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让数学课堂更美丽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应用情境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不唯书、不唯长、只唯实”的求真、求实精神,用数学的真谛来点拨孩子们的心灵,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情景模式来吸引孩子。谈谈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数学味课堂的策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情景创设要凸现学科性、体验数学化过程、回归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体会,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景,要有“吸引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学生获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数学学习活动中枯燥的、抽象的、不带任何色彩的符号,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造成学生“学而无乐”教师“教而无味”的结果。所以当前数学教学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争论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不唯书、不唯长、只唯实”的求真、求实精神,用数学的真谛来点拨孩子们的心灵,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孩子。
  二、创设情景,要有“数学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要服从教学内容,既要有“数学味”,又要有“生活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会寻找并依赖生活原型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三、创设情景,要有“真实性”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四、创设情景,要有“感染力”
  作家梁晓声在《情感高于技法》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分析一下自己某些作品,自己认为较满意的,总是倾注了我的情感,倾注了我对许多和我有过同样道路的人们的情感”。如果我们把一个学生比作一部作品的话,那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必然也倾注了教师的情感。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融合,凡是给人成功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实现“数学知识教学”与“师生情感交流”的完美结合。就数学学科而言,“师生情感交流”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是伴随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逐步渗透。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个人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文化。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究竟什么是圆的面积呢?谁能試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你大胆动手实验,究竟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请你大胆探索,究竟圆面积与半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情感交流的真实体现。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本节课的开始在创设情境“求谷堆的底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再出示圆形,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从而引导学生找到一种简便、适合的方法,于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当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又马上回过头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谷堆的底面积。这样显示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学会与人交往,自我反思,自主评价。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和本质保证,“感染力”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这几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其他文献
在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化学电源的部分内容中明确指出,“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在相关的学业要求中又具体描述为 “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锂电科学家,全球目光聚焦锂电池,人们纷纷
期刊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发散思维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且是一个关键性阶段,人的创造力高低,归根是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水平高低。一个人的创新,无非就是想到了他人还没有想到的可能性,而在许多领域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斗智,实质上也就是发散思维能力的较量。所谓的出其不意,就是想到他人不会想到,不可能想到甚至是不敢想到的可能情况,做
期刊
在当下的课程改革中,其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且重视学生自身语言知识、技能情感的全方位发展。这和传统模式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英语自身的词汇、语法教学,而忽视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成效也都是针对考试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下教育发展中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其指的是在不改变课堂教
期刊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和逻辑性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升高中数学的核心素质的重要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的高中数学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其它课程学习,甚至今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缜密程度,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培养学生的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构建高效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是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现实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在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钻研实施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求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究、动态的、开放的协作学习过程。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规范性教学活动形式。 
期刊
师生角色互换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尝试,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首先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与体会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尤其是能够更好地体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一、教师扮演学生角色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知识的传递者、课堂的主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楷模、心理咨询者,以及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期刊
手势教学属于肢体教学的一种,通常为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意思的一种肢体语言。低年龄的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数学容易让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枯燥乏味。手势教学如同一把将小学生思维与数学知识世界连接大门金钥匙,教师是钥匙的设计者、指路人,而学生是钥匙的持有者,也是开门人。手势教学运用得当,将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期刊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使用,歷史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给老师的感觉是与之前的教材相比较,头绪比较乱、人物事件更杂、线索更多,因此要适应这个新教材,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如果一味的对所学历史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首先学生就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成绩不能提高,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越来学没有信心,可能就把历史教“死”了,如何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活”起来呢?那么就要有效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一、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不可否认的是,语文教学氛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许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如何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成了摆在所有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内容了。  一、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拓展,同时兼顾因材施教  课程改革虽然仍然在利用教材作为语文的课程资源,但是却并不唯一,所以我们教师就要顺应教改的趋势,以教材为蓝本,开发出新的适合农村学生的
期刊