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育美、塑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聋教工作已有二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二十几年的美工教学中,我深感搞好美工课程的教学,既能充分调动聋生的情感因素,唤起对美的向往,又能使他们在美的感染和熏陶中获取知识,并提高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于他们的残疾,虽然能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但很难体会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因此,就破坏了聋生学习美工的广度和深度,又加上美工这一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又很难领悟的学科。所以,对于聋生来讲,要想很好地掌握美工知识,教师和聋生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
  一、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同时,进而激发学生走向美的创造者行列中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样我们特殊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还是按部就班,死板教条,固步自封没有创新育人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极易被社会淘汰和抛弃。因此,要求我们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创新教育的价值、内涵和特点等有所认识和把握,并鼓励聋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善于激发他们的新观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某一问题发表独到见解。
  在校的大部分聋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聋生除了自身生长发育快以外,更主要地表现在求知欲的极大增长,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渐增强,性格初步形成和思维能力有明显的发展,这在课堂教学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是在五年级的手工制作课上,我事先在吹塑板上作了一个梅花鹿模型,其表面是用小米染成不同的颜色粘制的,我要求学生在模型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都带进了教室,我发现他们和模型制作的非常相近,其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看上去比模型还要逼真,更形象,更有真实感、动态感,我仔细一看,原来她制作的梅花鹿表面不是用小米粘制的,而是用搞建筑的砂粒制成的,我感到很惊奇,于是便问这位同学为什么用砂粒粘制?这位同学便兴奋地对我讲,他的父亲曾带她去过动物园,见到过真正的梅花鹿,由于鹿的运动,其身体表面并不像模型鹿表面那样平坦,而米粒大小一致,粘贴上去太呆板,没有动态感,而学校最近搞建设,校园里放着一堆石子,她便就地取材,用大小不同的砂粒染成不同的颜色,即制成了形象逼真的梅花鹿,而且还节省了粮食。我听后是既惊又喜,惊的是该聋生居然想起了用砂子作原料,喜的是她做出了想象逼真的梅花鹿。于是我当场表扬了她这种善于观察、动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鼓励其他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深刻感到创新教育不能只一味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同样,老师也不能只满足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旧方法,而是要不断“充电”,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如若不然,既是学生有极大的创新潜能,也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转瞬即逝。
  二、让聋生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增强审美观念和树立坚定信念
  由于聋生存在著听力残疾,造成许多大龄聋生脾气暴躁、倔强、爱面子、自卑感强,并且疑心较重的性格,使他们精神空虚,不愿面对现实,学习积极性差,针对这些情况,我曾不止一次地想,怎样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如何弥补这些心理缺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于是我翻阅大量有关资料发现,美工教育是纠正聋生心里差异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除了在课堂上传授基本知识之外,在课下,主动组织了美工活动小组,并且采取分类教学,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和爱好进行分组,即分为绘画小组、手工制作小组和书法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惊喜地发现,每位聋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工艺学习中,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变化对称、均衡等行程美的原理法则,既锻炼了聋生的手工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愉悦力。
  对于我们美工教师来说,除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外,还要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中的美,并向他们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他们认识到等待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作为社会公民,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通过以上实践学习,是大部分聋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情感上得到了愉悦,情感上得到了陶冶,从而使他们产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理定势,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并逐步树立起身残志坚的信念。
  三、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聋生的“美好心灵”的教育
  在我们这块特殊教育领域里,其教育目的是要使聋生成长为同健全人也一样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对德育的教育。例如:五年级的赵建永同学是一名对美术很有天赋的聋生,但他喜欢耍小聪明,经常欺骗愚弄同学,甚至连他的妈妈也不放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便从他妈妈那里了解的情况入手,从他小时候的一次大病后,突然失去了听力,继而又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妈妈四处为他求医寻药,虽然没有治好他的病,但妈妈是尽心尽力了,你应该理解妈妈,感激妈妈,妈妈把你送到这儿,你应该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的良苦用心,通过几天耐心细致的交谈,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向我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再也不欺骗同学和妈妈了。
  总之,对聋生进行美工教育,让他们懂得怎样去认识美、热爱美、向往美、创造美,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美好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美来,这便是我们从事特教美工教育的出发点和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情境创设,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以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依据教学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
期刊
一、前言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我园相当一部分幼儿的家长为了生计就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考虑到孩子的教育质量问题,将孩子留在了家里,抚养、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祖辈的身上,但隔代教育的质量不尽人意,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隔代抚养也会使得两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统一,而孩子却无所适从;另外,隔代教育还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  (一)隔代教育的一般情况  
期刊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无非就是布置一下教室、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开展一些活动,这样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方方面面的表现。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有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还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而且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主要表现
期刊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以“练(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课改之初,我就认真领悟课改的精神,大胆的尝试,并总结经验。努力探究教学方法,认真反思。完成了参评项目《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堂教学及反思。现将参评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型结构阐述  (一)情境引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二)根据问题提纲,解疑合探,自主解决问题  (三)全班交流,
期刊
我选择《校园里的“红灯”》这一课准备参加区级公开课,但备课时才发现这堂课重点该上哪部分我毫无头绪,所以思路还没理顺就匆忙进行了试教。  第一次试教:活动秩序混乱,难放难收  第一个活动是看课间活动的视频,抢答出“闯红灯”的现象。“闯红灯”的现象学生并不能一下子都说出。  第二个活动是出示校园里“闯红灯”行为的图片,让学生逐一举红绿灯做判断。我给每位学生分别发了一张红纸、一张绿纸当作“红绿灯”,做判
期刊
21世纪是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被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因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它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期刊
一个班级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也有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我们班许多同学成为“留守孩子”,我认为这时
期刊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期刊
一、教师的健康令人担忧  2017年6月15日下午,正在凯里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给学生上政治课的54岁教师余国灿,突然倒在了讲台上,之后便再也没有醒来。  郭月琼老师,46岁,是泉港区峰尾镇联岩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从1990年开始参加工作执教25年。一日,郭月琼老师和家长们交流着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突然,郭老师停住了说话,下一秒钟,就晕倒在讲台上。120急救医生紧急救助,可是郭老师没有再醒来。 
期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的性格、习惯、思想、行为完美无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人”。对那些学生自己尚未察觉或显而易见的缺点,老师有义务、有责任予以规劝和提醒。若规劝和提醒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该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内部动机,老师就要使用批评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醒悟和悔过。  批评是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行为给予否定评价的方法。和表扬一样,它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