的书香氛围,增强“读书幸福”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等。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教室里设立了读书阁、名言墙等。
在偌大校园里,保安亭旁设置了诚信廊,细细地向学生阐述诚信内涵、小故事、诚信孩子事迹等。诚信廊对面是乐善阁,它告诉学生们要懂善心、明善言、知善行,做一个友善幸福的人。在足球场外,设置了十个用石头砌成的“五福教育”内容,而旁边有小桥流水,让人一看就知道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
2.评价机制创新。“五福教育”首先着重孩子的幸福感体验,再者才有自主发展。对于评价过程,学校设置了质性的评价,如荣誉称号的评选,“文明天使”“通福少年”“每周之星”等;有量化的评定,如“五品学生”评价。评价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感悟、自律、发展。如评价“雅行”这一品德时,会看到这样的评价标准——“你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吗?(主动)(一般)(还需努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养成变为主动养成。
联动促实效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尊重这三种教育特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五福教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五福教育”整体时效性的基础。
1.利用家长学校宣传“五福教育”。学校为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五福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主题讲座,提高家长对“五福教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这项工作。如每年的新生家长会,校长就向家长进行“通福教育”的专题讲座,并把“五福教育”的具体做法告知家长。
2.与社区联合开展“五福教育”。学校与秀水社区结合每月工作安排,经常组织相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五品”的养成。如“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与秀水社区、中国建设银行举办“大手牵小手”爱心资助活动,由社区团支部资助贫困学生。在“雅行是福”教育中,学校结合寒暑假工作,与石围塘街道进行“文明出行”专题讲座;联合开展为家长献爱心,免费体检活动等。
3.与家长互动开展“五福教育”。学校结合“五福教育”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参加活动,如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的插花比赛,培养艺术情操;组织通福俱乐部嘉年华活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树立“健康是福”意识,践行“雅行是福”教育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学校教育,理解学校教育,支持学校教育。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五眼桥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